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四节 实施仁政,再创盛世

第四节 实施仁政,再创盛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02 更新时间:2023/12/18 18:07:32

明仁宗朱高炽有“仁君之识”,从很小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也正是由于他实行的仁政,为盛世谱写了序篇。

明仁宗朱高炽的祖父朱元璋和父亲朱棣虽然功绩显赫,但都是性情暴戾的暴君,往往乾纲独断,十分武断和粗暴,常因为小事就将大臣逮捕下狱,甚至动辄杀戮,滥杀无辜,制造了好几起血腥大案。但他们的接班人朱高炽的性情却截然相反,他的性情温和、仁厚。

而明仁宗朱高炽从小未长在深宫,接近百姓的机会较多,了解他们的疾苦,且性格宽厚仁慈,柔弱寡断。史书记载:朱高炽册立为燕王世子后,来到南京祖父朱元璋的身边。一次,朱元璋命他与秦王、晋王、周王三个世子分别检阅武士卫卒。其他三人很快检阅完毕回来交令,而迟迟不见朱高炽归来,待他回来后,朱元璋冷冷地问他:“为何迟迟不归?”高炽认真地回答:“早晨天气寒冷,我等着士卒们吃饱饭后,才开始行动,所以回来晚了。”祖父微笑着点头称道。

后来朱元璋又命几位世子分阅大臣的奏章,高炽向祖父禀报的都是与军民百姓利益相关的大事,而奏章中的错别字从不挑剔。朱元璋指着奏章对他说:“孩子,你疏忽了,这几处错误你没有看出来。”他却直言不讳地回答:“孙儿没有疏忽,这不过是小毛病,不是对皇祖的不恭敬。”祖父又问他:“怎么你选的尽是些上报灾情的奏文?”他回答:“孙儿觉得民以食为天,现下有的地方灾情严重,民不聊生,这是最紧急的事,才请皇祖优先处理。”

朱元璋有一次试探他:“古代、舜时候,水旱灾严重,百姓靠什么生活呢?”高炽毫不犹豫地说:“靠的是圣明天子恤民之政。”朱元璋听后非常高兴地说:“孙儿有仁君之识矣!”对高炽更加另眼看待,在朱棣面前经常夸赞高炽的仁慈宽厚和爱民如子的胸怀。这对日后能够保住摇摇欲坠的皇太子之位,也起到了有利的作用。

当时朱高炽在朱元璋身边,以一个青年王子的身份,能够爱惜军卒、体恤百姓,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朱高炽仁慈宽厚的胸怀表现在对他的两个弟弟上。他的两个弟弟高煦和高燧为了夺取王位千方百计陷害他,而朱高炽却能宽厚对待,以德报怨。

高煦和高燧当太子的梦想破灭,心中十分恼火,也不甘心就此罢休。高煦一方面迫害拥戴皇太子的大臣解缙等人,解缙不久就被害致死,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寻找机会,加害于朱高炽。朱棣把高煦封到云南,他以地远为由,不肯就藩,后改封山东青州,他仍赖着不走。朱棣训斥了他一顿,命他必须到封地去,他假意应允却仍不离京。趁朱棣北征之机,私造兵器,招募士卒3000多人,准备谋反。事情败露后,朱棣将他囚于南京的西华门内,打算废为庶人。当时竟没有一个大臣为他求情,反而是受尽了弟弟陷害的皇太子朱高炽出面讲情,高炽不但不落井下石,而是向父亲陈情力救,终于说服了父亲,保住了胞弟的王位。永乐五年,朱棣把高煦封往山东的乐安州,并限令即日程。

皇太子朱高炽的地位,在朱棣心里虽然已巩固,但三子高燧仍不死心。朱棣因经常有病不能临朝,内外政事都交写皇太子朱高炽处理。他曾裁减了一些不法的太监。这使高燧及其同伙更加心怀不满,不但到处编造谣言,说皇上有意传位给高燧,且在暗地里策划了一起宫廷政变。永乐二十一年五月,常山中护卫指挥孟贤,纠合羽林前卫指挥彭旭等人,秘密串通高燧的心腹太监黄俨,图谋用毒药害死朱棣,并伪造诏书昭示天下,拥立高燧为帝。

