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唐太宗李世民会被各民族冠以“天可汗”称号?

为何唐太宗李世民会被各民族冠以“天可汗”称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819 更新时间:2024/1/5 3:39:15

唐太宗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同时也是唐朝的诗人,并且在政治军事上也有非常出色的成绩。

唐太宗图片

唐太宗在位期间,被各民族冠以“天可汗”的称号,在对外和对内上他都有着一套方针。对外他积极开拓疆土不仅重创了高句丽,也将东突厥灭了,更是征服了很多部落。在国内他就劝课农桑,奉行节约,并且主张以文治天下。作为一代君王,能任人唯贤,多次听取谏官魏征的逆耳忠言,并作出相应的改变,这些使得唐朝能够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唐朝在当时能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也正是因为他的勤政爱民,不懈努力。唐朝民俗开化,经济繁荣,是当时各民族的大熔炉,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便是当时的社会现象的写照。唐太宗在位了23年,他在位的时间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但确是历代皇帝中贡献最大的。他在位期间朝堂上下都是一派和乐。

玄武兵变,历史沧桑,一将终成万骨枯,唐太宗的皇位终归来得不是那么名正言顺,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在位时所作出的政绩。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患病瘫痪在床上,最终在终南山上驾崩,安葬在昭陵,庙号为太宗,唐太宗去世后,追封的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其创下的大唐盛世也为后人所称道。

唐太宗图片

关于唐太宗的图片,影视剧中的倒是很多,不过真实画像平时比较少见,李世民的真实画像远远不及现在这些影视剧演员漂亮。

唐太宗真人画像

其实那个时代,宫廷画师不仅仅画技要好,他们还要知道轻重,比如给朱元璋画像的画师死了不知道多少,因为朱元璋丑,诚实的画师就直接画,丑了不喜欢,会拍马屁的就美化,不像了也不喜欢。那么太宗的画像真实性大约也不是完全按照真人画的。太宗虽然是明君,但是人要给后世留个念想,一般情况下不会说脸上一个痘痘,眼角一个皱纹都给画出来,那多影响皇帝英明神武的形象。随意流传下来的太宗画像基本上还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胡子打理得很整齐,体态偏胖,不过在唐朝胖才算漂亮吧。

当时的宫廷画师应该很清楚,要画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皇帝,一定要看起来文武双全的,所以关于唐太宗的真实长相,也许并不是流传下来的画像那般,不过也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证明太宗长什么样了,画像上的他倒是一副各个朝代皇帝的样子,画师们大约是依葫芦画瓢,反正皇帝们大都长这样,完美无缺的样子,画师只要不过分美化过分丑化,取个中间就差不多了,所以关于太宗的画像图片大约都只能作为参考,不过对于李世民来说,不需要长多好看,他的政绩才是千古美谈,至于长相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唐太宗属什么生肖

唐太宗李世民的出生日期一直有争议,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生于公元598年1月份,那么按照这个说法,李世民属蛇;另一种是李世民生于599年1月份,这样来看,他就是属马。

唐太宗剧照

很多人奇怪,千古明君,居然出生年月都不清楚。其实在那个年代很正常,那一年是公元598年,隋朝的开皇十八年,这一年杨坚的儿子杨勇离奇失踪了,然后另立杨广为太子,多么滑稽,李世民出生,杨广变成了太子。当时的杨坚还是在发展农业,提倡节俭,可以说在杨坚任内,隋朝还算是国运不错,百姓休养生息。后来杨广修建隋朝大运河,疏通了水路运输,不过这件事倒是劳民伤财,导致百姓负担过重,很多人都死于徭役。

百姓一旦负担过重就会造反了,于是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中就有李世民家的瓦岗寨兄弟,窦建德等许多起义军,杨广试图用残酷的镇压灭掉农民起义,却不知道这样越来越助涨百姓的反心,很多人都加入了起义队伍。李世民稍微大一点的时候,隋朝天下已经是岌岌可危了,李世民跟随父亲打仗,他看出了要想夺取天下,最重要的不是有钱,不是有军队,而是得人心,百姓相信你,才能抓住这天下,所以他和李渊的队伍才能在那么多的起义军中脱颖而出。至于他具体属相是蛇或者是马,就无法考证了,毕竟生于战乱之时,况且自己父亲还是隋朝的“反贼”,大家估计都没那么在意李世民的属相和具体出生年月了。

