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庆处死和珅之后 嘉庆后面有没有后悔

嘉庆处死和珅之后 嘉庆后面有没有后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215 更新时间:2024/1/30 22:06:29

还不了解:嘉庆和珅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告诫儿子不要杀和珅,可嘉庆不听,15年后才明白乾隆的苦心。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历史人物的了解大多都是通过影视作品,清正廉明的包拯包大人,遗臭万年的奸臣秦桧,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大贪官和珅。和珅可是个名副其实的大贪官,他依仗着乾隆皇帝的重视,利用官职在朝廷上贪污腐败、权倾中外,当时的和珅毫不夸张的说可以是富可敌国的状态。

可就是这样一个贪污钱财又腐败的官员,还能得到乾隆皇帝的庇护,这就不得不说到和珅的功劳了。其一生功绩卓著,又具有优秀的能力,替乾隆皇帝解决了许多难题。乾隆甚至在临死前告诫自己的儿子嘉庆皇帝不要杀了他。不过嘉庆皇帝上位后并没有庇护他,而是选择除掉贪官为民除害,15年后嘉庆皇帝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为何嘉庆皇帝会后悔呢?

01和珅的身世

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和珅不同的身世。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是个官僚家庭,但是父母在其年幼时就去世了,只剩下他和弟弟,因为早早就没有了父母的庇护,大家大业也就遭到其旁支亲戚的惦记。这就迫使他学会独立能够独当一面,不仅要保护弟弟,更要守护住自己的家,成长中的痛苦也只有他自己了解,也正是这时他就立誓要出人头地。

和珅本身也是极具才华的人,他经常熬夜学习。一生读书甚多,尤其喜欢《春秋》和《三国演义》诵读了许多经典书籍,精通四国语言,在文学方面具有一定相当的造诣。如果贪官的身份不提,就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儒雅的文人了。

后来和珅也不负所望考上当时都城中最好的学校——咸安宫官学。和珅的才华也从此开始崭露头角,他在十九岁时就继承了祖宗的三等轻车都尉,并且得到了当时刑部大臣沈舒的青睐最终和珅凭借着家族地位和三等轻车都尉的官职,成为朝臣之一,以渊博的才华、出众的情商在朝廷上一路上升。

和珅进入朝廷后,将手中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还先后担任许多重要的朝廷职务,其中就包括步军统领、领侍卫内大臣、《四库全书》正总裁官、翰林院掌院学士、兼内务府总管、理藩院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领班军机大臣、内阁首席大学生等数十个关键职务。这就不难看出和珅当时在朝廷的地位无人匹敌。

02乾隆的良苦用心与嘉庆的决议

一个人手中的权力越大,内心的欲望也会急剧增加。和珅在朝廷地位高升,他的下一步动作就是掌握军政大权,在乾隆后期的时候,和珅就已经掌握住军机处众多部门,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霸权局面。在当时军机处是直接效力于君主手下的,可以称之为第二个君主,和珅能掌握的程度就已经到达进行圣旨的草拟工作。

再后来,和珅又进一步掌权身兼数职,他的实力逐渐渗入到科举考试中,这给他的霸权之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可以左右考试名次,将自己手中的人安排进朝廷做官,以供自己在朝廷工作中驱使,从财力和人力方面进行双双垄断。

随着岁月的变迁,乾隆皇帝也开始考虑继承人的事,乾隆皇帝在乾隆五十九年昭告天下立颙琰为太子。也正是乾隆这一准备让位的意思,打破了和珅掌握政权的安心,因为换位就意味着,他的一生心血将会化作泡影,所以他开始一面稳定乾隆的心,另一面讨好太子颙琰。

乾隆将和珅的行为都看在眼里,并没有明确的管还是一味放纵,然而太子颙琰早在朝中得知和珅的种种恶行,对和珅有意讨好的行为嗤之以鼻。颙琰心中也明白,即使自己即将上位有乾隆这个太上皇在,自己手中能掌握的权力也是寥寥无几。所以面对和珅讨好,他也是假意附和,正是颙琰假意的态度,让和珅以为下一任君主也被他掌握住了。

和珅能够顺畅游走在朝廷之中,也少不了颇深的心机,他选择对颙琰进行监视,发现他有错误的行为立马告发到乾隆那边,使得乾隆对颙琰不满,甚至差点废掉太子。颙琰也试图反抗,在登基之初,就任命刘墉做吏部尚书,分拨和珅的部分权力,这就引起和珅的极度不满。他写了封奏折说嘉庆帝想把吏部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将两封奏折同时呈给嘉庆和乾隆。

嘉庆帝一看便知和珅的意思,向乾隆解释自己并没有这个意思。乾隆一面面对儿子,一面面对自己的宠臣,和珅也曾暗地里向其说过嘉庆想摆脱乾隆的束缚,而这件事的发生更是直乾隆内心的痛处。乾隆下意将此事交给军机处处理,一次三番的君臣之争,都是和珅取得胜利,这就加深嘉庆要除掉和珅的决心。

