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代赋税制度及徭役介绍

宋代赋税制度及徭役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711 更新时间:2023/12/21 9:05:31

宋代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广泛而深入,使得宋代各项经济制度的制订和实施呈现出新的特点,而宋代赋税制度的一系列变迁,正是这些特点的充分体现。

宋代赋税制度变迁所发挥的激励作用,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宋朝徭役制度与赋税、保甲、胥吏等制度以及农民的日常生活等关系紧密,是朝廷对基层社会进行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对宋朝社会的发展和国计民生具有很大的影响。

宋代的赋税,沿用唐朝中期以来的两税制,夏秋两次征收。但宋代两税已不同于合租庸调制为一的两税,而是以田税为主,外加两税之外的杂税和徭役等。北宋和南宋的赋税和徭役各有不同。

北宋田税法令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按土地的数量好坏收税,每年夏、秋各收税一次,又叫夏税、秋苗、秋税。

每年秋收后按亩征收的粮食,在北方各地,大致是中等田每亩收获一石,纳官税一斗;在江南、福建等地,亩税3斗。宋代秋税一般不按实际产量抽税,而按亩定额征税,因各地农业生产情况不同,所以税额也有较大的差异。

夏税收钱,或折成绸、绢、绵、布、麦缴纳,在夏季田、蚕成熟时征收。税额依上、中、下田的等第按亩规定,但各地区也有很大的差别。

北宋的役法有差役和夫役。差役是地主对朝廷的职役,夫役是指农民被朝廷调发服劳役,它们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制度。

差役又称职役,包括现任文武职官和州县胥史,以及形势户和官户。豪族称形势户,官员家属和他们的后代都称官户。王安石的免役法规定,形势户和官户享有免役特权。差役由主户中的一、二、三等户,即大小地主充担。

衙前的职责是替朝廷看管仓库或押送财物。法定要由资产在200贯以上的一等户大地主充当。担当衙前职役,可免科配、折变,并可授予官衔,3年一升,最高可升到都知兵马使。

里正、户长、乡书手的职责是替朝廷督催赋税。里正催收租赋,有权捕人送县衙。户长是里正的副手。乡书手帮助里正办理文书。法定里正由一等户轮流充当,户长由二等户充当,乡书手由三等户充当。

耆长、弓手、壮丁是差役中的底层人员。耆长由二等户轮充当,弓手和壮丁由三等户轮充,一切听从耆长指挥。有时也从四等户中抽取壮丁。

按宋代法令规定,差役是在上户中按户等派差的。事实上,官户、形势户不服役,女户、单丁户、僧道都免役。充当弓手和壮丁者,要自备衣装弓弩;武艺熟练者,要随时准备服役。

夫役又称杂徭。负担夫役的多是下户的自耕农、半自耕农。同时,佃农编为客户,作为朝廷的编民,也要按丁口应夫役。因此,北宋的夫役主要来自于自耕农、半自耕农和佃农。丁夫应役期间,朝廷也发一定的钱物。

夫役没有固定的时日规定。在春耕以前调发者称春夫,因工事急迫调发的称急夫。北宋的朝廷朝廷和地方官都可以调发农民应役。

较大规模的夫役项目是修浚河道,比如治理黄河水害,北宋几乎年年要调发役夫堵塞黄河决口或修筑黄河堤坝。大规模的治理工程调发河工几万至十几万。征调的地区远到河东、京西、淮南等路。征期一般需要一两个月。毋庸置疑,河工治理黄河是个伟大的历史功绩。

夫役的另一个项目是土木营建,包括修筑城池,修建官舍、寺观,以及修路、造桥等事。北方沿边修筑城防更需经常征调大量夫役。此外,朝廷运送粮草、盐、茶等官物,也是夫役的任务之一。

北宋的役包括职役和夫役两种,但两者的性质并不相同。职役不可与军旅及土木之役混为一谈,一般应当排除在徭役范畴之外。

从总体上看,北宋普通农民的徭役负担,较之前代确有减轻。其主要依据有:

第一,北宋时募兵制已占居主导地位,兵源既不像唐代前期那样调集世袭军户,也不像南唐那样调全国农民,而主要是来自招募和雇佣的普通老百姓。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北宋农民的兵役负担确有减轻。

