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熹宗之死

四、熹宗之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674 更新时间:2024/1/5 10:42:45

明熹宗生性喜欢游玩,划船落水受了风寒。加上平日游戏胡闹,身体大不如前,常常闹些毛病。本来二十出头,身体是不应当如此脆弱的,朱由校却不知什么原因日益虚弱起来,脸和身上都出现了浮肿。很快就病倒,而且十分的严重。惧热怕冷,经常高烧,全身浮肿也更加厉害。脸色黄里透青,说话也没有力气,严重厌食。这下忙坏了御医们,也吓坏了魏忠贤一伙,生怕失去皇帝这座大靠山。本来皇帝的饭食原来是魏忠贤、客氏、王体乾、李永贞四家轮流置办,不吃尚膳监的饭。四家为讨皇帝的高兴,饭菜一个比一个精美,尤其是客氏所做的御膳更是精美绝伦最受皇帝喜爱,被皇帝称为“老太家膳”。由如今圣上病倒了,四家更努力在在吃上下功夫,想补一下他虚弱的身体。阉党分子霍维华向乘机进献“仙方灵露饮”。其法用银锅蒸馏五谷,取其精华制为饮料,甘甜异常。最初皇帝喝后觉得很好,但喝了几天也就没有兴趣了。到了天六年(1626)七月,熹宗的病明显恶化。客、魏二人心中焦愁,生怕他们依靠大靠山倒塌。本来以为皇帝年纪轻,身体好,获的一世尊荣是不成问题的,今年轻的君王暴病,眼看要命归天府。这的确令他们惶惶不可终日。此时京师四处传出魏忠贤欲谋篡位的谣言,一传十,十传百,满城风雨。人们都担心狼子野心的魏忠贤要谋朝篡位,皇后张氏更是焦虑。

张皇后出身书香门第。天启元年(1621)时选为皇后。与熹宗完婚后,双方感情还算融洽。但是两人人的性格悬殊太大,天长日久不免产生摩擦。由校好动爱玩,不懂得自己的职责。张氏却生性安静,深明大义。对客氏、魏忠贤横行霸道乱国乱政,心中十分气愤。

客氏也很担心张氏控制了皇帝,所以处处对张皇后严加提防,双方矛盾逐渐激化。客氏原本是熹宗的奶妈,常在宫内大摆威风,以由校的母亲自居,根本不把后宫嫔妃看在眼里。她对熹宗的态度非常微妙,既象母亲对于儿子,又象少妇对于情人,强烈的嫉妒心使她不能容忍任何女人占据皇帝的心。所以客氏和魏忠贤联手,大肆对后宫嫔妃加以迫害。天启三年(1623),张皇后怀了身孕,客氏暗中将张皇后宫中下人换成她的心腹。一天,一个宫女给张皇后捶背时用劲过猛造成流产。其他妃子也有生育的孩子也被客氏暗中害死。虽然熹宗嫔妃如云,但他并不好色。晚上喜欢看戏到深夜,然后一觉大天亮。客氏暗中限制了他与嫔妃接触,所以没有子嗣留下。而熹宗自己也还是个孩子,一门心思全在玩乐上,对有没有儿子也不在意,而张皇后对由校子嗣问题却是很焦急。

现在皇上的重病和外间的流言蜚语让张皇后忧心忡忡,一旦皇帝驾崩,那么皇位的嗣继问题。这时张皇后想到了的熹宗的异母弟弟信王朱由检。既然熹宗无子,信王又是他惟一的弟弟。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信王是皇位当然的继承人。而且信王当时已经成年,比熹宗即位时的年龄还大。信王为人沉毅冷静、通达情理、深明大义、素有贤名,这张皇后也是知道的。虽然她虽然被熹宗冷落,但毕竟是后宫之主。如果朱由校未留下遗嘱就突然死去。她还可以用中宫的名义发布关于继承人的谕旨的。但一切还是在熹宗活着时就确定才名正言顺。

