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一节 百万东征

第一节 百万东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252 更新时间:2024/1/15 23:20:14

大业六年(610)冬十二月,踌躇满志的杨广此时正端坐在华丽的车驾中,前往东突厥民可汗的牙帐巡视。登上皇帝的宝座已经六年了,在这六年当中他开运河、筑长城、通西域,以五十万精兵耀威于塞外,灭林邑国、破契丹、并流求,隋朝国势臻于极盛。在这位被后世称为炀帝的陛下心中万事似乎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一路的塞北风光让杨广心怀大畅,可是到了启民可汗的牙帐之后,他一路的好心情却被破坏了,原来他在启民可汗处发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人,那就是高丽国的使者。

高丽和突厥有所联系的事实使得炀帝大为震怒。突厥族自取代了柔然成为北方草原上的霸主后,给中国北方边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直到隋朝建立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使得突厥族一分为二,实力削弱。又另外集中名将精兵进行征讨,这才将东突厥暂时压制住。而高丽自中原大乱后急速扩展势力,侵占了整个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无论是疆域还是实力都在当时东北亚地区属第一。这两强联手,就会从西、北和东三面对隋朝的领土形成全面的威胁,这样巨大的威胁显然是隋帝国所不能忽视的。

见此情形,隋朝外交第一人,分裂了突厥的裴矩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潜在的巨大威胁,于是上奏道:“高丽本来是箕子所封之地,汉、晋皆为中央治下的郡县。如今却分裂了出去,成为一个国家。先帝早就想征讨它,使之统一在中国治下。但是杨谅不肖,师出无功。现在英明的陛下当政,怎能不讨取之,眼睁睁地看着我中华文明之地成为蛮族的家园呢!如今高句丽的使者亲眼见到启民可汗举国归顺,可以利用这个让高句丽王害怕,迫使其入朝觐见陛下。”

第二天高丽的使者就接到了隋天子的圣旨,圣旨中的口气异乎寻常地严厉:“朕因为启民诚心奉国,所以亲自来到他的牙帐巡视,明年就会去涿郡。你回去的时候跟高丽王说:应该尽早入朝觐见,不要怀有疑惧,朝廷会像对启民可汗那样以礼相待。如果还是顽固不来朝拜的话,我将亲自带着启民的突厥精锐来高丽见他!”

几乎等于最后通牒的诏书已经清楚地表明了隋帝国的态度,让高丽王来朝其实只是一个借口,无论对方来或不来,为了帝国的利益,这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

高丽王显然不可能来朝,战争已迫在眉睫。隋炀帝向富人增收战争税,高价购买军马,制作精良的器械,制造运输车辆和战船,囤积军粮,征发天下兵马汇聚于涿郡,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杨广站在隋朝的这片坚实的土地上呼风唤雨,可是沉迷于功业中的他并没有发觉,他所索取的远远大过了这片土地所能负荷的。

杨广好大喜功的错误做法导致了一个前景无限的庞大帝国的解体。就在大业七年(611)的战争准备期间,民力的消耗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他命幽州总管元弘嗣往东莱海口造船三百艘,工期紧张,官吏们日夜督役,工匠们昼夜立于水中,不能上岸休息,于是自腰以下皆生蛆,三到四成的工匠因此而死。

他征发江、淮以南的民夫及船只将黎阳及洛口诸仓的米运至涿郡,舳舻相连,长达千余里,民夫数十万人在两地日夜运输,不得休息,因此而死的人一个挨着一个,使得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他又令山东置军府,强迫当地养马以供军役;又征发民夫运米,囤积于泸河、怀远二镇。推着自己车牛运粮的民夫均在当地被扣留,沿路民夫死亡过半;农民们种田没了耕牛,耽误了农时,田园大多荒芜。

不知节制的战争动员极大地破坏了帝国的经济命脉,又恰逢山东、河南大水,淹没三十余郡,天灾人祸交织在一起,各路反王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阴云密布在中国大地上,乱象再显。