第二,北宋农民的主要徭役负担是包括春夫和急夫在内的夫役。简单地说,春夫即是只在每年春季调农民治理黄河,而急夫也只是临时调集百姓林事修桥、补路等土木工程。

第三,夫役雇法的推行。1077年10月,河北,京东、淮南等路出夫役,愿纳夫钱者听从其便,每夫三五百钱。此外,在某些地方百姓甚至不再负担杂徭,只交纳免夫钱。如今属河南的邓州淅川县,春夫交了免夫钱,就无需再服役。

其实,雇募丁夫的事早已出现于北宋初期。在当时,宋太祖赵匡胤曾一反役夫“不给口食”的古制,订下“一夫日给米二升”的夫粮制度。此后,夫役雇法在越来越多的范围内和场合下逐步推行。

北宋一代,在治理河道,修筑道路、建造桥梁等各种工程中,单独使用佣夫者为数不少。但由于夫役雇法的实施,表明北宋徭役确有减轻。这是一个历史性进步。

宋室南迁后,朝廷采取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这些措施对南宋的赋税和徭役产生了直接影响。

南宋时期,地主招募客户耕种土地,客户只向地主交纳地租,不承担其他义务。这种租佃制在南宋普遍发展,在大部分地区,客户契约期满后可以退佃起移,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减弱。

同时,客户直接编入宋朝户籍,承担朝廷某些赋役,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因而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南宋农民可以比较自由地离土离乡,转向城市从事手工业或商业的活动。

在南宋官营手工业作坊中,雇佣制度代替了强制性指派和差人应役招募制度,工匠受到的人身束缚大为松弛。这种新的经济关系,不仅推动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又促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南宋还设立义庄进行社会保障。义庄主要由科举入仕的士大夫凭其秩禄买田置办,用于出租,租金用来赈养族人的生活。义庄的设置在一定范围内保障了族人的经济生活。

南宋时期,农田得到更多的开垦,以“海上丝路”为主线的通商外贸发达,手工业生产也跃上新的台阶。伴随经济生活的发展,一些税赋种类的扩大是需要的。

同时,由于长期战乱这一不利环境导致的财政,南宋朝廷也迫切需要开辟其他税源。比如南宋初期开始征收的新杂税“经总制钱”等。

经总制钱是经制钱和总制钱的合称。是南宋财政上的重要收入。经制钱始于1122年,系经制江淮荆浙福建七路诸司财计的经制使陈遘所创,故名。

包括转运司移用钱、出卖系官田舍钱、人户典卖田宅牛畜钱等。经制钱和总制钱两者征收后皆先管于各州,每季度起发送往南宋行在。南宋以增赋为主的理财措施,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除了增加税种外,南宋朝廷还沿袭了北宋,主要有茶、盐、酒、矾等几项,涵盖了最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南宋初年,局势混乱,两税无力开征或无法纳往朝廷时,朝廷开支几乎全部出自盐榷。当南宋政权稳定下来后,专卖收入牢牢地占据了财政的半壁江山。

[旁注]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由后周末帝禅让赵匡胤开始。建都于北方汴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存在时间是960年至1127年。北宋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

南宋是宋朝的继续,是北宋灭亡后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北宋应天府南京,即今河南省商丘继承皇位,后迁都临安,史称南宋。存在时间是1127年至1279年。南宋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一个朝代。

王安石(1021年~1086年)。世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即今江西省抚州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谥“文”,封荆国公。

免役法又名“募役法”,“雇役法”。宋代王安石新法之一。将差役的轻重,按户等轮充。户等的高低,按田亩、丁壮的多少而定。免役法实行后,一般平民的负担减轻。官僚及大地主因新增负担,坚决反对。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军事家,政治家。他结束五代十国战乱局面,建立宋朝,庙号太祖。他在位期间,以文治国,以武安邦,开创了我国的文治盛世,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

义仓又称义廪。封建社会时期仓储制度民办粮仓的一种,为官督而绅办。民办粮仓分为义仓和社仓,义仓在县一级朝廷所在地设置仓廪而社仓则普及范围较大,一般在村镇设仓。唐玄宗以后更把义仓税定为朝廷正式赋税收入。义仓在历史上时废时设。

