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完政权领导的反元斗争

天完政权领导的反元斗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289 更新时间:2024/1/15 4:48:02

一、横扫东南

天完政权建立后,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和取得更大的战果,他们派兵四出,向各地元朝统治政权发起了进攻。

至正十二年(1352年)正月11日,徐寿辉派丁普郎,徐明远率兵攻下汉阳,12日,杨普雄攻占兴国路(今湖北阳新)。14日,赵普胜率军攻武昌,武昌是湖广行省省城,城高池深,元守兵较多,城防严密,红巾军若猛攻硬拚,必定会有很大牺牲,于是,他们决定智取,先派二千人伪降,进入城内,随后,以大队人马攻城,里应外合,使敌人措手不及,帧利攻占武昌,元威顺王宽彻普化,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和尚狼狈逃窜。元人郭钰曾写诗描述武昌战役的情形,他写道:“武昌兵甲雄天下,王孙节制何为者?白马将军飞渡江,壮士弯弓不敢射。玉船未过鹦鹉洲,红旗已筛黄鹤搂,美人散走东南道,一丝杨柳千丝愁!”16日,曾法兴率红巾军西进,破安陆(今湖北钟祥)、中兴(今湖北江陵)等城,杀安陆知府丑闾及山南廉访使卜里牙敦,并分兵攻取沔阳,杀推官俞述祖。

这年2月,彭莹玉,项普略率红巾军主力一部,万舟齐发,浩浩荡荡;东攻江西,直捣江西北方门户江州(今江西九江),元守将江西行省右丞孛罗帖木儿闻风而遁,21日,红巾军占领江州、南康(今江西星子),杀亢江州总管李黼。2月下旬,红巾军自江州南下,有众百万,“驱马扬尘,张帆蔽空”,很快包围南昌,当时,元江西平章道童胆小如鼠,一听红巾军打来,便抱着官印藏匿民间,但终究南昌城高水深,加以城内又有郎中普颜不花与左丞章伯颜等顽固分子组织元军和地主武装防守,因此,对于缺少攻坚装备的红巾军来说,却一时难以攻下,围攻五十多天不能破城后,便主动撤离了。

撤离南昌后,彭莹玉、项普略率红巾军继续东下。3月,攻饶州(今江西都阳),当地贫苦农民“齿木为杷,削竹为枪,截绯帛为巾襦,弥野皆赤”,积极支援红巾军攻城。元兵出战,“不能发一矢”,很快城破,俘杀元守将魏中立,并在这里建立政权机构,立“署如省府”,很快又攻占乐平、余干、浮梁(江西景德镇市北)、德兴、安江(今江西余扛)、信州(今江西上饶)

等城,俘杀元信州总管于大本。闰3月21日,攻徽州(今安徽歙县)、破婺源,俘守臣张士谦,械送江州处死。4月,又攻克休宁、黔县、歙县等城。红巾军“所过不掠民财,唯索丁壮为军”,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7月,彭莹玉、项普略率红巾军数万人由徽州东下,越昱岭关,10日到达杭州城下,元杭州守臣纷纷逃亡,红巾军由北门进入杭州城,杀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樊执做,杭州路总管宝哥全家藏入西湖舟中,三日后,畏罪投湖自杀身亡。红巾军进入杭州后,纪律严明,“不杀不淫,招民投附者,署姓名于簿籍,府库金帛,悉辇以去。”杭州是元朝的东南重镇,是江浙行省的政治、经济中心,攻占杭州,对元朝统治者是一个沉重打击。随后,元朝统治者从各地调集军队反扑杭州,农民军撤离。后彭莹玉、项普略又攻湖州、常州、宜兴、溧水、溧阳、丹阳、句容、上元、江宁,直逼集庆路(今江苏南京),形势一派大好。但是,后来元军反扑,红巾军的重要据点徽州失守,只好从集庆撤退,原先攻占的城镇又复丢失。元湖广行省平章也先帖木儿率兵来犯,项普略战败,率众退往广德。

