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时期有哪些救济机构?构建常规性救济通道

明朝时期有哪些救济机构?构建常规性救济通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571 更新时间:2023/12/10 1:57:31

洪武时期朱元璋还构建了其他一些规性的救济通道,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官方的、有效救济,其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贫民”,官府置房给他们住,每月还供给他们粮食。这倒很像现代的收容所和救济站。

第二,在京师设立漏泽园,地方府、州、县建义冢,专门收葬孤苦伶仃的老人、穷人。洪武三年朱元璋跟大明礼部官员说:“元朝胡俗:人死了一把火烧了,然后再将骨灰投到河水里头,弄得活人全喝的是死人的水,又伤风败俗。古人有言:入土为安,人死了不安葬,弄得到处都是孤魂野鬼。你们礼部下令下去,各级官府衙门选择靠近城镇的空闲之地,设立义冢,专门收葬那些无依无靠的贫穷者;要是有人当官客死外乡,当地衙门应该及时给他就地安葬。”

第三,建立预备仓制度,救济受灾民众。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两种预备仓:一种叫军储仓,主要设立在京师南京(20所,后增至41所)、中都临濠、北平等天下重镇地方以及边境要地。军储仓,顾名思义就是满足军队需要。社会意义更大的就是后一种叫预备仓,它纯属为救济灾民而设置的。这种预备仓在全国各地都设置,但在各个省(当时叫布政司)设立的预备仓主要是供支付官吏俸禄之用的,而只有四散在全国各州县乡村的预备仓,才是真正专业的救济灾民的仓储府库。“洪武间各府州县皆置东、西、南、北四仓,以贮官穀榖,多者万石,少者四五千石,仓设老人监之,富民守之”。

这种仓储举措很像我们上个世纪70年代农村中普遍设立的椭圆屯粮仓库制度,其最早可能是由一个叫致中的工部当差者在洪武十年提议的,朱元璋当即予以接受,并开始了实施,到洪武二十七年时全国各地的预备仓救济体系已经十分完善。生怕官衙里的官吏乘机中饱私囊,朱元璋要求各地在置办预备仓仓储粮时要特别注意:在丰年粮食低价时由地方百姓推选德高望重的耆民出去买粮,粮食买回入仓后还要看护,那就得由地方富民来负责。这样一来就减轻了大多数普通百姓负担,一旦遇到灾荒,开仓赈济,使“民得足食,野无饿夫”。朱元璋的这项工作做得很到位各地都有,也很有成效,洪武二十六年(1393),就湖广德安府孝感一个县的预备仓粮就达11000石。

第四,实行大灾害中央直接救济制。洪武年间对于各地大的自然灾害往往采取随时紧急救济,蠲免赋役或发放粮食、布帛、钱钞等等,朱元璋甚至要对遇灾不报的官吏进行严厉处置,而且对延误救灾的官吏也要实行处罚。上已讲,在此不再赘述。

第五,在各地府州县设置惠民药局。药局主管领导在府叫“提领”,在州、县叫“官医”,“凡军民之贫病者,给之医药”。

洪武时期遍布全国的惠民药局的设立,倒是很像我们大陆内地上个世纪实行的公费医疗与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制度。所不同的是朱元璋要求这种公费医疗服务对象不是当官人、也不是开着“宝马”哭穷的富翁,而是没钱看病的穷苦人。

总之,洪武年间朱元璋充分运用了皇权的巨大能量,采用了正常和非正常的措施,对以农民为主的弱势群体进行了有效的救济,其“爱民如子”之心彰显无疑。它使得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和生命权等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标签: 常规明朝通道

更多文章

  • 从“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到“立纲陈纪”,朱元璋给汉民族找回了自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华,回了,汉民

    元朝以前我们中华帝国虽然有着民族之间的冲突与碰撞,但像异族入主中原,全方位变易汉风的,元朝头一回。我们坚决反对民族歧视或民族偏见,但又不能不从理解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元帝国统治下的人民究竟是处在一个怎样的生存状态。有一段史料很容易引起争议,即描述元帝国统治下的社会各阶层:“一官、二吏、三僧、

