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四节 册立新君

第四节 册立新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057 更新时间:2024/1/16 4:06:23

曹髦被杀以后,司马昭立即面临着一个册立新君的问题。

曹芳曹睿名义上的儿子,而曹髦是曹芳弟弟曹霖的儿子,可以说都是曹丕的直系后裔。然而,目前的状况是,曹丕的直系后裔硕果仅存的并不多。曹丕一共生下9个儿子:嫡长子魏明帝曹睿;其次曹协,早死,其子曹寻也于正始九年就死了;老三曹蕤,青龙元年死去,以琅邪王子曹赞过继为后;老四曹鉴,早死,无子;老五曹霖,其子之一就是曹髦,另一子曹继承本宗;老六曹礼,太和三年死去,以任城王曹彰的孙子曹悌过继;老七曹邕,太和三年死去,以任城王曹彰的另一个孙子曹温过继;老八曹贡和老九曹俨均在曹丕活着的时候就早夭了。目前,真正在世的曹丕骨肉,也只:芎曹髦的兄弟这一支了,而其他各支要么是过继,要么绝嗣。如今,曹髦的兄弟自然应该排除在外,那么,曹丕系就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了。

于是,就必须从曹丕一系以外曹操其他儿子的后代中选择。

除了在曹丕系选择嗣君存在客观困难以外,还有另外一个隐秘的原因,那就是,在司马昭看来,大宗的子孙可能都以为继承皇位,是理所应当的,因此,维护皇权的责任心也比较重。比如,曹髦竟然用自己的生命去维护皇权,这样的结局确实不好收场。而司马昭需要的,不是激烈的对抗,而是平稳的过渡。

那么,对于册立那些皇室的旁系子孙,是不是要好些呢?对于他们而言,被立为皇帝,终于离开了几近禁锢的邺县,等于捡到了一个天上掉下的大馅饼。众所周知,曹丕对自己的兄弟们十分刻薄,过去,王凌企图拥立曹彪,也可以隐约看出文帝系和曹操其他儿子系统对皇位的争夺。如今,这些侥幸当上皇帝的小宗皇孙,终于有了出头之曰,应该对司马昭感恩戴德,不至于像曹芳、曹他们那样不识好歹吧。

于是,司马昭决定从曹丕系以外的宗室中选择继承人选。

而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似乎对曹操环夫人生的儿孙们情有独钟。曹操的环夫人一共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就是大名鼎鼎的曹冲,可惜早死,只剩下老二彭城王曹据和老三燕王曹宇。在齐王曹芳被废的时候,司马师就想把曹据立为皇帝,只是因为论辈分问题,郭太后为了自身利益而坚决反对,司马师只好立了曹髦。几年下来,如今的司马昭又一次将目光投到了燕王曹宇的儿子曹璜身上。

5年以前,在郭太后的努力下,曹髦得以继位。而5年后的今天,司马昭的势力已经今非昔比,哪还有一个人为曹氏说话?被杀的王经就是例子。

这次,司马昭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所有的公唧大臣们说应该立曹璜。

郭太后只好下诏同意。但是,这里面同样存在一个技术性问题,那就是曹璜是做曹丕的儿子还是做曹睿的儿子。虽然曹璜的父亲曹宇与自己的堂侄曹睿年龄相仿,关系亲昵,但曹字从辈分上讲,还是曹睿之妻、如今的郭太后的叔叔,在5年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郭太后坚决不同意。而今天,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按道理讲,曹璜是向郭太后叫皇嫂的,曹璜继承的应该是曹丕的皇位。

即便是司马昭再强大,也不能抛开郭太后,独自册立新皇帝,那么,要以太后的名义册立新皇帝,就还得让郭太后做她的太后,而不是皇嫂。这个看似无法解开的死结,很快就解开了,那就是:说服曹璜继承曹睿,也就是说,让曹璜同自己的堂兄曹睿叫父亲!

