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廷鉴是个什么样的人?李自成:重用;南明:充军;顺治:赶紧来当官

杨廷鉴是个什么样的人?李自成:重用;南明:充军;顺治:赶紧来当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614 更新时间:2023/12/7 1:40:22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明王朝灭亡的前一年,大明举行了最后一届恩科选拔,江苏常州武进人氏杨廷鉴以“取士先品行,而后文辞,用人贵朴诚而贱浮,竞论邪正,不论门户……”的对答深受崇祯皇帝的赏识,亲擢第一,并授翰林院修撰。由于崇祯皇帝于第二年,也就是1644年上吊自杀,由此,杨廷鉴成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状元。

杨廷鉴相传是关西夫子东汉太尉杨震之后,他“自幼习勤苦,不好鲜衣纨绮”,在考中状元前早已才满天下,是公认的常州第一才子,声名显赫。但是可惜的,杨廷鉴在翰林院干了不到一年,李自成打进北京了。李自成是农民军起义,文武将领中知识分子不多,但他也知道知识分子的重要性,于是想从明朝文武官员中选拔一些充实到自己的队伍里来。这里李自成有个小心思,觉得选拔的人员不能是在大明的官场队伍中混的太久的,因为这些人老谋深算,动机不纯,心机太深,他怕难以驾驭。于是,最近的一届恩科进士成为了他主要笼络的对象。杨廷鉴作为最近一届恩科状元,自然深受重用。于是杨廷鉴被李自成任命为弘文馆编撰,并加俸一级,成为李自成的亲信。

后来李自成兵败,杨廷鉴等原李自成政权的文武官员被南明政权福王俘获了,对待这批降臣,福王按罪行等级制度了不同的处罚策略。一共为六等:一等磔,即肢解;二等候斩;三等应绞;四等戍边;五等应徒;六等廷杖。像牛金星这类头脑人物,就被列入了一等,周钟被列为二等,杨廷鉴这个前朝最后一位状元,福王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把他列为了四等,就是叫他去充军戍边了。

后来南明政权又被清军收拾了,杨廷鉴也跟着投降了清王朝,但是历经明王朝——李自成——南明多个政权的辗转,杨廷鉴早已厌恶了官场的生活,他找了个理由就辞职跑回老家常州办学搞学问去了。所谓“虎父无犬子”,杨廷鉴自己学问做的好,两个儿子也不是吃素的,都考上了顺治朝的进士,成为顺治的近臣。而且,奇妙的是,大清顺治朝的第一位状元吕宫,和杨廷鉴竟然是连襟,这也是科举史上的佳话了。

杨廷鉴在老家常州做做学问,搞搞公益,教教学生,名气越来越大,引起了顺治皇帝的高度兴趣,他多次请杨廷鉴出来做官。史书有记载的就有这么几回:1646年,清廷特召杨廷鉴入京为官,杨廷鉴假称自己生病了没有去。1650年,洪承畴推荐杨廷鉴为官,杨以母忧未满的理由又拒绝了。1652年,顺治皇帝只要一见到内院及待从大臣或杨廷鉴的常州籍同乡,就反复询问杨廷鉴的病情,想要请杨廷鉴出山为官。这时杨廷鉴的儿子杨大鲲在翰林院供职,顺治帝向杨大鲲了解其父的病情,再次请杨廷鉴出任清朝官职,杨廷鉴以病推托,拒绝出山。或许,作为大明最后一位状元,杨廷鉴也在以拒绝为清王朝为官的举动,凭吊那早已覆灭的大明王朝吧。

标签: 是个什么样的人顺治

更多文章

  • 第四章 靖难之役之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之役,第四章

    靖难之役是明初围绕皇权斗争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朱棣以强藩起兵夺取皇位后,北方不再有强藩存在。遂继续实施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并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建立厂卫,继又迁都北京,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由于靖难之役时,朱棣得到了很多来自宦官的帮助,故其即位后改变了太祖禁止宦官干政的政策,开始重用宦官。一方面,明

  • 大明法制建设:《律令》《大明律》与《大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明,律令,明律