  • 第六讲 万历四十八年:闹剧与败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万历,败局,闹剧

    从来没有哪个王朝,能够如明朝万历时代一样,把几十年的时间放在一场滑稽的争论上,也没有哪个王朝能够如万历时代一样,令一个国家在几十年间完全荒废。“罢工”的皇帝,“怠工”的王朝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会像明朝的万历皇帝那样,有意地“罢工&rdquo

  • 明代的乡村基层组织——里甲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乡村,基层组织,明代

    里、甲:编册丁口役使黄册土地税收鱼鳞图册〇里甲制度主要负责农村税粮征收与徭役佥派工作前文已述,里甲制度最早是洪武初年在南方一些地区试行,后来才逐渐推广开来。洪武十四年,大明帝国在编造黄册时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构建做了统一的规定:“以一百一十户为里。一里之中推丁粮多者十人为之长,余百户为十甲,

  • 悠久历史的回顾——肃慎与女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女真,悠久

    清宫廷画满洲创始女神《佛库伦像》明代时,女真分为海西、建州和野人三大部。海西女真大部居住在吉林扶余(伯都讷)以北的松花江大屈折后的江南,以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边的阿什河流域。建州女真分布在长白山北部、牡丹江、绥芬河流域。野人女真则遍居于从精奇里江下游直到库页岛的整个黑龙江南北广大地域。明太祖朱元璋很

  • 史上最牛女人:抛弃老公孩子入宫当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入宫,史上,皇后

    一个抛弃丈夫女儿再嫁、被称为“二婚头”的平民女子,能取得皇帝的欢心,专宠后宫,已是不容易,她竟还能击败后宫所有的对手,一步一步登上皇后的宝座。王娡的发迹,除了她个人的智慧与手段之外,也同汉景帝的个人性格,以及汉初时期选皇后不重门第出身有关。从王娡的发迹史,可见到宫廷生活阴谋重重、勾心斗角的一面。抛夫

  • 明末大臣马士英做了什么差点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大臣,明末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中国时局动荡,一位以诗词歌赋着称的人物,差点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这个人就是马士英。马士英是谁,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能力,左右明清之际的时局呢?马士英是贵州贵阳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91年。在他25岁的时候,和阮大铖一起通过了科举的会试。三年之后,被授予南京户部主

  • 袁凯是怎么装疯的?竟然当着外人面大口吃“狗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外人,是怎么,狗屎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使政府廉洁,政治清明,对手下官员的要求极为严格,一旦有不良之举便会被其诛杀,这也使得他变得心狠手辣,对杀人习以为常,因他出生低微,生怕别人瞧不起他,所以还往往猜忌多疑。在安定天下的大业基本结束后,朱元璋便大兴文字狱,大杀功臣。当初随他南征北战的文臣武将,除了汤和交权辞归故里之外,其他

  • 朱元璋:我家爷爷、太爷爷都葬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我家,朱元璋,爷爷

    朱元璋家“先世家沛,徙句容”,即明代人熟知的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大约是在朱元璋伯父朱五一12岁、父亲朱五四8岁时,朱家爷爷朱初一与妻子王氏带了这几个孩子离开了朱家巷,北渡长江、淮河,一直来到泗州城北的孙家岗,随即定居在那里。由此看来,被永远“定格”在句

  • 明清议和成败之关键:坏了大事的陈新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事,成败,明清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明清之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议和上大做文章。那么,明清之间原本存在着议和成功的可能性吗?皇太极也好,崇祯皇帝也好,对于议和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议和最终失败到底是为什么?皇太极议和曾经挺真诚一直以来,皇太极都以议和为话题,与明王朝不断周旋。在战与和之间纵横捭阖:议和是为了选择更有利

  • 奢、安之乱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之乱,历史意义,简介

    战争概述:奢、安之乱是明末彝族土司奢崇明、安邦彦发动的反明战争(彝家称为“阿哲起兵”)。奢崇明系四川永宁宣抚使,安邦彦系贵州宣慰司同知。奢、安均系四川、贵州世袭大土司。天启元年(1621年),明朝廷调水西及永宁兵赴辽东作战而激起奢、安反抗。战争从天启元年至崇祯十年(16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