在乾隆离世之后,嘉庆就下令处死和珅,和珅敛财的一生也因此结束。铲除这样的贪官之后,国库得到了充盈,一时之间国家也开始发展,嘉庆帝以为是个大快人心的局面,然而好景不长。清代开始发生财政危机,朝廷也没有和珅那样出谋划策的人才,一遇到重要的事,大臣之间开始推卸责任。朝廷的漏洞也在慢慢显现出来。

而这就是乾隆叫嘉庆帝放过和珅的意义所在,和珅此人爱财如命,但是却有着出谋划策的实力,可以轻松应对国家朝政之事。一代君主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身边有这样的人进行辅佐。另一方面,和珅具有这一人之下的权力,也能更好的平衡朝廷大臣之间的朝野势力。但此时的嘉庆帝后悔也为时已晚。

03结语

嘉庆帝后悔自己处死和珅,也在后来得知父亲劝告的良苦用心。只有身处高位才能真正理解,一切并不要分个是非。能够尽最大程度发挥这个人的价值,帮助自己掌握大权,才是问题关键,这也为后来清代走向灭亡埋下伏笔。

标签: 历史嘉庆和珅

更多文章

  •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真的是意气用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三国,刘备

    一场战役让蜀国走向衰退,但这场战役是因兄弟之情的意气用事,还是为了解决蜀国内部矛盾,从而引发的一场战役,刘备此举是对还是错?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也是蜀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战争发生于蜀章武元年。这一仗前后历时一年,最终吴军抓住时机火攻击败蜀国,夷陵之战不仅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也是历史上

  • 屈原是忠诚于君主,还是真的忧国忧民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春秋,屈原

    楚国著名的词人屈原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造诣,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政治家,参加楚国的朝政。有不少学者认为,屈原的爱国主义是和“忠君”揉合在一起的,而更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忠君”。因而他们以“忠君”来代替屈原的爱国主义,认为屈原是“忠君”主义者,而非爱国主义者,屈原忠诚的是自己的君主,并非热爱楚国这个国家,

  • 子婴在位时间很短,为何评价却很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秦朝,子婴

    哪个皇帝不想成就一番霸业,再软弱的人也有与众不同的一面,更何况是一位皇帝,他虽未建功立业,但从小生在皇家,还是首先一统天下的秦家,在他的基因里也有“不安”的成份。秦朝末年天下一片大乱,不仅出了陈胜和项羽这样的英雄,也少不了赵高和秦二世这样的昏庸组合。很多人都认为秦朝历经两代而亡,其实少算了一个子婴。

  • 为何各朝各代的开朝帝王都会清算功臣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权利和人心如何选择,这对于每一代开国皇帝而言,都会不约而同选择前者。江山初建之时,必然需要得力之人打天下,但当江山稳固,就是功臣退隐之日,但凡有头脑混沌者,轻则成为贬为庶民,重则丢掉性命。为何各代开朝帝王都会清功臣?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一统天下后更要扫除未来隐患。细数历代朝代,当属明朝朱元璋心狠,

  • 宋徽宗联金灭辽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宋徽宗联金灭辽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徽宗赵佶在位时期,北方辽国境内发生了巨变,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部落之后,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登基称帝,国号为大金,开始起兵攻打辽国。此时的辽国已经日益衰落,天祚帝耶律延禧喜好狩猎,对朝政不管不顾,任由奸臣乱政,因此在金国的步步

  • 司马迁到底是如何看待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汉朝,司马迁

    历史是由后人所写,在撰写人的主观思维下,难免会有一些偏差,但有些功过是不会被掩盖,只会在“写与读”的过程中,越发清晰明了。从《史记》中能够看出司马迁爱好和平,但为何还会认可秦始皇?他是在肯定秦始皇的功劳,还是在《史记》中“正话反说”?秦王朝的一统,让天下人有了“统一”的概念,才有了后世的汉朝、唐朝、

  • 尉缭和王翦都功高盖主,为何嬴政会放过他们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战国,秦始皇

    伴君如伴虎,当很多人走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也是他距离灭亡不久之时,但凡是皆有例外,不是他们过于聪明,而是知道做事应有何种态度。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但秦始皇身边的尉缭和王翦是其中的“特例”,这两位名家为秦王嬴政出谋划策统一天下,最终他们却选择了明哲保身,在功成名就之时选择不同的方法全身而退。秦

  • 作为北宋最耻辱的事件 靖康之耻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北宋,靖康之耻

    对北宋靖康之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靖康之耻,北宋最耻辱的事件,究竟有多“耻”?历史的朝代变革,总是免不了打仗,打仗就会有成败,弱势的一方总是会留下惨痛的代价。中国历史上这么多的朝代,欣荣衰败总是免不了的,可是像北宋这样的屈辱的真的很少,北宋最大的屈辱就是靖康之耻。靖康之

  • 李牧为何能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他的封神之战是哪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李牧,赵国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从李牧的生轨迹来看,可分为两部分,前半生防御匈奴的南侵,后半生抵御秦军的东进。他一生战功赫赫,但是封神之战则来自于匈奴,以15万步兵围歼10万匈奴骑兵。赵国是战国时期的七雄之

  • 明代宗朱祁钰是怎么死的?详解其死因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朱祁钰,明朝

    明代宗朱祁钰是怎么死的?他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对朱祁钰之死,明代人多有忌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长兄明英宗即位后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