    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与群雄角逐中,朱元璋的队伍可谓是异军突起,一路上凯歌高旋,最终问鼎中原,成就帝王之业。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原因很多,但有一条极为重要,那就是军纪严明。大明建国后,朱元璋更是注重国家的法律和纲纪。因为他深知,治国毕竟不同于治军。更是由于自己生逢乱世,从草莽中走出来,目睹元朝的败亡

  • 明朝皇帝对一众年轻美女不感兴趣,20年独宠一个老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皇帝,老女人

    自古有“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但是“不爱江山爱大妈”的皇帝,你是不是第一次听说?这位皇帝就是明宪宗朱见深,他深爱着大他17岁的万贵妃,而且整整独宠20年,堪称明朝历史上离奇的皇室婚姻。而更狗血的剧情是,这位万贵妃其实是伺候明宪宗长大的保姆宫女。当年,

  • 明朝的薪俸是如何确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薪俸

    后人一直说,明朝官员的俸禄太低了。这话的背后究竟潜藏着什么深意,我们不是很清楚。联系到明朝后期,官员大肆贪污受贿,似乎在告诉人们:薪俸低,会导致贪污。缤纷的社会现象,真让我们不懂经济的人看得眼花缭乱。比如宋朝给官员的俸禄那么多,也有人贪贿;明朝一直被后人视为“薄俸”,明太祖时

  • 凤阳明皇陵的第三次营建——洪武八年十月~洪武十二年五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凤阳,十二年,皇陵

    人们常说:贫寒之家多出孝子。这话要是套在朱元璋头上,恐怕是再合适不过了。也许正是因为自己一路走来走得太艰辛了,他才会充分体悟到当年自己父母的困顿与苦难;也许正是因为父母的早亡与亲人间过早的生离死别,他才会越发想念自己的父母亲。洪武二年四月的一天,洪武帝朱元璋稍稍有点闲暇,就跟身边的侍臣聊天,不知不觉

  • 汉王高煦造反,明宣宗念及兄弟手足之情没有杀高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兄弟,手足之情,汉王

    帝王打仗最烦的就是跟兄弟打,那是丢人现眼,让天下人笑话的事。明宣宗跟兄弟闹了个误会,留点良心,体现出帝王的良好风范。明朝宣德元年,汉王高煦(明成祖第二个儿子)谋反。一时朝廷哗然,文武大臣们纷纷请缨,要求平剿乱党,还天下苍生安宁。鉴于叛乱者是自己的兄长,而且也正当自己登基继位后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明宣

  • 明代赋税制度及转化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制度,明代,赋税

    明清两代是我国历史上的近世时期。这一时期,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发展和政治的需要,明清两代都对赋税制度进行了大力改革。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清代雍正帝推行的“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rd

  • 后宫野史:二手女人王娡如何爬上皇后之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二手,后宫,野史

    王娡以有夫有女之身嫁给汉景帝刘启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并生下皇子汉武帝刘彻,成为未央宫里第三代传奇女主。历史上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王娡的母亲叫臧儿(电视剧《美人心计》中为慎夫人与吕禄之女,是梁王刘武的亲姐姐)是原来的燕王臧荼的孙女?到了臧儿这一代,家族势力远不如从前。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臧儿一生的行

  • 第二十四章 大凌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之战,二十四章,大凌河

    一、战前背景1.后金方面。千里奔袭的成功,令皇太极在国中威望大增,一些年轻将领由对皇太极的敬佩变成了崇拜。当阿敏屠城逃归后,皇太极立即下令将其逮捕,众贝勒大臣无一人反对,这在从前是根本做不到的。于是,皇太极与三尊佛并坐的局面改成了与两尊佛并坐,汗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由于大贝勒代善和三贝勒莽古尔泰在千

  • 大败明军的萨尔浒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之战,萨尔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叫做“清”。不过,“清”这个名字是后改的,他之前的名字是“后金”。在明朝末年,后金是一个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小国家,跟庞大富有的明朝根本没法比。不过后来,明朝派兵进攻后金,却被后金在萨尔浒战役中彻底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