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贺若弼对隋朝有什么样的贡献

贺若弼对隋朝有什么样的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934 更新时间:2023/12/18 13:40:19

杨坚还没有当上皇帝之前,就有讨伐陈国、平定江南的愿望和打算。建立了隋朝坐上皇位之后,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准备南下讨伐陈国。为此,他不断地访贤纳士,寻觅优秀的率兵将领,并且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为的就是实现自己当年的愿望。

隋文帝杨坚,还多次找众大臣谋划讨伐陈国的计策。有一次,文帝与高颎商议时也谈到了这件事,于是高颎趁机推荐贺若弼,他说:“朝臣之内,文才武略,没有比得上贺若弼的,陛下可以重用此人。”隋文帝其实也早就看好了贺若弼,于是立即表示赞同,并立即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委托他负责筹办平定陈国的重大事宜,贺若弼也是很情愿地领命上任了。

隋文帝之所以让贺若弼担任吴州的总管,是因为当时吴州与寿州都是平陈的前沿重镇。当时贺若弼上任后,还作诗一首赠予寿州太守源雄,相互勉励,诗中写道:“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

贺若弼

贺若弼也同其他文人一样抱有远大的志向,他一直想完成父亲遗愿,所以刚到任,他就立即着手准备,并潜心考虑,根据当前的形势,他很快就制定了十条平陈的计策,上报文帝。文帝看到这些计策,十分高兴,于是就当即赐予贺若弼宝刀一柄。这对于忠心耿耿的贺若弼来说无疑是个非常大的鼓励。

开皇九年,隋军做足了充分准备后,大举讨伐陈国,于是贺若弼也被任命为行军总管。在讨伐陈之前,贺若弼命令长江沿岸的守军在每次换防时,都故意大张旗鼓,虚张声势,表面上弄得人声鼎沸,队伍似乎很是强大。他之所以这样做是让陈军认为隋军要大举进攻。果不其然,陈军看到隋军有如此庞大的架势,于是立即全国动员,调兵遣将,但是,当他们调集了兵力后才发现只是虚惊一场。虽然是这样,陈国也不敢怠慢,如此反复了几次,陈军觉得隋军也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也就不再把隋军放在心上,更不再加强防范。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刚刚懈怠下来,贺若弼竟然带兵大举进攻,而此时的陈军毫无戒心,不以为然。所以当贺若弼带领大军偷袭陈朝南徐州城时,一次就成功地拿下了。

攻下南徐州城后,贺若弼率隋军继续向陈的首都建康进军,但是他提前就严格命令下属,不得侵犯陈国百姓,如有违犯严惩不贷。隋军到蒋山境内后,不巧与陈军相遇。陈军由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将军率领,人数众多,是陈朝的主力。贺若弼首先迅速打退了田瑞的进攻,旋遭鲁达等部队的夹击,被迫退兵。收兵后,贺若弼算计到,陈军打了这次胜仗后,必定会产生骄傲情绪,有所松懈,于是立即决定与陈军决一死战。果然不出他的所料,隋军再次发兵,竟然大获全胜。

除此之外,贺若弼的属下还将萧摩诃俘获,送到贺若弼的军帐内。贺若弼命手下将萧摩诃斩首,但见萧摩诃在临刑前神态自若,毫无惧色,对他非常钦佩,觉得这才是人间的英雄豪杰,于是就让人放了他,还对他非常礼貌。

攻打建康时,贺若弼是从东北方逼进。大将韩擒虎则从西南方逼进,并首先攻入建康城内,活捉了后主陈叔宝。贺若弼入城后,派人将陈叔宝带到自己那里,这时的陈叔宝已丧失了君王的气度,双腿颤抖,大汗淋漓,二话不说就伏地参拜。贺若弼见他这个样子,还安慰他说:“小国的君主,与大国的朝臣地位相当,等到拜见我朝天子后,可能还会封你为归命侯,你不必太过惶恐。”可见,贺若弼不是一介莽夫,也有怜悯的一面。

当时,隋文帝因为他讨伐陈朝有功,非常高兴,下诏褒扬,并亲自召见,加位上柱国,晋爵宋国公,赏食邑三千户,又将陈叔宝的妹妹赐给他当妾,另外还赏赐财宝绸缎无数。后拜贺若弼为右领军大将军,又转任为右武卫大将军。贺若弼虽然最终得到了隋文帝的嘉奖,但是,生擒陈后主毕竟是韩擒虎的功劳,为此贺若弼非常不高兴,认为自己丢尽了脸面,于是他居然公开与韩擒虎发生正面冲突,可见贺若弼也有非常小气、不豁达的一面。

隋文帝对贺若弼的厚爱和他在灭陈战争中的功勋,使贺若弼自视甚高,自以为满朝文武之中,只有自己功居“第一”。正是这样的心态,致使他飞扬跋扈,最终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这样的结局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当时,杨素升任右仆射,而贺若弼仍然是将军。贺若弼感觉自己的功劳超过了杨素,但是官位却没有比他高,心理上感到非常不平衡。他的不满时时表现出来,在隋文帝面前也是毫不掩饰。文帝为此十分生气,曾经责问他说:“我以高颎、杨素为宰相,而你却经常说这二人只会吃饭,这是什么意思?”贺若弼听后竟然也不否认自己说过这话,还居然说:“我跟高、杨二人十分熟悉,我确实知道他们是没有什么才干的。陛下竟然对他们那么好,给他们高官。”隋文帝听到他如此居高自傲更加恼怒,于是罢了他的官。虽然公卿奏贺若弼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包括隋文帝,应该处他死罪,但是文帝并没接受,觉得他的确为隋朝干了不少大事,只把他贬为平民算了。