自生病以后熹宗也开始反思自己一生。对张皇后态度逐渐好转,皇后因此可以经常陪伴在他的床边。八月初,张氏对熹宗提起了信王,说信王素贤德,又是陛下唯一的弟弟,如果宫中有变可以托付大事。熹宗表示同意。到八月八、九日间,皇帝病情加重。魏忠贤派人时刻守在宫殿内外以防不测。由于防范太严未成,张后劝熹宗召见信王未成。十一日,魏忠贤放松了警惕。张后借这个机会,传旨召进了信王。

信王来到乾清宫,见到了哥哥已经全身浮肿,奄奄一息。朱由检非常难过。熹宗勉强打起精神托付道:“我弟将来要成为舜一样贤明的君主,你要好好照顾你的嫂子。”又说:“魏忠贤、王体乾全是大忠臣,可以信赖,应该得到重用。”信王只是跪在地上叩头不敢回声。接见结束后,张皇后又反复叮嘱他多加保重,随时为事态的变化做好准备。很快,熹宗和祖先明武宗一样,因划船落水受了风寒不治而死。熹宗浑浑噩噩地走完20余年的人生历程。只有接见信王并确定其为继位人这件事情,算是明智。而对至死他客氏、魏忠贤的眷恋也没有丝毫未变。天启七年(1627)八月二十二日下,统治天下7年,将大明江山糟蹋得体无完肤的朱由校撒手离开了尘世,时年23岁。

点评:

朱常洛子之位朝不保夕,更没人关心他的长子朱由校的教育问题。让朱由校自由地生长。当时宫内正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这位无学可上的皇长孙,整天在宫殿上看匠人盖房子,后来就对建筑木工发生了浓厚兴趣。中国历代皇帝中不乏才思俊杰之辈,不论他们的治国才能如何,但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有很深造诣的艺术家。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音乐家唐玄宗李隆基,书画大师宋徽宗赵佶,杰出词人南唐后主李煜,当然还有技艺高超的手工艺大师朱由校。帝王之位,许多人争得头破血流,死于非命。但很多愿意专心于艺术的人却没有选择余地,被拥立上了皇位。命运的选择有时就是这么无奈。

朱由校未必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昏庸的皇帝,但魏忠贤却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权势最盛的宦官。一般人是在幼年时由家人做主净身,而他是在已经娶妻生女的二十二岁盛年,毅然自阉。这个事实,反映出这个人的性格中确实有某种敢做敢为的不凡素质。一个人连字也不认识的贫民,最后居然爬到了封建统治的最高层,这不由得引发了我们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体制和中华文化的一些深层次思考。

相关链接:

东林党的后继复社

明代以八股文取士,读书人切磋文章经常尊师交友,而后成党结社成风。而文化发达的江浙一带尤其如此。万天启年间阉党扰乱朝政,血腥镇压东林党,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都有人甘当魏忠贤的走狗。当时的文士张溥等人痛感时局黑暗,政治败坏。于是联络四方人士,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因名曰“复社”。复社的主要活动虽然还是揣摩八股,切磋学问,但又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以东林后继自居。代表着“吴江大姓”等江南地主、商人的利益,又与这一带市民阶层的斗争相呼应,因而具有相当广泛的基础。性质上和西方早期资产阶级政治党接近。它的成员主要是青年文士,先后共计有2255人之多,声势遍及海内。该社集会时,衣冠盈路,一城出观,社会影响极大。而且复社中很成员后来都考取了功名,出仕为官。而许多文武将吏及朝中士大夫、学校中生员,都自称是张溥门下。一时间声势过于浩大而且被朝廷下严旨察治。幸有周延儒出任大学士,此案才未酿成大狱。

标签: 之死

更多文章

  • 大明王竑,一个考生升级通关的彪悍人生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彪悍,明王,考生

    大明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在午门摄政,群臣弹劾宦官王振误国之罪,王振党羽锦衣卫指挥马顺厉声呵斥群臣,王竑上前一把揪住马顺头发:“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边骂边撕咬马顺脸面,愤怒的大臣一看这场面,机不可失,一拥而上,当场将马顺打死。殿前群殴,大明开国以来头一次

  • 明朝首辅申时行真的提出过“计划生育”的理论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申时,计划生育

