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多尔衮是怎么死的?和大玉儿孝庄有什么关系?

清朝多尔衮是怎么死的?和大玉儿孝庄有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35 更新时间:2023/12/29 23:24:32

多尔衮皇太极的弟弟,皇太极死后,年幼的福临无力执政,多尔衮就成了大清的摄政王,他作为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为实现大清朝一统基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样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大将,在清军入关后,更是权势大涨,其位已可比顺治帝福临。但是这位权势滔天的摄政王多尔衮为什么仅仅活到38岁就死去了呢?多尔衮是怎么死的

多尔衮是怎么死的说法一:

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医治不得要领,十二月初九日死于喀喇城,享年只有38岁。灵柩运回北京,顺治帝追尊他为义皇帝,庙号成宗。多尔衮的葬礼依照皇帝的规格举行,埋葬在北京东直门外(今新中街三条3号附近)。

多尔衮是怎么死的说法二:

史书上说他是行猎时坠马跌伤,没有有效救治,只使用了石灰涂抹伤口。多尔衮自幼多病,所以他有十六个老婆,只有一个女儿,足以说明身体很差。多尔衮驰骋沙场多年,伤也很多。在多尔衮死的前一年他的最亲的弟弟多铎的天花死了,他因此所受的打击是很大的,因为他们兄弟三中,阿济格就是一介武夫,他和弟弟的感情非常深厚,种种原因促使了他的死。

多尔衮是怎么死的说法三:

孝庄秘史里多尔衮是怎么死的? 镇守山西大同的前明降将姜镶得知多铎病故、多尔衮染病而叛变,多尔衮经不起福临讥讽,不顾大玉儿劝阻,坚持率兵攻打姜镶。不料,多尔衮虽杀死姜镶,自己却也伤重身亡。这是在历史剧孝庄秘史中多尔衮的死因。那么历史上的多尔衮真正的死因是什么呢?多尔衮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多尔衮是怎么死的说法四:

有学者的观点认为多尔衮的死是因为纵欲过度,伤了元气。史书上记载多尔衮是个好色之徒,他一共娶了多少个王妃妻妾,没有史籍能够说得清楚。他的原配福晋博尔济锦氏刚刚去世,很快就强占侄儿豪格之妻为妾,后来屡在朝鲜境内选美,又在八旗区域搜娇,至于汉家小娘更是任他随意糟蹋。他不放过寡居深宫的皇嫂孝庄太后大玉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多尔衮是怎么死的说法五:

至于多尔衮是怎么死的具体的死因,有可能是在外因作用下突发的脑溢血。根据百科的解释:“脑溢血(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脑溢血发病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当时血压明显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

仔细翻阅大量史料,我总结出他们这个家族在那个时候的确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遗传,而明显死于这类疾病的,分别是莽古尔泰、德格类、皇太极、豪格、多尔衮。

莽古尔泰是早上八点钟突然发病,十一点钟死亡的。根据【太宗实录】里面皇太极亲口所言,他死前,头剧烈疼痛,“口不能言”,是非常痛苦地死掉的。而两年后,德格类的死法也和莽古尔泰如出一辙,如果排除谋害的可能,那么这兄弟俩多半都是死于脑溢血;皇太极在崇德八年的突然死亡,也早已被认定为脑溢血;豪格在顺治五年二月下狱,三月猝死,也与多尔衮的亲信巩阿岱等人屡次前往狱中以言语刺激为诱因的,可见他多半是有潜在的病根,在情绪极度气愤激动之下突发了脑溢血,因而突然死亡。

而多尔衮素来有心脑血管疾病,坠马的原因也与高血压造成的眩晕有关。而在太医的“加料”汤药的“治疗”下,病情越发严重。这个时候,他突然听闻了阿济格的那个冷血而愚蠢的作为,在极度的愠怒、失望、寒心之下,以至于突发了脑溢血,病情急转直下。而他在临终前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显然就是脑溢血的症状之一,和莽古尔泰兄弟们一样,他在突发脑溢血之后,口不能言,在经过最后几个小时的痛苦之后,于十二月初九日晚八点左右死亡。

顺治帝到底有多恨多尔衮:

多尔衮常年压制着顺治帝,顺治帝自然打心底里不喜欢这位”皇父摄政王“。因此多尔衮死后,虽然被追赠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但这是暂时之举。

果然没多久,一群被多尔衮压制狠了的大臣就上书阐述多尔衮的各种恶迹。顺治帝要的就是这个,因此毫不犹豫的,立马就下令躲其封号,更甚者还掘坟鞭尸。《鞑靼战纪》中记载说:”顺治帝福临命令毁掉阿玛王(多尔衮)华丽的陵墓,他们把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以多尔衮为中心的政治集团也迅速瓦解,短短两个月,多尔衮就从最高荣誉的殿堂,跌入尘埃,人生转变不可谓不快。

生前的多尔衮,是风光无限的,大清朝的“皇父摄政王”,这在268年的清朝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他也享受了皇帝该有的待遇。奈何死后的多尔衮,是如此的悲惨,连唯一的女儿,都不知所踪。多尔衮是怎么死的,多尔衮的真正死因,也只有当时的当事人才清楚,史书史记能记录的大多也只是胜利者想让大家看到的,具体的事实也不是寻常人家能了解到的。