至正十二年(1352年)4月,涂乙、涂右、童远等率领的一支红巾军,由江西宜黄、新城一带进入福建,很快得到福建人民的响应,建宁群众不堪压迫剥削,自己组织了武装,配合红巾军攻打建宁、泰宁。4月22日,红巾军进入邵武,“扬言‘摧富益贫,以诱村虻从逆,凡窭者之欲财,贱者之欲位,与凡子弟之素无赖者,皆群起趋之,旬日间聚至数万。大掠富民家,散入山谷搜劫,无获免者”。这些记载,剔除其对农民军和农民群众的诬蔑之词,我们可以看出,红巾军所到之处,以“摧富益贫”的革命口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贫苦农民热烈欢迎红巾军,积极参加红巾军,向往日骑在他们头上的地主老爷进行了斗争。红巾军占领邵武后,又分兵进攻顺昌、将乐、万安和围攻延平、建阳,逼近浦城,松溪等城,福建震动。5月,元邵武路总管吴按滩不花反扑,顺昌失守。7月,吴按滩不花与元建宁路佥都元帅彭庭坚夹攻邵武,“设云梯、火炮,昼夜攻城。”邵武陷落,红巾军大将童远被杀,涂右被俘。

进入福建的红巾军,一部分在王善、康寿四、王二蛮的领导下,还攻入福建沿海地区。这年7月,攻下福安、宁德及福宁州,杀福宁州尹王伯颜,逼近福州。

在西线,天完红巾军也取得很大战绩。至正十二年(1352年)

3月,欧普祥(又称欧祥、欧道人)、陈普文率领一支红巾军攻破袁州(今江西宜春),留兵驻守,随后又攻占瑞州(今江西高安)。闰3月12日,破吉安,守臣四散奔逃,许多土绅被俘,他们争先向红巾军献财物,以“求免死”。4月,红巾军攻克宁都、兴国、会昌、瑞金等城,红巾军的革命烈火几乎燃遍了今江西全境。

总之,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内,江南各地“沿江郡县,皆望风奔溃”,在天完红巾军的扫荡之下,“西自荆湖,东际淮甸,守臣往往弃城遁”,很快形成了“东南无地不红巾”的局面。

二、元朝统治者的猖狂反扑

天完红巾军的兴起和在军事上横扫江南的巨大胜利,使元朝统治者十分恐慌,元顺帝下诏令南方各省大员奋力围剿。至正十二年(1352年)3月,更颁发“定军民官不守城池之罪”诏,对弃城逃跑的官员严加惩处;闰3月,又“诏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咬住以兵东讨荆、襄贼,复忠、万、夔、云阳等州;命江西行省左丞相亦怜真班,以兵守江东西关隘……也先帖木儿与陕西行省平章政事月鲁帖木儿讨南阳、襄阳贼……江西行省右丞火你赤与参知政事朵NB125讨江西贼……命江西行省右丞兀忽失、江浙行省左丞老老与星吉、卜颜帖木儿、蛮子淮海同讨饶、信等处贼……诏江西行省左丞相亦怜真班、淮南行省萨章政事晃火儿不花、江浙行省左丞相答纳失里、湖广行省平章政事也先帖木儿、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八失忽都及江南行台御史大吠纳麟与江浙行省官,并以便宜行事。”让他们可以跨越省界通力合作,迅速镇压红巾农民起义军。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元朝到底算不算是中国的,难道当时的汉人集体做了亡国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亡国奴

    但凡学过历史的都知道,蒙古打败南宋建立了元朝,反倒是这两年对国际观众眼中对于元朝到底是不是属于中国,还是汉人在那时集体做了亡国奴?都对我们提出了质疑今天就来看一看,元朝为什么是属于中国历史的。公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rdqu

  • 第一节 革除弊政,整顿朝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朝纲

    忽必烈在不断地征伐战争中,逐渐明白,武力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开始改变对世界各国的策略,广泛交好欧亚各国。在不断地交流中,元朝不断革除国内弊政,使得元朝的政治更加清明,而这个时候的忽必烈也渐入暮年,终病逝。忽必烈虽然已逝,但是他一生的功绩必将永留后世。忽必烈作为一位文化发展较晚民族的领袖,一进入中原,

