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真的是意气用事吗?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真的是意气用事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805 更新时间:2024/1/28 13:44:40

一场战役让蜀国走向衰退,但这场战役是因兄弟之情的意气用事,还是为了解决蜀国内部矛盾,从而引发的一场战役,刘备此举是对还是错?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也是蜀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战争发生于蜀章武元年。这一仗前后历时一年,最终吴军抓住时机火攻击败蜀国,夷陵之战不仅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之一。

荆州归属问题成为战争导火索

荆州归属问题是这场战役的导火索,208年赤壁战役之后,曹军败退,留曹仁徐晃守江陵,周瑜、刘备水陆并进,追到南郡,瑜军围曹仁,相持了一年多,曹仁弃城而逃。不久后刘琦去世了,这个时候刘备顺理成章地获得了荆州之地。

荆州原来不属孙权,而且赤壁之战,我认为刘备是有功劳的,南征四郡是刘备自己的战果,蜀吴双方怎么会发生荆州的归属问题?其实究其原因,是鲁肃奉劝孙权借给刘备当根据地的。

当时兵力,孙强刘弱,孙权兵力可以直取四郡,刘备要求有个立足之地,鲁肃从孙刘联盟,为曹操树敌的战略出发,劝孙权答应,有了这个默契,刘备才能南取四郡,和孙吴成摘角之势,这给曹操以极大威胁。

214年刘备取益州,第二年孙权就要讨还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不肯。孙权派昌蒙率军争取,刘备也到公安,派关羽争三郡,鲁肃驻益阳,和关羽相拒。吴蜀达不成协议。正好这时曹操南定汉中,蜀汉北方受到威胁,刘备赶紧与孙权联合,分州为二,江夏、长沙、桂阳属吴;南郡零陵、武陵属蜀,以湘水为界,双方罢兵。暂时妥协了,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随着219年前后关羽军团的覆灭,导致蜀汉失去了荆州,由于此战略要地让蜀汉没有了“东大门”,为了这一战略要地,让蜀汉对东吴痛恨到了极致。

刘备不听劝阻

战前蜀国诸葛亮赵云都对这场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诸葛亮远在隆中对策时,便指出孙权“可与为援而不可图”。赤壁战前,他和鲁肃共同努力,定下了联合抗曹的大计。他是始终坚持刘、孙两家联合的方针的。但他也深知刘备的个性,对关羽、张飞的感情,也知道他们兄弟在荆州军事上能够起到的重要性,深知用言语是劝阻不了刘备的。

赵云是坚决反对伐吴的,他指出主要的敌人是曹操,不是孙权。如先灭魏,则吴自服。当前形势,决不应该放掉主要的敌人,先和孙吴交兵。广汉处士秦宓也说天时不利,朝臣很多人都反对,刘备一概不听。

究其原因是因为刘备和关羽、张飞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们的关系能追溯到从汉灵帝末年,184年黄巾起义以后,便相从征伐,“寝则同床,恩同兄弟”。

小说虚构的桃园结义之说,便是从这两句话演绎出来的。试想作为三十多年的战友加知己,如果失去了这些人生挚友,一个人难免会受到情感上的波动,刘备正是受到了这种冲动,让他对东吴充满恨意。正在此时张飞又被部下杀死,其部下取走首级投奔东吴,旧的仇恨还没有消失,新的仇恨又增加了,讨伐东吴成了刘备为兄报仇的急切愿望。

蜀吴交兵后,孙权遣使求和。吴将诸葛瑾驻公安,写信劝刘备,要他留意于大,不要用心于小。指出关羽和汉朝的轻重,荆州和海内的大小,虽然都应仇疾,但要分清先后。论点和赵云是一致的,刘备当然不能接受。这次交战双方总人数在10万人左右,大将吴斑、冯习等人助攻,东吴则派出陆逊迎敌。

两军相持了七八个月,蜀军兵疲意沮,陆逊乘机发起攻击,先攻营,得不到便宜。诸将正埋怨他枉然死了许多人,陆逊却说已经找到破敌的方法了,下令诸军每人拿一把茅草,乘风纵火,全线进攻,阵新蜀大将张南、冯习,连破四十余营,蜀军溃败,刘备退守白帝城。这年十一月,孙权遣使到蜀汉聘问,刘备也遣使报聘,两国又恢复和平重建了对魏的掎角之势。

对于夷陵战役的失败,主要是指挥者刘备犯下的两个失误,即政策性失误以及战略性失误。魏蜀吴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在刘备讨伐东吴之前,呈现两国联合共同敌对曹魏的形势,而刘备悍然发动对吴国的战争,两国的联盟破裂,虽然最终停战,但是两国之前有了仇恨,无法再形成之前的联盟。

第二个失误是刘备的战略性失误,由于刘备把一部分部队安置在了江北,同时又让军队纵向排列,这导致兵力分散以及战线过长,不利于集中攻击和防御,兵士之前不能做到互相呼应,因此面对吴军的火攻最终惨败。

