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公务员”生活住房配套化、标准化——样板房、“官邸制”

明朝“公务员”生活住房配套化、标准化——样板房、“官邸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44 更新时间:2023/12/8 7:44:05

〇“公务员”生活住房配套化、标准化样板房、“官邸制”

大明“公务员”生活住房实行配套化究竟始于何年?今日无从考起,但史料留下了这样的一段记载:洪武中起,为了表彰徐达大将军的特殊功勋,洪武皇帝朱元璋下令在今天南京中华路一带建造“大功坊”。那大功坊造得还真不赖,巍峨、挺拔,凡是路过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据说当时南京城有两个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很不舒服,他们是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祯,兄弟俩当年是跟随朱元璋一同起来闹革命的,与徐达从军几乎同时,但他俩没徐达那样好学,十几年枪林弹雨倒是经过了不少,就是文化知识没什么长进,依然是半吊子草包,听说叫“大功坊”,搜肠刮肚就是想不出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于是就问左右随从:“你们说说看,为什么那个高高大大的建筑叫什么大功坊?”随从回答道:“那是当今皇上为了表彰魏国公徐达大将军的特殊功勋而令人建造的。”吴良听完后低头不语,过了好一阵子才挪动身体,叫人拿来酒咕咚咕咚地喝了起来。喝着喝着,吴良就两眼发花,脚步踉跄,左右随从赶紧前来扶持,但都被吴良给推倒在地。那武夫有的是力气,一旦犯了牛脾气,谁也挡不住。只见他高一脚低一脚地来到大功坊边,两眼一动不动地盯着那美轮美奂的大功坊的额署,然后抡起拳头一阵猛捶,可怜那大功坊造好没几天,就被江阴侯吴良给砸坏了额署。

大功坊是朱皇帝为徐达造的,现在有人砸了大功坊的额署,徐府上下都惊呆了,但因徐达治家甚严,众人一般都不敢轻举妄动。可徐府外很多人都看到或听到了:江阴侯吴良砸坏了大功坊额署。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洪武皇帝的耳朵里,因为那时已经是夜里了,朱皇帝倒没什么反应。

第二天早上,发了一夜酒疯的吴良醒了,尽管心里十分后悔、也十分害怕,但还是与弟弟吴祯一起来到明皇宫,例行公事似的朝见天子朱元璋。朱元璋一见到吴良兄弟顿时就来火:“你干吗砸我令人造的大功坊?”此时的吴良不知哪来的胆量,突然间与洪武皇帝论起理来了:“陛下,想当年我们兄弟跟随你一起出来闹革命,与徐达没什么差别呀,徐达立了功,我们也立了功,而今独独给徐达造了那么高大、漂亮的府宅,还称其为‘大功坊,陛下您心里可安吗?”听到这话,朱元璋什么都明白了,原来这吴良兄弟是为这事不服气!想到这里,他笑呵呵地走下殿来,一边走一边说:“你们兄弟俩也太心急了,朕还正准备给你们这些出生入死的英雄们每人造一套高级的府宅呐!”

君无戏言,后来朱元璋果然下令在江阴地盘上建造了两座特大的豪华府宅,一座给吴良,一座给吴祯,吴良府宅在前,吴祯府宅在后,直到明朝中期,苏州文人祝允明等还曾见过呐。

当然有人可能要说,上述史料来自于野史,不能作数。那我们不妨再来看看正史有没有这类记载呢?《明实录》说:洪武五年十一月癸亥,朱元璋“诏建公侯第宅于中都,韩、魏、郑、曹、卫、宋凡六公,中山、长兴、南雄、德庆、南安、营阳、蕲春、延安、江夏、济宁、淮安、临江、六安、吉安、荥阳、平凉、江阴、靖海、永嘉、颍川、豫章、东平、宜春、宣宁、河南、汝南、巩昌凡二十七侯”。又,洪武二十一年六月,与朱元璋从小一起玩耍的老伙伴汤和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迅速获得了洪武皇帝的赞许,“时公、侯皆在京师(南京),见(汤)和之请,亦次第以为言。上(指朱元璋)嘉之,各赐钞万锭,俾建第于凤阳”。

