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开封第二围北门激战,督师丁启睿三千官兵被擒斩

李自成开封第二围北门激战,督师丁启睿三千官兵被擒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093 更新时间:2024/1/24 13:03:49

十二月二十日就有消息说,李自成的农民军又要来袭开封,城中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

二十三日这一天的午后,七匹快马直奔开封城而来,到城东的曹门外面停住,在城门之外的栅栏上张贴两份告示,然后急驰而去。守城官兵前去追赶,没有追上。

年初,李自成派先头部队装扮成官兵,试图偷袭开封,这一次却是事先张贴告示,大肆宣扬将要进攻开封,显示他们志在必得的信心。

当天夜里,农民军的主力部队来到开封城下。

这一次,李自成联手罗汝才,力量比年初时强大得多。李自成的大营驻扎在应城郡的花园中,花园靠近黄河大堤,距离开封城大约十里路。罗汝才驻营在繁塔寺。繁塔寺建于北宋初期,位置在开封的东南方。

据估计,这一次围城的农民军一共四十多万,其中精兵大约三万,另有四十万胁从之众。这些人都是河南各地的饥民,被农民军裹挟而来,没有经过基本的作战训练,只能帮助做一些简单的搬运工作,跟着农民军混饱肚皮。

四十多万人聚集在开封城外,那种场面颇为壮观。

农民军首选的攻城方是开封的东城,这恐怕也和上一次在西城遭受挫败有些关系。

此时,曹门左所总社的社长一直在家里养病,于是祥符县令连夜任命秀才李光壂为总社长。

李光壂,字康侯,号熙亮,开封府祥符县人,是开封府学的生员。身为曹门总社的社长,李光壂亲自参加了以后的开封保卫战,非常熟悉其中的细节,后来写成了着名的《守汴日志》一书,保存下来许多珍贵的史料。

和上次一样,城中的主要官员也做了分工。

巡按御史任浚负责守卫曹门,开封府的知府吴士讲、推官黄澍协守。

祥符县知县王燮负责守卫北门,管河同知桑开第、周王府的承奉官曹坤、乡绅张光协守。

左布政使梁炳负责守卫东门,都司谭国祯协守。

守道苏壮负责守卫西门。

河南巡抚高名衡和总兵官陈永福负责守卫南门,二人同时也负责随时增援东门和曹门。

二十四日,攻城战正式开始。

正如预期的一样,农民军的进攻主要集中在开封城的东北角,也就是北门到曹门一带。

督师丁睿率领三千人马从南阳赶来救援开封,在城濠边扎营防守。结果与农民军刚一交手便全军溃败,大部分官军投降。李自成担心这三千官兵成为隐患,十几天之后的正月初三,命令这些官兵前往老营点名,将他们捆住双手全部斩杀,丢进莲池之内。

击溃城外官兵之后,农民军趁势攻城,夺取了北门的月城,有人甚至登上了瓮城。

月城和瓮城是古代城门的一种防御设计。瓮城一般是半圆形,也有方形,套建在城门外侧。瓮城也有一道城门,门外是狭长的月城,走出月城,才算是出了城门。

这种设计,相当于在城门之外另外增加了两道城门,给城门加了两道保险,加大了攻城的难度。

《守汴日志》记载,守卫北门的是回营,一位名叫李耀的将官率领几十名回兵,手持长长的大柳橼,跃过瓮城,把爬上瓮城和月城的农民军都打下去。知县王燮带人投掷火把,把城下的农民军烧死。

周府的勇士用泥土封堵城门,防止城门被撞开。农民军试图从外面拆掉城门,守城者在门上开出两个孔洞,伸出长钩,钩住拆门者,将其斩首。

标签: 北门官兵激战

更多文章

  • 四、熹宗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之死

    明熹宗生性喜欢游玩,划船落水受了风寒。加上平日游戏胡闹,身体大不如前,常常闹些毛病。本来二十出头,身体是不应当如此脆弱的,朱由校却不知什么原因日益虚弱起来,脸和身上都出现了浮肿。很快就病倒,而且十分的严重。惧热怕冷,经常高烧,全身浮肿也更加厉害。脸色黄里透青,说话也没有力气,严重厌食。这下忙坏了御医