即便是这样,曹宇父子还是答应了。这一方面说明,司马昭的确已经威服海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司马昭为何对曹宇父子情有独钟,那就是,他看准了这一家的确很懦弱,也很窝囊。

于是,在曹髦被杀后一个月左右,郭太后下诏,以曹璜继承曹睿大统,同时,改曹璜为曹奂。这当然还是司马昭的歪主意,在他看来,曹璜,好像很够味。表面的理由是:曹璜这个名字不好避讳。那改成什么呢?曹奂。奂与璜,一字之差。璜是黄王,奂是换。也许,司马昭是在时时刻刻提醒你:让你坐这个位置,可不是别的,为的是,让你换位呢!别像曹髦一样想的太多了,弄得大家都不好意思。

决定下来之后,有趣的是,司马昭派到邺县迎接曹璜的正是自己的长子中领军司马炎,是否也在暗示要换给他呢?

曹奂的确很识相,也很配合。曹奂登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给司马昭进位相国,加九锡之礼,司马昭固辞不受。十分巧合的是,就在曹奂继位的同月,那位曹丕的妹妹、汉献帝刘协的妻子曹节去世了,曹丕从自己的妹妹曹节手中夺去了汉献帝的传国玉玺,曹节当时悲痛欲绝,曾经诅咒自己的哥哥,上天不会保佑他的国祚。如今,曹节终于目睹了曹丕创立的曹魏政权行将走到它的尽头,这是命运吗?曹奂继位以后,从景元元年(公元260年)到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在位的5年多的时间里,他唯一时时刻刻放在心上的事情,就是隔三差五地发出诏书,请求给司马昭加九锡,封晋公,封晋王。公元261年8月一次,公元263年2月一次,10月一次,公元264年3月一次,在司马昭平定蜀国之后,他终于接受了晋王的封号。

自曹魏起正式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二十等爵,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制度,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最初在乡侯之下还有亭侯,后省)、关内侯。王为皇室宗亲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宗室、功臣都有,均有封地;县侯、乡侯、关内侯为功臣及子弟起家封爵,无封国,食租税。王至男视官一品,县侯视三品,乡侯视四品,亭侯视五品,关内侯视六品。黄初三年始封皇子为王,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乡侯,公之庶子为亭伯;黄初五年改封诸王皆为县王,以县为国;明帝太和六年再调整,改封诸侯王,以郡为国。王国置相、都尉(以上五品)、傅、保、友(以上六品)、郎中令、中尉、大农、司马(以上七;晶)、家令(八品)各一人;公国职员如王国;侯国置相(八品,相当县令)一人以及家令、家丞、傅等家臣。

因此:当曹奂给予司马昭王的封号的时候,已经意味着把祖宗家法背弃了,要把祖业让人了。

司马昭却一直显得很矜持,再三再四,甚至于十次八次地拒绝接受皇帝给予的恩宠。那是为什么呢?

司马昭想的是,要立下足以震慑住国人人心的功业,才接受水到渠成的晋王封号,瓜熟蒂落的果子吃起来才香甜。

什么样的功业?

灭国。

于是,在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司马昭狼一样的眼睛投向了时时骚扰边境的西南蕞尔小国蜀国。

标签: 第四节

更多文章

  • 魏晋南北朝的儒学:儒学的玄学化,走上玄远道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儒学

    东汉末年以来的儒家政治的软弱无力、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社会发展的颓废气象,使得东汉末年的激荡人心的社会批判思潮,开始指向占据官方意识形态地位的儒家学说。这些批评者认为,儒家理想过于看重政治家的人格,过于依重政治家的个人人格的感召力去作为整合社会的力量。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政治家的个人人格微不足道,政治

  • 被臣子活活气死的开国皇帝司马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臣子

    作为一代开国皇帝,司马睿在历史上的威名远不如秦皇宋祖,人气甚至盖不过宋高宗。究其原因,除了他“恭俭之德虽充,雄武之量不足”,一生无所作为之外,还在于他死得太早,死得太窝囊。在非正常死亡的开国皇帝中,能被臣子活活气死的,恐怕也只有东晋的司马睿了。关于司马睿的身世,有一段非常有趣

