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温代唐:史称梁太祖,中国历史上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朱温代唐:史称梁太祖,中国历史上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971 更新时间:2023/12/29 9:59:27

朱温

唐昭宗李晔即位时,刚刚22岁,年轻有为,志向宏远。他喜欢读书写文章,尤其重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鉴于僖宗时朝廷软弱,国家多难,昭宗特别注意尊礼大臣,寻求治国之道,以便复兴王室,重整朝纲,号令天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昭宗越来越感到,他的这一愿望是根本不能实现的。

昭宗没有力量控制藩镇。他即位之后,多次考虑过藩镇割据问题。藩镇有兵、有钱、有地盘,为了互相吞并,彼此厮杀,从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昭宗也没有力量削弱宦官势力。提起宦官,他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即位。原来,当僖宗病死时,朝中大臣认为吉王李保最贤德,年龄又稍大一些,可以继承帝位。但是,观军容使、宦官杨复恭却极力主张立寿王李晔。所以,昭宗即位正是宦官主立的结果。那么,宦官们可以立他为帝,难道就不能把他废掉吗?想到此,昭宗实在感到不安。另外,昭宗也没有能力调合大臣和宦官的矛盾。龙纪元年(889)十一月,他在武德殿宿斋,准备祭祀圜丘,宰相和文武百官穿朝服站立大殿两旁,宦官杨复恭和另外三个枢密也穿朝服侍立在昭宗左右。对此,太常博士钱珝、李绰当即上奏,指出宦官穿朝服助祭,不合祖宗定下的规矩。结果,四个宦官不得不更换法服。这个问题虽然不算大,但恰恰反映了大臣和宦官之间的纠葛。至于河山残破,民不聊生,那更是昭宗无力解决的问题。昭宗即位以后,不止一次地收到大臣上奏,谈到民无耕织,千室之邑,不存一二,凶荒之年,人皆相食,丧乱之酷,实所未闻。就因为以上这些,随着时间的流逝,昭宗即位之初的雄心壮志逐渐消失了,而且,在动乱和重重矛盾之中,很快度过了十几个春秋。

光化三年(900)十一月初五日,昭宗在皇宫中的苑囿里打猎,心情十分烦躁。当时,宰相崔胤和藩镇朱全忠相勾结,压抑宦官势力;宦官为了摆脱不利局面,就和藩镇李茂贞串通在一起,采取对抗措施。他们双方都把昭宗当成傀儡,这使昭宗感到十分不快。本来,昭宗想通过打猎消除烦愁,结果却使自己的心绪更加不宁。于是,他回到宫中,喝了许多酒,当天夜里,又乘着酒兴,杀死十几个小宦官和官女,然后才昏昏睡去。十一月初六日,太阳已经升起很高,昭宗居住的宫门还没有打开。宦官刘季述便找到宰相崔胤说:“宫中出了不寻常的事,当大臣的怎么能坐视不管?我们是内臣可以方便行事。”说完,他率领禁军一千人打破宫门,闯入宫中,知道了事情的全部真相。刘季述看到宦官和宫人被杀,十分气恼,便又找到朝廷在臣,对他们说:“皇上所作所为,不象人君的样子。废昏立明,在宫中过去有过先例。这关系到国家大事,不能说是逆乱。”随后,刘季述把所有的文武官员召到宫中,把情况又说了一遍,并让每个人签名画押。崔胤没有别的办法,当时也签了字。刘季述、王仲先等宦官和汴州(治所在今河南开封)进奏官程等十三人核对一遍之后,就带领禁军冲进宣化门,来到思政殿,逢人便杀,直杀到乞巧楼下。昭宗猛然看见持枪拿刀的兵士们冲了进来,吓得从床上滚落在地,拔腿就跑。刘季述、王仲先把昭宗拉回床上,强迫他坐下,随即拿出百官们的签名说:“皇上懒于理政,致使中外人心都希望太子监国。请你到东宫休养去吧。”昭宗辩解说:“我只不过是昨天晚上喝得多了些,何必这样呢?”昭宗的皇后何氏生怕发生意外,赶忙上前劝阻:“皇上你就依了他们吧。”随后她转身取出皇帝御玺交给刘季述。刘季述让昭宗和皇后何氏共乘一辇,还有其它嫔妃以及平时常在身边的十几个宫人前往东宫。当昭宗到达东宫时,刘季述手拿银杖,在昭宗面前一边戳地一边斥责说:什么时候什么事,你没有依从我,这是一个罪状,什么时候又是什么事,你还没依我,这又是一个罪状,表情十分凶恶,态度极为蛮横。昭宗只好默不作声。刘季述说完,亲自动手把院门锁好,只留一个窗口,用来递送食物。就这样,昭宗和他的嫔妃们被幽禁在东宫。当时已是寒冬时节,北风凛冽,昭宗的嫔妃和宫人没有被子,她们在凄苦的寒夜中冻得大哭,哭声传到了后宫的各个角落。这种状况整整持续了两个月。刘季述幽禁昭宗以后,又矫诏皇太子李裕即皇帝位。为了缓和与文武百官的矛盾,刘季述还假传圣旨,收买人心,对文武百官和藩镇加爵进秩,赐百官银一千五百两,绢千匹,绵万两。