一切都布置停妥,常山中护卫总旗王瑜,是黄俨的外甥,得知此事后,力劝舅父切勿参与这起诛灭九族的勾当,但黄俨不听劝阻。王瑜急速报知朱棣,参与的人全部处死,一场政变被彻底镇压下去,并搜出了伪造的诏书。朱棣怒气冲冲地质问高燧,高燧吓得浑身颤抖,一言不发。还是这位仁慈的兄长、皇太子朱高炽再次为三弟解脱,推说都是下面的人干的,与高燧无干,从而保住了赵王高燧的王位。这些事情都不得不说,明仁宗朱高炽具有仁君之识。

朱棣尸骨未寒,朱高炽刚刚继位,就敢改动父亲朱棣的法令。前面说过,朱高炽监国期间,因为朱棣的很多法令十分严苛,不得人心,他就私下改了很多。朱棣发现后,大肆打压太子党,将严苛的法令给改回去了。现在,朱高炽当上皇帝了,朱棣死了,没人能够阻止他更改严苛的法令。最值得提起的是,朱高炽告诫司法官根据法律宣判,如果司法官利用权力干违法的勾当,后果很严重。另外,宣判死刑前,司法官必须再次复查对犯人的指控。如果不复查,就以失职罪论处。

朱高炽即位后,另一个令人瞩目的“仁慈”行为是为建文遗臣平反。建文遗臣,是指忠于建文帝朱允炆的文臣集团,他们在朱棣夺位后,因不肯依附而遭到残杀,还一度被列入“奸臣”榜。

朱高炽下令赦免那些因为靖难之役被罚为奴的官员家属,并且由国家送给他们一定量的土地,既当做国家赔偿,也为稳定这些人的生活。如果是被灭族的人,全国政府尤其是相关主管部门,无论多么困难都要仔细查访,看有没有侥幸逃过一劫的人。找到这些侥幸逃过一劫的人,要立即上报,好让中央拨付赔偿。

当年齐泰黄子澄都被灭族,齐泰有一个年仅六岁的小儿子,因为年龄不够,特赦杀头之罪。死罪可免,活罪难饶,被罚去守卫边疆。朱高炽下诏,再次特赦齐泰的儿子,让他安安心心回家。黄子澄有一个儿子,全家被灭族时,他更改姓名逃过一劫,朝廷查到他的踪迹后,朱高炽也下诏赦免。

方孝孺的气节很令朱高炽感动,尽管他被灭十族,按理说不会有什么亲戚和朋友,朱高炽还是下令找寻方孝孺的亲人。怀着儒家的理想人格,朱高炽认为,像方孝孺这样的忠匪义士,不应该绝种。在他的心里,方孝孺不仅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也是天下有气节的A的种子。

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一个与方孝孺沾得上亲戚关系的人。方孝孺有一个叔叔名叫方克家,方克家有一个儿子叫方孝复,他被罚去守卫边疆。听到这个大好消息,朱高炽即刻下令,让方孝复回家。大难不死,遭受种种困难后,还能回到家乡是天大的好事。可是,回到家的方孝复发现,亲人都死了,家只是一所空空荡荡的房子。当此情境,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心酸落泪。

标签: 仁政盛世第四节

更多文章

  • 况钟简介:连任苏州知府十三年,人称“况青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知府,苏州,青天

    况钟况钟(1383-1442),明江西靖安人,字伯律。出身小吏。永乐时历任礼部主事、郎中。宣德五年(1430)出任苏州知府,严惩贪吏,与巡抚周忱奏请减免江南重赋。创“刚运簿”,设置“济农仓”。连任苏州知府十三年。卒于任上。况钟任苏州城的太守,在苏州做了

  • 明朝平倭战争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意义,战争,明朝

    战争概述:明朝嘉靖年间,战乱纷纷的日本浪人长期入侵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烧杀抢夺,对明王朝南部的治安及经济造成巨大危害。明政府组织了对倭扫荡战争,在朱纨、张经、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的率领下,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一举扫平倭寇,赢得了中、日之间第二次大规模对抗的胜利。将帅星数:★胡宗宪谭纶俞大猷戚继光精

