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平定边患——节节胜利助盛世

平定边患——节节胜利助盛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365 更新时间:2024/1/15 20:40:51

到贞观四年(630年)春,太宗接到北征军的捷报:颉利被李靖打得落荒而逃。

颉利被李靖突破后,一口气奔往碛石,正想在此重整旗鼓,将来东山再起。万万不料并州都督李世勣,不知从何处杀了出来,颉利可汗如临大敌,立即调兵作最后一搏。但是他的队伍已是不堪一击,交战不久就溃不成军。

颉利估计碛石也守不住了,又窜入铁山苟延残喘,一面命令执失思力赴唐都长安谢罪,表示情愿举国投降。

太宗于是派遣鸿胪卿唐俭和将军安修仁,一同前往安抚;又下令让李靖率兵相迎。

李靖接到命令后,对副将军张公谨说:“颉利虽然失败了,但其麾下余部势力还比较强大。如果不乘胜追击,今后结局很难预料。为了不留后患,最好趁皇上派去安抚的使者到突厥时,我们即刻派兵出击。那颉利肯定不会有所防备,还来不及反抗和躲避,便能被我擒获了。”

但张公谨说:“皇上已经下了诏书,同意突厥投降,如果我们再发兵袭击,虽然胜利是肯定的,但派去的使者不是要被害了?”

李靖答道:“机不可失,当年韩信破齐就用的这个计策。唐俭等人有什么可惜的呢?”说罢连夜派兵进发。

这时,正好李世勣也率军前来会师,李靖把自己的意见一说,两人一拍即合。于是有李靖作先锋,李世勣为后应。沿途碰到突厥的巡逻兵,一律擒获,令其充作向导。

那颉利可汗刚刚接见了唐朝的来使唐俭和安修仁,了解到唐天子已经同意他投降,连日紧绷的情绪宽慰了很多,正在高高兴兴地设宴款待两人。

忽然有人进来报告颉利:“唐兵已到,离这不到十里了。”

颉利一听大惊,质问唐的使者:“这……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唐天子既然允许我归附,却又出兵前来袭击,竟然这么言而无信么?”

唐俭等人急忙从座上起身说:“可汗不必怀疑,我两人是从长安来的,还没有到李将军的部队去接洽,大概李将军还不知情,所以带兵来了。现在如果由我两人出去阻止,一定可以让他们撤军。可汗不必担心!”

说完,唐俭和安修仁两人携手出了突厥营帐,跃马扬鞭,很快就不见了踪影。

颉利听了唐俭的话后,认为他说的是实情。待唐俭离去后,还认为不必设防抵抗,眼巴巴地望他二人退军。

谁知营帐外的警报却是源源不断地传来,一会儿说唐军还相距七里,一会儿说只相距五里了。于是颉利亲自出门遥望,果然看见大队的唐军浩浩荡荡地开过来了。他知道这一切已经太晚,来不及部署兵力迎接战斗了,只得慌忙跨上战马自个儿逃去。主帅如此,其部下也只好抱头鼠窜。唐军闯入大营如入无人之境。

颉利可汗原来是去投奔一位叫苏尼失的部将,这苏尼失在颉利的势力逐渐衰落,其余各部大都不再买颉利的账时,依旧对颉利忠诚不二。颉利见到苏尼失后,建议两人去投奔正在壮大的吐谷浑。苏尼失却有些犹豫不决。

正好李靖这时凯旋退军,只是命令灵州总管、任城王李道宗出兵追捕颉利。道宗于是派人送信给苏尼失,让他将颉利交出来;同时又派副总管张宝相率军进逼。可怜颉利听到这个消息后,不得不躲到荒山野外去了。

苏尼失听说唐军马上就到,而自己又无力抵御,只好到处搜寻,终于将颉利抓住。正巧唐军黑压压地到了,苏尼失将颉利献上,率领众人出来投降。

颉利被送回长安后,太宗在顺天楼举行了盛大的召见仪式。颉利伏地请罪,太宗高声说:“你借父兄遗业残害人民,自取灭亡,这是你的第一大罪;与我多次结盟又多次违背誓言,这是你第二大罪;恃强好战,不顾人民死活,这是你第三大罪;践踏我的庄稼,掠夺我的人民,这是你的第四大罪;我派遣使者招安,你却迟迟不来,这是你第五大罪。但我念你自从便桥之盟以后,总算没有再来侵犯,所以赐你不死,你不要再不知道感恩啊!”