宰相崔胤看到宦官刘季述残害昭宗,心里十分不安。当时朱全忠在定州行营,崔胤便和左仆射张浚前往告难,并请求朱全忠发兵长安,向宦官问罪。于是,朱全忠从定州赶回大梁,派护驾盐州都将孙德昭、周承诲、董彦弼,率兵攻打刘季述、王仲先。十二月二十九日,孙德昭率甲士埋伏在长安安福门。天亮后,王仲先乘肩舆上朝,孙德昭立即把他劫住,并带到东宫门外杀死,然后叩击少阳院的门,大声喊道:“逆贼已被杀死了,请皇上出来慰谕兵士!”昭宗听后,疑而不信。何皇后说:“可把贼人的首级献上。”孙德昭便把王仲先的脑袋扔进了东宫院中。昭宗这才相信,命宫人砸坏院门,随之离开东宫,到长乐门楼会见群臣。这时,周承诲已到神策左军捉住刘季述,并把他押到长乐门楼前。在此之前,崔胤已命令京兆尹郑元规集合许多人,个个手拿大棒准备着。所以,当昭宗审问刘季述还没有结束时,众人手持木棒,一齐向前,把刘季述乱棍打死了。神策军中刘季述的死党也有几十人同时被打死。昭宗随后颁布诏旨:刘季述等灭掉三族,皇太子李裕仍为德王,退住东宫,孙德昭为检校司空,充静海军节度使,周承诲为邕州刺吏,董彦弼为容州刺吏,宰相崔胤进位司空。这以后,昭宗对崔胤非常信任,甚至在召见他的时候,也不称名姓,只叫字号。

宦官对昭宗亲近崔胤非常恐慌。正巧,天复元年(901)二月,朱全忠占领了河中,声势大震。宰相崔胤想借助朱全忠的力量,一举除掉宦官势力。当时,神策军中尉、宦官韩全晦看到崔胤与朱全忠关系密切,已经料到他们会联合起来,以清君侧的名义诛杀宦官,便抢先一步,在加强了和风翔节度使李茂贞联系的基础上,在这一年十一月初四日,挟持昭宗及后宫嫔妃离开长安,前往凤翔,跑到了李茂贞那里。崔胤没有料到事情会变得这样快,便赶忙写信给朱全忠,请他立刻出兵保驾。

天复二年(902)六月,朱全忠兵围凤翔。半年以后,凤翔城内的食物即将吃完,李茂贞开始感到害怕。他想通过杀死宦官,来换得与朱全忠的和解。天复三年(903)正月初二日,李茂贞派军将郭奇偕同昭宗派出的中使,来到朱全忠军中,传达昭宗希望返回京城长安的旨意。十五日,李茂贞又派人把宦官韩全晦、张弘彦以下二十人的首级送到朱全忠军营,并告谕昭宗准备返回长安的日期。二十二日,昭宗离开凤翔,来到朱全忠营中。从此,昭宗开始从宦官和李茂贞控制下,转而受朱全忠的挟制。二十七日,昭宗返回长安。二十九日,在崔胤和朱全忠策划下,昭宗颁布诏旨,把宦官第五可范以下七百多人全部赐死,同时,在外地各州道监军的宦官也被本地节度使杀死。多年来作乱朝廷的宦官势力,这一次被彻底地根除了。十二月初三日,朱全忠为了完全控制昭宗,摆脱大臣们的牵制,经过精心策划,又派他的手下将领朱友谅杀死了崔胤等朝臣。