  • 四、元朝与吐蕃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吐蕃

    忽必烈改“元”之后,就对吐蕃地区加强了中央的管辖。在元朝,对吐蕃地区的管理,采取了设立宣政院,宗王分镇与帝师的统领,完善地方机构和设立驿站,统计户籍等措施。由于吐蕃地区封建制的确立与藏教的形成相辅而行,在经济上也出现了二者同步发展的局面,因此元朝在吐蕃地区的管理也多采用政教合

  • 成吉思汗的第三侧妃也遂皇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成吉思汗

    也遂是蒙古国早期的皇后,她是成吉思汗的第三侧妃,死后被窝阔台称为皇后,因此被称为也遂皇后,也遂皇后是谁?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她在蒙古国早期有着怎样的贡献呢?她又为什么被窝阔台追尊为也遂皇后呢?也遂的父亲也客率领塔塔尔人同铁木真进行战争,但是兵败,她父亲的人全都被铁木真杀死,而也遂的父亲未被铁木真抓住,

  • 蒙古(元)军使用初级火器进行对外战争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蒙古

    公元1206年(南宋开禧二年),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在斡难河(今鄂嫩河)被拥立为蒙古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人口奄起后,不但在国内灭西夏,破西辽,亡金国,南下覆宋,建立元朝;而且对外用兵,东战西征,南下爪哇,把初级火器辐射至欧亚两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蒙古炮手军的创建与发展成吉思汗在漠北强大起来后

  • 《回味元朝》前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朝

    元朝实质上是蒙古各汗国的宗主国,是蒙古帝国存在于东亚的部分,是一个国中之国。尽管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的汗位争夺战以后,使元朝政府丧失了对各汗国的实际控制,但各藩国依旧尊重元朝皇帝在蒙古帝国中的大汗地位,尤其是伊利汗国,其历代统治者都必须得到元朝皇帝的册封,否则就不具有合法身份。因此,在回味元朝的历

  • 帖木儿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帖木儿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名将

    跛子帖木儿(1336~1405年),中世纪时期中亚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军事指挥家,他复兴了成吉思汗先前建立的蒙古帝国。在他漫长的军事生涯中,帖木儿几乎一直为了扩大并保持他辽阔的疆土而不停地战斗着,使他的帝国疆土西至地中海,南到印度,北部则到达了俄国。1336年,跛子帖木儿出生在渴石国(Kesh)一个二流

  • 雄霸世界:说说世祖之治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雄霸

    卷一·天骄贵胄多磨难潜龙在渊终有日序言第一节生逢乱世,非凡少年第二节战争磨练,崭露头角第三节总领漠南,深得人心第四节远征大理,凯旋而归卷二·雄韬伟略建大元挥鞭南下统九州第一节消除威胁,登上汗位第二节攻打鄂州,议和南宋第三节领兵攻宋,血泪襄樊第四节大举南下,兵进临安第五节灭

  • 一、元代的散曲和民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散曲

    散曲是元代艺术的代表。习惯上,我们一般所说的散曲是指小令。散曲在某种程度上是由词发展而来。北宋灭亡后,中原文人的诗词在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词,以及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后,经金末元初文人的介入,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散曲,因形成于北方,也称北曲。散曲包括小令、套曲和介乎小令与套曲之间

  • 江淮战役及临安外围攻防战——宋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临安

    一、扬州、焦山战役伯颜先攻江淮;宋德祐元年(一二七五)3月初2日癸酉,伯颜入建康。时江东大疫,居民乏食。伯颜开仓赈之,遣医治疾,宋民大悦。伯颜报捷。元主诏伯颜,谓以时方暑,不利行师,命俟秋再举。伯颜奏曰:“宋人保据江海,若虎负蜗。今已扼其吭,稍从即逸。”元主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