洪武二十一年六月蓝玉案还没爆发,朱元璋大杀功臣尚未进入高潮。换言之,大明多数开国功臣尚健在,从小就机灵的汤和率先提出告老还乡,诸将领碍于面子也跟着鹦鹉学舌,没想到洪武皇帝十分慷慨地赐予各人万锭钞币,用于将军们在中都凤阳建造自己的府宅。换一种说法,那就是洪武时期官史有两次明确记载:大明国家住房配给制在凤阳推开来了。

那么在当时京师南京有没有搞过这样的国家住房配给制?过去这样的问题也一直没人注意到。笔者在《国榷》中找到了这样的记载:洪武十八年三月丙子日,朱元璋“命工部增造京官私第”;《明实录》也记载道:“洪武十八年三月壬戌朔,(朱元璋)命工部增造京官居舍。时京官员多与民杂处者,礼部主客郎中曾伯机以为言。上命增造房舍凡百余所”。《明史》中则说得更为详细:“初,京师军民居室皆官所给,比舍无隙地。商货至,或止于舟,或贮城外,驵侩上下其价,商人病之。帝乃命于三山诸门外,濒水为屋,名塌房,以贮商货……准南京例,置京城官店塌房。”

南京的房子都由大明帝国国家来掌控,而开国将领们都到凤阳去造豪华住宅了,那偌大的南京城中房都由谁来住、谁来用?“京师军民居室皆官所给,比舍无隙地”,这话是说,当时不仅当官的就连老百姓的住房都是由国家配给的,房屋造得多得连空地都没有,这是何等繁荣之城市!

有关武官国家配给住房,前面我们已经做了考察,其主要集中在凤阳,但在南京的秦淮河两岸到今天的新街口等地当时都有大明开国功臣的京师府第,至今为止我们南京还保留了那段带有特殊历史印记的地名,如邓府巷、常府街、花牌楼、大功坊,等等,这都是武官的。那对于文官,大明有没有实行国家住房配给制?

明英宗时代进士、后官至吏部左侍郎的昆山人叶盛在他的《水东日记》中这样记载道:“明太祖曾经与大臣合计,想建造一些像样的府宅给朝廷大臣居住,高皇帝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大官人必得大宅第。当时刑部尚书开济很得宠,高皇帝令人给他最先造了一座十分宽敞、漂亮的府第,人称‘样房或称‘样板房。我前年经过南京时还曾看到过那房子。开济后来出事了,这‘样房几易其手,如今是刑部尚书、前左都御史萧公住在那里。想想当年高皇帝以开济‘样房为标准,为大臣们造了一大批的房子,祖宗对待臣下真可谓仁厚啊!”

明前期高官叶盛的最后那句感慨,我们不一定认同,但洪武时期为文官建造‘样房看来还真有那么一回事。因为除了叶盛的记载,比其稍后的弘治年间苏州进士皇甫录在他的笔记中也曾记载说:“太祖南都建文官开济等宅,甚宏丽,因呼为样房,至今犹呼品官房。”

从“至今犹呼品官房”几个字来看,大约到明中叶时,大明帝国品级官员中似乎依然实行国家住房配给制,或者说更像海外国家普遍实行的“官邸制”。因此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明朝“公务员”尽管实行底薪制,但他们的实际生活还是有所保障的,这也可能就是当年朱元璋反腐倡廉、严格要求大明“公务员”言行标准化的一大充足理由吧!

总之,从公务活动、工作职责到8小时以外的言行举止、日常生活,凡是种种,朱元璋都给大明“公务员”们制定了规范。其终极目标就是要将大明帝国的每个岗位的“公务员”都锤炼成绝不松懈又永不生锈的标准化“螺丝钉”,以此来保障绝对君主专制主义大一统帝国的长治久安。

这是对待那个时代国家“栋梁”们的要求与规制,而对于普通民众呢?奇特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又有什么“高招”?

