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忠贤:宦官为恶的集大成者

魏忠贤:宦官为恶的集大成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688 更新时间:2023/12/30 15:45:10

魏忠贤称得上古往今来宦官为恶的集大成者,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握有重权的大太监。

史称,魏忠贤少年时即是一街头混混,在一次与其他混混的斗殴中,被人家打了个半死。躺在吱吱作响的木床上,魏忠贤觉得要想出人头地,必须想一个能走捷径的办法。于是,他“愤而自宫”,并把姓名改为李进忠,直到有了一定权势后,才恢复了本姓,皇帝认为他是既忠且贤,因而赐名魏忠贤。

对魏忠贤的发迹经过,《明史》介绍说:“忠贤与熹宗的乳母客氏结为对食,不久,熹宗继位,两人并有宠。帝性机巧,好亲斧锯之事,积岁不倦,每引绳削墨时,忠贤辈辄奏事,帝厌之: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忠贤以是姿恣威福惟已意。岁数出,坐文轩,羽幢青盖,四马若飞,铙鼓鸣镝之声,轰隐黄埃中。锦衣玉带靴裤握刀者,夹左右驰,厨传、优伶、百戏、警卫相随以万计。百司章奏,置急足驰乃下。所过,士大夫遮道拜伏,至呼九千岁,忠贤顾盼未尝及也。客氏居宫中,胁持皇后,残害宫嫔。”

魏忠贤领导的是一个阉党集团,其成员不仅包括太监,几乎接纳了来自当时各个层次的各怀鬼胎的机会主义者们。这个集团最核心的部分称为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五虎是核心的核心,由兵部尚书崔呈秀为首,礼部尚书田吉为次,主谋议;五彪由武将组成,包括锦衣卫都督田尔耕,镇抚司许显纯;吏部尚书周应秋、太仆少卿曹钦程等为十狗。“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遍植死党”。

由知识分子组成的东林党与魏忠贤势同水火,魏忠贤当然容不下他们的存在。他最先开刀的是名将熊廷弼,并以熊为索引,将东林党诸多重要人物一网打尽。他指使手下指控熊贪污,当一些东林党或其他有正义感的官员为熊辩护时,魏忠贤称这些人全都接受了熊的重贿。于是,包括左都御史杨涟,都给事中魏大中等在内的大批东林党在京官员,纷纷被捕入狱。

在酷刑下,这些人全都按审讯者的意图招了。他们之所以自证其罪,一则受不过刑,二则是希望按明朝惯例,犯人一旦招供后,就应由暗无天日的锦衣卫送到国家正式的司法系统三法司(即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得以获得申诉的机会。

但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发展,在他们招认了各种罪证之后,并没有如愿得到转移,而是继续三天一次的严刑拷打追索莫须有的赃款。结果,在严刑拷打下,这些可怜的官员们全部死在锦衣卫的大牢里。杨涟的尸体被抬出来时,全身已经溃烂,胸前还有一个压死他时的装有泥土的口袋,耳朵里有一根横穿脑部的铁钉。魏大中的尸体则一直蜷在牢里,直到生蛆以后才让家人认领。

宁安大长公主的儿子李承恩,家里藏有他的母亲,也就是公主从宫中陪嫁的器具,魏忠贤诬以“盗服御物”,论死。中书吴怀贤读到杨涟的奏疏,击节称叹:“奴告之,杀而没其家。”在魏忠贤倒台之前两三年,全国性的恐怖政治已然形成,“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戮,甚至剥皮,所杀不可胜数,道路以目”。

一面血腥镇压,一面歌功颂德。浙江巡抚潘汝祯第一个发明了为魏忠贤建生祠的独特的歌颂形式,魏大喜。于是“海内争望风献谄,诸督抚大吏阎鸣泰、刘诏、李精白、姚宗文等,争颂德立祠,汹汹若不及。下及武夫、贾竖、诸无赖子亦各建祠。穷极工巧,攘夺民田庐,斩伐墓木,莫敢控诉。而监生陆万龄至请以忠贤配孔子,以忠贤父配圣公”。

