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着名僧人一行的历史贡献

唐代着名僧人一行的历史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80 更新时间:2023/12/14 6:52:45

制造仪器和观测

一行主张在实测的基础上编订历法。为此,首先需要有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他于开元九年率府兵曹参梁令瓒设计黄道游仪,并制成木模。一行决定用铜铁铸造,于开元十一年完成。这架仪器的黄道不是固定的,可以在赤道上移位,以符合岁差现象(当时认为岁差是黄道沿赤道西退,实则相反)。

后来,一行和梁令瓒等又设计制造水运浑象。这个以水力推动而运转的浑象,附有报时装置,可以自动报时,称为水运浑天或开元水运浑天俯视图。一行等以新制的黄道游仪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动,测量一些恒星的赤道坐标和对黄道的相对位置,发现这些恒星的位置同汉代所测结果有很大变动。

主持天文大地测量

从开元十二年起,一行主持大规模的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其中以南宫说等人在河南所进行的一组观测最有成就。他们在今河南省四个地方测量了当地的北极高度、夏至日影长度,又测量了四地间的距离。经一行归算,得出了北极高度差一度,南北两地相距351米80步(唐代尺度)的结论。这实际上就是求出了地球子午线一度之长。

制定《大衍历》

从开元十三年起,一行开始编历。经过两年时间,写成草稿,定名为《大衍历》。一行不幸去世时年仅45岁。《大衍历》后经张说和历官陈玄景等人整理成书。

从开元十七年起,根据《大衍历》编算成的每年的历书颁行全国。经过检验,《大衍历》比唐代已有的其他历法都更精密。开元二十一年传入日本,行用近百年。

道学功底深厚

一行自幼就聪慧机敏,博览经史,经常到藏书丰富的长安城南玄都观去看书,颇受观主尹崇赏识。

一次,他从尹崇处借得西汉扬雄《太玄经》,此书意旨深奥,尹崇自称研读一数年尚不能晓,他仅数日就读完,并能究其义而撰《大衍玄图》一卷。尹崇大惊,对人说:“此后生颜子也。”年轻的一行成了长安城里的知名学者。

时值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任春官尚书,非常钦慕一行的学问和品行,封他为梁王。武三思有权有势,但没有才学,一行不屑与他为伍,于是就到嵩山出家当了和尚,取法名一行。

奉诏制定新历

一行不仅道学功底深厚,也刻苦钻研天文学和数学。他曾到天台山国清寺(在今浙江天台)投师学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一行被唐皇朝强征回京,由于他不愿做官,被安置在长安城内的华严寺编译佛经。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太史频奏日食不效”。当时所用《麟馨德历》已经用了50多年,误差渐大,已需改革历法。于是,唐玄宗诏令一行负责主持制定新历。

一行全力力以赴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从开元九年到开元十五年(721~727年),为了编制新历法,在一行领导下进行了大量的天象观测工作。

为适应实测的需要,一行与机械制造家梁令瓒合作,创制出了一些新的科学仪器,如“覆矩”、“黄道游仪”和“水运浑象”等。

在掌握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一行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发现古籍上所载的这些恒星位置与实际位置不符。他第一次发现了恒星运动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1712年提出恒星自行观点早1000年。

科学方面贡献巨大

一行在科学方面的贡献主要在天文仪器制造、大地测量、编制《大衍历》三个方面。尤其是《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受到世人的称颂。

道士邢和璞称赞一行说:“汉之洛下闳造历云:‘后800岁当差一日,必有圣人正之。今年期毕矣,而一行造《大衍历》正其差谬,则洛下闳之言信矣,非圣人而何?”可见当时人们对一行贡献的崇敬。一行还和梁令瓒等设计制造了用水力运转的浑天铜仪,上刻日月星辰,每昼夜自转一周,和天象符合。更奇妙的是,仪器中还有两个木头人,一个每刻击鼓,一个每时辰敲钟,都能按时自动。浑天铜仪不仅是天文仪器,也是世界上最早有机械转动的计时器。一行在《大衍历》“步晷漏术”中建立了一个从0度到80度的每度影长与太阳天顶距对应数表,这是世界数学史上最早的一张正切函数表。

