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揭秘:朱祁镇为何要杀救国第一功臣于谦

历史揭秘:朱祁镇为何要杀救国第一功臣于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810 更新时间:2024/1/5 1:18:53

于谦以“谋逆罪”被斩西市,百姓感激其救助恩情,夹道哭送想起于谦与袁崇焕,再查找西四那消失的牌楼——我看见了风波亭的倒影。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骑兵在土木堡(今官厅水库地区)大败明军,俘虏了御驾亲征的英宗(北宋钦、徽二帝的替身)。后以英宗为人质,兵临北京城下,逼迫守军开门迎接“圣驾”。群龙无首,明之朝臣人心涣散,甚至主张避敌逃亡,迁都南京。

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京师天下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并且拔刀出鞘:“倡议南迁者,当斩首!”他说服了皇太后,劝请英宗弟弟朱祁钰继皇帝位(即代宗),遥尊落入敌手的英宗为太上皇。此举迫使瓦剌部死了挟持英宗骗占北京城这条心。

于谦升任兵部尚书,不甘困守,大力主战,列阵于九门之外。他还亲自披甲持刀,一马当先冲出德胜门,与围城者拼杀,并且指挥炮火击毙数位敌酋。城关一带的老百姓见这位父母官亲临前线,深受鼓舞,再不愿躲在地窖里了,争相爬上屋顶,揭瓦片投掷慌不择路的敌骑。

连妇女儿童也临时组织成拉拉队,齐声呐喊助威……从草原袭来的骑士们哪见过这阵势,顿时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虽然北京卫戍部队刚刚有数十万兵马覆灭于土木堡,但于谦集结余勇,兼而发动群众,硬是将瓦剌骑兵赶出塞外。在那段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日子里,京师的军民确实把这位临阵不乱的“总司令”当作主心骨,甚至视为保护神。于谦救过北京城、救过明王朝一命。

英宗朱祁镇成了“多余的人”,被瓦剌部放回。在北京城的一座别墅(南宫)里颐养天年。他这人打仗不灵,搞政变却很有一套,于景泰八年(1457年)把病危的代宗赶下台(降为成王),夺回了令其念念不忘的龙椅,改元天顺。

“南宫复辟”后,一朝天子一朝臣,立有北京保卫战之功勋的于谦却面临灭顶之灾。英宗挺记仇的。他记住了自己被挟持为人质立于城下时,是于谦拒开城门的;也正是这个于谦,扶助朱祁钰为新主,而使自己人走茶凉。新账老账一起算,捏造了于谦“意欲迎立外藩”的“谋逆罪”,于天顺元年(1457年)正月二十二日押赴西市操刀问斩。“公被刑之日,阴霾翳天,京郊妇孺,无不洒泣。”

仿佛老天爷也在替于谦鸣不平。至于劫后余生的京城百姓,更感激其救助恩情,夹道哭送。那是北京泪水流得最多的一个日子,估计皇帝驾崩,亦不过如此吧。更重要的:这泪水皆是自发地流出的,是一场心雨。甚至还有人自远郊赶赴西市,仅仅为了最后看于谦一眼,仅仅为了哭一场。他们冒险在刑场洒祭酒,烧纸钱,大放悲声。

不知道于谦看见这“行路嗟叹、天下冤之”的场面是什么心情。他是否也哭了?为百姓哭,为自己哭,还是为昏庸的皇帝哭?哭吧哭吧,哭出来舒服一些。代替岳飞哭,代替文天祥哭,代替方孝孺哭……

查抄于谦私宅,让制造冤狱者大失所望。别说谋逆的罪证根本不存在,连值点钱的家具或器物都没有。居室甚至不曾好好地装修,徒穷四壁。两袖清风的一代高官,留下的惟一遗产,就是堆满床头案几的经史与兵书。而他读这些书的目的,是为了报国的。这一回,连奉命搜查的“秘密警察”(锦衣卫)都哭了。

后来,明宪宗平反了这桩冤假错案,为九泉之下的于谦昭雪,将其故居改为“忠节祠”。

而今“忠节祠”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 于谦功臣要杀

更多文章

  • 高楼寨之战:运动战成为弱小军对付强敌的“杀手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强敌,杀手锏,运动战

