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统一北方时其余各军阀内部各有状况故未能趁机袭击

曹操统一北方时其余各军阀内部各有状况故未能趁机袭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181 更新时间:2024/1/19 18:56:16

那么,像刘备、刘表、孙权这些军阀为什么不在曹操北上期间乘机偷袭曹操呢?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几个人在这七年中,他们也很忙,他们也要消化处理自己内部问题。等到他们把自己的内部问题解决后,曹操也差不多消化掉河北了。

先说刘备。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的前夕,刺杀曹操的衣带诏事件被人检举揭发。由于刘备也是衣带诏参与人,于是曹操亲自带兵杀了刘备全家,并将他从徐州给碾到了袁绍那里。

刘备在袁绍那里待了一个月后,恰逢汝南郡的黄巾军首领刘辟叛乱,起兵呼应袁绍。于是刘备便向袁绍建议,说自己可以带兵去汝南与刘辟会合,从后方牵制曹操。袁绍同意了刘备的建议,便让他带兵去了汝南。

曹仁

然而,曹操也得知了这一信息,他派遣曹仁在中途偷袭刘备。刘备打不过曹仁,就又灰溜溜地回到了袁绍那里。

不久后,官渡之战爆发。袁绍与曹操对峙于官渡,双方陷入拉锯战。刘备见袁绍乃志大才疏之人,料定他不能成大事,就以南联荆州刘表为借口,再次提出请求,让袁绍派自己到汝南联合黄巾军的余党龚都等人,在曹操后方搞破坏。

这一次袁绍又同意了,并且由于曹操的主力都被牵制在了官渡,刘备也顺利地通过了曹操的地盘,到了汝南郡。

汝南郡是袁绍的老家,地处豫州南部。汝南的南面是荆州的南阳郡,西面是颍川郡,当时汉献帝就在颍川郡的许都。如果汝南有失,曹操的后方就危险了。

当时,曹操在官渡前线,无暇操心刘备。就只派了一个叫蔡阳的部将去打刘备。然而蔡阳哪里是刘备的对手?汝南一战,蔡阳以及他所率部队被刘备一战全歼。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在打赢了官渡之战后,北面的压力骤减。他预料袁绍短时间不会兴兵南下,便迅速调兵南下讨伐刘备。刘备见曹操亲征,就离开了汝南郡,转往荆州投奔了刘表。

刘备

刘表见刘备前来,非常高兴,他亲自到襄阳郊外迎接刘备,以上宾之礼待之。并且还把荆州的新野划给刘备当防区,让他在新野驻守,替自己防御曹操。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死。很快他病死的消息就传开了。曹操和刘表在得知这一信息后,纷纷开始调兵遣将。

曹操的计划是,将自己的主力北调,打算吞并河北四州。

刘表的计划是,乘曹操的主力北调,派刘备去搞点破坏。

刘备在受到刘表的指示后,带军北上,攻打叶县。曹操见刘备犯境,急令夏侯惇、于禁和李典率军抵挡。刘备见曹军势大,便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假装退兵,并在中途设下伏兵。李典在追击途中觉得有诈,就劝夏侯惇退兵。但是夏侯惇不听,结果就被刘备打了一个伏击,死伤惨重。幸好李典及时赶来增援,刘备的兵力又不多,知道相持下去占不到便宜,于是就退军了。

这一战后,刘备名声大噪,很多荆州的豪杰都前往新野归附刘备。这一下,就引起刘表的猜疑了。刘表暗中派人提防刘备,限制他在荆州的发展。

刘表

又过了三年,曹操在河北屡破袁谭、袁熙和袁尚三兄弟。刘备凭借自己的眼光,料到曹操必然会吞并河北。便向刘表提出,趁曹操进攻乌桓时,出兵偷袭许都,对曹操施压,让他分兵,减轻袁氏兄弟的压力。但是刘表防着刘备,没有采纳这个意见。“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在荆州虚度了五年光阴后,经旁人指点,前往隆中拜访了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向刘备献上了《隆中对》。

而此时,曹操已经吞并了河北四州,正在磨刀霍霍,准备杀向荆州!

