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对吴家有恩,吴三桂为何要杀永历帝,原因是这样?

明朝对吴家有恩,吴三桂为何要杀永历帝,原因是这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654 更新时间:2024/1/1 8:17:02

许多亡国的皇帝总是会背负骂名,她们大多数由于穷兵黩武、贪图享受或沉迷于美色这些将河山衰败,换句话说这种人皆由于本人欲念把国家断送的。但是以发覆面自尽于煤山的崇祯皇帝不是,他是一个敬业的皇帝,自即位起就想把已经腐朽不堪的王朝给建设好,可惜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最终明朝难逃注定的命运。

明朝的覆灭是很多人心里难以言说的遗憾与痛苦,这也是后来为何在明朝叛徒吴三桂反清复明的时候还有人追随他的原因,回顾那段历史不难发现,其实吴三桂所作所为称得上是一个民族罪人了,是他让清军的铁骑踏破了汉人的江山。即便是人们知道他是一个汉奸一个降将,但是当他打起反清复明的口号起兵之时,很多人为了重现民族的希望,还是加入了吴三桂的队伍。

对于崇祯皇帝,吴三桂是有愧的,因为当时在闯王李自成攻入京城的时候,拥有三万精兵的吴三桂并没有及时回京救驾。吴三桂在战略上的迟疑,让崇祯皇帝唯一活着的机会也葬送了,所以吴三桂也在侧面促成了大明的倾覆。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吴三桂所把守的山海关位于长城的最东端,关隘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理优势,这也是为何骁勇善战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几次攻打都无功而返的原因。

山海关三万精兵是中原最后一个屏障,此时清军的主将多尔衮正在想法设法的拉拢吴三桂,一边在山海关外排兵布阵,在军事上压迫吴三桂,一边利用已经投降的祖大寿在感情上拉拢,祖大寿身为吴三桂的舅舅,带着多尔衮的期望和金银对吴三桂多次劝降。只是多尔衮的威逼利诱并没有让吴三桂做出最终的决定,身为一个长期于后金厮杀作战的将领,吴三桂与后金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他不敢想象自己一但投降面临的将是什么,因为历史上的降将得以善终的并不多。如果投降清军,想要在清军当中站稳地位,唯有将屠刀转向自己的民族,这样的代价,对尚有民族之情的吴三桂来说无疑是巨大的。

与多尔衮一样,已经占领了京城的李自成也在积极拉拢吴三桂,手段和多尔衮如出一辙,吴三桂的家眷都在京城,包括他的父亲和秦淮一艳陈圆圆,这两个人在吴三桂的心中比祖大寿有价值多了。当吴三桂心中的天平已经倾斜于民族大义和至亲至爱时,一个来自京城的消息让情况迅速逆转,李自成御下不严,吴三桂父亲被杀小妾被辱,吴三桂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李自成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终难成大器,于是他最终和李自成站在了对立面。吴三桂只凭一个天险难以战胜定都京城的李自成,于是和多尔衮合作成了必然的事情,二人歃血为盟,吴三桂向大清跪拜称臣,随后清军的铁骑像潮水一样从山海关涌入中原。吴三桂成了剿灭起义军的急先锋,用同族的鲜血得到了大清的爵位。

京城陷落之后明朝皇室成员在南京重新建立了朝廷,其中最得人心以及最有魄力的皇帝是永历帝,这位想要匡扶大明的君主是中原最后的希望。当然清军在诛杀起义军的同时,也在对南明朝廷不但派兵围攻,经过十几年的苦苦抵挡,南京最终被清军攻破,史可法等人血战而死。在民族衰落的悲哀之下,唯一幸运的事情是永历帝被护送到缅甸,这是中原最后的精神支撑。但是让出逃的永历帝没有想到的是,靠着大明的栽培走到高位然后叛变的吴三桂,竟然主动要求带兵去攻打缅甸,想要抓住永历帝以斩草除根

在清朝大军压境的逼迫下,缅甸国王将永历帝交了出来,永历帝被俘之后,军营中明朝降将前来跪拜,军队所到之处,百姓看到沦为阶下囚的君主无不痛哭流涕。百姓尚且知忠义,吴三桂在这种情况下却只看到了人们对明朝君主如此敬畏的隐患。面对永历帝对他为何叛国的质问,吴三桂匍匐在地不敢回答,但是回过头就开始谋划如何杀了永历帝。此时的吴三桂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王位并不稳当,为了向清军表示忠心,也为了朝堂之上的众人对自己少些猜忌,在大军行至昆明的时候,吴三桂下令让随行清军将永历帝勒死。纵然吴三桂有自己的不得已,但是民族的耻辱柱上应该一直有他的名字。