  • 王羲之的岳父郗鉴保卫东晋政权,郗鉴吐哺,天下倾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羲之

    大家都听说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为了招览天下贤能之士,接见求见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来,后遂用“周公吐哺、一沐三握、一饭三吐”等表示思贤如渴,礼贤下士,为招纳人才而操心忙碌。而中国古代除了周公吐哺之外,还有一位大贤人郗(xī)鉴也做过吐哺之事,最后天下人也都倾心于

  • 三国志中是如何评价刘备的?为何说刘备“爱才不惜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

    关于刘备的为人,实质上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要从多方面来讨论。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但却是个十足的落魄贵族。虽说日子过得不富裕,但刘备的母亲却相信教育能改变命运,所以节衣缩食,终于在刘备15岁这一年将其送到了名师卢植的门下。按理说,刘备能得到这个学习机会应该努力进学才是,可是,史载,“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

  • 风流谢安,东山再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山再起

    谢安出身于东晋的大族,身世显赫,但却不愿为官,而是隐居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整日吟诗作赋。当时的士大夫中有这样一句话:“谢安不仕,天下百姓该怎么办呢?”由此可见他的名望与才能。40多岁时,谢安才“东山再起”,出山为官,并且凭借他卓越的才能和气度在历史上

  • 晋南北朝秘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南北朝

    罢武备诸却说晋武帝以为天下平息,四海晏然,聚集文武商议罢州郡武备。大臣山涛谏曰:“州郡之兵,留防境患,古来有之,岂宜去也!伏望陛下学古制而获大治,慎先谟以怀永图。”武帝弗听,自主决之。次日出诏,往发州郡去,命州郡悉去兵政。其诏曰:昔在汉末,四海分崩,刺史内亲民事,外领兵马。今

  • 东晋名臣郗鉴的人物简介,郗鉴的生平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生平事迹

    郗鉴(269-339)字道徽,高平金乡人。生于晋武帝泰始五年,卒于晋成帝咸康五年,年七十一岁。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吟咏,不应辟命。晋明帝初,(公元三二三年)拜安西将军,假节镇合肥。为王敦所忌,征还。寻迁车骑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与王导、卞壸同受遗诏辅少主。祖约、苏峻之乱,鉴登坛流涕,誓师勤

  • 傻儿子没后人,父亲指派妃子前去指导,归来时竟有了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妃子

    晋朝,这是历朝历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朝代,这个朝代中有两个十分有名的皇帝。他们分别是开朝皇帝司马炎、亡朝皇帝司马衷,他两是一对父子。说起来司马衷这个皇帝可是很有名气地呢。在闹饥荒的时候很多人没有饭吃,这让司马衷很疑惑,百姓没饭吃的话,可以吃肉啊。就是这个故事让他很出名。当然是以他着急地智商而出名的

  • 邓攸——《晋书》卷九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晋书

    邓攸(?326),字伯道,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东南)人。他小时以孝着称,被中正品评为灼然二品,出任吴王文学,后历任太子洗马、东海王可马越参军、吏部郎、河东(治今山西夏县西北)太守。西晋怀帝永嘉(307313)末,他被石勒所俘虏,携带妻子逃出。由于考虑无法两全,他舍弃亲生儿子,而带侄子逃生。以后,他辗

  • 许逊烧火拜师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许逊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名道士,常年云游天下。有一天,他在赶路的过程中突然被一座山挡住了去路。便勒住马,放慢脚步,仔细打量。山虽不高,但有灵气,满山郁郁葱葱,如墨如黛,山顶有祥云笼罩,红光四射,一缕青烟,扶摇直上。他暗暗踹度,定有高人在此修行,我何不拜他为师,学成斩妖除魔的本领呢?他走到山脚下,为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