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况钟简介:连任苏州知府十三年,人称“况青天”

况钟简介:连任苏州知府十三年,人称“况青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573 更新时间:2023/12/25 4:57:24

况钟

况钟(1383-1442),明江西靖安人,字伯律。出身小吏。永乐时历任礼部主事、郎中。宣德五年(1430)出任苏州知府,严惩贪吏,与巡抚周忱奏请减免江南重赋。创“刚运簿”,设置“济农仓”。连任苏州知府十三年。卒于任上。

况钟任苏州城的太守,在苏州做了许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他在苏州人民心目中是“青天”,人称他为“况青天”。在况钟身上发生了三次离任三次留任的感人故事。

况钟第一次离任是在宣德六年。因为他的继母死了,按照当时的礼制,必须辞官回原籍老家守孝。要等3年守孝期满,才能继续为官。奸吏们都乘机大肆的为非作歹。老百姓深知这班恶人敢于再次猖狂,是因为况钟不在的缘故,所以都十分怀念况钟。当时老百姓每人都唱这首民谣:

况太守,民父母,众怀恩;回去后,愿复来,养田叟。

史书曾记载说:“家家齐唱况青天。”长洲县民顾荣等37580人联名上书,列举了况钟很多政绩。苏州百姓2000余人巡按御史金濂诉说:况知府“公正勤廉,奸弊尽革,民赖以安”。他们还派代表到北京去,上书朝廷,留况钟在任上居丧,以慰民情。明宣宗接受这一请求,命令况钟停止在家守孝,仍回苏州复职。这样况钟就在第二年的正月回到了苏州。他一到任,就坚决惩办了趁机横征暴敛的奸吏,法纪又严明了。

况钟第二次离任是在宣德八年十月,这次是任期已满3年,照例要进京述职。况钟政绩优异,百姓怕他升官之后离开苏州,都怀着不安的心情。在他起程的时候,许多人都拥到街上,依依惜别。有的甚至拉住轿子,仆卧路中,舍不得他走。第二年春,况钟返苏复任,百姓兴高采烈,唱道:

太守朝京,我民不宁;太守归来,我民忻哉!

宣德十年(1435年)春,明宣宗去世,英宗即位。当时得悉况钟可能调任,苏州府七县县民秦孔颜等8万余人联名上书,列举况钟治理苏州6年的政绩,请求留任。正统元年(1436年)正月,英宗召见况钟,命他继续留任。当时,苏州府又有民谣唱道:

况青天,朝命宣;愿早归,在新年。

当况钟再次来到苏州的时候,苏州的百姓夹道欢迎他的归来。

况钟第三次离任是正统五年。这次因9年任期已满,照例要官升一级。况钟奔赴京城,朝见皇帝,到吏部等候升调。一般地方官进京,少不得要带着搜刮来的金银珍宝,名产土仪,送给京城里的势宦权贵。当时流行一首歌谣说:

知县是扫帚,太守是畚斗,布政是叉袋口,都将去京里抖。

而况钟进京生活俭朴,住的房子没有讲究的陈设,平时吃饭只一荤一素,他作官多年,没有添置过田产。他很蔑视送礼逢迎的勾当。苏州的百姓依依不舍,设饯为况钟送别的人连绵数百里不绝。这时朝廷委派的新的苏州知府已经到任,但是苏州的百姓就是不接受。经过翰等18000多人联名上书挽留况钟,最后朝廷决定撤回新知府,而是提升况钟为按察使,让他以按察使的官衔正三品的俸禄待遇,继任苏州知府的职务,也就是升官不升职。

正统七年的夏天,况钟积劳成疾,两次上疏请求解任,朝廷都没有批准。因操劳过度,于当年12月底在苏州病逝,终年62岁。

况钟死后,苏州百姓十分悲痛,连做生意的也罢市停业,表示哀悼。治丧期间,松江、州、嘉兴、湖州等领府赶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第二年春天,灵柩运往江西原籍安葬。为了纪念况钟,苏州的老百姓在苏州金阊(chāng)门外柳湾为他建立了一座衣冠冢,并把他的遗像请进了苏州庙。苏州和所属7个县的城镇都为他建立祠堂,立碑画像,按时祭祀,香火不绝。苏州西美巷内的况公祠至今保存完好,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苏州名园沧浪亭“五百名祠”内,还能看到况钟的砖刻画像“和青天之誉,公无愧焉”的赞语。