标签: 明朝是这样要杀

更多文章

  • 黄娥:留守女人的顶级榜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女人,榜样

    提起黄娥这个女人,她十分特殊,其命运有双重性。说她命好,首先她博通经史,擅制词典,与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齐名,被尊称为“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其次,她嫁给了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大状元杨慎,可谓寻得好儿郎。另外,她的出身很好,父亲黄珂不仅通经史,能诗文,擅书札,还官至工部尚书(相当

  • 四、援兵朝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援兵,朝鲜

    张居正死后虽然遭受迫害,但他的改革措施还是极大增强了明朝国力。就在这时,与中国一海之隔的日本也由内乱走向了统一。十六世纪末,一代枭雄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混战割据的战国时代。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日本天皇任命丰臣秀吉为摄政,建立了统治全日本的中央集权。丰臣秀吉也野心勃勃,准备着向亚洲进行扩张。他首

  • 王竑制造明朝血案“左顺门事件”,成威震边疆的铁血儒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儒将,明朝,边疆

    1,迅速蹿红的愤怒青年大明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土木堡惨案。这是一场任性皇帝(明英宗)受权阉(王振)撺掇,御驾亲征被打得全军覆没的惨祸:明英宗朱祁镇沦为俘虏,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北京城乱作一团。伴随这场惨案发生,迅速在北京城里蹿红的,却还有一个平日默默无闻的三十六岁青年:王竑。导致他出名的,就是八月二

  • 史可法简介:概述史可法一生的故事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事迹,故事,简介

    史可法从政有为史可法(1601―1645)是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崇祯元年(1628),考中了进士。就在这一年,他被任命陕西西安府(治所在今西安市)推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工作,从此他踏入仕途。史可法在西安任职期间,当地发生灾荒,他赈荒恤民,办事干练,名声很快就传到了京城。崇祯五年(1632),朝

  • 康熙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老四而不是号称贤王的老八?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皇位,要把

    公元1722年,在位了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康熙去世以后,皇四子胤禛继承了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的继位仍很多人都感到意外,因为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皇八子胤禩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老八最终还是落选了,胤禩一直有八贤王的称号,但是康熙为什么没有选择老八做自己的继承人。一、胤禩看似聪明,实际上不懂帝王心术

  • 心腹做生意被当做间谍、女儿被作为慰问品送人,谢再兴被逼降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心腹,慰问品,间谍

    其实对于邵荣谋反的真实缘由,事后朱元璋还是略知一二的,军人么,大老粗,一般不会想得那么多,邵荣等长期在外作战,军纪要维系好,当然不能随便碰女人咯。以邵荣事件为鉴,朱元璋想起了“三杰”中的另外两人,徐达和常遇春,忽然间有一件事勾起了他沉睡已久的回忆:记不得具体时间了,徐达曾跟自

  • 土木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之变,历史背景,土木

    土木之变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指发生于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惨败事变。正统十四年六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大举进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七月明英宗令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八月至大同,闻前线战败消息后,王振决定回师。退至土木堡时被也先率

  • 明朝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明太祖与明思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之主,亡国,明朝

    朱元璋以布衣出身,锻炼成才,利用农民战争,血战十五载,创成新王朝,成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出身卑微的开国皇帝。他执政期间政绩显赫,奠定了明朝几百年的基业,其成功经验,还是在于用人。明朝的皇帝,除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未棣外,真是没一个说得过去的,有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有喜欢做木匠的皇帝,有喜欢自己乳母的皇帝

  • 被朱元璋呼为“先生”的刘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先生,朱元璋

    刘基出生于书香地主家庭,自幼敏而好学,才智出众。元统元年(1333年)23岁的刘基赴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当时元朝纲纪废弛,官场腐败,贪赃枉法者比比皆是。刘基性格耿直,看不惯官场风气,常常不顾情面,直言谏事,因而遭到上司和其他幕官的忌恨和排斥,被罢官回乡。回到家乡后,他博览群书,天文地

  • 大明一统:兼顾南方重在北伐三路大军同时出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路,大军,大明

    100多年前在南京诞生了中国历史上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当时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率领南京临时政府的官员们一起拜谒了城东的明孝陵,并在随后的一次紫金山行猎途中表示:“百年之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躯壳。”即他发愿:死后葬于南京明孝陵旁。那么孙中山先生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