内政上的隐忧已经初显,不过隋帝国毕竟国力强盛,一时半会还能扛得住。可是大战在即,军事总指挥却是不通军务的杨广,这个问题更为严重。隋朝并不是没有人看到这一点,皇帝当时征召合水令庚质询问军事:“高丽全国的人还没我大隋一个郡的人多,如今朕用这么多的人讨伐它,你认为能否顺利攻下高丽?”庚质很不给皇帝的面子,他的回答是:“如果这样讨伐的话自然是可以打下的,但是以臣的愚见,陛下最好还是不要亲征……如果一时打不下来,我怕损伤了陛下的威严,如果陛下的车驾在此停留,任命猛将劲卒,指导他们大战略方向,然后以急行军出其不意地对高句丽进行打击,那么肯定能顺利打下。打仗的诀窍是要快,等敌人有了准备就可能无功而返。”他的言下之意就是认为杨广其实完全不通兵事,如此宏大的阵势拿来作秀可以,真正上战场是完全行不通的。

历史终究不能改变,炀帝并没有采纳庚质的谏言,大业八年(612)浩浩荡荡的隋朝大军终于出发。隋军分二十四军,左十二军的进攻部署是:第一军出镂方道(今辽宁沈阳西北),由何人统率不详;第二军出长岑道(今辽宁沈阳东),本由武卫将军樊子盖统率之,后因其“宿卫不行”改为别将,其名不详;第三军出海冥道(今朝鲜海州),此路为水军,由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统率之;第四军出盖马道(今朝鲜北部狼林山一带),由左屯卫大将军吐万绪统率之;第五军出建安道(似在朝鲜境内),由何人统率不详;第六军出南苏道(今辽宁新宾境),由兵部尚书、左候卫大将军段文振统率之;第七军出辽东道(今辽宁辽阳),由左骁卫大将军荆元恒统率之;第八军出玄菟道(今辽宁新宾西),由左屯卫将军辛世雄统率之。第九军出扶徐道(今吉林四平),由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统率之;第十军出朝鲜道(今朝鲜平壤南),此路为水军,由左武卫将军周法尚统率之;第十一军出沃沮道(约今吉林临江至长白一带),由右翊卫将军薛世雄统率之;第十二军出乐浪道(今朝鲜平壤),由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统率之。右十二军的进攻部署是:第一军出黏蝉道(今朝鲜平壤西南),由何人统率不详;第二军出含资道(今朝鲜平壤东南),由何人统率不详;第三军出浑弥道(今朝鲜平壤北),由右武卫大将军李景统率之;第四军出临屯道(今韩国首尔东),由何人统率不详;第五军出侯城道(今辽宁沈阳东南),由何人统率不详;第六军出提奚道(今朝鲜瑞兴南),由何人统率不详;第七军出蹋顿道(今辽宁朝阳县境),由右骁卫大将军史祥统率之;第八军出肃慎道(今辽宁北部),由太仆卿杨义臣统率之;第九军出碣石道(今河北昌黎南),由右候卫将军赵才统率之;第十军出东施道(今朝鲜江陵),由何人统率不详,但史载治书侍御史陆知命为该路隋军的“受降使者”;第十一军出带方道(今朝鲜平壤南),由何人统率不详;第十二军出襄平道(今辽宁辽阳北),由右御卫将军张瑾统率之。从上述二十四军的进攻部署来看,担任陆路进攻作战任务的共有二十二军(左十军、右十二军),担任海上进攻作战任务共两军(左三、十军)。显而易见,这是一个集中优势兵力于陆路进攻,而以部分水军于海上进攻相配合的声势浩大的进攻作战部署。这二十四军络绎引途,总集平壤。每军设大将、亚将各一人;骑兵四十队,队百人,十队为团;步卒八十队,分为四团,团各有偏将一人;其铠胄、缨拂、旗幡,每团异色;受降使者一人,承诏慰扶,不受大将节制;其辎重散兵等亦为四团,使步卒挟之而行;进止立营,皆有次叙仪法。二月九日,第一军出发;日遣一军,相去四十里,连营渐进;至二十四日,出发完毕,各军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绵亘九百六十里。御营内合十一卫、三台、五省、九寺,分隶内、外、前、后、左、右六军,次后发,又绵亘八十里。隋军总集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称二百万,后勤民夫更是数倍于士兵。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按照史书中的说法就是:“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其实不要说在中国,就算拿到世界史中看,古代这样规模的军事行动也是屈指可数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第三节 王世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第三节