    高楼寨之战清代中叶,在河南和安徽等淮北广大农村,出现了一种称为“捻党”的秘密组织。当时当地农村中迎神赛会要搓纸燃油,所谓“捻”便由此而得名,即一群、一组或一拨人的意思。参加捻党的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农民,他们聚集在一起,与残酷压迫和剥削他们的封建

  • 甲午之战:第二章 突发难,丰岛炮声_一、操控朝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朝鲜,炮声,甲午

    步步吞并既然有了侵略计划,对谁第一个下口?从地理位置上看,朝鲜离日本最近,且当时的朝鲜还是清政府的附属国,吞并朝鲜后就可以用它作跳板,继续侵略中国大陆。而汉城作为朝鲜王国的都城,在日本侵略的过程中必然处于风口浪尖的位置。在侵吞朝鲜的过程中,日本为了避免重蹈当年丰臣秀吉失败的覆辙,放弃了直接采取武力吞

  • 杨锐生平简介,维新变法的志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志士,杨锐,生平简介

    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清末着名的维新变法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杨锐顺应时代潮流,日益慷慨谈论变法,逐渐强化救亡图存意识,积极投身到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运动中去,敢于抗争,最后还为维新变法事业牺牲自己的生命。杨锐在青年时代就取得科举功名,长期在张之洞幕

  • 茅麓山战役中李来亨点火自焚 为什么当地传说中李来亨却没有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传说中,却没有,战役

    茅麓山抗清基地最后一战,是大清统一大陆最后一战。历史上称其为茅麓山战役。关于茅麓山战役,历史资料介绍:在清军10万大军长期围困下,李来亨率领大顺军将士,严防死守,极力保护明朝最后一块净土。双方相持数月后,基地物资基本消耗殆尽。李来亨在六月曾组织两次突围,虽拼死奋战,但寡不敌众,无法突出重围。8月4日

  • 王夫之强调美感的直接性是受了禅宗影响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受了,禅宗,美感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着名的思想家,也是和黄宗羲、顾炎武合称的清代三大启蒙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十分巨大。王夫之画照王夫之的主要思想有反对禁欲主义、气一元论、均天下反对专制主义、反对人生而知之的观点,提倡正确逻辑、理势合一观点,讲人性变化论等,这些都是王夫之的主要思想结晶。而这些思想的提出,是

  • 两朝权臣又是雍正的舅舅 最后竟然身败名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权臣,身败名裂,雍正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位位高权重人物,雍正皇帝还要叫他舅舅的人,当时他是权倾朝野,两朝元老,是康熙、雍正权力交接的关键人物。他就是隆科多。隆科多,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年间的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姑姑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姐姐则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隆科多与康熙的关

  • 仗义疏财的千古奇丐武训:自己出钱在家乡建义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仗义疏财,古奇,家乡

    1838年山东堂邑县,也就是今天的冠县柳林镇武家庄的一户贫苦人家降生了家中的第七个孩子,父母并没有因为新生命的降生而有丝毫喜悦,因为对于本就快揭不开锅的家人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多一口人就多一张嘴吃饭。心烦意乱的父母甚至连名字都懒得给他起,仅按家中的排行称之为武七。屋漏偏逢连阴雨,船破还遇打头风。

  • 两场运动,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败日本人的觉醒——明治维新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治维新,甲午,胜败

    几乎在中国进行洋务运动的同时,日本也在发生着一场变革。与洋务运动相比,它来势更猛烈、涉及面更广泛、变革更剧烈、影响更深远,这就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谋求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

  • 第三节 招降失败,出兵台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台湾,第三节

    康熙帝即位同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二月至十二月,郑成功命其子郑经留守金门、厦门等地,他亲自指挥大军进攻台湾,赶走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是为中国在历史上立下不朽的功勋的人。但由于郑氏政权坚持抗清立场,遂成为清王朝的心腹大患。康熙继位以来,一直以收复台湾为己任,为此,他采取了种种措施。其策略总

  • 皇妃被打进冷宫,因为有这两个原因,反倒是太监最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冷宫,皇妃,这两个

    我国有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当然也有很多糟粕的文化。在封建社会里,皇上就是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主宰着这个国家的一切,可以说没有他得不到的东西。大家都知道,皇上的后宫一定有很多的妃子,有被宠幸的,也就有被冷落的。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妃子不被皇上所喜爱,那么她就会被无情又冷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