再说刘表。

刘表这个人,看似是个老实之人,没有什么野心。但是其实,他的野心一点都不比刘备、曹操小。

当时,刘表除了北面的曹操不敢惹之外,东面的交州、南面的交州、西面的益州,刘表基本打了一个遍。

在东线的扬州,刘表与袁术争夺扬州豫章郡的控制权。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孙策崛起后,开始与刘表在荆州江夏郡交战。

刘表

在南线的交州,刘表与交州刺史张津经常大打出手,张津死后,刘表还私下派零陵人赖恭去接替交州刺史的位置。后来交州的苍梧太守史璜死了,刘表又派吴巨去接任苍梧太守。交州人对刘表,敢怒不敢言。

在西线的益州,由于刘表上报朝廷刘焉曾经制造违禁用品,于是刘璋派遣赵韪对刘表进行防备,还计划主动进攻刘表。

不过,益州有天险庇护,交州太偏僻,扬州在孙策平江东后,势力大涨。刘表在这三个方向的扩张,最终都是不了了之。

最终,刘表的目光又回到了北方。回到了曹操的身上。

建安元年(196年),凉州军阀张济进攻刘表,结果被荆州兵射死。随后张济的侄子张绣继承了军队指挥权。他主动与刘表合作,愿意帮刘表镇守荆州北大门南阳,抵御曹操的南侵。然而,刘表对张绣一点也不信任,时时都防着他。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征南阳,刘表故意不发兵增援,导致张绣只能孤军应战。不过好在当时曹操看上了张绣的婶娘,有点得意忘形,结果中了贾诩的诡计,连折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贴身卫士典韦,大败而归。

张绣‍

当张绣反击曹操时,刘表的援军居然就来了。后来张绣和贾诩都看出了刘表的自私本性,便在曹操第三次征南阳时,索性就举兵投降了。

张绣投降后,荆州的南阳郡被曹操占去了一大半,荆州南部六郡的门户大开。刘表感到势单力薄,每天晚上做梦都怕曹操会来打自己。不过好在刘备在汝南被曹操击败后,逃到荆州避难。

刘表一看,张绣的替代者来了。于是大开城门迎接,并把新野划给刘备,其实就是利用刘备防曹操,拿刘备当挡箭牌而已。

那么官渡之战时,刘表为什么就不敢主动挑战曹操呢?这是因为,一方面曹操势大,刘表他是真的惹不起;另一方面,荆州后院起火,他自顾不暇,也确实没有精力派兵去打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对峙于官渡,刘表本想派兵北上支持袁绍。岂不料有个叫桓阶的人劝说长沙太守张羡发动叛乱,响应曹操。于是,荆州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立时就谋反了。

荆州形势图

荆州有七个郡,其中南阳郡的大部分被曹操占去了,不在刘表手里;东面的江夏郡也没全占,被孙策占了一部分;张羡造反时又策动了三郡造反,刘表几乎失去了一半的地盘,势力大挫。

为了挽回颓势,刘表连年进攻张羡。结果每次都被打得大败,后来是张羡死了,叛军群龙无首,刘表才平定这场叛乱。

等到张羡被平定后,袁绍也死了。刘表曾经写信劝过袁谭、袁尚兄弟,希望他们能够联手抗曹,自己也会出一份力。结果袁氏兄弟压根不鸟刘表,继续相互攻击对方,最后被曹操逐一击破。

再后来,刘表也死心了。虽然刘备曾经建议他偷袭许昌,但是刘表不信任刘备,错失了这个最后的机会。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平定河北后,兴兵南下,刘表病死在曹操南下荆州的前夕。他死后,刘琮继位。在荆州一帮大士族的极力劝说下,刘琮开城投降。刘表在荆州的基业也就结束了。

最后是孙权。

孙权

跟刘备、刘表相比,孙权是最累的。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病死。他临死前,貌似给孙权留下了一个稳固基业。但是其实,当时的江东六郡一点也不稳!

