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汉战争初期刘邦示弱麻痹项羽,后采取各种方式掌握优势

楚汉战争初期刘邦示弱麻痹项羽,后采取各种方式掌握优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625 更新时间:2024/1/16 13:14:20

趁项羽平定叛乱之际,宁愿示弱也要偷发育

在刘邦和项羽先后西入关中,灭亡秦国之后,项羽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然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就此决定了秦国灭亡后的天下大势。在项羽看来,各地诸侯各自归国,天下就此平定,自己的霸业已成。然而,事情的发展很快就打破了他的幻想。

项羽的分封并没能换来天下太平,由于对其分封方式的不满,天下很快便陷入了混乱之中。先是原燕王韩广对项羽改封自己为辽东王极为不满,赖在燕地不走,结果与新燕王臧荼发生火拼,结果燕王臧荼杀死韩广,吞并了辽东之地。紧接着,田荣对于项羽将原齐王田巿改封为胶东王,却以原齐国将领田都为新齐王、田安为济北王的分封极为不满,于是田荣杀死了济北王田安,赶走了齐王田都,又杀死了不听话的胶东王田巿,从而一统三齐之地,自称齐王,并公然与西楚为敌。而陈馀对于项羽改封赵王赵歇为代王也极为不满,于是从田荣手中借兵赶走了新赵王张耳,重新迎回赵王赵歇,自己则被赵歇封为了代王,赵地便也站在了西楚的对立面。

面对田荣的公开反抗,项羽本想调集兵力前去平叛,奈何原楚国部将九江王英布却根本不听调,无奈之下项羽只得亲自率兵前往平叛。而刘邦则趁着这个机会,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突然从汉中杀出,接连击败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一统三齐之地,建都栎阳。

为了避免引起项羽的注意,刘邦甚至给项羽写信,“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意思是当初有“先入关中者王”的约定,我只是为了拿回自己应有的土地罢了,我并没有多大的野心,不会再继续向东进攻了。而且又将齐地、梁地共约反楚的书信转交给了项羽。而项羽果然信了刘邦的鬼话,此后不再关注西线战事,只是将郑昌封为韩王(韩王韩成已被项羽所杀),用来防范刘邦东进,而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齐地叛乱上。

刘邦

由于项羽在齐地大肆烧杀抢掠,结果导致齐地的叛乱始终无法快速平定,刘邦见机不可失,于是立马整顿军队,先后击败河南王申阳、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卬和韩王郑昌。同时,积极善待各地百姓,使得自己获得了关中地区百姓的普遍支持。

至此,在项羽还未彻底平定齐地叛乱的情况下,刘邦却已经接连灭掉了七个诸侯国,第一次在实力上对项羽形成了绝对压制。这种情况下,刘邦便想在项羽无法从齐地抽手之际,以绝对优势兵力灭掉西楚,消灭统一天下的最大绊脚石,于是彭城之战爆发了。

彭城之战:刘邦第一次尝试失败,刘邦开始另辟蹊径

汉二年(前205年)四月,刘邦趁项羽主力被牵制在齐地的机会,亲率大军56万直扑西楚都城彭城,彭城之战就此爆发。

由于项羽主力被牵制在齐地,面对刘邦突然发起的进攻,西楚方面根本来不及,也没有足够的力量进行应对,于是彭城迅速告破。然而,就在刘邦志得意满之际,项羽便带着三万精锐起兵从齐地杀了回来,刘邦五十六万大军竟然一战而溃,面对项羽的不断追杀,刘邦率领残兵败将一直逃到荥阳,遇到关中援军,这才重新稳住阵脚。

虽然彭城之战以刘邦的失败告终,但从关中封王时期项羽统兵40万而刘邦仅有10万兵马,到彭城之战时刘邦拥兵56万而项羽仅靠3万骑兵回援。项羽虽然赢下了彭城之战,但从战略全局来讲,此时的项羽其实已经处在了下风。

项籍

彭城之战后,项羽虽然数次将刘邦逼入险境,但刘邦总算稳定住了局面,而楚汉双方也就此开始进入长期对峙阶段。彭城之战使得刘邦充分认识到了自己一方和项羽在军事方面的差距,因而在正面对峙的同时,他开始剑走偏锋,继续扩充自己的实力。

汉三年(前204年),魏豹反汉归楚,刘邦在劝说无果后,派韩信攻打魏豹,重新平定魏地,并设立河东郡、太原郡、上党郡,彻底将魏地纳入统治。此后,又以韩信和张耳率兵接连攻取代地、赵地,杀死代王陈馀和赵王赵歇,并封张耳为赵王。同时,韩信写信成功劝降燕王臧荼。