魏忠贤的得势就像整个宦官集团的最后疯狂,以至于素以见惯不惊着称的史家们在《明史》中也令来者震惊地写道:“蓟州道胡士容以不具建祠文,遵化道耿如杞入祠不拜,皆下狱论死。故天下风靡,章奏无巨细,辄颂忠贤。宗室楚王、中书朱慎鉴,勋戚丰城侯李永祚,尚书邵辅忠、李养德、曹思诚、总督张我续及孙国桢、杨维和等,佞词累牍,不顾羞耻。所有疏,咸称厂臣而不名。大学士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票旨,亦必曰朕与厂臣,无敢名忠贤者。山东产麒麟,巡抚李精白图像以闻,立极等票旨:厂臣修道,故仁兽至。”

意即蓟州知州胡士容因为不为魏忠贤的生神祠写颂词,遵化知州职如杞因为进魏忠贤的生祠时没有下拜,都被下狱处死。这样一来,天下人都异口同声地赞颂魏忠贤。大臣们的奏章,事无巨细,动不动就歌颂他。明王朝宗室、楚王、中书朱慎鉴,以及皇亲、丰城侯李永祚,尚书邵辅忠、李养德、曹思诚,总督张我续和孙国桢、杨维和等人,都不顾郑地连篇累牍地以不实之词赞颂魏忠贤。他们的所有奏章,在提到魏忠贤的时候,都只称“厂臣”而从不提其名。大学士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在代为皇帝拟的圣旨中,都称“朕与厂臣”,从来不敢直书魏忠贤的名字。山东捕获了一只麒麟,省长李精白画了它的像上报中央报喜,黄立极等人批示说:“厂臣有道,所以仁兽才出现。”

扬州知府刘铎说:生在这个时代,应该为自己的功名着想,别人的生死,跟我有什么相干?晚明士大夫的集体无耻竟到了如此地步,这已经超过了魏忠贤作为权宦而作恶的恶果本身,上升到了知识分子人格这些形而上的层次了。那时,欧洲人正向亚洲美洲侵略扩张,后金汗国拼命向明王朝进攻,中国各地民变风起云涌,而明政府的几乎全体官员,却向一个宦官变态地摇尾谄媚。

凝视怪胎

宦官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可怕的怪胎,孕育怪胎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点还是在于君主专制这一罪恶的第一推动力。所有开明君主执政时期,宦官们就像太阳下的蜡烛一样,丝毫看不到他们的影子,他们只能守在后宫充当皇家的奴才;而一旦君主昏庸,大权要么旁落到重臣手里,要么就落到宦官手里,而即使是最专制的权臣统治,也要比最开明的宦官统治好得多。

我们实在难以想象,由一群素质低下,心理不健全的宦官治理一个国家,比让一个孩子手里捏着核按钮又正常得了多少。偏偏这种可怕的结局在据说善于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的中国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了。同一事件出现一次是喜剧,出现两次则是悲剧,而出现第三次则是闹剧。

在宦官们导演的闹剧里,中国人的精神也像这群宦官的身体一样被阉割了。当这些宦官的统治已经过去时,中国人精神的集体阉割恶果却依然存在,成为这个民族命运里抹不掉的灰色胎记。

标签: 宦官集大成者魏忠贤

更多文章

  • 陈霁岩治马贩子:虚晃烟雾攻心为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攻心为上,烟雾,贩子

    在生活中,好多时候要以攻心为上,一旦人的心理底线溃破,往往就会不战而缩。所以学学打心理战术是很必要的。明代,为加强军备,朝廷命令各州县定期供奉马匹,以充军用。产马的州县,上缴马匹好办,但不产马的州县,就要去外地购买。这种情形下,产生了一大批以专门贩卖供奉马为业的马贩子。每到上缴供奉马前,他们就到各州

  • 天下“第一禅林”灵谷寺与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葩——无梁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史上,奇葩,禅林

    正因为是皇帝钦定的“第一禅林”,明代灵谷寺规模宏大,自山门至梵宫全长5华里,犹如俗界的皇宫大殿与皇家园林。南京地方志《江宁府志》就曾说:“其殿庑规制仿大内(紫禁城)。”灵谷寺前有万工池(天王殿旧址),内有宝公塔、无梁殿等有名的建筑,旁边有八功德水和梅花