唐太宗年号

唐太宗是唐朝的时期的皇帝,唐朝最鼎盛的“贞观之治”便是由他创立的。而之所以是贞观之治,是因为唐太宗的年号——贞观。

唐太宗图片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观”二字,就是取自于《易经·系辞下》中的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万物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我们应当顺应这规律的发展。因此,“贞观”大概就是顺应规律的意思。宋朝理学家朱熹在解释这句话的时候说:贞,即正;观,即示。“贞观”即正示,这里朱熹要我们正示的就是社会自然的客观发展规律,而唐太宗的确在正示历史,正示社会的发展。

唐太宗定年号为“贞观”,大概就是因为他深知顺势而为的道理。在唐太宗后来对国家的治理上,处处体现“贞观”二字的含义。唐太宗即位后,以史为鉴,吸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顺应民心,推行了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福泽百姓,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更设立谏官一职,虚心纳谏,魏征便是当时着名的谏臣。唐太宗勤政爱民,他执政期间,甚至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现象。

盛唐风貌我们无法想象,只知道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在当时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更有多国使节来访,周边藩国上供,唐朝也成为当时的“天朝”,唐太宗更被称为“天可汗”,后人将这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标签: 可汗

更多文章

  • 【唐朝·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宋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南阳邓州人。因河北昌黎系韩氏郡望,世称“韩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特别是在文学上,成就卓着,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评价他&ldqu

  • 战功当比李世民与大唐有续命之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唐

    公元907年,唐昭帝李祝禅位给梁王朱温,从此大唐王朝李家皇帝便结束历史使命,中国便进入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而李家皇帝虽然没有了,但唐朝在李祝禅位后,唐朝却没有结束使命,此时唐朝末期所封的晋国、歧国、吴国等三国还继续沿用唐朝年号,理论上讲唐朝的使命还未完成。公元923年,有一李姓皇室族人称帝,继续为唐

  • 1、藩镇割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藩镇

    安史之乱使唐代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唐王朝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但并没有彻底摧毁安史集团的军事力量。安史手下大将李宝臣、田承嗣、李怀仙等人在唐朝重兵面前相继投降。唐代宗为了求得苟安,于是任命这些叛将为节度使,将河北州县分授他们,所以安史余部仍然拥有相当大的势力。在平叛的过程中,朝廷对内地掌兵的将领、

  • 解密:李世民为何会向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突厥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到了隋朝初年,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其中东突厥不久被隋朝军队打败,西突厥也因为内乱而一度衰落。

  • 历史上这六位帝王相比,谁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才是真正

    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古到今,中国历史出了很多的皇帝。这些皇帝有的庸庸碌碌,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兢兢业业。今天我们要盘点的是在那些在历史上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功劳的皇帝,是那些伟大而又杰出的皇帝。贞观长歌:李世民唐太宗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

  • 第一节 发展教育,风俗融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文化教育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开元时期,学校教育到达顶峰时期。经过教化,这个时期的社会风气以及民俗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不仅如此,在宗教、诗歌、修史、图书文字、音乐舞蹈、美术雕塑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这些也是开元盛世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唐玄宗在位期间,是唐朝学校最为兴

  •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夺位后为啥杀光兄弟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当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建成决定入皇宫,和李世民对质。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亲自带100多人

  • 揭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被称为是最能打仗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被称为

    唐朝开国君主是高祖李渊,不过打天下的头号功臣是他的次子唐太宗李世民。毛泽东点评历代兵家时,曾对他盛赞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隋末时李渊贵为太原留守(驻守军事重镇的高级官员),且是隋炀帝表亲,李世民从小却无纨绔子弟习气而志于习武从军,18岁便促其父举兵反隋并自任前线指挥。在扫平群雄时,年轻的

  • 李世民儿子竟然是基佬?太子李承乾和称心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称心

    最近热播的《武媚娘传奇》有提到李世民的几个儿子,为了太子之位而明争暗斗,最为明显的就是太子李承乾、濮王李泰、吴王李恪等人,不过剧中在暗斗的同时还提到太子李承乾与称心之间的关系,令人好奇的就是就是太子李承乾与称心之间是否真的有断袖之癖,还是仅仅只是知己而已?李承乾的太子妃是苏氏,贞观九年正月甲申,李承

  • 残唐而亡:我花开时百花杀,朱温篡唐,山河裂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百花

    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发唐末农民战争,经过流寇黄巢的叛乱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建都开封,改元开平。朱全忠建立后梁,标志着统治中国二百九十年的大唐王朝的正式终结。自此,中国历史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