  • 大明王竑,一个考生升级通关的彪悍人生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彪悍,明王,考生

    大明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在午门摄政,群臣弹劾宦官王振误国之罪,王振党羽锦衣卫指挥马顺厉声呵斥群臣,王竑上前一把揪住马顺头发:“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边骂边撕咬马顺脸面,愤怒的大臣一看这场面,机不可失,一拥而上,当场将马顺打死。殿前群殴,大明开国以来头一次

  • 明朝首辅申时行真的提出过“计划生育”的理论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申时,计划生育

    申时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号瑶泉,中国长洲(今吴县)人。明朝嘉靖年间首辅。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申姓富商之子。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状元,授修撰,回归申姓。善真、行、草书,受张居正提拔。历官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 明朝一大贪污案:朱元璋龙颜大怒,几乎杀光了全国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一大,大怒,明朝

    出身寒微的明太祖朱元璋,他早年经历了非常悲惨的事情,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父母、兄弟在贫困、饥饿中离世。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便对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感到非常痛恨。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他推行“重典治国”的政策,严厉打击那些贪官污吏,为此他几乎杀光了全国的官员!这到底是

  • 郑和下西洋:七次远航经过及大事纪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下西洋,纪要,郑和

    明朝前期,国家强盛统一,财力物力充足。明成祖朱棣为宣扬国威,以“天朝上国”之尊,招徕海外诸国前来朝贡,派遣宦官郑和组建庞大船队,远航亚非各国,乃有郑和下西洋之盛举。郑和本姓马,小名三保(或三宝),云南昆阳(今云南晋宁)人,回族。祖、父曾先后赴天方(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圣,郑和

  • 明朝时期皇帝明明有16个,明帝陵为何却只有13个?哪3位不在帝陵中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时期,明朝,皇帝

    古代中国华夏民族们极为高度重视身后事,这促使陵墓文化艺术非常风靡。古时候,即便是平民百姓必须取出省吃俭用来下葬亲人,何况王室贵族与国家的主宰者-皇上。帝陵的规模大多十分庞大,明帝陵自然也不例外。普通人希望落叶归根,皇帝则希望死后葬入自己提前修建好的帝陵,与先祖以及妃嫔们葬在一起,这就使得中国古代除朝

  • 庚戌之变与俺答封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之变,俺答封贡

    “土木堡之变”后,强盛一时的瓦剌部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内哄。先是景泰五年(1453),也先杀死了名义上的大汗脱脱不花,自称大元天盛可汗。第二年,纵情于酒色的也先就被部下所杀,内部矛盾丛生直接导致了瓦剌部的势力不断衰落。与此同时,曾经屈从于瓦剌部统治之下的鞑靼部则逐渐强大起来。从

  • 偏执的孝子——明世宗朱厚熜:大礼仪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之争,偏执,孝子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荒淫过度而亡,在豹房猝死。他死的时候31岁,没有子嗣。更加严重的是,明武宗是单传,是明孝宗唯一的儿子。因此,明孝宗一脉在武宗驾崩的时候就断了继承人。从朱元璋开始的明朝皇帝“大宗”至此没办法再延续下去了,明朝朝野面临着从近支的皇族中挑选皇位

  • 杨溥简介:鼎立三杨砥柱当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当世,砥柱,简介

    杨溥(1375IM6),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与杨荣同时于建文朝中进士,授职编修,永乐初年,改任皇太子洗马的职务。永乐十二(141),因东宫官属迎接明成祖朱棣北征凯旋迟缓,朱棣大怒,将杨溥等一并下狱,家人也被囚禁,在狱期间随时均有被杀可能。但杨溥毫不在意,在狱中发奋自励,每天读书不止,因而

  • 第一章家有家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有家规

    现代媒体,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媒体,在形容国家元首的家庭生活时,总有一个通用的名词第一家庭。无论是美国的总统,或是英国的国王,都是这样称呼。而不管在哪个西方国家,“第一家庭”的生活,都是媒体关注的热点,包括元首的太太和儿女,总是被关注度最高的。绯闻炒作自不必说,甚至连元首的太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