颉利闻言,一边下泪一边连声称谢。

太宗于是命人将颉利带下去,好好款待,并加封李靖和李世勣为光禄大夫。

再后来,太宗将原来突利的地盘分为四州,颉利的地盘分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分别统率已经被唐廷降服的突厥部落;又命令突利为右卫大将军北平郡王兼任顺州都督。

而苏尼失擒获颉利有功,特封为怀德郡王,授宁州都督。

颉利在留京期间,郁郁寡欢,渐渐地形容憔悴,不久即染病而亡。苏尼失听说颉利去世,悲伤至极,也随颉利而去。

贞观八年(634年)冬季,北方的吐谷浑举兵侵入唐的边境地区凉州(治今甘肃武威)。太宗命令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率诸军,前去讨伐吐谷浑;另又派了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等五人为行军总管,分兵五路殊途同进,但都归李靖总管。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五月,大军到了凉州后,节节胜利,穷追不舍,最后吐谷浑只得举国投降。

至此,唐朝基本消除了边境隐患,也为将来的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点上,唐太宗李世民实在是中国古代皇帝中少有的明君。

标签: 节节胜利

更多文章

  • 计灭南陈:名将贺若弼瞒天过海渡长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瞒天过海

    隋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杨坚决意消灭南面的陈朝,实现统一全国的伟业。这一年是陈祯明二年,在位的皇帝是大家熟悉的陈后主陈叔宝。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出师伐陈,是在这一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太庙祭祖后,隋军在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的率领下,兵分多路,直取江南。大敌当前,荒淫骄侈的陈叔宝没有

  • 第五节 日落白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围攻平壤的唐军撤退之后,在百济的唐军几乎到了坐困愁城的地步,所控制的地方只剩下了一座泗*城,完全达不到原本的以百济为基地对高丽实施两面夹击的目的,而且处境困难,很有可能全军覆没。面对如此情况,唐高宗下诏,让驻守百济的唐军入新罗,如果新罗王要求,则留下帮助新罗,如果不需要,就乘船回国。此时唐军的兵力是

  • 隋代的乱亡:压倒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代

    西方世界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骆驼最能负重,但这最能负重的动物也有一个承受的极限。当你不断地往骆驼背上加东西的时候,就慢慢地接近骆驼承受的极限,最后哪怕只加上一根稻草也可能把骆驼压垮。隋炀帝从上台那一天开始,就想建立超越历史上任何一代帝王的丰功伟绩,于是建东都、控长堑、修运河、北巡、西狩,他所做的每一件

  • 隋朝文化科技的辉煌(1):李春与赵州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州桥

    桥梁在我国历史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百姓生活以及商业往来的通道,甚至是古代文人所向往美好生活的图卷中的一个部分,即所谓的小桥流水。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有一座桥,让后人始终铭记并为之骄傲不已,这便是迄今仍旧矗立在河北的赵州桥。关于赵州桥,我国还流传着很多美丽的传说,并进一步被演绎为京剧里的一个着

  • 李春简介:世界上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石桥赵州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州桥

    赵州桥李春(生卒年不详),隋代工匠。曾于开皇大业年间(581-618)建造赵州桥。唐中书令张嘉贞《安济桥铭》:“赵州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河北省的赵县在隋朝的时候叫赵州。城的南边有一条大河,名叫洨(xiáo)河。每逢雨季来临,水势凶猛,汶水便成了

  • 虞家为何两代被冤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东汉末年,汉廷中央统治在黄巾农民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之下日益衰落,于是各地官吏和地主豪强势力展开了割据和兼并的斗争,全国形势一片混乱,国力大伤,边地的各少数民族势力也乘机发动大规模的起义,大有要称霸中原的架势。一些民族从割据一方,到统一一个大区,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其中匈奴族的一个分支铁弗部率先大量内

  • 隋末奇葩反王高昙晟:僧人出身竟以“佛”为国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国号

    高昙晟(?-618年),隋末唐初怀戎(今河北涿鹿西南)僧人。618年,以做法事为名乘县令设斋,纠集近五十名僧人杀死县令和镇守军将,自封大乘皇帝,建元法轮。立尼姑静宣为邪输皇后,派使者去渔阳郡与高开道约为兄弟并加以招降,封他为“齐王”,收纳他的五千兵马,但是不过三月高开道旋即反出,杀害了高昙晟,接收他

  • 隋取代前朝的内部机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前朝

    西魏刚建立时就被宇文氏一家把持了朝政。丞相宇文泰权势日盛,魏主只有拱手受教的份儿。宇文泰还仿照古时寓兵于民的遗意,创建了府兵制。充当兵丁的人平时仍然务农,到了农闲,讲阅战阵,马畜粮械,由民自备,只是将租庸调尽行免去。每府归一郎将统属,百府为百郎将,分属二十四军,每军归一开府主持,两开府置一大将军,两

  • 隋代将领长孙晟:智勇双全安边定邦,联姻染干归附各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长孙

    长孙晟(552~609),隋代将领。字季晟。他曾仕北周,入隋后亦颇受重用。曾被授予上开府仪同三司、右骁卫将军等职。谥号“献”。他有勇有谋,经营突厥事务,屡见奇功,深获好评。一、智勇双全安边定邦北周时,长孙晟18岁任司卫上士。当时深为杨坚所赏识。北周宣帝时(579),突厥首领摄

  • 独孤天下冬曲原型是谁?冬曲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原型

    独孤天下电视剧中冬曲是独孤伽罗捡回来的,觉得她聪明伶俐,便留在了身边,但是冬曲是不是真心的想要帮助伽罗呢?冬曲是不是好人?冬曲是好是坏冬曲从出场开始,就十分抓人眼球。看似年纪轻轻,感觉比伽罗还要小很多。但却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头脑,这种智慧尤其反映在商业上。与金钱有关的东西,她都可以了解得头头是道。她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