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三节 七下西洋,落下帷幕

第三节 七下西洋,落下帷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899 更新时间:2023/12/21 16:13:14

宣宗即位之后,继承其祖明成祖朱棣的雄才大略,派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由于在郑和出使旧港之际,成祖驾崩,其太子朱高炽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十五日登基,同一天,朱高炽下令不准郑和再下西洋。郑和从旧港回国,朱高炽就命令他与王景弘等率领船队及官兵防守南京。仁宗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病死了,他的太子朱瞻基即位后仍然按仁宗的方式对待郑和等人。

但宣宗朱瞻基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刚当皇帝时,由于停止下西洋的活动,海外各国来朝贡的越来越少,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明朝在海外的影响日益低落。宣宗试图让永乐年间万国朝贡的盛况重现,于是决定再次组织下西洋的船队。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九日,宣宗任命郑和再下西洋,此时郑和已年近六十,身担重任,迅速组织船队准备出航。

宣德五年(1430年)闰十二月初六日,船队从龙湾(今南京下关)出发,二十一日抵刘家港。这次出航的人员中有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和副使太监朱良、李兴、洪宝、周满、张达、杨真、吴忠等,都指挥王衡、朱真,通事费信、马欢、郭崇礼、巩珍等。共27550人,率领大型宝船61艘。在刘家港停留一个多月,修建天妃宫,宣德六年(1431年)春,天妃宫成,郑和撰《通番事迹记》,于天妃宫内立碑刻石,记载六次出海的经过,祈愿此次出航一帆风顺。宣德六年(1431年)二月二十六日,船队到达福建长乐太平港,重修天妃宫殿,并立石刻《天妃之神灵应记》碑,作为纪念。船队前后逗留了八九个月,一面为郑和再次下西洋作准备,一面等待季风。临到出发前,为了出航平安,郑和还亲自到天妃故乡福建湄州岛,修整天妃宫庙宇,祭祀天妃。

这次下西洋,经过了忽鲁谟斯、锡兰山、古里、满剌加、柯枝、卜剌哇、木骨都束、喃渤利、苏门答剌、剌撒、溜册山、阿鲁、甘巴里、阿丹、佐法儿、竹步、加异勒等二十国及旧港宣慰司。

宣德六年(1431年)十二月九日,船队出了五虎门,开始第七次下西洋。十二月二十四日到达占城,次年二月六日到爪哇,七月初八日到满剌加,送回满剌加国头目巫宝赤纳。由于郑和下西洋中断了很长时间,暹罗国不断侵犯满剌加,加深了两国之间的矛盾,郑和便在暹罗和满剌加之间来回斡旋,表明责备暹罗的立场,过了一个月,才继续西航。八月十八日,抵达苏门答刺,并前往阿鲁、黎代、那姑儿、喃渤利等国进行访问。十月十日从苏门答刺开船,经过翠兰屿(今孟加拉湾东南部尼科巴群岛),据说释迦牟尼曾经在此沐浴,袈裟被人偷走,他遂发誓:若今后有人再穿衣,皮肉就会烂掉。于是此地居民都不穿衣。停留三天之后,派分(舟宗)前往榜葛剌国,大(舟宗)宝船开向锡兰山,十一月六日抵达锡兰山别罗里。四天后,又派分腙到溜山国,郑和带领大腙船队前往古里、忽鲁谟斯,沿途经过柯枝、小葛兰等国,随后又派人从柯枝到甘巴里、加异勒等国去访问。十一月十八日又由洪保率分(舟宗)前往古里,在古里,洪保又派通事等人前往天方国(今麦加)。郑和则率大(舟宗)宝船驶往忽鲁谟斯。大约50天之后,宣德八年(1433年)二月二十八日航回国。

宣德八年(1433年)三月十一日回到古里。船到古里时,郑和因为长年劳累,得了重病,不幸病逝于古里。在古里停丧九天后,王景弘代行郑和之职,率领船队于宣德八年(1433年)七月六日抵达南京。自此以后,再无类似郑和下西洋的活动。

郑和七下西洋,经过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共持续29年,足迹踏遍今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等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由于有先进的船舶,高超的航海技术相助,不仅完成了出使任务,还达到了和平往来的目的,这件事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现在,南洋各地到处都有以郑和(三宝)命名的庙宇、地名,等等,那些三宝庙、三宝寺至今依然香火缭绕,很多人非常虔诚地跪拜,以纪念这位杰出的航海家。

