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的政经情势

宋朝的政经情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699 更新时间:2024/1/16 3:17:58

第一先是重要人物及其事迹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

宋朝开国君主,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武艺高强,创太祖长拳,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后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结束五代扰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务农兴学,慎刑薄敛,与百姓休息,但过度重文轻武、偏重防内,造成宋朝长期的积弱不振。在位十六年,庙号太祖。

宋真宗赵恒(968-1022)

宋太宗第三子。以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帝亦淫于封禅之事,朝政因而不举,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宋战胜辽国,但因真宗惧于辽的声势,不顾寇准的反对,以每年进贡辽大量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在位二十五年崩。为守成之主,使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

宋神宗赵顼(1068-1085)

英宗之子。即位后,有恢复河朔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惜以急于求成致败,又欲取西羌不果,饮恨而殁。在位十八年。

范仲淹(989~1052)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十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陕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2007-03-3018:37:24补充: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晢宗亲政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

2007-03-3018:39:30补充:

包拯(包青天)

包拯(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

包拯在历官三司户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间,先后出任京东,陕西,河北等路转运使,每至一地,都以减轻民间负担、改革弊政、发展生产为己任,提出了「宽民利国」的经济思想。多次为了国家大事,说了皇帝不爱听的话,论斥权幸大臣,请求罢去皇帝赐给亲信官僚们的恩宠,一切改由主管机构正常渠道进行。

2007-03-3018:39:37补充:

他将唐朝魏征给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写出来,呈给宋仁宗为座右铭,时刻警惕,以国家大事为重。请求仁宗虚心纳谏,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为主」,偏听偏信,而要爱惜人才,除去苛刻,严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说,不随意大兴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采纳施行。

2007-03-3018:41:35补充:

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儿童妇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称呼他为「包特制」。开封府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2007-03-3018:46:06补充:

以下南宋名人:

宋岳飞(1103~1142)

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2007-03-3018:47:12补充: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2007-03-3018:47:24补充: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峣、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

2007-03-3018:49:37补充:

文天祥(1236─1283)

2007-03-3018:54:50补充:

第三关于政经情势缺陷及弊病

北宋在统一北方地区后,社会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海外贸易也很发达。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能完全实现北宋的长期强盛,但也解决了一些社会矛盾。方腊、宋江农民起义反抗了宋徽宗时期腐朽黑暗的统治。金灭北宋后,南宋基本是偏安在江南地区,没有了北伐重新统一北方的雄图大略。同一时期,契丹人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辽(947-1125—);党项人在宋之西北部建立西夏国(1038-1227)。

2007-03-3018:54:57补充:

宋、辽、西夏成鼎足之势。1115年,女真人在北方建立金国(1115-1234)。金于125年灭辽,1127年攻入宋都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宋高祖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后逃亡临安(今杭州),长期偏安江南,名将岳飞的北伐抗金在统治者看来也仅是为了更好地偏安自保。南宋末年贾似道的贪权误国加速了南宋的灭亡。

2007-03-3018:55:28补充:

这一时期,科技上的成就尤为显着,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等三大发明得以继续开发应用,其中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苏颂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沈括的《梦溪笔谈》,在科技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文化方面,理学盛行,出现了朱熹、陆九渊等理学家,道教、佛教及外来的宗教均颇为流行。北宋欧阳修编纂的《新唐书》对唐史的保存有很大的贡献。

2007-03-3018:55:36补充:

而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更是编年史的典范。文学上出现了欧阳修、苏轼等散文大家;宋词是这一时期的文学高峰,出现了晏殊、柳永、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等一代词宗;宋、金时期话本、戏曲也较盛行;绘画则以山水花鸟着称,着名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上的不朽之作。

2007-03-3018:59:39补充:

第一先是重要人物及其事迹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宋临川人。博览强记,工书画,尤善诗,而文词简练。神宗时为相,改革政治,锐行新法,因反对者众多,没有成功。封荆国公,卒谥文。着有周官新义、临川集、唐百家诗选等。

2007-03-3019:02:19补充:

第二是关于农务的制度

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在山区出现)、淤田(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边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这大幅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积。至道二年(996年),全国耕地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顷。到天禧五年(1021年)增加到五百廿四万七千五百余顷。各种新的农具在宋朝出现,例如新式水车龙骨翻车和筒车。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

2007-03-3019:02:35补充:

新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成长。一般农田每年可亩收一石,江浙地区一年可达到二至三石。北宋时宋真宗从占城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分给江淮两浙,就是后来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黄籼米。

2007-03-3019:02:47补充:

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农业发展迅速。一些北方农作物粟、麦、黍、豆来到南方。棉花盛行种植于闽、广地区。茶叶遍及今苏、浙、皖、闽、赣、鄂、湘、川等地。种桑养蚕和麻的地区也在增加。南宋时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甘蔗种植遍布苏、浙、闽、广、等省,糖已经成广泛使用的食品,出现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制塘术的专着:王灼着《糖霜谱》.

