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秘史:太祖悲咽女子受难

明代秘史:太祖悲咽女子受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773 更新时间:2023/12/25 20:39:59

明初尤重孝道,明太祖朱元璋不仅令世人行孝,他自己也以身作先之。他自称孝子皇帝,每祭太庙,就悲咽泣下。他命人画《孝行图》以示子孙,教育他的儿子们“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国鹤》卷6)。马皇后去世,谥号“孝慈”,葬地曰:“孝陵”。明代皇帝帝号、庙号、谥号、陵号,孝字甚多。如孝宗、孝康、至孝、纯孝、广孝、达孝等,可以说,都是受到朱元璋的影响。明重奖励行孝,尤重民间,“凡有孝行节义,由各地方申报,风宪官复实奏闻,即于旌表。其后止许布衣编民、委巷妇女得以闻名。其有官职及科目出身者,不与焉”(《明会要》卷14《旌表》)。因此,明初民间行孝之事,史载具多。弘治年间处士贞孝先生莫巽仲,“洪武初,父系诏狱、将刑”,莫当时只有十一岁,“赴官认罪,愿代父死。法司奇之,试加胁诱无异词,送奏释其父”。后来他的季父一家俱坐,莫含辛茹苦,抚养遗下的幼子(以上见《弘治吴江志》卷9《乡贤》)。祥符人丘铎,“母卒,哀恸几绝,葬鸣凤山,结庐墓侧,朝夕上食如生时”(《明史》卷184)。浙江山阴人允让,兵乱之时,遇强人,其父被杀,“允让大呼曰,宁杀我勿杀我父!”(《明史》列传184)。洪武时,江宁人周琬,其父怀罪当死,琬当时十六岁,叩请代父一死,朱元璋看其诚,不仅释放了他的父亲,而且授给周琬官职,让他做兵部给事中。洪武十四年(1381年)四月,礼部在给朱元璋的奏疏中说:开封府钓州民张宗鲁,四岁失明,二十遭乱,负母路氏逃难,其妻挟掖以行。兵荒马乱之时,宗鲁卖卜以为生。日给不足,他的妻子采野菜来充饥。天下既定,宗鲁奉母还故乡,竭力供养。他的母亲死后,又找到其前母鲁氏、沈氏、吴氏三人的遗骸,合葬父母。明初乡间行孝之举,不仅为统治阶级所赏识,而且也为乡里之人所赞誉。世人多以行孝之举为楷模。

可见,当时乡间评判人物善恶之标准,乃是以儒家的伦理作为尺度的。孝,应当说是我国传统化中精华部分之一,但明初大力提倡孝道,是为了以孝道而收敛人心,从而使人们服服帖帖地服从统治阶级的奴役。因而这一时期的孝,也往往被提到不适当的程度,民间孝义之风炽烈,有时竟然达到愚昧之程度。《弘冶吴江志》中记,吴廷用“年十一而孤,母陆氏孀后不嫁。永乐癸卯(1423年),朝廷选天下孀妇之贞者,以备内役,而陆以例行。宣德丙午(1426年),吴随亲出封广东,改封饶州。到正统时,其母陆氏病笃,不能言矣,吴(廷用)彷徨无措,乃出而刲股作糜以进,陆啖之遂苏”(卷11《孝子》)。类似这种荒唐之举,《明史》中也有不少记载。澄城茂,其母患恶疮,“茂日吮脓血”,使其母亲病愈。有名叫江伯儿者,“母疾,割惨肉以疗,不愈”,又“愿杀子以祀。”这种孝道,实在有点惨无人道。其人行孝,也许是真心为母,但达到不择手段的地步,恐怕多是沽名钓誉。世人以孝来评判人的行为,而人在世风熏陶之下,为得到一个“孝”名,虽杀子毁身而在所不惜,这充分证明了明初以封建礼教为中心的人生价值观念,已使一部分人的心理行为近乎于愚昧和麻木,从而也就暴露了明初人们心理行为中不合理的一面。

标签: 太祖明代秘史

更多文章

  • 铁铉死磕朱棣,不是猛人根本接不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不是,根本,死磕

    明成祖朱棣在建议靖难之役期间,铁铉这位仁兄算是个跟他死磕究竟的猛人。这位知识分子身世的猛人不只骨头硬,而且脑子活,在济南城下,惟我独尊的朱棣曾让这位仁兄磕得够呛,要不是命运好,小命也许都让这位仁兄给磕没了。因为铁兄的存在,因为铁兄实在不好惹,朱棣后来攻取南京的时分,都得绕道走。那股子咬牙切齿的恨劲儿

