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样是立太子,朱元璋这边齐齐拥护,康熙这边却是龙争虎斗

一样是立太子,朱元璋这边齐齐拥护,康熙这边却是龙争虎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133 更新时间:2024/1/9 0:56:53

历史上的皇权之争从来没有停歇,但是在明朝和清朝却有两个极端对比,朱元璋康熙的儿子们。在朱元璋册立太子之后各个儿子之间风平浪静,放在清朝康熙年间,九龙夺嫡的可是闹得欢腾。

朱元璋和康熙都是我国历史上相当厉害也相当出名的皇帝,朱元璋草根出身,白手起家建立了大明朝。康熙是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与他的儿子一起共同创造了“康乾盛世”,号称“千古一帝”。

朱元璋年老后立自己的儿子朱标为太子,给其他的儿子一块封地,将他们打发到地方上去,朝中上下无人反对,儿子们也是集体拥护。而到了康熙这边情况就不一样了,康熙定下太子人选之后,皇宫内、朝堂上可谓是暗潮汹涌,到后来甚至出现了“九龙夺嫡”的情况,儿子之间斗得你死我活。

为何朱元璋立太子无人反对,而康熙立太子却出现九龙夺嫡的局面呢?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朱元璋在确立太子之位之后,早早地将其他的皇子打发走了,远离了京城就相当与远离了政治权力中心。而康熙恰恰相反,他将所有儿子留在京城,放任他们相互争夺。第二就是因为汉族和满族的民族传统的不同了。

在明朝,各个封地的藩王没有皇帝的诏令是不能随意回到京城的,一旦有人私自返回京城,就形同谋反,皇帝有权力命令全国人民群起而攻之。再加上远离了权力中心,藩王们很难得到京城的确切情况,无法清除地掌握朝堂的现状,也无法拉帮结派,这就大大降低了藩王们对王位的威胁。

而清朝的皇子到一定年龄之后,就可以出宫自己建造属于自己的宅邸居住,这样就给他们拉帮结派提供了一个极为方便的环境。康熙他不仅没有将其他的儿子派到外面,还委以重任。或许是因为在他眼中,皇子都是栋梁之才,外派到地方岂不是浪费?

康熙与清朝之前的皇帝不同,他从小接受的是汉族的教育,所以他的观念更加靠近汉人,也是主张嫡长子继承制的。但皇子们可不是这么想。他们认为,父皇既然给每个人同样的出宫机会,每个人也同样能够挑选自己想进的部门,会不会是父皇给自己的一个历练机会呢?

于是他们在努力干活的同时,也注重表现自己,毕竟,从满人的传统来看,谁有本事,谁就应该成为下一任的君王。同时,他们也会注意拉拢朝堂上的大臣,大臣们站了队,朝堂上自然也是风起云涌,到后来,就发展成了“九龙夺嫡”。

造成这一局面的,除了两位皇帝决策的之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明朝与清朝的传统和制度大不相同。明朝沿用着以前王朝的制度,再加上明朝还是由汉人主政,他们主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所以,朱元璋立他的嫡长子作为太子,朝堂上下无人反对。

但清朝不同,清朝以满人为主,对于满族人来说,他们更加重视的是皇子的才干,谁有能力,谁就是下一任的皇帝。所以大臣们也好,皇子们也罢,都认为,只要有人的才干能够超越康熙帝定下的太子人选,那么自己就有争夺皇位的资格。

再加上康熙帝自己态度也不明朗,或许他也想把皇位交给最优秀的那一个儿子,或许只是担心青年的太子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于是故意挑起皇子们的争夺。康熙和朱元璋时期,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制度的不成熟和皇帝的不同决策所造成的。

就此来看清朝的立储制度在雍正之前就一直没有什么建树,基本上都有争议,虽然在乾隆之后没有了皇位之争的隐患,但是在其他方面还是会有各种制度的不足尤其是闭关锁国的政策的。

标签: 却是太子龙争虎斗

更多文章

  • 清朝“鸣锣开道”有什么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有什么,清朝,鸣锣开道

    “鸣锣开道”是清朝官制中的一种仪仗。此种仪仗,历史小说多有叙写。清人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十回:“其实这教士同这一帮秀才,听了鸣锣喝道之声,早已晓得知府来到。”这里的“喝道”者,即“开道”的。为什么听到鸣锣

