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孝宗朱祐樘为什么在冷宫出身

明孝宗朱祐樘为什么在冷宫出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60 更新时间:2023/12/18 18:03:31

朱祐

明朝的后宫里疑案、怪事不少。一位日后的皇帝竟然因为妃子妒忌争宠、残害其他妃嫔和宫女而不得不出生冷宫,并且被偷偷摸摸地哺养了好几年,连皇帝自己也蒙在鼓里。

明朝的皇帝大部分都是昏庸之辈,“不郊、不庙、不朝”,政治腐败,朝纲混乱,后宫中则荒淫无度,怪事连连。明成化年间(1465―1487),明宫里竟发生了一件空前绝后的咄咄怪事:宪宗朱见深的儿子朱祐樘(即后来的明孝宗)居然在一个冷宫中出生。这是怎么回事情呢?

说起来,这事也和后宫妃子的妒忌争宠有关。朱见深的父亲英宗在正统十四年(1449)的“土木之变”中被瓦剌人俘去,才两岁的朱见深被立为皇太子,后来代宗朱祁钰即位,将其废为沂王。被释回京的英宗发动宫廷政变,再复帝位,他又被立为皇太子。八年后英宗死去,朱见深即皇帝位,为明宪宗。早在宪宗小时候,其祖母孙太后派了一名姓万的宫女服侍他。万氏4岁时进入皇宫,最初在孙太后宫中服侍,她聪明伶俐,很会察言观色,侍候太后体贴入微,所以极得孙太后的宠爱,成了孙太后的心腹和不离左右的小答应。万氏长大后,出落得娇艳秀美,比朱见深年长18岁,好比他的乳妈一样。万氏的美丽聪明打动了朱见深,成了他的第一个女人,从此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由于自幼抚养的关系,宪宗被万氏牢牢地控制住了,完全听从她的摆布,万氏则仗着宪宗的宠幸颐指气使。她的第一个步骤是向皇帝进谗废掉吴皇后,将其打入冷宫幽禁起来,第二步便是离间其他妃子,不让其他妃子有机会接近皇帝,目的就是想自己生一个皇子,这样不仅可母以子贵,横行宫中,还可以控制住两代皇帝。据《明史・后妃传》记载,万氏“善迎帝意,遂谗废皇后吴氏,六宫希得进御。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驱。成化二年正月生皇第一子,帝大喜……遂封贵妃”。然而美梦不长,万贵妃所生的皇子不久就夭折了,后来她再也没有怀孕。自己怀不了孕,万贵妃也不准其他妃子怀孕,只要皇帝临幸哪一个妃嫔、宫女,她便想方设法加以折磨和残害,不让其可能怀孕,即使是已怀孕的孕妇,她也绝不放过,用各种手法使之堕胎。

就这样,一方面宪宗临幸其他后妃的机会很少,另一方面因为万贵妃的迫害,宪宗年届30岁仍无子嗣,这在古代算得上是老而无子了。由于皇帝的生育问题涉及到社稷永续,兹事不可谓不严重。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纷纷进谏,劝说皇帝摆脱万贵妃的控制。但宪宗对万贵妃除了迷恋之外还心存敬畏,怎么也摆脱不掉控制,而万贵妃则变本加厉,在宫中与一伙太监勾结起来,沆瀣一气,为所欲为,一时竟无人敢与其抗争。

恰在此时,宪宗偶然临幸一名身份卑微的纪姓宫女,那宫女竟怀上了“龙种”。不知怎么的,这事被万贵妃知道了,她非常恼怒,便命令身边的婢女用药去打掉纪宫女的胎儿。这名婢女对纪宫女很同情,没有下手,并且对万贵妃谎称纪宫女其实没有怀孕。可万贵妃仍不放心,她下令将纪宫女关到冷宫“安乐堂”里(据《明宫史》载,安乐堂在金鳌玉桥西、棂星门以北羊房夹道内)。纪宫女就在冷宫里生下了一个小皇子。她知道万贵妃迟早会发现的,害怕万贵妃报复加害,于是让太监张敏将婴儿抱出去溺死。张敏苦苦恳求:“皇上尚无子,怎能丢弃此婴?”他将小皇子藏在其他地方秘密地喂养,被幽禁在冷宫中的吴皇后知道后也偷偷帮着哺养。万贵妃曾在宫中搜索过几次,却一无所获,都被张敏等人躲了过去。小皇子长到了6岁,而宪宗本人还一直蒙在鼓里。

这天,宪宗照镜子时忽然叹息一声,自言自语地说道:“老将至而无子矣!”一旁侍立的太监张敏伏地奏曰:“奴才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宪宗愕然,问子在何处。张敏答:“奴言即死,请万岁为太子做主。”另一名太监怀恩也在一旁顿首说道:“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6岁矣,匿不敢闻。”于是宪宗喜不自禁,连忙派人去接皇子。纪宫女见到皇帝来使,为小皇子穿上红袍,嘱咐说:“儿见到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小皇子被人用轿子抬到皇帝面前,一下轿,见到身穿黄袍的宪宗,立即张开双手,跑上去扑向父亲怀抱。由于长期幽居,皇子连胎发也未剃过,因此“发披地”。宪宗抱起皇子,放在膝上,端详了好久,流着眼泪说道:“像朕,是朕子也!”他立即让太监到内阁宣布了这件事,“君臣皆大喜”。第二天又颁诏天下,并将纪宫女封为淑妃,移住到紫禁城永寿宫。

可是,喜气洋洋的气氛没持续几天,纪淑妃就遭遇不幸,突然莫名其妙地暴死宫中,太监张敏也吞金自杀了。《明史》对此只闪烁其词地记道:“或曰(万)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看来,还是跟万贵妃有点干系,是她妒忌纪淑妃而下的毒手。

