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贞观修律

2、贞观修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732 更新时间:2023/12/21 6:02:01

唐律在贞观年间(627~649)修改最大。唐太宗即位之初,即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与学士、法官议定律令,修订高祖时制定的《武德律》,主要是放宽刑罚,将部分死刑降为流刑;废除连坐具死;确立比较宽平的五刑制度,即《贞观律》。比隋律“减大辟者九十二条,减流入徒者七十一条。”(《旧唐书》卷50《刑法志》)贞观修律是一次对律令格式的全面大修改,到贞观十一年(637)才告完成:定律500条,分12卷;定令1590条(一说1546条),分30卷;从武德贞观两朝的诏敕中定留700条,编成格18卷;定式33篇,分20卷。

贞观修律不仅为贞观之治提供了法制保障,同时也是唐太宗法制观念的集中体现,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首先,唐太宗主张简明划一,相对稳定。他认为:“法令不可数变,数变则烦,官长不能尽记;又前后差违,吏得以为奸。自今变法,皆宜详慎而行之。”(《资治通鉴》卷194,唐太宗贞观十年)可见,唐太宗制定律令,本意是要官吏依法断案,依法断狱,防止官吏遗忘或为奸。但是“法由君出”的立法与“一断于律”的执法过程本身存在的矛盾,必然导致君主凭个人意志“以敕代法”。历代君主都如此,唐太宗也不例外,只是他在大臣的谏诤下,较为重法尊律,以法断狱。

其次,依法慎赦。他认为:“凡赦宥之恩,唯及不轨之辈。古语曰,‘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好人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并申明“绝不放赦”,因为放赦囚犯“将恐愚人常冀侥幸,唯欲犯法,不能改过。”(《旧唐书》卷2《太宗纪》上)贞观九年(635),功臣高甑生不听统帅李靖号令,反诬告李靖谋反。高甑生罪当徙边,有些人再三为他求情,唐太宗坚持不赦免,认为旧时功劳当然不能忘怀,但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

第三,量刑执法,公正平允。贞观元年(627),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应召入宫,未解佩刀,及至出阁门才被监门校尉发觉。右仆射封德彝认为,监门校尉失职,没有发觉无忌带刀入宫,其罪当诛;无忌带刀入宫,罚铜二十斤。唐太宗同意。大理寺少卿戴胄提出异议,认为不应以身份地位的悬殊而判决结果大相径庭。唐太宗接受戴胄的驳议,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也,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阿之?更令定议。”并最终免去了校尉的死罪(《旧唐书》卷70《戴胄传》)。

第四,审慎执法,确立死刑五覆奏制。唐太宗认为,人死不能复生,断死刑应该审慎,必须经中书、门下四品及尚书、九卿议定并三次覆奏。错杀大理丞张蕴古,引起唐太宗的反思。他认为奏决死囚,虽然三覆,但执行者往往从严执法,三覆一日即了,未暇审思,纵有追悔又于事无补。为更加慎重处理死刑,特意建立了二日中五覆奏制度。

标签: 贞观

更多文章

  • 僧一行:子午线的测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子午线

    唐代开元二十年,也就是公元724年,唐朝上下一片忙碌景象。这并不是平日的皇帝出征、帝后封仪。在这场浩浩荡荡的活动中的指挥者,也不是威严高贵的皇帝,而是一名打扮平常的光头和尚。可是,请别小看了这名出家僧侣,他可是皇帝亲自钦点来到宫中的。来此所为何事?其实也只是一件如今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即重新为

  • 李世民雄霸一世为什么逃不脱弑兄杀弟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雄霸

    李世民把他亲手杀害的两兄弟重新封王以礼下葬之时,相信他再一次的恸哭失声也是他心底最真实的情感流露。只是在他儿子问将来谁继承皇位的这个心结,即便如他这样的聪明才智也会与许多皇权继承所遇到的问题一样:无太子李承乾身上的种种不是,这样的人是全无资格继承他所创造发展的事业的。声色犬马,奢靡无度,这本是纨绔儿