更多文章

  • 战神霍去病怎么死的,霍去病死因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霍去病怎么死的,战神霍去病,霍去病死因,霍去病

    汉朝战神霍去病17岁远征漠北,挟轻骑八百就能直捣匈奴巢穴,勇冠三军,一战封侯。19岁挂帅出征三征河西,将匈奴逐出祁连山。21岁统帅三军,纵横漠北如入无人之地,封狼居胥,达成中国历史上古代军事最高成就!战神霍去病这样一位历史上的天才将领,却如同流星划过天空一般,在他23岁之时就突然死了,结束了自己传奇

  • 清朝第一王多尔衮的传奇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日历翻回1644年,故事即从这一年的6月初一的早上开始的。33岁的多尔衮阔步走进武英殿。他像皇帝上朝一样,宾至如归地坐上了龙椅。多尔衮的表情威严而又略带谦逊。这是个刚柔相济的人,他至刚,也至柔。这位摄政王看了看殿下朝臣一眼,突然纵声大笑起来,笑声爽朗,充满雄性的力量,在大殿上下飞旋,声震屋瓦。现在让

  • 陈友谅若听此人的计策,朱元璋必败无疑,明朝历史或将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朱元璋打天下过程中,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陈友谅,双方在鄱阳湖之战时,朱元璋险胜而已,其实当时陈友谅的实力比朱元璋更大,只不过他没有把握好时机,仔细来说是他没有听从手下一将领的建议,这位将领叫张定边,跟陈友谅是结拜兄弟。张定边的名气虽然没有蓝玉、徐达、常遇春等人高,但他的军事能力绝不在这些人之下,只是他

  • 汉武帝在位54年,举国之重兵与匈奴大战42年为什么还是没能消灭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宣称"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将匈奴定为汉朝的"九世之仇",坚决北伐匈奴,这一年的马邑之围掀开了汉武帝对匈奴战争序幕。公元前89年,汉武帝暂停对匈战争,下罪己诏声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

  • 面对刘邦的猜忌之心,萧何是如何应对的?化险为夷的水平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萧何,刘邦

    与朱元璋相比,同是布衣天子的刘邦,对功臣的猜疑同样严重。以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为例,这三位在汉朝建立过程中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臣子,在汉朝建国后的境遇就十分值得玩味。韩信自不必说,"仓皇宫室叹良弓",这位绝世名将几乎成了成语"兔死狗烹"的代言人;运筹帷幄之中的张良呢,他拒绝刘邦封赏,四处云游的举动

  • 隋朝深陷高句丽无法自拔,为何唐朝执迷不悟,一定要拿下高句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不管是哪个朝代的皇帝,总是希望自己的版图能够扩大一些,再扩大一些,野心的不断壮大,战争就会不断,所以有野心的皇帝也会格外的重视军队的建设,毕竟有了军队才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版图才能不断扩大。唐朝也是这样一个朝代,李渊带领自己的儿子们推翻了隋朝建立唐朝,他们也和隋朝一样,有着共同的野心,对高句丽有着一

  • 黄巢和李自成起义谁的历史评价高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黄巢起义和李自成起义谁的历史评价高一点?这个问题涉及到三个内容,分别是农民起义、黄巢起义、李自成起义!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是一直存在的,基本上都是滥用民力,横征暴敛、天灾人祸之类的原因诞生了农民起义。总结一下,就是中国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只能选择农民起义。因此,在古代粮食是非常重要的,在那个时代1斤至少价

  • 三国魏延如果不被杀,会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魏延最早显露锋芒是在跟随刘备入川作战的过程中。不管在对决张鲁还是刘璋大军过程中,魏延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魏延也开始被刘备所看重。刘备在汉中称王后,把国都定在了成都。所以汉中重镇就需要一个优秀的统帅去镇守。而且由于汉中的重要性。刘备选择的武将不仅需要能力超强,还需要对他刘备具有足够的忠诚。魏延是坚定

  • 清官告老还乡,却凑不出路费,朱元璋得知后怒斥:把这个贼人阉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朱元璋,官员,曾秉正

    明朝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很传奇的皇帝,他从淮右布衣到真龙天子,一个人开创了一个绵延百年的朝代,的确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政治家。但同时他的经历也造就了他极其多疑的性格特点,只要手底下的官员有一点点不对劲的地方,就可能招来最严酷的惩罚。比如曾经是礼部尚书的吴琳,因为年老而辞官归乡,朱元璋却怀疑他辞官的动机,还专

  • 蜀汉北伐共计17次,为什么没能消灭曹魏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蜀汉,诸葛亮,曹魏

    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乱后,带领军队驻扎到了汉中,准备积蓄力量北伐曹魏。魏明帝曹睿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曹魏的大臣们一致认为,蜀汉地形险恶不易进攻,假如带领军队去汉中同诸葛亮决战的话,很有可能会战败。而且诸葛亮擅长用兵,曹魏也没有能够和他相提并论的将领,因此曹魏在这次会议后,制定了对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