小皇子取名为祐樘,因为系宪宗的独子,马上被立为皇太子。皇太后担心孙儿又遭暗算,于是决定亲自带养,以保证皇太子的安全,这样,万贵妃才没有下手的机会。有一次,万贵妃邀请皇太子一起进食,临去时皇太后千叮咛万嘱咐:贵妃给任何东西都不要吃。小皇子记住了祖母的话,到了万贵妃处果然什么都不吃。

后来,万贵妃在发怒追打宫女时,突然气闭昏厥,就此死去,宪宗还为之郁闷愁烦了好一阵子。后世皆对宪宗与万贵妃之间的关系疑惑不解:一个比皇帝大18岁的宫女,为何竟能令皇帝对其依恋不舍,宠冠后宫?但不管如何,她的妒忌和凶残却令历史上多出一桩宫廷怪事。

标签: 冷宫出身明孝宗朱祐樘

更多文章

  • 李善长传奇的一生:历史上真实的李善长故事与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奇,真实,评价

    李善长事朱元璋屡献奇谋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南直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年少时读过一些书,很有智谋,熟习法家学说,谋划都能切中要害。朱元璋攻占滁(chú)州一带时,李善长前去拜见。朱元璋知道他是当地知名长者,留下他担任幕府书记的职务。一天朱元璋向其请教道:&ldqu

  • 朱元璋是怎么蚕食鲸吞统一浙东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是怎么,浙东,蚕食鲸吞

    自打下宁国、徽州后,朱元璋就将很大一部分兵力布置在皖南,并稍稍作了休整,至于接下来向着何处发展,就考虑得很谨慎。自起兵以来,自己经历的大小战斗数也数不清了,虽说现在拥有这番天地,但毕竟来之不易啊。不过在这么久的战争生涯中,他也逐渐看出来了,要说最容易打败的敌人就是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元帝国官军。龙凤三年

  • 儿子冒死救父亲与父亲冒死救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儿子,冒死救,父亲

    ◎儿子冒死救父亲与父亲冒死救儿子洪武十八年,朱元璋下令:将历年来祸害百姓的地方官吏捉拿到京师来修筑城墙。当时福建福州知府朱季用才刚刚上任,因为有人告发福州衙门的官员害民,上班没多少天的朱季用也被逮捕起来了,当时他在生病,且病得还不轻。当儿子朱煦来到他的身边时,朱季用气若游丝地说:“我是因

  • 明代的厂卫“听记”制——皇帝特务渗透到司法领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法,明代,特务

    ◎厂卫“听记”制皇帝特务渗透到司法领域但皇帝他老人家实在太忙了,这么大的一个中国,连从各地农村来的粮长和捆绑扰民官吏来宁告御状的农民模范都要亲自接见,所以他不可能对天下所有大案要案个个都能明断是非,了如指掌。那怎么办?洪武皇帝有的是“锦囊妙计”,将过去

  • 皇帝翻脸不认亲的妃子——童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妃子,皇帝,童妃

    公元1644年3月19日,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历时276年的大明王朝土崩瓦解。北京政权灭亡后,南京便自然肩负起了延续明朝国祚的重任。可惜所立的弘光皇帝朱由崧是个酒色之徒,整日追欢逐乐,得过且过,毫无家国之危,军国大事,悉遵马士英的佞心。还常自得地说:“天下

  • 明清两朝名臣都有谁?明清着名官员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官员,明清,有谁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先原是河南人,从金、元以来世代为朝廷大官。高祖于夔当过元朝的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追封河南郡公曾祖于九思最后当了杭州路总管并死于杭州祖父于文在明朝任兵部主事。只有其父于彦昭,职位低微,几近隐逸。于谦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

  • 明朝“公务员”生活住房配套化、标准化——样板房、“官邸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住房,官邸,明朝

    〇“公务员”生活住房配套化、标准化样板房、“官邸制”大明“公务员”生活住房实行配套化究竟始于何年?今日无从考起,但史料留下了这样的一段记载:洪武中起,为了表彰徐达大将军的特殊功勋,洪武皇帝朱元璋下令在今天南京中华路一带建造&ld

  • 杨廷鉴是个什么样的人?李自成:重用;南明:充军;顺治:赶紧来当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是个什么样,的人,顺治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明王朝灭亡的前一年,大明举行了最后一届恩科选拔,江苏常州武进人氏杨廷鉴以“取士先品行,而后文辞,用人贵朴诚而贱浮,竞论邪正,不论门户……”的对答深受崇祯皇帝的赏识,亲擢第一,并授翰林院修撰。由于崇祯皇帝于第二年,也就是1644年上吊自杀,由此,杨廷鉴成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状

  • 第四章 靖难之役之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之役,第四章

    靖难之役是明初围绕皇权斗争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朱棣以强藩起兵夺取皇位后,北方不再有强藩存在。遂继续实施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并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建立厂卫,继又迁都北京,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由于靖难之役时,朱棣得到了很多来自宦官的帮助,故其即位后改变了太祖禁止宦官干政的政策,开始重用宦官。一方面,明

  • 大明法制建设:《律令》《大明律》与《大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明,律令,明律

    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与群雄角逐中,朱元璋的队伍可谓是异军突起,一路上凯歌高旋,最终问鼎中原,成就帝王之业。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原因很多,但有一条极为重要,那就是军纪严明。大明建国后,朱元璋更是注重国家的法律和纲纪。因为他深知,治国毕竟不同于治军。更是由于自己生逢乱世,从草莽中走出来,目睹元朝的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