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 曾是被边缘化的美女

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 曾是被边缘化的美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512 更新时间:2023/12/21 10:21:46

王昭君(王嫱)天生丽质,一朝选在汉宫,却传说因为得罪画师,而不能靠近帝王侧,是一位被边缘化的美女。因而王安石感叹:“汉恩自浅”,汉王朝对王昭君而言,恩情很浅。后来听说要对南匈奴和亲,王嫱踊跃报名,在面试那一天,据《后汉书

南匈奴传》记载:这位美女的美丽把整座宫廷都照亮了,“光明汉宫”,汉元帝肠子都悔青了。

然而,人生有时是这样,有些美丽唾手可得,你却忽视;等你意识到时,则已经不属于你了。

王昭君远嫁塞外,热情的匈奴人用百辆马车来迎亲,和汉宫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王安石说:“胡自深”,胡者,匈奴也,匈奴的恩情比汉宫深多了。换一个地方,从边缘人物成为核心人物,其区别在于“知心”与否。

不知心者,不知昭君之美者,汉宫有何留恋?知心者,知昭君之美者,大漠亦有春天。人生之乐,不在于汉宫大漠之别,而在于知心与不知心之别。

到了南宋,有人拿着这首诗去宋高宗那里打死人的小报告,说王安石没有君臣观念,只要能知心,不惜投降到大漠胡人那里去。这样野蛮地解诗,真是“不知心”啊。

标签: 四大美女王昭君美女

更多文章

  • 明朝时期有哪些救济机构?构建常规性救济通道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常规,明朝,通道

    洪武时期朱元璋还构建了其他一些常规性的救济通道,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官方的、有效救济,其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贫民”,官府置房给他们住,每月还供给他们粮食。这倒很像现代的收容所和救济站。第二,在京师设立漏泽园,地方府、州、县建义冢,专门收葬孤苦伶仃

  • 从“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到“立纲陈纪”,朱元璋给汉民族找回了自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华,回了,汉民

    元朝以前我们中华帝国虽然有着民族之间的冲突与碰撞,但像异族入主中原,全方位变易汉风的,元朝头一回。我们坚决反对民族歧视或民族偏见,但又不能不从理解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元帝国统治下的人民究竟是处在一个怎样的生存状态。有一段史料很容易引起争议,即描述元帝国统治下的社会各阶层:“一官、二吏、三僧、

  • 第六讲 万历四十八年:闹剧与败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万历,败局,闹剧

    从来没有哪个王朝,能够如明朝万历时代一样,把几十年的时间放在一场滑稽的争论上,也没有哪个王朝能够如万历时代一样,令一个国家在几十年间完全荒废。“罢工”的皇帝,“怠工”的王朝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会像明朝的万历皇帝那样,有意地“罢工&rdquo

  • 明代的乡村基层组织——里甲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乡村,基层组织,明代

    里、甲:编册丁口役使黄册土地税收鱼鳞图册〇里甲制度主要负责农村税粮征收与徭役佥派工作前文已述,里甲制度最早是洪武初年在南方一些地区试行,后来才逐渐推广开来。洪武十四年,大明帝国在编造黄册时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构建做了统一的规定:“以一百一十户为里。一里之中推丁粮多者十人为之长,余百户为十甲,

  • 悠久历史的回顾——肃慎与女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女真,悠久

    清宫廷画满洲创始女神《佛库伦像》明代时,女真分为海西、建州和野人三大部。海西女真大部居住在吉林扶余(伯都讷)以北的松花江大屈折后的江南,以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边的阿什河流域。建州女真分布在长白山北部、牡丹江、绥芬河流域。野人女真则遍居于从精奇里江下游直到库页岛的整个黑龙江南北广大地域。明太祖朱元璋很

  • 史上最牛女人:抛弃老公孩子入宫当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入宫,史上,皇后

    一个抛弃丈夫女儿再嫁、被称为“二婚头”的平民女子,能取得皇帝的欢心,专宠后宫,已是不容易,她竟还能击败后宫所有的对手,一步一步登上皇后的宝座。王娡的发迹,除了她个人的智慧与手段之外,也同汉景帝的个人性格,以及汉初时期选皇后不重门第出身有关。从王娡的发迹史,可见到宫廷生活阴谋重重、勾心斗角的一面。抛夫

  • 明末大臣马士英做了什么差点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大臣,明末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中国时局动荡,一位以诗词歌赋着称的人物,差点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这个人就是马士英。马士英是谁,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能力,左右明清之际的时局呢?马士英是贵州贵阳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91年。在他25岁的时候,和阮大铖一起通过了科举的会试。三年之后,被授予南京户部主

  • 袁凯是怎么装疯的?竟然当着外人面大口吃“狗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外人,是怎么,狗屎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使政府廉洁,政治清明,对手下官员的要求极为严格,一旦有不良之举便会被其诛杀,这也使得他变得心狠手辣,对杀人习以为常,因他出生低微,生怕别人瞧不起他,所以还往往猜忌多疑。在安定天下的大业基本结束后,朱元璋便大兴文字狱,大杀功臣。当初随他南征北战的文臣武将,除了汤和交权辞归故里之外,其他

  • 朱元璋:我家爷爷、太爷爷都葬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我家,朱元璋,爷爷

    朱元璋家“先世家沛,徙句容”,即明代人熟知的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大约是在朱元璋伯父朱五一12岁、父亲朱五四8岁时,朱家爷爷朱初一与妻子王氏带了这几个孩子离开了朱家巷,北渡长江、淮河,一直来到泗州城北的孙家岗,随即定居在那里。由此看来,被永远“定格”在句

  • 明清议和成败之关键:坏了大事的陈新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事,成败,明清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明清之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议和上大做文章。那么,明清之间原本存在着议和成功的可能性吗?皇太极也好,崇祯皇帝也好,对于议和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议和最终失败到底是为什么?皇太极议和曾经挺真诚一直以来,皇太极都以议和为话题,与明王朝不断周旋。在战与和之间纵横捭阖:议和是为了选择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