京剧《夷陵之战》是根据历史事实编成的历史剧,剧情是符合历史真实情况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战争的失败来批判刘备个人的“义气”,赵云、诸葛亮的谏阻,诸葛瑾的求和,直到马良死后刘备的自责,都表达了这个看法。

就演出而论是成功的,特别是保留了传统剧目哭灵牌一折,造成全剧的高潮。问题也正是出在这里,恰恰因为前半部把刘、关、张三人的关系写得深了,再加上这一哭,又哭得这么好,使观众的同情逐步引到刘备方面,相对地把主题思想削弱了。

夷陵之战彻底严重削弱了蜀国的战斗力,让他的国力再也没有办法和魏国以及吴国比拼,这也造成了诸葛亮后期的讨伐魏国困难,这场战役堪称蜀国由盛转衰的转择点。

标签: 历史三国刘备

更多文章

  • 屈原是忠诚于君主,还是真的忧国忧民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春秋,屈原

    楚国著名的词人屈原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造诣,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政治家,参加楚国的朝政。有不少学者认为,屈原的爱国主义是和“忠君”揉合在一起的,而更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忠君”。因而他们以“忠君”来代替屈原的爱国主义,认为屈原是“忠君”主义者,而非爱国主义者,屈原忠诚的是自己的君主,并非热爱楚国这个国家,

  • 子婴在位时间很短,为何评价却很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秦朝,子婴

    哪个皇帝不想成就一番霸业,再软弱的人也有与众不同的一面,更何况是一位皇帝,他虽未建功立业,但从小生在皇家,还是首先一统天下的秦家,在他的基因里也有“不安”的成份。秦朝末年天下一片大乱,不仅出了陈胜和项羽这样的英雄,也少不了赵高和秦二世这样的昏庸组合。很多人都认为秦朝历经两代而亡,其实少算了一个子婴。

  • 为何各朝各代的开朝帝王都会清算功臣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权利和人心如何选择,这对于每一代开国皇帝而言,都会不约而同选择前者。江山初建之时,必然需要得力之人打天下,但当江山稳固,就是功臣退隐之日,但凡有头脑混沌者,轻则成为贬为庶民,重则丢掉性命。为何各代开朝帝王都会清功臣?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一统天下后更要扫除未来隐患。细数历代朝代,当属明朝朱元璋心狠,

  • 宋徽宗联金灭辽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宋徽宗联金灭辽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徽宗赵佶在位时期,北方辽国境内发生了巨变,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部落之后,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登基称帝,国号为大金,开始起兵攻打辽国。此时的辽国已经日益衰落,天祚帝耶律延禧喜好狩猎,对朝政不管不顾,任由奸臣乱政,因此在金国的步步

  • 司马迁到底是如何看待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汉朝,司马迁

    历史是由后人所写,在撰写人的主观思维下,难免会有一些偏差,但有些功过是不会被掩盖,只会在“写与读”的过程中,越发清晰明了。从《史记》中能够看出司马迁爱好和平,但为何还会认可秦始皇?他是在肯定秦始皇的功劳,还是在《史记》中“正话反说”?秦王朝的一统,让天下人有了“统一”的概念,才有了后世的汉朝、唐朝、

  • 尉缭和王翦都功高盖主,为何嬴政会放过他们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战国,秦始皇

    伴君如伴虎,当很多人走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也是他距离灭亡不久之时,但凡是皆有例外,不是他们过于聪明,而是知道做事应有何种态度。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但秦始皇身边的尉缭和王翦是其中的“特例”,这两位名家为秦王嬴政出谋划策统一天下,最终他们却选择了明哲保身,在功成名就之时选择不同的方法全身而退。秦

  • 作为北宋最耻辱的事件 靖康之耻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北宋,靖康之耻

    对北宋靖康之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靖康之耻,北宋最耻辱的事件,究竟有多“耻”?历史的朝代变革,总是免不了打仗,打仗就会有成败,弱势的一方总是会留下惨痛的代价。中国历史上这么多的朝代,欣荣衰败总是免不了的,可是像北宋这样的屈辱的真的很少,北宋最大的屈辱就是靖康之耻。靖康之

  • 李牧为何能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他的封神之战是哪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李牧,赵国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从李牧的生轨迹来看,可分为两部分,前半生防御匈奴的南侵,后半生抵御秦军的东进。他一生战功赫赫,但是封神之战则来自于匈奴,以15万步兵围歼10万匈奴骑兵。赵国是战国时期的七雄之

  • 明代宗朱祁钰是怎么死的?详解其死因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朱祁钰,明朝

    明代宗朱祁钰是怎么死的?他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对朱祁钰之死,明代人多有忌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长兄明英宗即位后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

  • 清朝敬事房太监抢着进去 这个地方到底有多吃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清朝,敬事房

    对清代敬事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敬事房是做什么的,为何太监们抢着进去,而妃子们都很畏惧?在我们古代,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有的人生在富贵人家,就享受着优越的生活,而很多人出生在贫寒之家,就只能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特别是古代的达官贵族和皇室,他们不仅锦衣玉食,还有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