    申时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号瑶泉,中国长洲(今吴县)人。明朝嘉靖年间首辅。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申姓富商之子。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状元,授修撰,回归申姓。善真、行、草书,受张居正提拔。历官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 明朝一大贪污案:朱元璋龙颜大怒,几乎杀光了全国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一大,大怒,明朝

    出身寒微的明太祖朱元璋,他早年经历了非常悲惨的事情,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父母、兄弟在贫困、饥饿中离世。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便对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感到非常痛恨。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他推行“重典治国”的政策,严厉打击那些贪官污吏,为此他几乎杀光了全国的官员!这到底是

  • 郑和下西洋:七次远航经过及大事纪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下西洋,纪要,郑和

    明朝前期,国家强盛统一,财力物力充足。明成祖朱棣为宣扬国威,以“天朝上国”之尊,招徕海外诸国前来朝贡,派遣宦官郑和组建庞大船队,远航亚非各国,乃有郑和下西洋之盛举。郑和本姓马,小名三保(或三宝),云南昆阳(今云南晋宁)人,回族。祖、父曾先后赴天方(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圣,郑和

  • 明朝时期皇帝明明有16个,明帝陵为何却只有13个?哪3位不在帝陵中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时期,明朝,皇帝

    古代中国华夏民族们极为高度重视身后事,这促使陵墓文化艺术非常风靡。古时候,即便是平民百姓必须取出省吃俭用来下葬亲人,何况王室贵族与国家的主宰者-皇上。帝陵的规模大多十分庞大,明帝陵自然也不例外。普通人希望落叶归根,皇帝则希望死后葬入自己提前修建好的帝陵,与先祖以及妃嫔们葬在一起,这就使得中国古代除朝

  • 庚戌之变与俺答封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之变,俺答封贡

    “土木堡之变”后,强盛一时的瓦剌部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内哄。先是景泰五年(1453),也先杀死了名义上的大汗脱脱不花,自称大元天盛可汗。第二年,纵情于酒色的也先就被部下所杀,内部矛盾丛生直接导致了瓦剌部的势力不断衰落。与此同时,曾经屈从于瓦剌部统治之下的鞑靼部则逐渐强大起来。从

  • 偏执的孝子——明世宗朱厚熜:大礼仪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之争,偏执,孝子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荒淫过度而亡,在豹房猝死。他死的时候31岁,没有子嗣。更加严重的是,明武宗是单传,是明孝宗唯一的儿子。因此,明孝宗一脉在武宗驾崩的时候就断了继承人。从朱元璋开始的明朝皇帝“大宗”至此没办法再延续下去了,明朝朝野面临着从近支的皇族中挑选皇位

  • 杨溥简介:鼎立三杨砥柱当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当世,砥柱,简介

    杨溥(1375IM6),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与杨荣同时于建文朝中进士,授职编修,永乐初年,改任皇太子洗马的职务。永乐十二(141),因东宫官属迎接明成祖朱棣北征凯旋迟缓,朱棣大怒,将杨溥等一并下狱,家人也被囚禁,在狱期间随时均有被杀可能。但杨溥毫不在意,在狱中发奋自励,每天读书不止,因而

  • 第一章家有家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有家规

    现代媒体,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媒体,在形容国家元首的家庭生活时,总有一个通用的名词第一家庭。无论是美国的总统,或是英国的国王,都是这样称呼。而不管在哪个西方国家,“第一家庭”的生活,都是媒体关注的热点,包括元首的太太和儿女,总是被关注度最高的。绯闻炒作自不必说,甚至连元首的太太用

  • 嘉靖皇帝世宗朱厚熜一次打了100多名官员的屁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嘉靖,多名,打了

    杖,这一字,拿清朝官吏惯说的话来翻译,是“打板子”。打老百姓的板子,自然不足为奇,可是打官吏就奇,打小官也罢了,可是打的是大官,是政府中要人就更奇。打的是大官,喝打的人,却是皇帝或太监,打的地方,就在殿廷,这就叫廷杖。廷杖这名词最流行的时期是明代。几十棍子打下去,年老体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