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反元英雄的颓废与东吴政权衰亡之兆

反元英雄的颓废与东吴政权衰亡之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099 更新时间:2023/12/15 9:46:32

不过,如果将张士诚及其东吴集团全说成是酒囊饭袋和奸佞群小之徒,似乎也失之偏颇,好歹人家张九四可不是什么天生的“贵二代”和“官二代”,而是由“苦二代”通过自我奋斗上来的,没有一点铁血精神也就成就不了一方诸侯。自打朱元璋来到应天、东进镇江起,本来两个都是苦大仇深的“穷二代”就此交上了手,尽管张士诚屡屡受到欺负和打击,但他并没有彻底屈服。至正十八年(1358)开始,朱元璋在攻占长兴、常州、江阴等江南军事要地的基础上,发动了对宜兴、诸暨、杭州、绍兴的进攻,而就在这些关键性军事争夺中,张士诚也不全是一败涂地,尤其是杭州和绍兴的保卫战还多少彰显出一方豪杰的英雄本色。不过话得说回来,东吴集团败亡的不祥之兆也在这个时候显露出来了:

第一,政治集团的全方位腐败。正如前些年人称“平民宰相”的朱镕基所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虽说东吴集团的人都不怎么坏,远没有朱元璋那么凶残、阴险、恶毒,但识大体、懂大局的正人君子却实在少之又少,大多陶醉在歌舞升平的梦幻之中,几乎再现了南宋奢靡衰败的亡国之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第二,苦孩子出身的张士诚在苏州称王时,也曾想干好一些“政治工程”“亲民工程”和“惠民工程”,譬如为了有效抵御朱元璋的军事进攻,他曾下令修筑杭州城,但又疏于管理自己属下的“公务员”,结果造成“督事长吏复藉之酷敛,鞭朴棰楚,无有停时,死者相望”。最终工程是完成了,可费用也大得吓人,“凡费数十百万”。

在浙西地区张士诚还不合时宜地疏浚白茆港,白茆港今又名白茆塘,总长为90里,宽为36丈,在今天苏州市辖的常熟境内,当时征发了军士和民夫10万人进行修浚。这是一项应该在和平年代进行的“惠民工程”却被提前开了,张士诚征调了“吴中一十二郡良家儿”前去劳作。为了赶进度,官方督民甚急,民夫苦不堪言,“层冰凿凿堕血指,北风猎猎吹单衣。父母不得见,儿寒妻啼饥。巡烽入夜急,羽檄流星驰。纵劳里正裹粮食,长年苦役家亦隳”。可令人啼笑不得的是,这么赶急的一项基本建设到张士诚政权垮台时,还没有修浚完成,当时有民谣:“好条白茆塘,只是开不全,若还开得全,好与西师歇战船(指朱元璋灭东吴)。”本旨“亲民”“惠民”工程最终成了害民工程,这就叫好人办坏事,在当时激化了官民矛盾。而从历史长远来看,白茆塘至今还为苏州境内的百姓所使用,由此说来苏州人民没忘张士诚还是有几分缘由的。

第三,张士诚集团的战略眼光和军事胆识也是很有问题的。陈友谅两次发动对朱元璋的大规模进攻,正是联手剿灭或单独军事偷袭老冤家的好时机,张士诚却因不愿意进行军事冒险而一次次地错过;剩下的就是发挥他自小就培养起来的底层商人的小聪明,做些“小买卖”,占点小便宜,乘人之危或不备,攻占对他自身并无多大意义的安丰和山东济宁。在江南地区他发动对长兴和诸暨的争夺战,尤其是后两者耗费了他近10年的功夫与精力,而这10年恰恰是老冤家朱元璋消灭一个又一个的臆想与现实的敌人、逐渐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等到收拾完了西线陈友谅后,留给东线张士诚的只能是凶残又野心勃勃的老冤家上门来索命了。

三部曲东灭张士诚大体统一中国南方老冤家要来索命,再强横,他毕竟不同于陈友谅那个笨蛋。想当年自己想当皇帝,陈友谅毫无理由、也不做任何声明就把自己的主子徐寿辉给干掉了。朱元璋可会做人了,也很会说话,他想打你,首先让人感觉你是一个十分可恶的人渣;他想杀你,首先会让人知道你是一个该受千刀万剐之人;即使他全无理,也会说得头头是道,否则怎么会空手套白狼,智取驴牌寨,否则怎么会“帮助”巢湖水师最终却把人家忽悠到自己的手里……攻灭了陈友谅,该是收拾张士诚了,理由很“充分”,就长兴和诸暨等地争夺战中“以(张)士诚兵屡犯其境,卒欲取之”。

而当时张士诚的势力地盘也不算小:南至绍兴,与方国珍接境;北有通、泰、高邮、淮安、徐、宿、濠、泗;又北至济宁,与山东相邻。

对此,龙凤十一年(1365)十月,朱元璋制定的灭吴策略方针为“先取通、泰诸郡县,翦士诚羽翼,然后专取浙西”。具体步骤为:第一,翦其羽翼,攻取淮东即相当于现在的苏北;第二,断其两臂,攻取湖州和杭州;第三,攻其腹心,围取平江即苏州城。