孙策时期,他在背叛袁术自立后,虽然拿下了江东六郡,成为江东王。但是孙策实际上只是孙氏一族的盟主,在孙氏一族中,充满了宗族矛盾。并且孙策在平江东时,杀了不少江东的豪强,比如陆逊的叔叔。因此孙氏一族和豪强关系的也非常紧张。

孙权继位后,江东五郡立时就反了四郡。这些叛乱的人里面,有庐陵太守孙辅、孙暠等宗族成员,也有庐江太守李术这类江东大士族。另外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也遭杀害,豫章、会稽等郡的数万山越任也伺机作乱。孙权为了平息这些叛乱,整整花了三年时间。

著名的《孔雀东南飞》里面,男女主人公生活的时代背景,就是孙权平息江东叛乱的那几年。当时庐江太守李术叛乱,孙权派大军去平叛。叛军和吴军这一来二去,少不了会祸害百姓。焦仲卿和刘兰芝这对可怜鸳鸯,纵然是不死于殉情,最后也必然是死在混战的战火中。

再说回孙权。他在平息叛乱后,还要继续与豪强斗争,平定扬州各处的豪强山贼。等到孙权基本搞定江东时,此时离曹操南下已经只有半年时间了。

曹操

当曹操南下后,那些表面上顺从孙权的江东豪族全部出来唱反调,劝孙权投降。孙权辛辛苦苦奋斗了七年,本以为江东大定,结果到头还差点是一场梦。幸亏后来周瑜打赢了赤壁之战,否则孙权与刘琮的下场是一样的。

最后以时间线做一个总结: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袁绍对峙于官渡;刘备先在河北,后到汝南;刘表本想出兵,但是后院起火;孙权临危受命,江东四郡谋反。建安六年(201年)袁绍败退河北,平息河北叛乱;曹操于河南按兵不动,观察袁绍,顺带赶走了刘备;刘备投靠表,寄身于新野;刘表忙于平叛;孙权也在平叛。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死,袁氏兄弟内讧;曹操决定起兵攻打河北;刘备乘机攻叶县,大破夏侯惇,但苦于兵少,最后退兵;刘表平息叛乱,但见刘备名声大噪,不再信任刘备;孙权继续在平叛。建安八年(203年)袁氏兄弟起兵互殴,曹操乘机出兵,攻陷了青州;刘备与刘表面和心不和;孙权继续在平定叛乱,但抽空发兵打了江夏郡。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邺城,袁氏兄弟北逃;刘备感叹光阴似箭,自己一身志向无处施展;刘表写信给袁氏兄弟,但是没有用;孙权结束平叛,但是孙权的弟弟丹杨太守孙翊被害,孙权开始对江东豪族动武。建安十年(205年)曹操基本平定河北,但是并州叛乱,曹操分兵平并州;袁氏兄弟逃亡乌桓,策动乌桓出兵攻曹。曹操发兵攻乌桓,取得大胜;刘备建议刘表在这个期间偷袭许昌,但被刘表否决。孙权继续对豪族与山越人动武。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平定并州;刘备、刘表混时间,孙权攻击山贼盘踞的麻屯和保屯,完全平定。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兄弟逃亡辽东,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杀死,公孙康将二袁的首级寄给曹操,河北大定;刘备前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刘表混吃等死;孙权攻江夏郡。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兴兵南下,剑指荆州;刘备扶老携幼南逃襄阳,并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大事件;刘表于当年病死;孙权继续攻江夏,并杀死江夏太守黄祖。然而曹操南下,孙权只得捐弃前嫌,与刘备、刘琦合作,一起在赤壁大破曹操。

以上便是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平定河北七年期间的所有大事件。从上叙述可以看出,曹操平定河北的过程很坎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刘备空有抗曹志向,但是实力不足;刘表在前期遇到了内部叛乱的问题,在平叛之后,也曾经想过联袁抗曹,但是最后不了了之;孙权相对来说最累,在这七年间,他几乎都在平定江东的内乱。在稳定江东后,孙权开始对荆州用兵,但是此时,曹操也开始对荆州用兵。于是,三国的历史就进入了一个大转折——赤壁之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瞧不起张松不仅因为张松的形象不佳,也是其骄傲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对于“以貌取人”,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这就是贬义词。在特定时代特征下,这种态度其实没啥毛病。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隋以前),不存在考试和学历这些东东;人才的录用,大致有三种渠道:第一,才华太过耀眼,第一次见面就口若悬河、才气侧漏,彻底打动了当权者。比如战国四公子家里的那些门客;第二,当权者非常

  • 曹操实力虽强却不代表历史潮流,即使赤壁之战获胜也未必创造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的各路诸侯之间并没有什么道德高下之分,统一天下、创造治世,并非曹氏的“独家事业”确实,当时的曹操统一了北方,而且发展生产、恢复秩序,带给了人们久违的安居乐业。但他的那些对手们又何尝不是呢?比如袁绍,曾经统一了冀、青、幽、并等河北四州,在当地推行德政、颇得民心(后来当他死后,河北百姓无不悲痛不

