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儿子冒死救父亲与父亲冒死救儿子

儿子冒死救父亲与父亲冒死救儿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592 更新时间:2024/1/14 9:30:43

◎儿子冒死救父亲与父亲冒死救儿子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下令:将历年来祸害百姓的地方官吏捉拿到京师来修筑城墙。当时福建福州知府朱季用才刚刚上任,因为有人告发福州衙门的官员害民,上班没多少天的朱季用也被逮捕起来了,当时他在生病,且病得还不轻。当儿子朱煦来到他的身边时,朱季用气若游丝地说:“我是因为公务事情被逮起来的,看样子免不了要一死了。我死之后,你就将我这把老骨头入殓归葬家乡吧!”朱煦听到父亲这般说话,顿时吓坏了,从那一刻起,他就片刻不敢离开父亲,并时时想着怎么才能救父亲免于一死。当时洪武法令严酷,凡是上诉者都没有好结果,有3个上诉的被处以远戍极边(最远的边疆),4个上诉者被处以极刑即死刑。可少年朱煦却管不了这些,他跟父亲朱季用说:“现在不去上诉,就等于等死;要是万一上诉成了,父亲大人说不准还能免罪了。至于儿子我万一被杀了,虽死也无恨!”说完,朱煦也不管父亲同意不同意,就直接带了诉状来到南京明皇宫,朱元璋诉说冤情。朱元璋为朱煦的一片孝心所感动天底下有这样的好儿子,冒着被杀戮的危险为父上诉,顿时萌生了怜悯之情,来了个屈法伸情,宽宥了朱季用,令其官复原职,同时还下令,不对孝子朱煦进行越诉追究。

有个人因为家里的儿子犯法,论罪当死,救子心切的他居然想到了向执法官员行贿的馊主意,没想到自己刚把钱拿出去,就被监察御史给逮住了。按照当时的大明律条,那父亲即行贿者也将受到严厉的处置。洪武皇帝听说后却不以为然,随即做出了这样的指示:“儿子按律当死,做父亲的救子心切,这也是合乎人情的啊!这样吧,只追究那家儿子的罪行,至于他的父亲我们就赦免他吧!”

还有一家刚好倒过来,做父亲的心术不正,犯了诬告罪,被有关部门查处。他的儿子直接跑到南京的刑部大堂,为父喊冤。刑部便把那犯了诬告罪的人的儿子也抓了起来,按律追究其“越诉”之罪。朱元璋闻悉后说:“子诉父枉,出于至情,不可罪。”意思是说,做儿子的给父亲喊冤,出于人之情,不可加罪。刑部官员听到皇帝的金口玉言后,便将那个人的儿子给放了。

标签: 儿子冒死救父亲

更多文章

  • 明代的厂卫“听记”制——皇帝特务渗透到司法领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法,明代,特务

    ◎厂卫“听记”制皇帝特务渗透到司法领域但皇帝他老人家实在太忙了,这么大的一个中国,连从各地农村来的粮长和捆绑扰民官吏来宁告御状的农民模范都要亲自接见,所以他不可能对天下所有大案要案个个都能明断是非,了如指掌。那怎么办?洪武皇帝有的是“锦囊妙计”,将过去

  • 皇帝翻脸不认亲的妃子——童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妃子,皇帝,童妃

    公元1644年3月19日,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历时276年的大明王朝土崩瓦解。北京政权灭亡后,南京便自然肩负起了延续明朝国祚的重任。可惜所立的弘光皇帝朱由崧是个酒色之徒,整日追欢逐乐,得过且过,毫无家国之危,军国大事,悉遵马士英的佞心。还常自得地说:“天下

  • 明清两朝名臣都有谁?明清着名官员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官员,明清,有谁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先原是河南人,从金、元以来世代为朝廷大官。高祖于夔当过元朝的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追封河南郡公曾祖于九思最后当了杭州路总管并死于杭州祖父于文在明朝任兵部主事。只有其父于彦昭,职位低微,几近隐逸。于谦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

  • 明朝“公务员”生活住房配套化、标准化——样板房、“官邸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住房,官邸,明朝

    〇“公务员”生活住房配套化、标准化样板房、“官邸制”大明“公务员”生活住房实行配套化究竟始于何年?今日无从考起,但史料留下了这样的一段记载:洪武中起,为了表彰徐达大将军的特殊功勋,洪武皇帝朱元璋下令在今天南京中华路一带建造&ld

  • 杨廷鉴是个什么样的人?李自成:重用;南明:充军;顺治:赶紧来当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是个什么样,的人,顺治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明王朝灭亡的前一年,大明举行了最后一届恩科选拔,江苏常州武进人氏杨廷鉴以“取士先品行,而后文辞,用人贵朴诚而贱浮,竞论邪正,不论门户……”的对答深受崇祯皇帝的赏识,亲擢第一,并授翰林院修撰。由于崇祯皇帝于第二年,也就是1644年上吊自杀,由此,杨廷鉴成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状

  • 第四章 靖难之役之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之役,第四章

    靖难之役是明初围绕皇权斗争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朱棣以强藩起兵夺取皇位后,北方不再有强藩存在。遂继续实施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并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建立厂卫,继又迁都北京,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由于靖难之役时,朱棣得到了很多来自宦官的帮助,故其即位后改变了太祖禁止宦官干政的政策,开始重用宦官。一方面,明

  • 大明法制建设:《律令》《大明律》与《大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明,律令,明律

    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与群雄角逐中,朱元璋的队伍可谓是异军突起,一路上凯歌高旋,最终问鼎中原,成就帝王之业。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原因很多,但有一条极为重要,那就是军纪严明。大明建国后,朱元璋更是注重国家的法律和纲纪。因为他深知,治国毕竟不同于治军。更是由于自己生逢乱世,从草莽中走出来,目睹元朝的败亡

  • 明朝皇帝对一众年轻美女不感兴趣,20年独宠一个老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皇帝,老女人

    自古有“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但是“不爱江山爱大妈”的皇帝,你是不是第一次听说?这位皇帝就是明宪宗朱见深,他深爱着大他17岁的万贵妃,而且整整独宠20年,堪称明朝历史上离奇的皇室婚姻。而更狗血的剧情是,这位万贵妃其实是伺候明宪宗长大的保姆宫女。当年,

  • 明朝的薪俸是如何确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薪俸

    后人一直说,明朝官员的俸禄太低了。这话的背后究竟潜藏着什么深意,我们不是很清楚。联系到明朝后期,官员大肆贪污受贿,似乎在告诉人们:薪俸低,会导致贪污。缤纷的社会现象,真让我们不懂经济的人看得眼花缭乱。比如宋朝给官员的俸禄那么多,也有人贪贿;明朝一直被后人视为“薄俸”,明太祖时

  • 凤阳明皇陵的第三次营建——洪武八年十月~洪武十二年五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凤阳,十二年,皇陵

    人们常说:贫寒之家多出孝子。这话要是套在朱元璋头上,恐怕是再合适不过了。也许正是因为自己一路走来走得太艰辛了,他才会充分体悟到当年自己父母的困顿与苦难;也许正是因为父母的早亡与亲人间过早的生离死别,他才会越发想念自己的父母亲。洪武二年四月的一天,洪武帝朱元璋稍稍有点闲暇,就跟身边的侍臣聊天,不知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