标签: 东吴政权颓废

更多文章

  • 魏忠贤:宦官为恶的集大成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宦官,集大成者,魏忠贤

    魏忠贤称得上古往今来宦官为恶的集大成者,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握有重权的大太监。史称,魏忠贤少年时即是一街头混混,在一次与其他混混的斗殴中,被人家打了个半死。躺在吱吱作响的木床上,魏忠贤觉得要想出人头地,必须想一个能走捷径的办法。于是,他“愤而自宫”,并把姓名改为李进

  • 陈霁岩治马贩子:虚晃烟雾攻心为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攻心为上,烟雾,贩子

    在生活中,好多时候要以攻心为上,一旦人的心理底线溃破,往往就会不战而缩。所以学学打心理战术是很必要的。明代,为加强军备,朝廷命令各州县定期供奉马匹,以充军用。产马的州县,上缴马匹好办,但不产马的州县,就要去外地购买。这种情形下,产生了一大批以专门贩卖供奉马为业的马贩子。每到上缴供奉马前,他们就到各州

  • 天下“第一禅林”灵谷寺与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葩——无梁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史上,奇葩,禅林

    正因为是皇帝钦定的“第一禅林”,明代灵谷寺规模宏大,自山门至梵宫全长5华里,犹如俗界的皇宫大殿与皇家园林。南京地方志《江宁府志》就曾说:“其殿庑规制仿大内(紫禁城)。”灵谷寺前有万工池(天王殿旧址),内有宝公塔、无梁殿等有名的建筑,旁边有八功德水和梅花

  • 朱元璋杀的第一个功臣,虽有免死金牌但却难逃死劫,怪就怪他穿错了衣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但却,第一个,错了

    朱元璋是一位很有名气的皇帝,农民出身的他为了讨生活,不仅当做乞丐,还当做和尚,而后才加入军队,最终历经一番艰难险阻自己创立了明朝,成为了开国皇帝。从这点我们可以得知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寓意。不过朱元璋登基之后,就变得患得患失起来,总是担心自己的皇位做不安稳,因此杀害了不少当年等着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功臣。

  • 明朝时期斩杀倭寇最多的统帅,竟是和莎士比亚齐名的戏剧大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最多,莎士比亚

    要说明朝的那些事,就不得不说到大明王朝的军事制度,和宋朝十分相似的指挥模式:均是文官带兵。同宋朝相比,明朝文官更为靠谱,这里一定要提到一个人:王谭纶。他是明朝敢说敢论的文学家,政治家。其实除了是政治家和文学家,他还是一位一生辉煌战功的大将。谭纶是对外能征战沙场,精经历战场的残酷厮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 康熙的第八子是谁?清代的八贤王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康熙,是怎么,清代

    康熙第八子。爱新觉罗允禩,清康熙帝的第八个儿子,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卒于雍正四年(1726),自幼得康熙的喜爱,17岁封贝勒,世称八阿哥。母良妃卫氏。允禩是怎么死的?因母亲的关系,身份低微,但是他工于心计,不甘心因母家卑贱而屈居众皇子之后,不但千方百计地讨得父亲欢心,而且尽量交结可资利用的各

  • 曹石之乱概述:石亨、曹吉祥相互勾结,图谋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之乱,叛乱,图谋

    英宗正统六年(1441)正月,朝廷任蒋贵为征蛮将军,太监曹吉祥监军,讨思任发。曹吉祥,栾州(今河北滦县)人,过去是王振门下,现为监军,这是内臣(宦官)掌兵权的开端。正统十二年(1447)二月,朝廷任石亨为左参将,守万全(今河北宣化)。石亨,渭南(陕西渭南县)人。伯父石,任宽河卫指挥佥事,无子,石亨继

  • 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儒,明末清初,科举

    相信我们从小就听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句话是由明朝着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文学家顾炎武说出来的,并且与明朝的黄宗羲、王夫之三人被后人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雕像顾炎武生于公元1613年7月15日,是苏州昆山人。顾炎武本名为绛,字为忠清。但是因为极为仰慕文天祥的学生王

  • 揭秘:明朝邹守益与复初书院之间有什么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有什么,渊源

    书院名称之由来,《唐书》云:玄宗置酒集贤殿,乃下制改丽正书院为集贤殿书院,书院之名自此始。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庐山白鹿洞书院,学徒常数千百人,声名久远。宋淳祐五年(1245),徽州守韩补请于朝庭,宋理宗赐名紫阳书院,此为安徽书院之首。广德于明、清两代行政上为直隶州建置,广德有无书院?《安徽通志

  • 被冷落的“抗倭英雄”胡宗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宗宪,英雄

    一提起明朝的抗倭英雄,大家马上就能说出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名字,但如果问起胡宗宪,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个奸臣。不过也确实如此,胡宗宪因为阿附奸相严嵩的义子大明朝十大奸臣之一的赵文华,并有伙同赵文华参与陷害抗倭功臣兵部侍郎张经,并冒领张经抗倭的战功等劣迹,因而成为他人生的一个无可原谅的污点。可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