  • 曹操在混乱状态下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其后期僭越是权力膨胀的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谓也”。即使在古代,篡位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挨骂。比如王莽篡汉时,大部分士人可是欢呼雀跃的。原因无他:西汉末年多年的混乱政坛,让朝野兴起了“人心厌汉”的情绪;只不过随后王莽改制失败、让社会越发混乱,人们才吃起了回头草,转而支持刘氏皇室后裔。再比如杨坚取

  • 阿巴亥三个儿子因阿巴亥被迫殉葬而失去政治靠山,皇太极最终胜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天启六年(1626年),在宁远之战中被袁崇焕打败的努尔哈赤含恨而终,终年68岁。由于努尔哈赤在生前并没有对继位人的人选做出安排,因而在努尔哈赤驾崩后,后金大汗之位出现了虚悬的局面,而汗位的竞争主要是在“四大贝勒”以及大妃阿巴亥的三个儿子之间展开的。当时的“四大贝勒”掌控绝对的话语权万历四十四年(16

  • 褚英勇猛果敢但也暴烈狠戾,不懂拉拢人心导致最终被努尔哈赤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褚英被赐死时,年三十六岁,而努尔哈赤这一年也是五十七岁的老人了。为什么半生杀伐果断、精明强悍的努尔哈赤会在晚年不顾有可能动摇建州女真统治稳定的危险,而废黜自己精心培养了近二十年的长子、先软禁然后再赐死,以达到自尽心中的“消除隐患”目的呢?事情,还要从四十年前说起。万历六年(1578年),建州左卫指挥

  • 三国中关羽对马超和黄忠都看不上,为何对赵云没啥意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关羽看不起马超黄忠,马超黄忠赵云蜀枪,赵云马超黄忠是哪的人

    这事儿要分演义和历史两方面看待。简单说,演义中,因为赵云跟随刘备时间长,被关羽看做自己人。历史上,则因为赵云地位低,还不足以引发关羽专门的针对。咱们先从《三国演义》来说。在《演义》中,关羽确实对赵云没有意见,甚至对赵云还比较有好感,而对马超、黄忠瞧不大起。包括在马超刚刚投降时候,关羽想入川来和马超比

  • 被《三国演义》美化的张辽,在历史上屡次易主,远谈不上忠义之士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演义中张辽简介,张辽墓发掘全程,张辽被丁奉射死

    张辽的出身和早期经历张辽的祖上,大大小小也算是一个名人,叫做聂壹。聂壹是西汉人,他是''马邑之谋''中的重要人物,''马邑之谋''应该算是西汉自''白登之围''之后对匈奴战略反攻的第一枪,只不过这枪没打出来,哑火了。那么为什么张辽不姓聂改姓张呢?史料中的记载含糊不清,只是用''避怨''一笔带过。不过

  • 南渝先生:哪些年号取自《易经》 《周易》故乡奇风异景 蒋介石名字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1673年莱布尼茨,在巴黎制造了一个,能进行加、减、乘、除及开方运算的计算工具。1701年,莱布尼茨在与法国来华传教士鲍威特会见时,得知中国的《易经》,并从传教士手里得到了周易八卦图。当时,这位数学家正在研究二进制,他从易图中得到启发,悟出了二进制数的真谛。1703年,莱布尼茨在中国古代名著《易经》

  • 她有慈禧做靠山,却在选秀中失利,嫁给亲王后生下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就要来说一位秀女,她有慈禧给她做靠山,却仍然在选秀中失利。之后她不得不嫁给亲王,没想到却生下大清天子。对于这一段历史不太了解的人,可能会觉得有点不对,为什么嫁给亲王还能生下天子。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到底怎么回事。话说咸丰二年,朝廷如期安排为咸丰皇帝选秀,在这次选秀中,有四人最终

  • 三国第一贤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功过任评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忠臣,诸葛亮的聪明、机智、智勇双全至今令人敬仰。他为了蜀汉的命运,默默地坚守,并给出了诸多卓越的策略。当时的那个时代环境是如此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而,曹操、孙权、刘备三个人的缘分,几乎超越了现实,最后因为诸葛亮的策略才使得三国历史得以成为永恒。历史上,忠臣有的是“忠义不渝”,有的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