标签: 住房官邸明朝

更多文章

  • 杨廷鉴是个什么样的人?李自成:重用;南明:充军;顺治:赶紧来当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是个什么样,的人,顺治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明王朝灭亡的前一年,大明举行了最后一届恩科选拔,江苏常州武进人氏杨廷鉴以“取士先品行,而后文辞,用人贵朴诚而贱浮,竞论邪正,不论门户……”的对答深受崇祯皇帝的赏识,亲擢第一,并授翰林院修撰。由于崇祯皇帝于第二年,也就是1644年上吊自杀,由此,杨廷鉴成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状

  • 第四章 靖难之役之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之役,第四章

    靖难之役是明初围绕皇权斗争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朱棣以强藩起兵夺取皇位后,北方不再有强藩存在。遂继续实施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并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建立厂卫,继又迁都北京,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由于靖难之役时,朱棣得到了很多来自宦官的帮助,故其即位后改变了太祖禁止宦官干政的政策,开始重用宦官。一方面,明

  • 大明法制建设:《律令》《大明律》与《大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明,律令,明律

    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与群雄角逐中,朱元璋的队伍可谓是异军突起,一路上凯歌高旋,最终问鼎中原,成就帝王之业。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原因很多,但有一条极为重要,那就是军纪严明。大明建国后,朱元璋更是注重国家的法律和纲纪。因为他深知,治国毕竟不同于治军。更是由于自己生逢乱世,从草莽中走出来,目睹元朝的败亡

  • 明朝皇帝对一众年轻美女不感兴趣,20年独宠一个老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皇帝,老女人

    自古有“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但是“不爱江山爱大妈”的皇帝,你是不是第一次听说?这位皇帝就是明宪宗朱见深,他深爱着大他17岁的万贵妃,而且整整独宠20年,堪称明朝历史上离奇的皇室婚姻。而更狗血的剧情是,这位万贵妃其实是伺候明宪宗长大的保姆宫女。当年,

  • 明朝的薪俸是如何确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薪俸

    后人一直说,明朝官员的俸禄太低了。这话的背后究竟潜藏着什么深意,我们不是很清楚。联系到明朝后期,官员大肆贪污受贿,似乎在告诉人们:薪俸低,会导致贪污。缤纷的社会现象,真让我们不懂经济的人看得眼花缭乱。比如宋朝给官员的俸禄那么多,也有人贪贿;明朝一直被后人视为“薄俸”,明太祖时

  • 凤阳明皇陵的第三次营建——洪武八年十月~洪武十二年五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凤阳,十二年,皇陵

    人们常说:贫寒之家多出孝子。这话要是套在朱元璋头上,恐怕是再合适不过了。也许正是因为自己一路走来走得太艰辛了,他才会充分体悟到当年自己父母的困顿与苦难;也许正是因为父母的早亡与亲人间过早的生离死别,他才会越发想念自己的父母亲。洪武二年四月的一天,洪武帝朱元璋稍稍有点闲暇,就跟身边的侍臣聊天,不知不觉

  • 汉王高煦造反,明宣宗念及兄弟手足之情没有杀高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兄弟,手足之情,汉王

    帝王打仗最烦的就是跟兄弟打,那是丢人现眼,让天下人笑话的事。明宣宗跟兄弟闹了个误会,留点良心,体现出帝王的良好风范。明朝宣德元年,汉王高煦(明成祖第二个儿子)谋反。一时朝廷哗然,文武大臣们纷纷请缨,要求平剿乱党,还天下苍生安宁。鉴于叛乱者是自己的兄长,而且也正当自己登基继位后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明宣

  • 明代赋税制度及转化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制度,明代,赋税

    明清两代是我国历史上的近世时期。这一时期,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发展和政治的需要,明清两代都对赋税制度进行了大力改革。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清代雍正帝推行的“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rd

  • 后宫野史:二手女人王娡如何爬上皇后之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二手,后宫,野史

    王娡以有夫有女之身嫁给汉景帝刘启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并生下皇子汉武帝刘彻,成为未央宫里第三代传奇女主。历史上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王娡的母亲叫臧儿(电视剧《美人心计》中为慎夫人与吕禄之女,是梁王刘武的亲姐姐)是原来的燕王臧荼的孙女?到了臧儿这一代,家族势力远不如从前。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臧儿一生的行

  • 第二十四章 大凌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之战,二十四章,大凌河

    一、战前背景1.后金方面。千里奔袭的成功,令皇太极在国中威望大增,一些年轻将领由对皇太极的敬佩变成了崇拜。当阿敏屠城逃归后,皇太极立即下令将其逮捕,众贝勒大臣无一人反对,这在从前是根本做不到的。于是,皇太极与三尊佛并坐的局面改成了与两尊佛并坐,汗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由于大贝勒代善和三贝勒莽古尔泰在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