  • 朱元璋杀的第一个功臣,虽有免死金牌但却难逃死劫,怪就怪他穿错了衣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但却,第一个,错了

    朱元璋是一位很有名气的皇帝,农民出身的他为了讨生活,不仅当做乞丐,还当做和尚,而后才加入军队,最终历经一番艰难险阻自己创立了明朝,成为了开国皇帝。从这点我们可以得知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寓意。不过朱元璋登基之后,就变得患得患失起来,总是担心自己的皇位做不安稳,因此杀害了不少当年等着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功臣。

  • 明朝时期斩杀倭寇最多的统帅,竟是和莎士比亚齐名的戏剧大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最多,莎士比亚

    要说明朝的那些事,就不得不说到大明王朝的军事制度,和宋朝十分相似的指挥模式:均是文官带兵。同宋朝相比,明朝文官更为靠谱,这里一定要提到一个人:王谭纶。他是明朝敢说敢论的文学家,政治家。其实除了是政治家和文学家,他还是一位一生辉煌战功的大将。谭纶是对外能征战沙场,精经历战场的残酷厮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 康熙的第八子是谁?清代的八贤王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康熙,是怎么,清代

    康熙第八子。爱新觉罗允禩,清康熙帝的第八个儿子,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卒于雍正四年(1726),自幼得康熙的喜爱,17岁封贝勒,世称八阿哥。母良妃卫氏。允禩是怎么死的?因母亲的关系,身份低微,但是他工于心计,不甘心因母家卑贱而屈居众皇子之后,不但千方百计地讨得父亲欢心,而且尽量交结可资利用的各

  • 曹石之乱概述:石亨、曹吉祥相互勾结,图谋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之乱,叛乱,图谋

    英宗正统六年(1441)正月,朝廷任蒋贵为征蛮将军,太监曹吉祥监军,讨思任发。曹吉祥,栾州(今河北滦县)人,过去是王振门下,现为监军,这是内臣(宦官)掌兵权的开端。正统十二年(1447)二月,朝廷任石亨为左参将,守万全(今河北宣化)。石亨,渭南(陕西渭南县)人。伯父石,任宽河卫指挥佥事,无子,石亨继

  • 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儒,明末清初,科举

    相信我们从小就听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句话是由明朝着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文学家顾炎武说出来的,并且与明朝的黄宗羲、王夫之三人被后人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雕像顾炎武生于公元1613年7月15日,是苏州昆山人。顾炎武本名为绛,字为忠清。但是因为极为仰慕文天祥的学生王

  • 揭秘:明朝邹守益与复初书院之间有什么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有什么,渊源

    书院名称之由来,《唐书》云:玄宗置酒集贤殿,乃下制改丽正书院为集贤殿书院,书院之名自此始。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庐山白鹿洞书院,学徒常数千百人,声名久远。宋淳祐五年(1245),徽州守韩补请于朝庭,宋理宗赐名紫阳书院,此为安徽书院之首。广德于明、清两代行政上为直隶州建置,广德有无书院?《安徽通志

  • 被冷落的“抗倭英雄”胡宗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宗宪,英雄

    一提起明朝的抗倭英雄,大家马上就能说出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名字,但如果问起胡宗宪,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个奸臣。不过也确实如此,胡宗宪因为阿附奸相严嵩的义子大明朝十大奸臣之一的赵文华,并有伙同赵文华参与陷害抗倭功臣兵部侍郎张经,并冒领张经抗倭的战功等劣迹,因而成为他人生的一个无可原谅的污点。可见,在

  • 二、靖难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之役

    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长子朱标立为太子,为人仁厚,十分重情谊。他的老师宋濂是明初大儒,主持编撰了《元史》。虽然朱元璋为人好猜嫉,杀死了不少忠臣。但宋濂为人谨慎,总算平安退休。偏偏他的孙子宋慎被牵连进了“胡惟庸案”。太子亲自求情,遭到了朱元璋的拒绝。仁厚善良的朱标见求情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