2007-03-3019:04:48补充:

宋代的农材赋役制度,大致延续唐末的两税法,但增加了丁税。而差役则甚为繁重造成人民负担,因此王安石变法时有免役法的推行。

标签: 政经

更多文章

  • 宋朝七大皇后真人大PK 被金人俘虏「赐浴」的朱皇后超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后

    每个时代的审美观都不同,汇整宋朝七张皇后的真人画像,更是印证了这句话,有的皇后脸上有「红斑妆」、「三颗珠子妆」,以现代审美观而言,有的长得很奇怪,也有长得很美的,其中又以因「靖康之变」被金人俘虏赐浴的朱皇后最美。宋真宗刘皇后的画像。刘娥生于969年,死于1033年。宋真宗去世时,年幼的仁宗即位,刘娥

  • 南宋名相张浚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张浚?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的人

    张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4月20日),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名相、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学者,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登进士第,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苗刘之变时,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建炎四年(1130

  • 请问宋朝是中国所有朝代法律最完善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

    不见得:包公执法无私及范仲淹新政自古以来,中国人往往将改善民生的希望,寄托于为政廉洁、执法无私的「清官」身上。在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清官,首推宋代的「包青天」。包公,名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他是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进士,在任监察御史时,曾建议选将练兵,以防御契丹。后任天章阁侍

  • 宋朝的所有皇帝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

    宋太祖简介宋太祖赵匡胤出身将门,娴于战术,且沉着而勇敢,为诸将所推重,后周世宗时,曾招募天下壮士充任禁军,称为殿前班,而以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以率其众。当北汉刘崇引契丹入侵时,高平之战,世宗亲冒矢石,阵前督师,而匡胤亦身先士卒,率众力战,卒败敌军,为世宗所赏识,擢为殿前督虞侯。世宗死后。恭帝七岁即位,

  • 宋朝有哪些殿阁学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

    (1)观文殿大学士学士之职,资望极峻,无吏守,无职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而已.观文殿即旧延恩殿,庆历七年更名.皇佑元年,诏:「置观文殿大学士,宠待旧相,今后须曾任宰相,乃得除授.」时贾昌朝由使相右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观文殿置大学士,自昌朝始.三年,诏班在观文殿学士之前、六尚书之上.自是曾任宰

  • 史上最命苦的皇太后,被金军带走万般欺凌,80岁才得以解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史上,命苦,皇太后

    在历史上的太后,大部分都高贵典雅,也有着挺大的权利,乃至连皇帝必须听她的。能够说古时候哪个没有女权的时期,太后就是说美女们都憧憬的部位。但并并不一定皇太后全是那样的运势。今日小编要详细介绍的这一太后,运势就非常惨,不但没有锦衣玉食的衣食住行,并且还强迫侍候了许多兵士,她就是说宋代的韦太后。这到底是怎

  • 文学家王巩的作品连苏轼都无法追赶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作品,文学家,苏轼

    王巩是出自宋朝时期的诗人,也是一位十分出众的画家,当年苏轼在徐州地区担任官职的时候,王巩曾经约他一起游览过山水,他们在一起喝酒吹笛,直到晚上踏着月色才回家,因此两人也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关于这个人物的一些信息在王巩简介中有着相关的介绍,那么王巩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物的呢?王巩简介中介绍到他的字是定

  • 北宋皇后大全:北宋都有哪些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宋,皇后,都有哪些

    杜氏太祖赵匡胤皇太后杜氏,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杜氏的父亲杜爽后梁贞明年冬季,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家住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杜家庄的杜爽老汉。热情款待了一位路过此地请求避雪的青年男子。主见来客相貌荚俊,手脚勤快,说话间又知他是官宦之后,便有心结纳,把杜氏许配给他。这位客人是宋朝的皇考赵弘殷,那杜

  • 宋太宗赵光义大事记,赵光义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事记,太宗,生平简介

    太宗赵光义(公元937年~公元997年)在位时间:公元976年~公元997年曾用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谥号:无庙号:太宗安葬地:不详公元939年,宋大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出生,后因避赵匡胤讳改名为赵光义。公元976年,赵光义在赵匡胤的灵柩前即位,是为宋太宗。公元979年,赵光义消灭北

  • 宋朝人过的日子究竟是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日子,是什么样子

    宋朝人过的日子究竟是什么样子,后人只能以地上、地下的史料为据,来一番比较合理的阐述。不过,这是挺冒险的活。因为文字毕竟是宋朝人及后人写出来的,地下的史料也是经过当朝人之手的。倘若他们有意神化或妖魔化某些人或事,我们今天的人难免上当受骗。但,姑且认为古人比较醇厚吧,不会为了体现“强大&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