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排佛反佛”:佛教的地位在唐朝起起伏伏

唐朝“排佛反佛”:佛教的地位在唐朝起起伏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512 更新时间:2024/1/7 12:37:37

唐朝虽然诗歌很发达,但统治者意识里却“重武轻文”,地方官员都委以军政大权,人权、财权、治权都在各藩镇,结果尾大不掉。玄宗时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重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与其他朝代尤其是宋、明、清相比要少得多。

唐朝皇帝以与老子同姓,认为老子为自己的祖先,于是大力提倡道教(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形成于东汉,以老子李耳为教祖),其目的是把唐朝政权加上一层宗教神秘色彩,以利于他们的统治。

唐太宗规定道教的地位在佛教之上。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武则天称帝时,利用佛教《大云经》,宣传女人也可以当皇帝,又规定佛教居道教之上。唐睿宗时,又规定两教地位平等。唐玄宗则大力提倡道教,还亲自注解《老子》。他声称曾梦见老子,让人画老子像颁行天下,并令王公百官都得学习《老子》,还在科举考试中增设“道举”。当时两京和各州府都建有玄元皇帝庙。各地道观达1900余所。唐武宗时禁断佛教,拆毁寺院460余所,勒令还俗者26万多人。

道教在统治者的大力扶持下,颇为盛行,许多道士受到皇帝的宠信,不少文人如李白贺知章等人都崇信道教。

但也有皇帝信佛教,唐宪宗就是一个,他得知凤翔的法门寺里,有一座宝塔,叫护国真身塔。塔里供奉着一根骨头,据说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一节指骨,每30年开放一次,让人瞻仰礼拜。这样做,就能够求得风调雨顺,人人平安。

唐宪宗很相信这种说法,专门派了30人组织一支队伍,到法门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他先把佛骨放在皇宫里供奉,再送到寺里,让大家瞻仰。王公大臣们一看皇帝这样信佛,也都争做信徒,许多人千方百计想弄到瞻仰佛骨的机会。有钱的,捐了香火钱;没钱的,就用香火在头顶、手臂上烫几个香疤,也算表示对佛的虔诚。

唐朝排佛,对不少文人有很大的影响,韩愈像李白一样,不仅不信佛教,还从骨子里抵触佛教,他对唐宪宗乱花国家的钱迎接佛骨,很不满意,给唐宪宗上了一道奏章《论佛骨表》,劝谏宪宗不要干这种迷信的事。他说,佛法的事,中国古代是没有的,只有在汉明帝以来,才从西域传了进来。他又说,历史上凡是信佛的王朝,寿命都不长,可见佛是不可信的。

唐宪宗收到这个奏章,大发脾气,立刻把宰相裴度叫了来,说韩愈诽谤朝廷,非把他处死不可。裴度连忙替韩愈求情。唐宪宗怒气慢慢消了,他说:“韩愈说我信佛过了头,我还可宽恕他;他竟说信佛的皇帝,寿命都短促,这不是在咒我吗?就凭这一点,我不能饶他。”

后来,替韩愈求情的人越来越多,唐宪宗没杀韩愈,就把他降职到潮州去当刺史。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唐宫秘史:武则天治国本领当了李世民生活秘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秘史

    武则天治国本领,武则天14岁入宫,到了26岁还是五品才人,当了李世民生活秘书12年。武则天不讨李世民喜欢,觉得她文化不够,她苦学文化2年。有文化,记录和起草公文也有可能。唐朝皇宫不养闲人,嫔妃们都有自己负责的事情,内部竞争激烈,武则天也是兢兢业业工作。李世民很多治国方法,例如提拔大贵族以外的寒门官员

  • 李治为何娶武媚娘?一切都出自李世民事先安排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切都

    李世民临终,把武媚娘安排到感业寺为尼。感业寺是一座皇家寺庙,在未央宫附近,庙名是隋炀帝起的。隋炀帝自负文韬武略空前绝后,被自己一生创建的大业感动了,所以盖了一座庙夸夸自己,起名感业寺。李唐没有毁掉这座夸赞前朝功业的寺庙,但是意义却变了。感业的意思是,被先辈的创业艰难感动。所以李治来这里上香,就是缅怀

