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天启皇帝热衷木匠,据史料记载他是个贪图享乐的人,事实果真如此吗?

明朝天启皇帝热衷木匠,据史料记载他是个贪图享乐的人,事实果真如此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711 更新时间:2024/1/13 7:03:29

不知何种原因,从明朝末期开始,舆论便对天皇帝的看法不是很友好,时至今日,天启皇帝的名声在多数历史爱好者当中和周幽王商纣王等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他在位期间因疏于治理从而导致明朝衰败,事实果真如何吗?

当我们仔细阅览史料时,我们会发现天启不仅仅热衷于关心朝堂上的事物,而且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会亲自派人去核实,而且有自己的看法,其师孙承宗与天启初期首辅叶向高也对其称赞有佳,而尽管后世天启遥控指挥阉党与东林党对立,但是从《明史》上记录来看,天启帝并非一名贪图玩乐的无能之人。

而军事方面,天启并非偏听偏信,据史料记载,天启六年十一月时,袁崇焕曾经上书,称自己在关外筑城屯田就能迫使后金投降,而且还拍魏忠贤的马屁‘况厂臣魏忠贤与阁部诸臣,俱一时稷契夔龙之选,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

此时正是魏忠贤权势鼎盛之时,袁崇焕拍一下马屁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与阉党走的非常近,半年后他还为魏忠贤请立生祠,从这点也能看出来袁崇焕与阉党走的非常近。

然而天启对袁崇焕给魏忠贤的马屁并没有什么关注,他将这一份奏书仔细阅读后进行了回复,回文上用了六个排比句的疑问,大致意思如下:我收到你的上书了,但是我问你你对后金有何计划能保证军民和谐,对自身怎样规划能让战斗与耕作都不废弃,怎样操练百姓能全民皆兵,又怎么操练军队能让士兵闲时为农,你要如何限制敌人的统治领土,怎样管理手下不让人偷盗公家财产?你说敌人一定会被你逼迫的投降,我并不这么认为,所以我劝你要小心谨慎,老老实实的做事。

一封吹捧魏忠贤的上书天启都如此认真的批复,对于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提问,并且将其中漏洞指出后劝告臣子要小心谨慎不要就说空话,如此可见天启帝对于军事也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否则以当时文官的春秋笔法做奏书,他根本看不出任何问题来,更何况根据事实分析进行提问了。

而这片奏书也只能出于天启,当时敢在魏忠贤权势滔天的时候,在溜须拍马的奏书上泼冷水的,也只有魏忠贤的主人天启了,其他官员,哪怕内阁首辅若敢在这个时间段如此做,那也是官位做够了想回家了。

而要知道天启六年,天启帝才21岁,估计胡子还没长全,而这时候他心思缜密到如此地步,已经远远超过当时朝堂之上的绝大多数官员了,更高于只会拍马而被天启连续质问的袁崇焕。

而还有一处记录:《明熹宗宝训》中曾记载天启对于毛文龙奏折的批示,大致意思如下:我看过毛文龙的塘报了,他做的事虽然不大但是确实很有用,事情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我认为后金方面图谋甚大,所以我十分担心,你们需要去好好布置边防,不要出问题,策应,情报等方面一定要做好,也要小心奸细,如果毛文龙缺粮饷了,一定要赶紧送去,不要延误时机。

而反观帝师孙承宗的反应:后金狡诈,一定不会从这里进攻的,应该是声东击西的策略,你们(朝堂上的大臣)都不把收复辽镇当回事只知道吵吵着要节省粮饷节省军费,就天启一个人关心这个问题,他特别提示要好好对待毛文龙,这是对辽事有帮助的。

阅览以后是不是发现天启帝在军事方面的看法并不比孙承宗差?因此当我们无视舆论,不要人云亦云之时,我们会发现天启实际上军事政策方面皆有不错的建树,而且其人关心朝政,并非贪图享乐之辈。尽管确实他热爱木匠活,但是这是一个人的个人爱好,不干扰正事的前提下根本不能作为一项坏事来进行污蔑。

好了,今天的历史资讯就为大家讲述到这里。如需了解更多历史资讯,不妨翻阅本站查看!

