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二节 交好汗国,往来欧洲

第二节 交好汗国,往来欧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383 更新时间:2023/12/25 23:07:30

忽必烈阿里不哥争位时期,各大汗国政见不合,致使元朝丧失了对他们的实际控制能力。在蒙古各汗国中,元朝与远在西亚的伊利汗国间的关系一直很好,而与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关系就不那么乐观了。

窝阔台的孙子海都继承窝阔台汗国后,一直觊觎大汗的正统地位。察合台汗国与海都结盟后,不时对忽必烈控制的地盘发动侵扰。与元朝进行了长达40年的战争,成为忽必烈及其后人在中亚的主要对手。1301年,海都病死,窝阔台汗国出现内乱。1303年,察合台汗与窝阔台汗向元朝求和,承认元朝的宗主国地位,于是订约言和。

在这以后,元朝与察合台汗都哇联合击败了窝阔台汗察八儿,兼并了窝阔台汗国的大部分领地,灭亡了窝阔台汗国。察八儿于1310年降元,元仁宗封他为汝宁王,又将两汗国的归降部落安置在了金山以南,元朝大军则驻守在金山北面,监视察合台汗国的同时维持着友好关系。察合台汗国后期大权旁落,各地贵族裂地自据。1349年后,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中间仅有过短暂的统一,从此逐渐没落。

伊利汗国的建立者旭烈兀是忽必烈的亲弟弟,所以和元朝的关系亦最紧密。“伊利”这一名称是忽必烈所封,意思是“辅臣”,由此可见伊利汗国与元朝的关系。旭烈兀以后历代伊利汗的即位,都要得到元朝皇帝的册封才算合法。伊利汗颁布的公文,也都使用大汗颁赐的汉文玉玺。把大汗(元朝皇帝)列在前面,表示尊崇。同时,伊利汗本人在中国汉地也拥有大量的属民和封户。伊利汗国部分官吏的俸禄也由元朝提供。终元一代,伊利汗廷与元廷之间的使节往来频繁,不绝于书。

这种密切的政治关系,为元代中国与伊朗及阿拉伯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正是通过旭烈兀的西征将中国人的火药武器,通过波斯,阿拉伯等国家传入了欧洲。旭烈兀在西征过程中还带去了许多精通天文历算的学者,如屠密迟在伊朗天文学家纳速剌丁途昔编纂《伊利汗天文表》时,就曾向他传授过中国的天文推步术。伊利汗国的丞相拉施都丁还在奉命编纂《史集》的过程中也向中国天文学者请教了东方的天文历法。总之,伊利汗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忽必烈时期,文化科学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元廷服务、属于钦察汗国地区就有很多着名的将领和科学家,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土士哈和不忽术等人。

土士哈属于钦察人,班都察的儿子。班都察曾经向蒙古投降,后来又投奔到忽必烈的帐下,随后便跟随着忽必烈征伐大理和南宋。到了中统元年(1260年),土士哈也加入了忽必烈的大军,与其父亲跟随忽必烈征讨阿里不哥,并在战争中立了大功,父亲死后,土士哈便承袭父职做为了循卫哈刺赤长。至元十九年(1277年),海都叛乱时,土士哈率领着钦察军从伯颜北征,在追击脱脱小儿及昔里吉时,立有战功,得到大量赏赐。后来,被提升为枢密副使兼饮察亲军卫都指挥使,得到自任族人为官属的特权。又在平定乃颜、哈丹叛乱和抵御海都等西北诸王叛乱斗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受到忽必烈赞扬。

不忽术出身于西域康里贵族家庭。“康里,即汉高车国也”。高车,也称丁零,魏晋以后称救勒、铁勒等,南北朝时为突厥所并,隋时发展为回纥,在反抗突厥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唐德宗时歧称为回鹘,元朝时大部分发展为畏兀儿,其中一部为康里。据陈垣先生考证,康里在畏兀儿西北,为成吉思汗长子术赤所封之地,即属于钦察汗国之人。不忽术的祖父海蓝伯和父亲燕真均为成吉思汗所俘,燕真被赐给庄圣皇后(即忽必烈母睃鲁禾帖尼)抚养,后来送给忽必烈为侍从。因此,不忽术得以留在忽必烈身边,并给事太子真金之东宫,从学于大儒王恂、许衡等。忽必烈晚年提拔为中书平章政事,为忽必烈晚年的政治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钦察汗国地处欧亚北路交通要冲,欧洲商人和使节大多取道钦察汗国来元朝,他们走这条路虽然比较艰难,但很安全。元人前往欧洲,也有不少人通过钦察汗国。也有的商人先将货物运到钦察汗国,再转运到元朝;元朝随人也将货物运到钦察汗国,再转运到欧洲等地。因此,铁察汁国的首都萨莱成为沟通东西的国际性都市,输入产品极多,且成为东西方交往的中转站。钦察汗国在沟通欧亚交通,促进欧亚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在忽必烈时期,有大量的伊利汗国境内的渡斯、阿拉伯等各族人入元做官,经商、行医和从事各种手工业等,也有汉族官址、文人、工匠和商人等留居伊利汗国,双方往来如同一家。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对促进双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伊利汗国地处欧亚南路交通要冲,通过伊利汗国境内的传统的“丝绸之路”以及从波斯湾到泉州、广州的海路都十分活跃。