  • 朱温代唐:史称梁太祖,中国历史上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祖

    朱温唐昭宗李晔即位时,刚刚22岁,年轻有为,志向宏远。他喜欢读书写文章,尤其重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鉴于僖宗时朝廷软弱,国家多难,昭宗特别注意尊礼大臣,寻求治国之道,以便复兴王室,重整朝纲,号令天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昭宗越来越感到,他的这一愿望是根本不能实现的。昭宗没有力量控制藩镇。他即位之后

  • 唐太宗李世民用“美人计”套牢父亲夺皇位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皇位

    红潮导语:当天夜里,在两位美人的服侍下,李渊左拥右抱,醉卧晋阳宫。这一觉,直睡到日上三竿,方才醒来。恍惚之间,李渊鼻中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异香,似兰非兰,似麝非麝。不由得揉开双眼,左右一瞧,竟有两个冰肌玉肤的裸体美人躺在身边,李渊顿时吓得脸色煞白,急忙穿上衣服,夺门而逃。隋朝义宁元年,即公元617年,

  • 《别样晚唐史》第二篇 转瞬消失的又一春_第五章 在细雨中呼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晚唐

    ——元和中兴始末冷雨,淅淅沥沥地,从深秋下到了初冬。整个大明宫都浸泡在白茫茫的水汽中。诗人告诉我们,“寒雨萧萧不可闻”。可我要为你讲述的晚唐,就从雨中的一扇雕窗说起。窗前,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小手托着腮帮,默默地听阶前雨落鸳鸯瓦。一声、两声、千百声……深宫岁月,好像才刚刚开始。小李纯(唐宪宗)当然不会

  • 历史上除了秦始皇外的千古一帝,还有谁可以称之为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有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千古一帝出自《藏书·世纪列传总目》,是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评曰:“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对于秦始皇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是毫无争议的千古一帝。那么,在古代历史上,除了秦始皇,

  • 怎么评价唐宪宗?奋发有为的中兴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奋发有为

    历史反光镜唐宪宗少年时即钦慕贞观、开元时期的政治局面,有志恢复,故即位后利用德宗以来积蓄的财力,重用主张裁抑藩镇的大臣杜黄裳、武元衡、李吉甫与裴度等人,坚主用兵,遂能取得一定的胜利,被后人誉为唐代的“中兴之主”。唐宪宗名李纯,是唐顺宗的长子,年少聪慧。有一天,他被祖父德宗皇帝

  • 李世民到底为“玄武门之变”制定了怎样的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武德九年(626年),大唐爆发了着名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迫使父亲李渊交出了大权。李世民由此登基为帝,开创了名垂青史的“贞观之治”,成就了“千古帝范”的历史佳话。有人说:“成功始于计划。”但由于各种原因,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李世民集团制定的有关“玄武门

  • 李光弼重创史思明的故事:奇思妙想,给予重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妙想

    一个独创的想法,方案,可能带来难以计数的财富,人们越来越注重创造性的培养,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个知识财富的时代。人的智力潜力最终决定人类的发展空间。武将李光弼正是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妙计杀入敌军奠定胜局。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冬天,太原守将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派兵支援朔方,抵挡安禄山大军,然而

  • 他被人当做傻子,却能当上皇帝,更是开启一个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被人

    提起唐朝,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以及开元盛世已经贞观之治了,偶尔可能还会想起武则天的老公唐高宗李治。但其实,还有一位唐朝皇帝,他也像前面说的几位一样,是个明君,后人将他统治的时期称为“大中之治”。哪个人是谁呢?就跟着小编我一起来看看!这个皇帝就是唐宣宗李忱。李忱虽然出生在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