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是一个空间的观念,指的是南北方向,表示人起步走,往南是人活动的指向,往北指的是人死的方向。而百是一个是时间观念,就是把这个日出到下一个日出之间的时间段平均划分为一百等份。其中阡陌中的阡指的是南北走向的田埂,而陌指的是东西走向的土埂。而经常与阡陌相似的是一个词叫“广袤”,从东到西的长度叫“广”,从南到北叫“袤”。
然而,朱元璋不仅改字。借字,还改过词。“原来”一词古代写作“元来”,朱元璋看到奏折上经常出现“元来”一词,越看心里越不舒服。他觉得有元朝重来之意,因为当时他还有个心头大患,那就是元朝的残余势力还在北方活动。后来,有位大臣建议把“元来”写作“原来”,这就与元朝无关了。朱元璋听了龙颜大怒,马上下旨执行。
古人造字的事例很多,像囍字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所造的。据说,王安石那年赴京赶考,路经马家镇马员外家,见大门外挂一盏灯走马灯。灯内点上蜡烛,烛焰热力形成气流,令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灯罩上灯各个斜面上大都绘制武将骑马,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我赶你,故名走马灯。门上贴着一副对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看后,称赞“好对”。而马家门丁一位王安石的意思是“很容易对”。即去禀告员外。等员外想见见这位后生,不料王安石已经离去。王安石一时半会对不出下联,就匆匆赶往京城。考场上,王安石游刃有余,锦绣文章一气呵成。主考官一看大喜过望,想临场考一下王安石应对能力,随即就指着厅前的飞虎联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殊不知,王安石眼前一亮,旋即用马员外门前的上联来对,主考官赞叹不已。
返乡途中经过马员外家,王安石借用主考官出的对联,自然十分吻合贴切。原来对联是马员外为择婿而出的,马员外闻之后,立即唤出自己的女儿与王安石相见。数天之后,王安石与马家小姐闪婚。新郎新娘拜天地时,鼓乐喧天,热闹非凡,突然差人来报,王安石金榜题名,中了进士。一日之内,双喜临门,王安石喜不自禁,趁着酒兴连写两个“喜”字,贴在门上。从此,囍字不胫而走,喜事连连,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