忽必烈曾经派遣崔杓等持金十万两,通过伊利汗阿八哈行药于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又曾经颁给列班·扫马和马忽思二人铺马圣旨,允许他们赴耶路撒冷朝圣。列班·扫马通过伊利汗国出使罗马教廷和英法等国,加强了中国和西方各国的往来。忽必烈通过伊利汗国,确实为四方的发展及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元朝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蒙古帝国地跨欧亚大陆,有效地保证了东西方交通的畅通。因此,正如元朝人自己所说的那样,“四海为家”,“无此疆彼界”,“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比邻家”。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元朝比以往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与欧洲国家的经济文化交往都更加频繁。

元朝来华的欧洲人多是商人、传教士和旅行者。蒙古西征后,1245年初,教皇英诺森四世在法国里昂召集宗教大会,决定派遣传教士普兰诺-卡尔平尼等人携带教皇给蒙古可汗的两封信出使蒙古。这一时期,由于被蒙古人的西征所震撼,他们迫切地需要了解蒙古。

普兰诺·卡尔平尼等人在1246年7月到达了蒙古帝国当时的政治中心。8月他们参加了贵由的登基典礼。于1247年秋,他们带着贵由给教皇的复信,回到了里昂,向教皇复命。贵由在信中拒绝了教皇的一切要求,宣布蒙古可汗系受天命征服各国。但在1287~1288年阃,致洲各国与蒙古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发生了微妙的改变。列班扫马奉伊利汗阿鲁浑之命出使欧洲后,罗马教廷和西欧各国发现伊利汗竟然也是信仰基督教的,结果他们用类推的方法,错误地认为元朝皇帝也都崇信基督教,于是,企图与蒙古统治者结成联盟,去共同对付异教徒。

标签: 欧洲

更多文章

  • 第四节 致力盐铁,增加财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第四节

    忽必烈要南征北战,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保障。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几十万大军的粮饷供应不上,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要想对南宋发动战争,要想对海都动武,他首先必须解决财政问题。中统三年,也就是1261年,忽必烈朝议的重点又转向了如何提高财政税收,如何为他开动战争机器提供大量的动力问题。这次,

  • 一、成宗的“守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1273年,忽必烈依汉制册立真金为皇太子。但遗憾的是这位皇太子却没能活过他的父亲。1285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真金皇太子去世了。在这以后,忽必烈这位苍老的国君再也没有册立太子。一直到1293年,当他意识到自己的时日可能不多的时候,才把已故皇太子真金的旧印交到这位太子最小的儿子铁穆耳的手上。但这种举动

  • 郑允端:字画堪比黄金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金价

    在博宝网首页,有一则关于郑允端题图诗的消息,称某收藏者持有元代郑允端题图诗一幅,绢本,高165厘米,宽50厘米,此物经专业公司鉴定,疑为孤本,但属真迹。绢书上有:“慈母三迁抑已勤,满头白发乱如云。机丝一段吾儿续,织的经天纬地文。”落款下有玉园女史印鉴,贞字正淑印鉴。该绢画售价

  • 元朝中期的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农民起义

    1294年,元成宗即位后,元朝进入它自身发展的中期阶段。这时,蒙古贵族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已经基本稳定下来。在这一时期内,元朝统治者加重了对各族人民的搜括,税额不断扩大,至延祐初,税额“比国初已倍五十矣”,因此,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这一时期内虽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但

  • 二、贾似道兵溃丁家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襄樊失守,吕文焕投降,元军大举南下,南宋朝野震惊。奸相贾似道在这种情况下,再不能躲在西湖葛岭边上的半闲居里安乐了,作为总领国政的太师,他不得不请命出征了。其实早在襄樊告急的文书似雪片般飞到南宋朝廷时,贾似道就预感到了形势不妙,为自己安排了后招。当时他见元军南下的事情已经隐瞒不住了,就表面上请求亲自率

  • 元末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白莲教的传播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白莲教

    一、开河、变钞激化了阶级矛盾元朝社会中存在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日趋激化,终于导致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陶宗仪《南村辗耕录》中收有一首《醉太平小令》:“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 朴不花和魏忠贤相比 谁更厉害一些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太监也叫宦官,是我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产物。在皇帝诺大的后宫里,有些事情是柔柔弱弱的女子做不到的,所以皇帝就会让自己身边亲近的太监来做,太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变异化的人,也不太有可能作出反抗皇帝的事情,而且太监身份的特殊性也让他们很难离开皇宫融入社会,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皇帝的忠诚度。所以,这样的

  • 元朝建立的背景:北方草原的鞑靼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鞑靼

    “人类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我们说,元朝的建立具有其历史必然性,但是这个历史必然的实现,也是以其“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为前提和基础。13世纪初

  • 韩林儿是起义军领袖,为何最后去投奔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起义军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韩林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小明王韩林儿在明末农民起义军中,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之所以说他重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标杆式的人物。元朝末年的时候,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官府腐败。因此,天下动荡不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韩山童横空出世。韩山童虽然本身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深

  • 黄公望:人生99%都没意义,我只想做个最牛逼的loser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都没

    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不泯然于众,只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欣然向前。明末年间,有一副画传到了着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副画看得比命还重。去世前,跟家里人说了句: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它烧了吧。家人看着吴洪裕死前最后一口气都咽不下去,只好当他的面开始烧这幅叫《富春山居图》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