  • 明景帝朱祁钰简介:过渡政权中的景帝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政权,明景帝朱祁钰,简介

    明景帝是明英宗惟一的弟弟,是他收拾了英宗土木堡之变的烂摊子,是他将英宗从蒙古人手中救回,也是他成了英宗两次执政之间的过渡者。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的人生,让我们永远记住了他。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瓦剌也先率蒙古大军入寇,边关告急。不懂军事的王振,好大喜功,不顾群臣的反对,怂恿英宗亲率50万

  • 汉武帝母亲王娡是如何抛弃平民丈夫进宫当皇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平民,汉武帝,皇后

    王娡可算是中国历代后宫中的一景,她以有夫有女之身不仅混进皇宫,而且最后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这不要说在宗法制度严酷的封建社会不可思议,就是在已经开放的现代社会也难以想象。她至少犯有重婚罪呀!汉景帝刘启不仅上边有一个胡搅蛮缠的妈妈窦太后,身边还有一个诡计多端的女人王娡。王娡的家乡是今天陕西扶风县槐里镇。

  • 薛瑄:两袖清风留书诫子,明代着名思想家薛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两袖清风,思想家,明代

    自古以来,在家庭教育的分工上,我国的传统方法是“严父慈母”,父亲是严肃可畏的,而母亲则是慈祥可亲的。当然,这也与传统的社会制度有关,父亲的地位总是高高在上的,他们是家庭中权威的代表。但是也有例外的。如明代着名思想家薛瑄,世人尊称他为“薛夫子”。在学问上,他清修笃学、自成一派,堪称一代之宗。在为官上,

  • “明朝第一文人”的癫狂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人生,文人,明朝

    他叫徐渭,字文长,号天池、青藤道人,浙江绍兴人,着名文学家、书画家。徐渭活到72岁,这个岁数,在古代算是长寿了。可是,回头看看这位才子、狂人,这72个春秋,却经历了无尽的辛酸坎坷。一个生活上穷困潦倒之人,处处与人为忤,不合时宜,他该有一颗多么孤傲、狂放的心灵呢?人人都叹息他“无命&rdq

  • 顾炎武简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匹夫有责,天下兴亡,简介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那是一个动荡年代的前夜。外有满清贵族崛起于东北,大有叩关南下之势。内有李自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席卷中原大地,明朝统治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当年的三月份,明朝廷又再次增加江南淮扬等府赋税,致使民怨沸腾。就在这年的五月二十八日,顾炎武生于江苏昆山东南的一个叫千墩的江南小镇。

  • 葛贤痛打税监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故事

    明神宗追求享乐生活,没完没了地搜罗金银珠宝,把国库都挥霍空了,就千方百计向民间搜刮。这个时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逐步发展,在东南沿海一带商业也繁荣起来,在苏州,丝织业特别发达,富裕的机户开始开设工场,雇用机工,城里的机工总共有几千人。这种商业城市的繁荣情况,使明朝统治者认为有利可图。为了榨取更多钱财,

  • 朱厚照是个好皇帝吗?不问政事的朱厚照荒唐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政事,是个,荒唐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他的父亲是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宪宗皇帝去世,由他儿子朱祐樘继位,年号为弘治。朱祐樘18岁登基,作了18年皇帝。他好读书,性情温和,政治上比较清明。史书上认为明朝皇帝中,太祖、成祖是创业的皇帝,仁宗、宣宗是守成的皇帝,再其次便是这位孝宗了。史书称

  • 老郭家的女孩我都要:肥水不流外人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女孩,肥水不流外人田,都要

    打过长江去,开创江南第一个根据地自从冯国用首次指点迷津后,朱元璋的个人野心日益膨胀;李善长给他竖起了一尊贫民皇帝汉高祖的偶像,使得他有了直接明确的效仿对象。南略定远,攻占滁州,智取和州……当年濒临于生死边缘的朱重八由家乡一路“重磅”杀出,正一步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