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怎么看待方孝孺的死?对社会的进步毫无意义

怎么看待方孝孺的死?对社会的进步毫无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099 更新时间:2023/12/21 7:24:50

方孝孺的事迹,现在讲述的人很多,再加赘说,难免有“炒冷饭”之嫌。但我一直问自己:他的死值得不值得呢?还真不好说。以自保一面看,当然是飞蛾扑火,一点也不值得;可从操守角度讲,舍生取义,不好吗!在传统价值观的框架内,方先生可以感天地泣鬼神,这关系不到应做还是不应做。一个社会,如果每做一件事都以实用主义加以衡量,那就太世俗了,太无未来了。

然而,方孝孺的死,除了使我们看到专制皇权暴虐之外,究竟使社会获得了多少益处?仔细检视一下,一点也没有。虽然方先生激烈反对朱棣做皇帝,被灭“十族”,可朱棣还是做了,初时谁也不敢谈论方孝孺的事,甚至连收其骸骨的人都加以屠戮。一百多年之后,明神宗却表扬他,给他彻底平反。这回,皇权又发挥了作用,朱明王朝在道德上又站在制高点上了。

实际上,方孝孺争执的是朱允炆当皇帝,还是朱棣当皇帝的问题。

他认为朱允炆处于正统地位,朱棣则是篡权。篡权的人,当然应该讨伐,因此朱棣让他起草即位诏书时,他披麻戴孝,大骂不止。很明显,他对是非的判断,具有奇特的逻辑,虽然他没有成为有利就上的庸俗者,没有堕落为“有奶便是娘”式的御用文人,却也成了朱允炆的御用者。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守节者,其实多如方先生。统治者一面鼓励士人成为方先生那样的人,一面又大开杀戒,如此这般,方孝孺类的士人,岂会减少?

方孝孺是为朱允炆尽忠的臣子,他的死,对社会的进步毫无意义。

社会即使有再多的方孝孺,顶多让朱棣杀得手乏。朱棣完结,再来什么什么皇帝,杀来杀去,依然如故,社会没有多大进步,不过换了杀人的人,换了被杀的人。可叹的是,士人偏偏高调赞颂方孝孺,替皇帝赞美方孝孺。实际上,那种选人制度,不论方孝孺痛骂朱棣,还是后来的皇帝表彰其忠,都于事无补。

过去读过资中筠先生论述方孝孺及布鲁诺的文章,其中说,在抽象的个人道德上,方孝孺和布鲁诺都是为捍卫自己认定的“死理”宁死不屈,但他们各自捍卫的“道”和“理”却有天壤之别。确实,布鲁诺坚持地球就是围着太阳转,是科学,任何权力也无法改变,这种先进的科学思想会造福于社会。方孝孺维护的则是朱元璋孙子还是另一个儿子当皇帝,这于国于民没有意义。从秦统一中国开始,一代一代的中国士大夫为这类事,耗尽聪明才智,对历史进步有何意义呢?

标签: 方孝孺毫无意义社会

更多文章

  • 明朝对吴家有恩,吴三桂为何要杀永历帝,原因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是这样,要杀

    许多亡国的皇帝总是会背负骂名,她们大多数由于穷兵黩武、贪图享受或沉迷于美色这些将河山衰败,换句话说这种人皆由于本人欲念把国家断送的。但是以发覆面自尽于煤山的崇祯皇帝不是,他是一个敬业的皇帝,自即位起就想把已经腐朽不堪的王朝给建设好,可惜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最终明朝难逃注定的命运。明朝的覆灭是很多人心里

  • 黄娥:留守女人的顶级榜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女人,榜样

    提起黄娥这个女人,她十分特殊,其命运有双重性。说她命好,首先她博通经史,擅制词典,与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齐名,被尊称为“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其次,她嫁给了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大状元杨慎,可谓寻得好儿郎。另外,她的出身很好,父亲黄珂不仅通经史,能诗文,擅书札,还官至工部尚书(相当

  • 四、援兵朝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援兵,朝鲜

    张居正死后虽然遭受迫害,但他的改革措施还是极大增强了明朝国力。就在这时,与中国一海之隔的日本也由内乱走向了统一。十六世纪末,一代枭雄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混战割据的战国时代。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日本天皇任命丰臣秀吉为摄政,建立了统治全日本的中央集权。丰臣秀吉也野心勃勃,准备着向亚洲进行扩张。他首

  • 王竑制造明朝血案“左顺门事件”,成威震边疆的铁血儒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儒将,明朝,边疆

    1,迅速蹿红的愤怒青年大明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土木堡惨案。这是一场任性皇帝(明英宗)受权阉(王振)撺掇,御驾亲征被打得全军覆没的惨祸:明英宗朱祁镇沦为俘虏,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北京城乱作一团。伴随这场惨案发生,迅速在北京城里蹿红的,却还有一个平日默默无闻的三十六岁青年:王竑。导致他出名的,就是八月二

  • 史可法简介:概述史可法一生的故事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事迹,故事,简介

    史可法从政有为史可法(1601―1645)是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崇祯元年(1628),考中了进士。就在这一年,他被任命陕西西安府(治所在今西安市)推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工作,从此他踏入仕途。史可法在西安任职期间,当地发生灾荒,他赈荒恤民,办事干练,名声很快就传到了京城。崇祯五年(1632),朝

  • 康熙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老四而不是号称贤王的老八?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皇位,要把

    公元1722年,在位了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康熙去世以后,皇四子胤禛继承了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的继位仍很多人都感到意外,因为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皇八子胤禩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老八最终还是落选了,胤禩一直有八贤王的称号,但是康熙为什么没有选择老八做自己的继承人。一、胤禩看似聪明,实际上不懂帝王心术

  • 心腹做生意被当做间谍、女儿被作为慰问品送人,谢再兴被逼降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心腹,慰问品,间谍

    其实对于邵荣谋反的真实缘由,事后朱元璋还是略知一二的,军人么,大老粗,一般不会想得那么多,邵荣等长期在外作战,军纪要维系好,当然不能随便碰女人咯。以邵荣事件为鉴,朱元璋想起了“三杰”中的另外两人,徐达和常遇春,忽然间有一件事勾起了他沉睡已久的回忆:记不得具体时间了,徐达曾跟自

  • 土木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之变,历史背景,土木

    土木之变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指发生于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惨败事变。正统十四年六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大举进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七月明英宗令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八月至大同,闻前线战败消息后,王振决定回师。退至土木堡时被也先率

  • 明朝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明太祖与明思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之主,亡国,明朝

    朱元璋以布衣出身,锻炼成才,利用农民战争,血战十五载,创成新王朝,成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出身卑微的开国皇帝。他执政期间政绩显赫,奠定了明朝几百年的基业,其成功经验,还是在于用人。明朝的皇帝,除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未棣外,真是没一个说得过去的,有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有喜欢做木匠的皇帝,有喜欢自己乳母的皇帝

  • 被朱元璋呼为“先生”的刘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先生,朱元璋

    刘基出生于书香地主家庭,自幼敏而好学,才智出众。元统元年(1333年)23岁的刘基赴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当时元朝纲纪废弛,官场腐败,贪赃枉法者比比皆是。刘基性格耿直,看不惯官场风气,常常不顾情面,直言谏事,因而遭到上司和其他幕官的忌恨和排斥,被罢官回乡。回到家乡后,他博览群书,天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