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宵衣旰食的朱元璋与朱氏子孙的奢靡

宵衣旰食的朱元璋与朱氏子孙的奢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547 更新时间:2023/12/21 15:35:06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后,禁止一切奢华,穿戴、饮食皆如此。

早晚膳食很简单,必有的是一道家常豆腐,日用也极其一般,毫不奢侈。

但政权稳固后,朱元璋这种俭朴生活有了根本改变。台湾的邱仲麟先生,在明人笔记中发现了洪武十七年(1384年)六月某天午餐的一份菜单,由这份菜单的内容可知,坐稳了龙椅的朱元璋已经不再节俭了。菜单曰:

“胡椒醋鲜虾、烧鹅、燌羊头蹄、鹅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角儿、丝鹅粉汤、三鲜汤、绿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豆汤、泡茶。”这哪里还谈得上俭朴?

成化以后,宫廷饮食更加奢华。宫廷中虽然依然保持着吃豆腐的习惯,不过那时的豆腐已经不是由黄豆制成,而是用百鸟脑酿成,一盘豆腐,需花费近千只鸟脑。正德皇帝特别嗜好饮酒,常常随身携带酒杯,终日颠倒迷乱。他还开设了“豹房”,终日取乐。

奢风由皇宫浸淫开来,城市饮食生活逐渐变得奢靡。在酒宴上,鸽子、斑鸠之类的山珍野味并不鲜见。鹅,一般家庭不轻易食用,但那时有人请一次客,杀鹅达30只。《明实录》对当时的风气多有提及之处。

如所说的“屠宰之类,动及千数;肥鲜之味,恒致百品”,就是明中期以后城市饮食生活的写照。饮食器皿也打破了原来的规定。士庶之家,初登仕途,就购置犀玉酒器,象牙、玉杯已习以为常。宴会的费用也日渐增长,一般一席需花银一两,多者达数十两。

皇帝的饮食,已经完全不同于明初了,所吃食品或为名贵品种,或为民间的普通食物。如明世宗信奉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平常所吃,有“麒麟脯”、“五色芝”。明熹宗喜食什锦海味杂烩,用炙蛤、鲜虾、燕窝、鲨鱼翅等海味十余种,“共烩一处食之”。隆庆皇帝有时喜食驴肠,有时喜食果饼,由尚膳监、甜食房到东长安大街勾栏胡同采买。东宫皇后喜吃“市畅”,去崇街坊采买。每当遇到斋戒时,皇帝干脆食素,减节饮食。然而,我们不要忘记,即使皇帝素食,其制作方法也不是老百姓能想象到的。如崇祯帝每月要持十斋,但又嫌素膳无味。于是,尚膳监就将生鹅褪,从后穴取出内脏,再将蔬菜放进鹅肚,煮一沸,取出,用酒洗净,另外用麻油烹煮成菜肴。明宫饮食,原料多为贡品,但也有采办自民间的,再由尚膳监的膳夫烹调而成。在这当中,就出了不少独家所创的食品。仅以赐筵食品为例,品种已让人眼花缭乱,分别有:宝装茶食、响糖、缠碗、大银锭、小银锭、大馒头、小馒头、肉汤、粉汤、像生小花果子油酥、花头鸳鸯饭、马牛猪羊肉饭、棒子骨、羊背皮、黑白饼、甘露饼、大油饼、小点心、凤鸡、凤鸭等几十种。陈宝良、熹先生的《中国风俗通史:明代卷》这方面的史料很丰富。

帝王、缙绅的生活,这般靡费,至于一般的士子秀才,城市贫穷人家,断不如此。据《如梦录》记载,在开封府,秀才参加乡试时,吃的不过是大米饭、细粉汤。当时有一首《煮粥诗》云:“煮饭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细商量。一升可作三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奢华下的贫穷生活,一如这般。

明代的皇帝和任何封建王朝的皇帝一样,取得政权初期勤俭治国,崇儒重道,勤于政事;一旦站稳脚跟,就要比享受,就要视民如草芥,为所欲为。宵衣旰食的朱元璋,只能代表初握权柄的一代帝王,他的子孙怎样作为,他丝毫也代表不得。

标签: 奢靡子孙宵衣旰食

更多文章

  • 大太监刘瑾:与朱厚照一起玩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瑾,太监,朱厚照

    明孝宗驾崩,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武宗。朱厚照为东宫太子时,太监刘瑾便常弄些鹰犬鸟兽进宫,以博他的欢心。朱厚照即位,便封刘瑾为司礼监。刘瑾欺朱厚照年幼,便乘间广植势力,欺凌大臣,渐渐地干预政事。朱厚照对所有奏疏,只批“闻知”两字。刘瑾刘瑾找了几十个女伶人,进献宫中。朱厚照的资质