汉四年(前203年)十一月,刘邦派使者郦食其赴齐讲和,在田广和田横同意与刘邦联手对付项羽后,韩信趁齐国军队懈怠之际,率兵攻入齐国,郦食其虽然被烹杀,但韩信却成功夺取了齐地,并击败了齐王田广和楚将龙且的联军。后韩信自请立为齐王,刘邦听从张良建议,逐封韩信为齐王。

张良

与此同时,刘邦派遣张良为使者,劝降衡山王吴苪。同时又派遣随何为使者拜访九江王英布,随和在和项羽使者的交锋中胜出,用计使九江王英布降汉。

而除了正面战场的对峙外,刘邦还用彭越在梁地积极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不断破坏项羽后勤补给线,导致项羽多次出现粮食供应出现问题。而项羽也由于背后彭越的牵制,即无法在正面对刘邦发动大规模攻击,更使其对刘邦吞并、拉拢其他诸侯的行动无法做出反应。

采用一切手段换取优势,战略天平开始全面倒向刘邦

刘邦除了不断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地盘之外,还极度善于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对项羽一方实力进行削弱,从而一点一滴积蓄优势,直到战略天平的全面倾斜。

1、制造舆论优势。刘邦在起兵东进之际,便打出了“为义帝报仇”的招牌,秦朝灭亡之后,义帝乃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却被项羽派人追杀而死。而在对峙阶段,刘邦更是历数项羽十大罪状,“吾始与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定关中者王之。’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也。羽矫杀卿子冠军,自尊,罪二也。羽当以救赵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也。怀王约入秦无暴掠,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收私其财,罪四也。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也。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也。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也。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与,罪八也。使人阴杀义帝江南,罪九也。夫为人臣而杀其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此十条罪状一出,项羽还能获得人心吗?

2、稳固根基之地。与项羽不同的是,刘邦手下人才济济,张良、陈平与其留守正面战场,韩信、张耳率领大军扩大地盘,而萧何则主要负责经营后勤保障。而且,刘邦对于自己的根基之地经营极为上心,在被项羽射伤之后,刚刚养好伤势,他便积极慰问关中地区百姓,摆酒设宴款待各方人士,并杀死了为关中百姓憎恨的塞王司马欣。通过这些手段,刘邦受到了秦地百姓的一致拥戴,不仅为自己军队争取到了稳定的后勤保障,还成功使得出关参军作战的百姓逐渐增多。

范增

3、瓦解项羽集团。由于项羽的性格原因,其手下本就人才凋零,在龙且战死齐地之后,其手下更是没有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良将。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在项羽亲自率兵攻击骚扰己方粮道的彭越时,正面战场便迅速被刘邦所突破。而在谋士方面,项羽手下更是只有范增一人堪称大才,而刘邦却采取陈平之计,在项羽使者面前假装说漏嘴,引起项羽疑心,最终导致项羽和亚父范增关系破裂,最终病死于返回彭城的途中。

可以说,此时的战略天平已经完全倒向了刘邦,整个天下除了临江王共敖之外,几乎全部落到了刘邦手中。而项羽由于粮道受到彭越袭扰,在粮食匮乏、士兵疲惫之下,无奈选择了和刘邦议和。在双方达成和解之后,刘邦眼看着项羽率领着这支战斗力已经下降严重的楚军离去,在张良的建议下,立刻便撕毁合约,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军队,对项羽展开了追击,垓下之战就此爆发。

由于刘邦是以绝对优势发动的追击,在彭越、张耳、韩信、英布等人从各地率兵发动的围剿之下,垓下之战的项羽,并没能重复彭城之战的壮举,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统一北方时其余各军阀内部各有状况故未能趁机袭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像刘备、刘表、孙权这些军阀为什么不在曹操北上期间乘机偷袭曹操呢?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几个人在这七年中,他们也很忙,他们也要消化处理自己内部问题。等到他们把自己的内部问题解决后,曹操也差不多消化掉河北了。先说刘备。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的前夕,刺杀曹操的衣带诏事件被人检举揭发。

  • 曹操瞧不起张松不仅因为张松的形象不佳,也是其骄傲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对于“以貌取人”,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这就是贬义词。在特定时代特征下,这种态度其实没啥毛病。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隋以前),不存在考试和学历这些东东;人才的录用,大致有三种渠道:第一,才华太过耀眼,第一次见面就口若悬河、才气侧漏,彻底打动了当权者。比如战国四公子家里的那些门客;第二,当权者非常