标签: 僧人

更多文章

  • “唐朝玄宗时大宦官”高力士的故事: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高力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让你

    唐朝玄宗李隆基时期有一位与主子一同沉浮的“老奴”大宦官,名叫高力士(684762)唐朝玄宗时大宦官。本姓冯,名元一,高州良德(今广东高州东北)人。幼时被岭南地方官阉割,后贡入宫廷,因宦官高延福收其为养子而改姓高。玄宗李隆基未立时,高力士即“倾心奉之”,

  • 【唐朝?王勃】“初唐四杰”之冠,滕王一序惊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初唐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r

  • 唐朝最惨的开国名将,为大唐稳住百万疆土,死后却被开馆辱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大唐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家父子在太原起义,最后成功一统天下家里李唐王朝,唐朝与隋朝两朝的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期之一。而大唐最杰出的帝王李世民在李家建立唐朝中出力最大,他率领一帮文臣武将东征西战,最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夺位。在李世民的一帮手下,有一位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末,但是他的功劳确实非常大

  • 16、武宗李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唐武宗李炎(814~846),穆宗第五子,母宣懿皇后韦氏。元和九年六月十二日生于东宫。长庆三年三月,封颍王,本名瀍。开成中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开成五年正月二日,文宗病重,命知枢密刘弘逸、薛季棱引宰相杨嗣复、李珏至禁中,奉皇太子监国。左、右神策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以皇太子之立,功不在己,便

  •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悲哀 14个儿子竟死了12个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死了

    在古代,要问当谁的儿子最为尊贵,估计十个有九个会回答说是当皇帝的儿子。试想一生下来就是龙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还有什么比这更如意的呢?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皇帝的儿子也不是十二分如意,唐太宗李世民可真正算得上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不过太宗的儿子却没那么好命。太宗共有14个儿子,就有12个死于非命

  • 如果李世民把唐僧吃了现在会不会还是贞观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僧

    前段时间,微博曾经冒出过一个脑洞大开的话题:#李世民好傻#,以下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几条:李世民好傻#感觉李世民实在是太傻了,长生药近在眼前都不知道。等唐僧取经归来,徒弟们各自解散,嘿嘿,直接把唐僧吃了或强迫他割块肉,不就可以长生不老了。要是真成了,没准现在还是贞观之治呀。而我已经被李世民娶了吧!!!

  • 求贤若渴的唐太宗为何要杀单雄信,原由和李渊有杀父之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求贤若渴

    唐太宗文治武功卓越,此次之外他还有许多优点值得后人学习,尤其是后世帝王,那便是他爱才如命、求贤若渴的性格。早在唐太宗还是秦王的时候,他率领部下南征北战,为大唐统一天下立下显赫功劳,在这个过程中,唐太宗收服了很多的文臣武将,这批人不仅助他统一天下,还是他日后开创大唐盛世的功臣。熟悉历史的读者应该会知道

  • 满清初期,《明史》相伴的是文字狱,清朝文字狱达到了登峰造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字狱

    中国古代有专设史官,记录和编撰历史。史官分为记录官和编纂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历史。唐太宗李世民因为玄武门兵变心里有鬼,几次向宰相房玄龄、谏议大夫褚遂良提出看国史和起居注,留下了干预史书的恶名。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好奇,想看看史官

  • 长孙无忌为什么要用计杀李世民的亲儿子李恪?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长孙

    长孙无忌在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争储的时候,认为谁继承皇帝位都是他妹妹文德皇后的亲儿子。谁争赢了,他都是天子元舅,所以长孙无忌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被贬,李世民想立李恪为太子。李恪是炀帝女杨氏所生,不是长孙皇后的儿子。这下子长孙无忌坐不住了,赶紧去找文德皇后的小儿子晋王李

  • 以才事君者久——徐惠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徐惠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后生涯里最宠爱的女子。能成为皇帝的宠妃,徐惠的长相一定不差,但她却是以智慧女的形象出现在史书的。徐惠(627年一650年)是位据说五月能言,八岁能诗的才女,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入宫。她因为敢于劝谏而受李世民尊敬宠爱,可能李世民于她身上,看到了长孙皇后的影子,事实上,徐惠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