  • 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明朝称第二,谁还敢称第一?这3件事挺直了脊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脊梁,骨气

    于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多民族封建国家,秦王朝至此正式创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启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历史,即便这一期间有过分裂,但自始至终是以大一统为主流。大一统朝代除秦朝外,还有汉朝、隋唐、元朝等,都结束了前面时期的混乱状态,但都未持续很长时间,其中最不可忽视的大一统朝代就

  • 马皇后为何拒药?一代贤后死后,朱元璋再未立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死后,皇后

    在朱元璋叱咤风云的一生中,马皇后始终是个重要人物。她以特殊的身份,卓越的才识,悉心辅佐丈夫的全部事业,在元末明初的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马皇后生于公元1332年,比朱元璋小四岁,安徽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史书上未记马皇后之名,历史文献上记她嫁朱元璋后的称呼是马夫人,丈夫称帝后的名号是马皇后,死后

  • 重庆历史上第一高官蹇义,历任六朝太祖为其赐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为其,历任,太祖

    他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是重庆现代历史上官位最高的,对明朝历史有严重影响,他的名字不如李善长,张居正嘹亮,但是他的结局比下面俩位好很多。听说重庆有他2万多名后嗣,重庆还保存着天官府这样的地名,其实天官府就是他已经的住宅,他就是大明朝的六朝元老,吏部天官蹇义。明太祖朱元璋赐名蹇义他自身不叫蹇义,原来的名

  • 《明朝抗倭二百年》后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二百年,后记,明朝

    《明朝抗倭二百年》一书,是我关于明朝倭寇历史的一些认识与理解。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堂堂的大明王朝曾经饱受国土比自己小得多、经济比自己落后得多,并且还是一个诸侯纷争、政治不统一的日本国倭寇长达200年之久的侵扰与摧残,不仅让我国明朝时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和老百姓的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和破坏,也让整个大

  • 清官潘季训的故事:“百余年来治河之善,卒未有如潘公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年来,清官,百余

    潘季训(1521~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吴兴县)人。他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进士,从推官、御史累迁工部尚书、右都御史;参与过不少政治变革,执行过一些开明政策,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实事。而他一生中最主要的活动,则是治理黄河。在1565年到1592年的28年间,曾4次担任总理

  • 朱元璋的心系农民:政治上管教官吏爱民,营造关心农民疾苦的氛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农民,官吏,疾苦

    洪武皇帝自己出身农民,心系农民,除了上面说到的方方面面,他还在政治上管教官吏爱民,营造关心农民疾苦的氛围。◎听说地方官巧立名目科敛百姓,朱元璋愤然说道:害民之奸,甚如虎狼!浙西本来就在南京的边上,现在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600年前虽然交通远没有现在发达,但即使这样的路程,以古时最常见的运输工具与交通

  • 历史上严嵩是奸相还是贤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严嵩是奸相,历史上

    严嵩(公元1480-1567年),字惟中,江西分宜人,本传列于《明史·奸臣》中。而“奸臣”条下有“窃弄威柄,构结祸乱,动摇宗祐,屠害忠良,心迹俱恶。终生阴贼者,始加以恶名而不敢辞”之语。这便是对“奸臣传”传主们的判

  • 历史上有几个八贤王?八贤王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是怎么,有几个,贤王

    提到“八贤王”三个字,我们会很快的想到杨家将、包青天的相关影视或者戏曲,那么八贤王指的是谁呢?历史上有几个八贤王,他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历史上有两个八贤王,一个指的是北宋的八贤王赵德芳,另个一指的是清朝时期,《步步惊心》中所提到的八爷,即爱新觉罗·胤禩。接下里让我们具体的了解一下这两个人。北宋的八贤

  • 明代秘史:况钟的刀笔功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刀笔,明代,秘史

    明永乐四年(14O6年),况钟二十三岁。因为文理畅通,书法端正,被靖安县知县俞益挑选为吏,任礼曹之职,管理礼仪、祭祀一类事务。况钟为人精明,办事干练,为俞益所看重。况钟父母曾表示希望儿子在功名上进取,不愿意让他当书吏(刀笔吏),俞益劝说道:“刀笔吏没有什么不好,汉代的萧何、曹参,唐朝的孙伏伽、张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