    就在李密在河南干得风生水起之时,一个人随着李密的势力扩张趁势而起,并最终将李密打垮,这个人就是反王中的第二号人物――王世充。王世充的身世很独特,他并非中原人氏,原本也不姓王。他是一个西域胡人,本姓支。祖父早死,因此祖母带着其父守寡。隋唐年间民间风气开放,并没有那么多从一而终的封建思想,新寡的少妇跟一

  • 隋朝最牛的人是他!仅活了34岁却没人敢不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的人

    对今天的人来说,在历史上,他的名气可能并不是很大,但要在隋唐时期,最让人佩服、影响最为深远的,估计还真没有人敢说超过他了。他就是王通,字仲淹,人称“文中子”。“文中子”,就是他的门人按孔子的地位,给他的私谥。据《文中子·世家》载:“开皇四年,文中子始生。”也就是说,584年,王通生于山西河汾。祖上乃

  • 隋朝政治管理的出色:新时代的开创者杨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开创者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杨坚虽不能说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称职的皇帝,但却被公认为是才智最高的皇帝。在他的精心治理下,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他不仅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他所建立的统一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版图东起大海,西到新疆,南抵云广,北至大漠,东西4600余公里,南北7400余公里,基本上奠定了中国今后王朝的

  • 惊天巨变——玄武门杀兄夺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巨变

    经过一番精心谋划,杀兄夺位的计划终于商量妥当了,诸人分头准备行动。为了能把李建成和李元吉按计划引入自己的阴谋圈内,李世民恶人先告状,以难以一时说清的罪过告发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以激化父皇与二人的矛盾。李渊果然中计,大惊道:“竟然有这样的事?”李世民又道:“儿臣

  • 北周将领贺若敦生平简介,其子贺若弼为隋初着名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将领

    贺若敦(517-565)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其子贺若弼为隋初着名将领。北周明帝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南朝陈太尉侯瑱等领兵进攻湘州(今湖南长沙),北周马上派遣军司马贺若敦渡江援救。贺若

  • 大隋朝的建立——国丈登基,统一全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朝

    南北朝末年,中国经历了270年长期的南北分裂后,人民普遍渴望统一。但北周和南陈的皇帝都没有统一南北的能力;到了杨坚夺取了北周的政权、建立隋朝以后,这一任务才由隋文帝杨坚予以完成。1.国丈登基东汉政治糜烂,激起了社会大动荡,引出了群雄逐鹿,逐鹿的结果是魏、蜀、吴鼎足三分,最终三家归晋。建立统一大业的西

  • 平定边患——节节胜利助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节节胜利

    到贞观四年(630年)春,太宗接到北征军的捷报:颉利被李靖打得落荒而逃。颉利被李靖突破后,一口气奔往碛石,正想在此重整旗鼓,将来东山再起。万万不料并州都督李世勣,不知从何处杀了出来,颉利可汗如临大敌,立即调兵作最后一搏。但是他的队伍已是不堪一击,交战不久就溃不成军。颉利估计碛石也守不住了,又窜入铁山

  • 计灭南陈:名将贺若弼瞒天过海渡长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瞒天过海

    隋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杨坚决意消灭南面的陈朝,实现统一全国的伟业。这一年是陈祯明二年,在位的皇帝是大家熟悉的陈后主陈叔宝。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出师伐陈,是在这一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太庙祭祖后,隋军在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的率领下,兵分多路,直取江南。大敌当前,荒淫骄侈的陈叔宝没有

  • 第五节 日落白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围攻平壤的唐军撤退之后,在百济的唐军几乎到了坐困愁城的地步,所控制的地方只剩下了一座泗*城,完全达不到原本的以百济为基地对高丽实施两面夹击的目的,而且处境困难,很有可能全军覆没。面对如此情况,唐高宗下诏,让驻守百济的唐军入新罗,如果新罗王要求,则留下帮助新罗,如果不需要,就乘船回国。此时唐军的兵力是

  • 隋代的乱亡:压倒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代

    西方世界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骆驼最能负重,但这最能负重的动物也有一个承受的极限。当你不断地往骆驼背上加东西的时候,就慢慢地接近骆驼承受的极限,最后哪怕只加上一根稻草也可能把骆驼压垮。隋炀帝从上台那一天开始,就想建立超越历史上任何一代帝王的丰功伟绩,于是建东都、控长堑、修运河、北巡、西狩,他所做的每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