海上丝路即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它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陆的方便性。在古代,我国即有海外交流,尤其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居民而言,更是显着。

[阅读链接]

在宋王朝建立之后,赵匡胤依据宰相赵普提出的“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12字方针,分别从政权、财权、军队这三个方面来削弱藩镇,以达到强干弱枝、居重驭轻的目的。

在“制其钱谷”方面,赵匡胤设置转运使来管理地方财政,并规定,各州的赋税收入除留开其正常的经费开支外,其余的一律送交京师,不得擅留。这样,既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又使地方无法拥有对抗朝廷的物质基础。

标签: 宋代徭役赋税

更多文章

  • 宋孝宗赵眘中兴未果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之谜,宋孝宗赵眘

    帝王档案赵眘:1163年-1189年在位,字元永,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高宗赵构养子,宋太祖七世孙,性格犹疑多变。高宗禅位登基,在位27年,有意收复失地,光复山河,却在和战之间反复,最终称臣割地,虽欲中兴却无力回天。病死,终年68岁,死后葬于永阜陵(今浙江绍兴东南35里处宝山)。谥号绍统同道冠德

  • 历史上宋徽宗真是一个误国误民的文艺爱好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徽宗,文艺,爱好者

    说起宋徽宗我们知道他是一个昏君,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诗人,而且在其他的方面也有许多的造诣,比如说在书法造诣方面就有很高的成就。我们现在所说的瘦金体,就是宋徽宗所开创的。这种字体即使是放在现在,也显得非常的好看,可以说宋徽宗对于文学艺术以及艺术领域的钻研是十分的深刻的。宋徽宗的昏君形象,主要来自儒

  • 宋仁宗赵祯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仁君赵祯“惧怕”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臣,是一个,皇帝

    历史反光镜所谓“仁政”,一直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仁”是对帝王的最高评价,“为人君,止于仁”。北宋仁宗皇帝赵祯之前,中国没有一个帝王敢以“仁”自称或被冠之以“仁”。关于这位皇

  • 靖康之耻:北宋帝国覆亡之际的几副嘴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宋,帝国,靖康

    1140年7月的一个黄昏,风雨如晦。岳家军主将岳飞伫立在郾城外的一座古老亭子里,如同一尊洗练的石像。凭栏远眺,莽莽苍苍的群山如一群黑褐的野马,撕扯着涌向天的尽头。栏杆拍遍,吴钩看了,三十七岁的岳飞思绪难平。当是时,他所献身的抗金事业已经进行了十余个年头。此前不久,他终于在堰城和颖昌一带大破金将宗弼,

  • 辛弃疾空有一腔热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空有,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的词充满了一腔报国的热血。辛弃疾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济南人。他出生的时候,家乡已经沦陷在金朝统治者的手里。祖父辛

  • 《宋史论稿》二十九、知古以鉴今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二十九,宋史

    当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撞响之后,“改革”不仅更加成为每一位炎黄子孙密切关注和热烈讨论的话题,也成为现实中愈益艰难而又激奋人心的事业。值此社会激荡转型之际,时代需要人们直接参与和投入,也告诫世人保持冷静的头脑,迎接各种挑战和困难,以理性的行动将改革推向深入。古人云:“知古而鉴今”。人们又说:“历史是一面镜

  • 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承上启下,国富民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承上启下,是一个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

  • 胸有成竹的历史人物:胸有成竹的故事主人公是谁?文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主人公,历史人物,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的故事主人公是谁?文同!文同(1018~1079年),北宋着名画家,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着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

  • 王安石种种_《李国文说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国文,王安石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在其《解老》一文中,提出以下观点:工人(做事情的人)数变业则失其功,作者(在劳动的人)数摇徙则亡其功。一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则亡五人之功矣。万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则亡五万人之功矣。然则数变业者,其人弥众,其亏弥大矣。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务变之谓变业。故以理观之,

  • 北宋文化巅峰:《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宋,巅峰,清明上河图

    河南省开封市是最早出现在画卷上的城市真实写照的地方。据《中国文化史辞典》载:北宋画师张择端所画的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北宋时代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城市设施和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来学习绘画。在宋徽宗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