标签: 下西洋帷幕第三节

更多文章

  • 明朝中期时期的闽浙烽火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时期,明朝,烽火

    明朝中期,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农民的地租、赋役也大大加重了。在土地兼并、地租赋役繁重的情况下,广大农民生活难以为继,只好携带家口,四出逃亡,成为饥餐露宿的流民。正统年间以后,流民已遍及全国。流亡的农民,有的转移他乡,为人佣工;有的流入城市,成为小商小贩;有的背禁出海,逃到国外谋生;大部分则奔向人迹罕

  • 一、明末后宫三疑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后宫,明末,疑案

    明朝到万历皇帝后期,已经没有当初万历中兴的盛世,国力衰败。关外努尔哈赤领导的女真部落已经开始崛起,极大地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而这时朝廷上下却不思进取,而在北京后宫内却围绕着皇帝宝座的争夺闹得不可开交。此时发生了三大疑案。这三个案子恰好分别发生在万历皇帝和儿子光宗朱常洛及他的孙子熹宗朱由校三个皇帝在位

  • 600年前明朝太学生毕业后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年前,明朝,毕业后

    ◎600年前太学生毕业后干什么?国子监学生在校学制为4年,考核合格就可毕业。毕业时要进行实习,实习的单位一般都是中央的各部各司。实习主要是熟悉政务与工作流程,时限为3个月。结束时由实习单位对该实习生进行考核,中等以上的就到中央的吏部等候补缺,就是哪个地方有个官位空缺的就从这些较为优秀的毕业生中录用为

  • 盐贩子一不小心,马迹山、江阴、常熟3个军事要地全给叫花子“叼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叫花子,常熟,江阴

    浙江混混方国珍趁火打劫进攻昆山朱元璋知道后十分高兴,乘着长兴保卫战胜利之势,命令江淮分枢密院副使张鉴、佥院何文政从镇江渡江北上,直攻张士诚的老根据地泰兴。张士诚听说后赶紧派兵前去增援救助,可谁知,又晚了一步,守将杨文德被捉,泰兴让朱元璋军给占领了。一眨眼的工夫,自己的老根据地又丢了一块,想想就来气,

  • 宦奸魏忠贤一生概述:残酷迫害东林党人 晚年畏罪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林,党人,晚年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明神宗和明光宗在不到两个月内相继病死。以杨涟、左光斗为首的一班东林党人扶立朱由校为帝,是为明熹宗,改年号为天启,自此,东林党人倍受重用。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1604年,官僚顾宪成被革职还乡,他在无锡开办东林书院,进行政治性讲学,形成广泛社会影响

  • 论明代的幛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代

    [关键词]幛词文体体制文化表征赠序文启文[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9)07-0153-06明代社会盛行一种独特的交际礼仪,即在士大夫或绅富之家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如寿辰、生子、升迁或受朝廷嘉奖时,亲朋好友要赠送贺幛以示祝贺。精致的贺幛往往要配上一篇语

  • 王娡的前夫金玉孙竟被丈母娘推墙撞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丈母娘,前夫,金玉

    在电视剧《美人心计》之中,真正可以称得上是深宫中的真爱的,除了刘桓和窦漪房就是王娡和刘启了,在很多人被他们爱情感动的时候,一个“炮灰”就默默的发出了自己的怒吼,他就是王娡的前夫——金王孙,这里就来简单说一下《美人心计》之中的金王孙。电视剧里的金王孙是一个帅气的读书人,他有着读书人的傲气,也有着读书人

  • 明朝模范“公务员”——循官良吏的两大必备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两大,明朝,模范

    〇大明模范“公务员”循官良吏的两大必备标准其实在朱元璋的眼里,作为一位称职的大明“公务员”,其言行举止必须符合两个标准:第一,无论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都不得与专制君主意志发生偏差,更不用说违背了;第二,不得与普通百姓的意志相违背。前者如上文所述的曾秉正、

  • 在全国普设各级地方官学——朱元璋对中国教育普及化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教育,地方官,朱元璋

    〇在全国普设各级地方官学朱元璋对中国教育普及化的贡献②从1365年朱元璋将集庆路学改为国子学,创建了中央最高学府起到永乐十九年(1421),朱棣迁都北京,形成南北两监(原京师国子监改称为南京国子监,北京国子监则称为京师国子监)为止,朱元璋和他的子孙们一直都在积极构建中央官学实际上明初除南北国子监以外

  • 王守仁: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为善,王守仁,良知

    名人语录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传习录》王守仁是明代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继承古代“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创立“王学”,确立了中国古代心学的理论体系。【名人历史】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余姚(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