天祐元年(904)正月十三日,朱全忠把大军屯驻在河中,随后派遣牙将寇彦卿前往皇宫,逼迫昭宗迁都洛阳。朱全忠还下令,长安全体居民也要一起迁走。这真是一个灾难的时期。没多久,长安的建筑物都被拆毁。朱全忠命人把所有木料都投入渭水,漂浮而下进入黄河,运往洛阳。巍巍的长安城遭到了又一次大浩劫,那富丽的皇宫,整齐的街道,繁华的市场,都变成了残垣断垒和堆堆瓦砾。人们哀号的声音震天动地,一个多月还没有止息。许多人在路上都大骂崔胤是国贼,说他召来了朱全忠,颠覆了国家,坑害了百姓。二十一日,昭宗和后宫嫔妃离开长安,取道陕州(治所在今河南陕县),踏上了前往洛阳的道路。昭宗看到沿途百姓扶老携幼,一片啼号,忍不住又回望长安:长安城在飞扬的尘土遮蔽下,越来越模糊了。闰四月,昭宗到达谷水行宫。在这里,随从他的诸王、十几个小黄门(即宦官)、二百多个打球供奉内园的少年全部被朱全忠毒死。从此,昭宗身旁的侍从,完全换上了朱全忠的人。四月初十日,在风雨如晦的天气中,昭宗由徽安门进入了东都洛阳城。

朱全忠废掉昭宗、自立为帝的野心越来越暴露无遗。天祐元年七月,一天,朱全忠从外地返回洛阳,昭宗在文思球场为他进行欢迎宴会。当朱全忠走进球场时,文武百官大部分都站了起来,只有几个人还坐在廊下。朱全忠看到这种情况大怒,立刻用鞭子抽打那些没站起来的官员。几天以后,他还把不尊敬他的御史中丞韩仪贬为棣州司马,侍御史归蔼贬为登州司户。八月十一日深夜,朱全忠命人在椒殿杀害了昭宗。据说,当夜二更,蒋玄晖受朱全忠命派了龙武(唐代宫廷禁军的名称)衙官史太等约有一百多人叩打内宫门,说军前有急奏面见皇上。内门打开,蒋玄晖安排每门留十个兵士把守,随后就直到椒殿院。贞一夫人开了院门,对蒋玄晖说:“急奏不应当派士兵前来。”还没等蒋玄晖答话,史太一剑劈死了贞一夫人。随后,他又急急来到殿下,大声喊:“皇上在哪儿?”昭仪李渐荣隔窗对蒋玄晖说:“请院使只杀死我们,不要伤害皇上。”当时昭宗刚喝完酒躺下,听到喊叫声,赶忙起来。这时史太持剑已经走进椒殿。昭宗穿着一件单衣绕着柱子跑,史太追上把他杀死了。李渐荣因为用身体保护昭宗,也为史太杀害。昭宗死时38岁。为了掩饰逼宫杀帝的罪行,朱全忠派人在大臣中间散布:夜里皇上与昭仪游戏,皇上喝醉了,为昭仪害死;昭仪李渐荣、河东夫人裴贞一持刀谋逆,畏罪投井身死。但是,龙武军官早已把二位夫人死前说的话传了出来。所以,大臣们谁也不相信朱全忠的谣言。为了酬谢史太杀害昭宗之功,朱全忠命他,为棣州刺史。

朱全忠杀害昭宗后,立昭宗的第九子、13岁的辉王李祝为帝,历史上称为唐哀帝(后唐明宗时改谥为昭宣帝)。不过,这只是朱全忠称帝的前奏曲。天祐四年(907)三月,朱全忠把文武百官从洛阳迁往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同时逼迫哀帝退位,自己当了皇帝,建国号为梁,改元开平。不久,朱全忠又杀死哀帝,以王礼把他葬在济阴县定陶乡。至此,历时二百八十九年的唐宫廷终于名实俱亡。

代唐的朱全忠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原来,朱全忠原名朱温,采州(今河南商丘)砀山人,年幼时家中贫困,母亲为佣工。他长大以后,以雄勇自负,不事生产,亲戚邻居都讨厌他。僖宗乾符年间,关东地区发生灾荒,黄巢率领饥民起义,朱温乘机混进了农民起义军的队伍,逐渐成为黄巢手下的大将。僖宗中和二年(882),朱温见黄巢力量越来越弱,便背叛农民军,投降唐朝廷,僖宗赐名全忠,封他为河中行营副招讨使,不久,又封为宣武节度使,成为镇压黄巢农民起义军的凶手。以后,朱温吞并了蔡州的秦宗权,用计消灭了山东的朱瑾、朱瑄和王师范,成为最强大的藩镇。就这样,他一步步走上了代唐的道路。朱温当皇帝以后,历史上称他为梁太祖,中国历史上从此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标签: 太祖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用“美人计”套牢父亲夺皇位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皇位