  • 明代抗倭援朝战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争,明代,简介

    16世纪末,日本战国割据纷争的局面刚刚结束,关白(即宰相)丰臣秀吉统一全国,掌握了政权。日本社会经济有了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尤为迅速,封建主和商人都要求向外扩张。当时日本封建大名(诸侯)中还有一部分没有完全服从。丰臣秀吉为了满足封建主和商人的贪欲,同时想把尚未驯服的封建诸侯的力量引向国外,以稳固自己的

  • 保卫太平城——稳固进攻江南军政重心和中心集庆的大本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军政,太平,江南

    太平是太平下来了,而从朱元璋角度来讲,他要的还不仅仅是这里秩序的安定,而是自己在江南立足、发展的根据地和作为进攻虎踞龙盘帝王之都南京的大本营。为此,自进入太平城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不断地经营,并收获了很多。综合起来看,大约有三大方面:第一,建立自己第一个地方政权机构太平府和翼元帅府。过去滁州、和州地

  • 三、抵御后金 自毁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长城

    崇祯登基之前内有魏忠贤等一干阉党扰乱朝政闹政,外有努尔哈赤大军横行在辽东,就在内忧外患的紧要关头,一个年轻的将领挺身而出,想上请命,要求镇守辽东,这个人就是袁崇焕,他详细研究了关内外的形势,向兵部尚书孙承宗承诺道:“只要给我人马军饷,我定能确保辽东万无一失。”明朝历来重文轻武

  • 《大明律》——一部实际使用将近600年的法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实际,明律,法典

    〇《大明律》一部实际使用将近600年的法典《律令》编成以后,从洪武元年一直用到了洪武六年,这中间人们发现毛病还真不少。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毛病,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律令》编定时间太仓促。从吴元年的十月甲寅日即初十,朱元璋指定由中书省牵头,李善长负全责的制律工作正式启动,到十二月二日,《

  • 朱元璋:采石没什么,前方太平城里有饭吃,有酒喝,有美女可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太平,朱元璋,饭吃

    不过对于这些潜在的未来危害,当时的朱元璋并没有意识到,因为还有更为头疼的问题亟待解决,那就是如何处理自己曾向将士们许诺过的诺言。采石攻下后,长期饥饿的将士们看到粮食就抢,看见东西就吃,看见女人就来劲……吃了,玩了,但大家还没尽兴,于是就尽己所能,将凡能抢到的、能带动的,都

  • 明朝皇帝迁都南京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京,明朝,皇帝

    在大家印象中,崇祯帝是一位亡国之君,应该为大明的崩溃承担全部责任。事实上,正如前人所言,明朝的灭亡在万历年间就已经注定了,国祚传到崇祯帝手里只是苟延残喘而已。通过丰富的史料证明,崇祯帝并非无所作为、耽于享乐的昏君,相反,他是一位励精图治、节俭勤政的皇帝。他17岁登基称帝之初,毅然拿下权倾朝野的大太监

  • 买的蒙古好马只配做马肉肠:管窥明代马政崩溃的一个瞬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好马,明代,蒙古

    如果世间列国中真有网上所谓的“武德”存在的话,战马一定是18世纪前各国“武德”的载体。膘肥马壮的国家一定武德充沛。大明的武德为何长期欠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战马质量不行,导致的骑兵不给力。那么,为啥明军的战马不行呢?明神宗的时候大明朝廷上流传这样一个

  • 明朝官员考核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官员,明朝,考核制度

    〇大明“公务员”既要“考察”又要“考满”明代官僚的考核制度在承继唐宋传统的基础上,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时官吏考核一般是由吏部和都察院(后来增加了内阁)主持进行,更具体地说,内阁大臣、六部和都察院的长官都要经过廷推合议,而其他官

  • 明代状元张元忭为父伸冤不成,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代,是怎么,状元

    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辛未科状元,系浙江山阴(今属绍兴)人氏张元忭。这位张状元乃名门之后,祖籍其实是四川。他的祖先是南宋时期和岳飞、韩世忠等人齐名的抗金名将张浚。父亲是张天复,跟张居正、李春芳两位总理大人是同级进士同学,曾经当过云南省级司法机关的二把手(按察副使)。张元忭打小极富同情心并且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