  • 曹操实力虽强却不代表历史潮流,即使赤壁之战获胜也未必创造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的各路诸侯之间并没有什么道德高下之分,统一天下、创造治世,并非曹氏的“独家事业”确实,当时的曹操统一了北方,而且发展生产、恢复秩序,带给了人们久违的安居乐业。但他的那些对手们又何尝不是呢?比如袁绍,曾经统一了冀、青、幽、并等河北四州,在当地推行德政、颇得民心(后来当他死后,河北百姓无不悲痛不

  • 曹操在混乱状态下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其后期僭越是权力膨胀的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谓也”。即使在古代,篡位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挨骂。比如王莽篡汉时,大部分士人可是欢呼雀跃的。原因无他:西汉末年多年的混乱政坛,让朝野兴起了“人心厌汉”的情绪;只不过随后王莽改制失败、让社会越发混乱,人们才吃起了回头草,转而支持刘氏皇室后裔。再比如杨坚取

  • 阿巴亥三个儿子因阿巴亥被迫殉葬而失去政治靠山,皇太极最终胜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天启六年(1626年),在宁远之战中被袁崇焕打败的努尔哈赤含恨而终,终年68岁。由于努尔哈赤在生前并没有对继位人的人选做出安排,因而在努尔哈赤驾崩后,后金大汗之位出现了虚悬的局面,而汗位的竞争主要是在“四大贝勒”以及大妃阿巴亥的三个儿子之间展开的。当时的“四大贝勒”掌控绝对的话语权万历四十四年(16

  • 褚英勇猛果敢但也暴烈狠戾,不懂拉拢人心导致最终被努尔哈赤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褚英被赐死时,年三十六岁,而努尔哈赤这一年也是五十七岁的老人了。为什么半生杀伐果断、精明强悍的努尔哈赤会在晚年不顾有可能动摇建州女真统治稳定的危险,而废黜自己精心培养了近二十年的长子、先软禁然后再赐死,以达到自尽心中的“消除隐患”目的呢?事情,还要从四十年前说起。万历六年(1578年),建州左卫指挥

  • 三国中关羽对马超和黄忠都看不上,为何对赵云没啥意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关羽看不起马超黄忠,马超黄忠赵云蜀枪,赵云马超黄忠是哪的人

    这事儿要分演义和历史两方面看待。简单说,演义中,因为赵云跟随刘备时间长,被关羽看做自己人。历史上,则因为赵云地位低,还不足以引发关羽专门的针对。咱们先从《三国演义》来说。在《演义》中,关羽确实对赵云没有意见,甚至对赵云还比较有好感,而对马超、黄忠瞧不大起。包括在马超刚刚投降时候,关羽想入川来和马超比

  • 被《三国演义》美化的张辽,在历史上屡次易主,远谈不上忠义之士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演义中张辽简介,张辽墓发掘全程,张辽被丁奉射死

    张辽的出身和早期经历张辽的祖上,大大小小也算是一个名人,叫做聂壹。聂壹是西汉人,他是''马邑之谋''中的重要人物,''马邑之谋''应该算是西汉自''白登之围''之后对匈奴战略反攻的第一枪,只不过这枪没打出来,哑火了。那么为什么张辽不姓聂改姓张呢?史料中的记载含糊不清,只是用''避怨''一笔带过。不过

  • 南渝先生:哪些年号取自《易经》 《周易》故乡奇风异景 蒋介石名字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1673年莱布尼茨,在巴黎制造了一个,能进行加、减、乘、除及开方运算的计算工具。1701年,莱布尼茨在与法国来华传教士鲍威特会见时,得知中国的《易经》,并从传教士手里得到了周易八卦图。当时,这位数学家正在研究二进制,他从易图中得到启发,悟出了二进制数的真谛。1703年,莱布尼茨在中国古代名著《易经》

  • 她有慈禧做靠山,却在选秀中失利,嫁给亲王后生下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就要来说一位秀女,她有慈禧给她做靠山,却仍然在选秀中失利。之后她不得不嫁给亲王,没想到却生下大清天子。对于这一段历史不太了解的人,可能会觉得有点不对,为什么嫁给亲王还能生下天子。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到底怎么回事。话说咸丰二年,朝廷如期安排为咸丰皇帝选秀,在这次选秀中,有四人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