标签: 天启明朝的人

更多文章

  • 为何宋朝三百年不能收复的燕云十六州,朱元璋仅仅用一年就收回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仅用,宋朝,朱元璋

    历史上对燕云十六州的边关地位还是很看重的,但凡中原掌握了对燕云十六州的控制对国土稳定具有绝对的意义,但是在宋朝时期相继三百多年的争斗为何总是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反倒是到了明朝,朱元璋用了一年久收复了。古代战争频繁,有时候打不过别人怎么办,和亲呗,嫁过去一个公主就解决了。不过,事情可没有这么简单,后晋

  • 可怜兮兮的明朝被欺负了——萨尔浒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兮兮,战役,明朝

    大明王朝,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名字。在兵多将广、装备精良并且配备了火炮的情况下,明朝的军队能够打赢野心勃勃的努尔哈赤吗?兵分四路的包抄之计,能够达到它应有的效果吗?呵呵,就让历史来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吧!“七大恨”的由来古

  • 宵衣旰食的朱元璋与朱氏子孙的奢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奢靡,子孙,宵衣旰食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后,禁止一切奢华,穿戴、饮食皆如此。早晚膳食很简单,必有的是一道家常豆腐,日用也极其一般,毫不奢侈。但政权稳固后,朱元璋这种俭朴生活有了根本改变。台湾的邱仲麟先生,在明人笔记中发现了洪武十七年(1384年)六月某天午餐的一份菜单,由这份菜单的内容可知,坐稳了龙椅的朱元璋已经不

  • 大太监刘瑾:与朱厚照一起玩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瑾,太监,朱厚照

    明孝宗驾崩,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武宗。朱厚照为东宫太子时,太监刘瑾便常弄些鹰犬鸟兽进宫,以博他的欢心。朱厚照即位,便封刘瑾为司礼监。刘瑾欺朱厚照年幼,便乘间广植势力,欺凌大臣,渐渐地干预政事。朱厚照对所有奏疏,只批“闻知”两字。刘瑾刘瑾找了几十个女伶人,进献宫中。朱厚照的资质

  • 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明朝称第二,谁还敢称第一?这3件事挺直了脊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脊梁,骨气

    于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多民族封建国家,秦王朝至此正式创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启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历史,即便这一期间有过分裂,但自始至终是以大一统为主流。大一统朝代除秦朝外,还有汉朝、隋唐、元朝等,都结束了前面时期的混乱状态,但都未持续很长时间,其中最不可忽视的大一统朝代就

  • 马皇后为何拒药?一代贤后死后,朱元璋再未立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死后,皇后

    在朱元璋叱咤风云的一生中,马皇后始终是个重要人物。她以特殊的身份,卓越的才识,悉心辅佐丈夫的全部事业,在元末明初的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马皇后生于公元1332年,比朱元璋小四岁,安徽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史书上未记马皇后之名,历史文献上记她嫁朱元璋后的称呼是马夫人,丈夫称帝后的名号是马皇后,死后

  • 重庆历史上第一高官蹇义,历任六朝太祖为其赐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为其,历任,太祖

    他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是重庆现代历史上官位最高的,对明朝历史有严重影响,他的名字不如李善长,张居正嘹亮,但是他的结局比下面俩位好很多。听说重庆有他2万多名后嗣,重庆还保存着天官府这样的地名,其实天官府就是他已经的住宅,他就是大明朝的六朝元老,吏部天官蹇义。明太祖朱元璋赐名蹇义他自身不叫蹇义,原来的名

  • 《明朝抗倭二百年》后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二百年,后记,明朝

    《明朝抗倭二百年》一书,是我关于明朝倭寇历史的一些认识与理解。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堂堂的大明王朝曾经饱受国土比自己小得多、经济比自己落后得多,并且还是一个诸侯纷争、政治不统一的日本国倭寇长达200年之久的侵扰与摧残,不仅让我国明朝时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和老百姓的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和破坏,也让整个大

  • 清官潘季训的故事:“百余年来治河之善,卒未有如潘公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年来,清官,百余

    潘季训(1521~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吴兴县)人。他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进士,从推官、御史累迁工部尚书、右都御史;参与过不少政治变革,执行过一些开明政策,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实事。而他一生中最主要的活动,则是治理黄河。在1565年到1592年的28年间,曾4次担任总理

  • 朱元璋的心系农民:政治上管教官吏爱民,营造关心农民疾苦的氛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农民,官吏,疾苦

    洪武皇帝自己出身农民,心系农民,除了上面说到的方方面面,他还在政治上管教官吏爱民,营造关心农民疾苦的氛围。◎听说地方官巧立名目科敛百姓,朱元璋愤然说道:害民之奸,甚如虎狼!浙西本来就在南京的边上,现在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600年前虽然交通远没有现在发达,但即使这样的路程,以古时最常见的运输工具与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