苏州民间至今还流传有称颂况钟的传说。

标签: 知府苏州青天

更多文章

  • 明朝平倭战争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意义,战争,明朝

    战争概述:明朝嘉靖年间,战乱纷纷的日本浪人长期入侵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烧杀抢夺,对明王朝南部的治安及经济造成巨大危害。明政府组织了对倭扫荡战争,在朱纨、张经、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的率领下,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一举扫平倭寇,赢得了中、日之间第二次大规模对抗的胜利。将帅星数:★胡宗宪谭纶俞大猷戚继光精

  • 明景帝朱祁钰简介:过渡政权中的景帝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政权,明景帝朱祁钰,简介

    明景帝是明英宗惟一的弟弟,是他收拾了英宗土木堡之变的烂摊子,是他将英宗从蒙古人手中救回,也是他成了英宗两次执政之间的过渡者。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的人生,让我们永远记住了他。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瓦剌也先率蒙古大军入寇,边关告急。不懂军事的王振,好大喜功,不顾群臣的反对,怂恿英宗亲率50万

  • 汉武帝母亲王娡是如何抛弃平民丈夫进宫当皇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平民,汉武帝,皇后

    王娡可算是中国历代后宫中的一景,她以有夫有女之身不仅混进皇宫,而且最后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这不要说在宗法制度严酷的封建社会不可思议,就是在已经开放的现代社会也难以想象。她至少犯有重婚罪呀!汉景帝刘启不仅上边有一个胡搅蛮缠的妈妈窦太后,身边还有一个诡计多端的女人王娡。王娡的家乡是今天陕西扶风县槐里镇。

  • 薛瑄:两袖清风留书诫子,明代着名思想家薛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两袖清风,思想家,明代

    自古以来,在家庭教育的分工上,我国的传统方法是“严父慈母”,父亲是严肃可畏的,而母亲则是慈祥可亲的。当然,这也与传统的社会制度有关,父亲的地位总是高高在上的,他们是家庭中权威的代表。但是也有例外的。如明代着名思想家薛瑄,世人尊称他为“薛夫子”。在学问上,他清修笃学、自成一派,堪称一代之宗。在为官上,

  • “明朝第一文人”的癫狂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人生,文人,明朝

    他叫徐渭,字文长,号天池、青藤道人,浙江绍兴人,着名文学家、书画家。徐渭活到72岁,这个岁数,在古代算是长寿了。可是,回头看看这位才子、狂人,这72个春秋,却经历了无尽的辛酸坎坷。一个生活上穷困潦倒之人,处处与人为忤,不合时宜,他该有一颗多么孤傲、狂放的心灵呢?人人都叹息他“无命&rdq

  • 顾炎武简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匹夫有责,天下兴亡,简介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那是一个动荡年代的前夜。外有满清贵族崛起于东北,大有叩关南下之势。内有李自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席卷中原大地,明朝统治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当年的三月份,明朝廷又再次增加江南淮扬等府赋税,致使民怨沸腾。就在这年的五月二十八日,顾炎武生于江苏昆山东南的一个叫千墩的江南小镇。

  • 葛贤痛打税监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故事

    明神宗追求享乐生活,没完没了地搜罗金银珠宝,把国库都挥霍空了,就千方百计向民间搜刮。这个时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逐步发展,在东南沿海一带商业也繁荣起来,在苏州,丝织业特别发达,富裕的机户开始开设工场,雇用机工,城里的机工总共有几千人。这种商业城市的繁荣情况,使明朝统治者认为有利可图。为了榨取更多钱财,

  • 朱厚照是个好皇帝吗?不问政事的朱厚照荒唐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政事,是个,荒唐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他的父亲是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宪宗皇帝去世,由他儿子朱祐樘继位,年号为弘治。朱祐樘18岁登基,作了18年皇帝。他好读书,性情温和,政治上比较清明。史书上认为明朝皇帝中,太祖、成祖是创业的皇帝,仁宗、宣宗是守成的皇帝,再其次便是这位孝宗了。史书称

  • 老郭家的女孩我都要:肥水不流外人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女孩,肥水不流外人田,都要

    打过长江去,开创江南第一个根据地自从冯国用首次指点迷津后,朱元璋的个人野心日益膨胀;李善长给他竖起了一尊贫民皇帝汉高祖的偶像,使得他有了直接明确的效仿对象。南略定远,攻占滁州,智取和州……当年濒临于生死边缘的朱重八由家乡一路“重磅”杀出,正一步步地

  • 正德皇帝:我和两个男人的暧昧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我和,正德,皇帝

    有人说,我提拔、重用钱宁的内在原因还是我跟他相好,是“断背”式的“同志”关系。钱宁之后,江彬似乎又成了我的豹房的同性“恋人”。我甚至将国姓也赐给了他,赐他姓朱,叫朱彬。史书上屡屡提及豹房状若迷宫,宜行暧昧之事。在豹房,所有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