    红潮导语:当天夜里,在两位美人的服侍下,李渊左拥右抱,醉卧晋阳宫。这一觉,直睡到日上三竿,方才醒来。恍惚之间,李渊鼻中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异香,似兰非兰,似麝非麝。不由得揉开双眼,左右一瞧,竟有两个冰肌玉肤的裸体美人躺在身边,李渊顿时吓得脸色煞白,急忙穿上衣服,夺门而逃。隋朝义宁元年,即公元617年,

  • 《别样晚唐史》第二篇 转瞬消失的又一春_第五章 在细雨中呼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晚唐

    ——元和中兴始末冷雨,淅淅沥沥地,从深秋下到了初冬。整个大明宫都浸泡在白茫茫的水汽中。诗人告诉我们,“寒雨萧萧不可闻”。可我要为你讲述的晚唐,就从雨中的一扇雕窗说起。窗前,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小手托着腮帮,默默地听阶前雨落鸳鸯瓦。一声、两声、千百声……深宫岁月,好像才刚刚开始。小李纯(唐宪宗)当然不会

  • 历史上除了秦始皇外的千古一帝,还有谁可以称之为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有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千古一帝出自《藏书·世纪列传总目》,是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评曰:“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对于秦始皇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是毫无争议的千古一帝。那么,在古代历史上,除了秦始皇,

  • 怎么评价唐宪宗?奋发有为的中兴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奋发有为

    历史反光镜唐宪宗少年时即钦慕贞观、开元时期的政治局面,有志恢复,故即位后利用德宗以来积蓄的财力,重用主张裁抑藩镇的大臣杜黄裳、武元衡、李吉甫与裴度等人,坚主用兵,遂能取得一定的胜利,被后人誉为唐代的“中兴之主”。唐宪宗名李纯,是唐顺宗的长子,年少聪慧。有一天,他被祖父德宗皇帝

  • 李世民到底为“玄武门之变”制定了怎样的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武德九年(626年),大唐爆发了着名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迫使父亲李渊交出了大权。李世民由此登基为帝,开创了名垂青史的“贞观之治”,成就了“千古帝范”的历史佳话。有人说:“成功始于计划。”但由于各种原因,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李世民集团制定的有关“玄武门

  • 李光弼重创史思明的故事:奇思妙想,给予重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妙想

    一个独创的想法,方案,可能带来难以计数的财富,人们越来越注重创造性的培养,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个知识财富的时代。人的智力潜力最终决定人类的发展空间。武将李光弼正是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妙计杀入敌军奠定胜局。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冬天,太原守将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派兵支援朔方,抵挡安禄山大军,然而

  • 他被人当做傻子,却能当上皇帝,更是开启一个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被人

    提起唐朝,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以及开元盛世已经贞观之治了,偶尔可能还会想起武则天的老公唐高宗李治。但其实,还有一位唐朝皇帝,他也像前面说的几位一样,是个明君,后人将他统治的时期称为“大中之治”。哪个人是谁呢?就跟着小编我一起来看看!这个皇帝就是唐宣宗李忱。李忱虽然出生在皇宫,

  • 8、郭子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唐肃宗、代宗时大将。初以武举出身,玄宗天宝十三载(754),郭子仪为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反于范阳,以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率领大军东讨。从此,郭子仪成为肃、代两朝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平叛功臣天宝

  • 《别样晚唐史》第三篇 元和十五年春_第七章 化身淫妇的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晚唐

    ——元和宫变是一次阉人弑君走出烟雾缭绕的兴唐观,让我们向南穿越整个长安城,一直走到东南隅的曲江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花滴露,柳摇烟,曲江池正是烟水明媚、乳燕流莺的时节。三三两两的游人,在桃蹊柳陌间流连,别有一种“烟动花间叶,香流马上人”的妖娆风情。一座尼寺藏在曲江池的芳草洲西。暮鼓

  • 柴荣的故事:要强兵不要残兵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残兵

    柴荣军队的强大最能体现国家的强盛,柴荣深知打天下、安天下的基本道理,要强兵不要残兵正是国家兵强马壮的体现。唐末以来,军阀林立,藩镇将帅大多各自招募兵马,战斗力颇强,而朝廷禁军官兵,则数朝相承,因循守旧,几个政权沿袭下来,早已腐败无能到了极点。历代帝王只求快活,得过且过,不但没有魄力整编精简,反而惟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