就算是遭到了这样重大的惩罚,贺若弼也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反而产生了更大的不满与怨恨,他曾对太子杨广大放厥词说:“杨素只是猛将,而非谋将;韩擒虎只是斗将,而非领将;史万岁只是骑将,而非大将。大将非我莫属。”

隋炀帝即位后,贺若弼因为这话便没有被起用。大业三年,贺若弼背地里非议炀帝款待突厥太过奢侈,不久隋炀帝就知道了,本来就暴虐的隋炀帝杀了贺若弼,他的儿子也都被放逐到了边塞,妻女也沦为官方奴婢。贺若弼戎马一生,最后却因为过于骄傲而落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颇令人为之遗憾。

标签: 隋朝

更多文章

  • 杨义臣的生平简介 杨义臣的人物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陕州刺史杨义臣之父杨崇,为北周仪同大将军,曾率军镇守恒山(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与山西接壤处),北周定州(今河北定县)总管杨坚结好。杨坚代北周后,建立隋朝,杨坚是为隋文帝。杨崇桩封为秦兴县公,后在与突厥交战中死去,朝廷追赠他为大将军、豫州刺史,并让杨义臣袭其官爵。当时杨义臣年幼,有官无职,被隋文帝收养

  • 隋代将领李景:忠诚正直有口皆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代

    李景(?~618),隋代将领。字道兴。天水休官(今甘肃通渭)人。父李超,北周时刺史。李景容貌雄伟,膂力过人,勇猛善射。曾参加吞并北齐以及平定尉迟迥叛乱的战役,均有战功,晋位开府,赐爵平寇县公,邑1500户。开皇九年(589),他以行军总管之职跟随王世绩讨伐陈国,后与杨素一起平定高智慧的反叛。十七年(

  • 隋末军阀刘武周是遭到谁的背叛而遭遇不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军阀

    刘武周是山西人,隋末着名军阀之一。关于他的出生还有一段故事。他的父亲和母亲坐在庭院里休息,忽然看见一个像雄鸡一样形状的东西,它身上的光芒把地面都给照亮了。它唰的一下向庭中的女人飞去,刘武周妈妈赶紧起来抖衣服,却发现什么也没有。在不久之后,武周妈妈就有了喜讯,十月后生下了刘武周。刘武周的父亲给他找了个

  • 第二节 渭水之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第二节

    突厥人咄咄逼人的态度大大触怒了李渊,本来李渊起初向突厥称臣不过是虚与委蛇,现在大唐一统海内,突厥人依然将唐朝视为一块上好的肥肉,随意予取予求,武德七年的入侵几乎将刀子驾到了李渊的脖子上,这是李渊不能忍受的,因此唐朝内部开始了一系列的反击步骤。首先是利用互市的时机大量购买用于军事的战马和用于农业的耕牛

  • 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之子 东突厥可汗始毕可汗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可汗

    始毕可汗(?―619年),姓阿史那氏,名咄吉世(一作咄吉、吐吉),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之子,东突厥可汗,609年―619年在位。大业五年(609年),启民可汗病逝,咄吉世继位,号始毕可汗。大业十一年(615年),当时突厥臣服隋朝,隋炀帝采纳大臣裴矩建议,分化突厥势力,拉拢始毕可汗之弟叱吉设,设计杀害

  • 麻叔谋的故事:百姓为何痛恨麻叔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隋炀帝为了临幸江都,下旨开凿大运河。宇文述进言,说是睢阳一带留有王气,应当乘机掘断龙脉,方可免患。炀帝准其所奏,下旨负责这段工程的总管麻叔谋,照令行事。麻叔谋是个非常贪暴的人,他奉旨开河,借机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当督工开掘到上源驿旁时,挖出了一口绝大的棺木。麻叔谋以为棺内必有宝藏,便命夫役劈开棺

  • 独孤曼陀喜欢的人是谁?独孤曼陀最后嫁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独孤

    电视剧《独孤天下》正在热播中,剧中独孤曼陀是独孤信的女儿之一,独孤曼陀喜欢的人是谁?独孤曼陀最后嫁给了谁?独孤曼陀是怎么死的?独孤天下独孤曼陀喜欢谁《独孤天下》中,独孤曼陀没有喜欢的人,她心中没有爱情,只有出人头地的欲望。电视剧《独孤天下》正在热播,剧中独孤曼陀是独孤家族的庶女,因为身份卑微,所以一

  • 隋唐时期的疆域变迁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疆域

    公元2世纪开始,中国进入一个分裂的时期,不仅边疆地区的主人朝夕之间可能就会改变,连中原地区也无法保持一个长期稳固的政权,有统一也是相当的短暂。而且以中原民族为主导文化的认同也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作为文化的中国概念此时有了一个重新调整的过程,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进入一个再整合的时期。因此,此段历史时期

  • 第六节 击灭高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不及九百年,当有八十大将灭之。”这是一个神秘的预言,它预言了高丽的国寿以及亡于谁手。今天看来我们可以斥之为封建迷信,可是隋唐之际,此类预言特别盛行,而且准确度奇高,例如李唐建立、武后称帝无不被准确地预测出来,高丽最后的命运也不幸被言中,享国达九百载的高丽国和年近八十的绝代名

  • 隋朝末年的着名将领裴仁基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朝

    裴仁基是隋朝末年的将领,字德本,河东郡人(今天在山西)是北周汾州刺史裴伯风的孙子,父亲是裴定。裴元庆是《说唐》中的人物,在历史中的人物原型是裴行俨,是裴仁基的儿子。裴元庆在《说唐》、《兴唐传》等书中,是隋唐第三条好汉,是裴仁基的第三个儿子,裴元绍和裴元福的弟弟,裴元庆的姐姐嫁给书中的另一个英雄程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