  • 唐高宗李治历史评价:“昏懦”皇帝到底是不是窝囊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窝囊废

    唐高宗李治,一位史书中颇为尴尬的帝王。首先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其次他是大周皇帝武则天的丈夫,这身前身后的两位帝王虽褒贬不一,但也是颇有作为。后世人对这位“昏懦”的皇帝有太多的误解。总是把他取得的成绩归功于父亲李世民,把武则天的篡权归因于高宗的无能。欧阳修撰《新唐书》中把他

  • 第二节 发展农业,减轻徭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第二节

    玄宗即位之初,经济状况较为一般,而财政上的矛盾较为尖锐。从中宗到睿宗,在经济条件仍不宽裕的情况下,大造寺观,滥行封赏,使国家财政进一步恶化。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宰相韦嗣立上疏谏道:“今陛下仓库之内,比稍空竭,寻常用度,不支一年。倘有水旱,人须赈给,征发时动,兵要资装,则将何以备之?

  • 此人是史上最强盗墓贼,于七年挖遍唐朝皇陵,终被“唐朝”皇帝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

    温韬又名李彦韬,是京兆华原人。他活跃在唐末五代期间,这人打小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主,少年时期神风乱世,带领着一帮狗腿子聚啸山林,而后投靠了当地军阀李茂贞,为了表忠心所以改了李彦韬这个名字。李茂贞是唐朝的岐王、割据凤翔一带的军阀,有很大的独立性,华原县就是他的地盘,他将之升格为耀州,温韬被任命为耀州刺史。

  • 女皇武则天的初夜 用哭这一招勾住李世民的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女皇

    武则天在李世民面前大胆、机智的运用了哭这一招,使她从众多的女人中脱颖而出,勾住李世民的心。武则天运用了手段见到了皇上慈禧用了不少手段才让咸丰帝宠幸身为敌人后代的她。此前的武则天完全可以是她的老师。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两个女人经历何其相似。唐太宗李世民喜欢漂亮的女人,他的后宫里美女不计其数。十五岁的武

  •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咏史诗创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史诗

    (一)王维的咏史诗创作王维不仅是出色的田园诗人,同时他的咏史诗也写得很有特色,他的咏史诗可分为妇女题材、君臣题材、豪侠题材和隐士题材等几类,约10余首,主要代表作有《息夫人》《西施》《班婕妤》《过始皇墓》《李陵咏》《夷门歌》《偶然作》等。1.充满理想的现实主义情怀王维咏史诗不多,但与其山水田园诗风貌

  • 年过五十的女人被四位皇帝疯抢 最后花落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四位

    中国历史上美丽的女人数不胜数,迷倒皇帝的女人也有许多,但是仅仅只有这么一位,历经多次朝代变换,尽管年过半百,依然让多位皇帝为她疯狂,经历数位帝王,最后花落李世民,她就是隋朝的萧皇后。萧皇后天生丽质,娇媚迷人,出生时,因相貌美丽而推算她的生辰八字,得出八个字“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萧皇后的一生,也恰好

  • 杜如晦简介与故事:历史上杜如晦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是怎样

    杜如晦审时度势待价而沽杜如晦(586―630),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出身于世代为官家庭。祖父杜徽曾在隋时任怀州刺史,父亲杜咤曾任隋昌州长史。少年时代的杜如晦聪敏好学,尤喜好文史,他气质英爽,以风流自命。隋大业年间,参加吏部人才选拔,吏部侍郎高孝基对他很是器重,认为他有应变之才,当

  • 陆羽简介:撰有《茶经》,旧时被视为“茶神”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旧时

    陆羽陆羽(733-约804),唐学者。字鸿渐,自称桑苎(níng)翁,又号东冈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性格幽默诙谐,闭门着书,不愿为官。一度曾为伶工。与女诗人李季兰、僧皎然颇友好。以嗜茶着名,并对茶道有精深研究,撰有《茶经》,旧时被视为“茶神”。又能诗,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