  • 甲午之战: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_二、“饮马鸭绿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甲午,第五章,鸭绿江

    当日军向平壤发动进攻时,日本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大将也已离开汉城北上,在途中获悉占领平壤的消息,遂继续北进,于9月25日抵达平壤。10月2日,第一军第三师团长桂太郎陆军中将也率部队进入平壤。至此,日本第1军已全部到达平壤。总兵力为3万。先是日军攻占平壤后,即以立见尚文少将的第十旅团为先锋队,9月24

  • 施琅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施琅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名将,施琅,评价

    施琅(公元1621~1696年),原名郎,字尊侯,号琢公,中国福建晋江人。原系郑成功部将,后投诚清朝,任福建水师提督。他坚决主张以军事手段为主,平定台湾,消灭郑氏割据政权。在年逾花甲之时,统率清军,渡海东征,一战而定战局,完成了台湾与大陆的重新统一;并力主驻军台湾,保卫海疆,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 3岁的溥仪被特定为帝位继承者,祖母得知此消息为什么大骂慈禧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帝位,祖母,继承者

    1908年11月,在光绪皇帝临终前的几日,一样得了病危的慈禧太后忽然决策,将载沣的长子县溥仪列入大清国帝位的继承者,载沣被任命为为大清国监国摄政王。当宦官将此通告传超过醇亲王府的那时候,一家子来来回回莫不觉得喜从天降。最高兴的莫过溥仪的妈妈瓜尔佳·幼兰,大儿子幸运地被老佛爷特定为帝位继

  • 甲午之战: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_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云,武士道,甲午

    日本的武士精神由来已久。7世纪的“大化改新”后,日本社会上武力争夺土地资源与政治权力的斗争日益激烈,武士阶层逐渐形成。11世纪末,日本封建领主源义家担任陆奥守时,曾平定当地一次内乱,源义家向朝廷请功,遭到拒绝。源义家便自行对家臣论功行赏。这个举动赢得了人心,关东(今东京一带)武士纷纷投靠他,与其结成

  • 古时十大最奇葩名字 竟然有人叫索尼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十大,奇葩,索尼

    其实,古时像这样搞笑的名字数不胜数,小编今天也为大家盘点了一下古时十大最奇葩名字,以供各位客官茶余饭后消遣消遣。另外,这些人你都认识吗?9、屠隆屠隆(1543年—1605年)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长卿,一字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浙江鄞县人。万历五年进士,曾任吏部主事、郎中等官职,后罢官回乡。屠隆是

  • 甲午之战:第七章 辽东乱,血战威海卫_三、覆灭,悲壮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威海卫,甲午,辽东

    日军在山东半岛荣成湾登陆4天,没受到清军任何阻击;威海南帮炮台半天内陷敌,威海卫城的清军在日军进攻前弃城而逃,北帮炮台的士兵哗溃,没放一炮即拱手让敌;北洋舰队驻守威海半个月,在援军无望的情况下,提督丁汝昌、管带刘步蟾、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代理管带杨用霖等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无论是日军的狼子

  • 历史上的李光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雍正仅用了四个字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是一个,的人,雍正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李光地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康熙王朝》是部久映不衰的电视剧。不管过去多少年,还经常能在电视上看见它。里面的李光地是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还记得他怎么当官的吗?被绑着进京的,照死不肯当官,太子劝了也没用,最后一批格格把他骂醒了,这才回来当官。电视剧拍得好看,但你要真信了

  • 大龄女青年进宫后被宠上了天,她去世后皇帝也不想活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上了,活了,进宫

    从古至今,“英雄难过美人关”好像是1个众人皆知的客观事实。在历史上的很多大事件通常也都和英雄人物漂亮美女的坎坷感情故事密切相关,例如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但是,和平常人对比,做为封建王朝最大君主的皇上在情感层面就看起来甚为冷酷了,因而民俗也总有了

  • 爱逛青楼的龚自珍 古代文人为什么爱逛青楼?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文人,青楼

    龚自珍是清朝时期的诗人,当时文人大多有两面,在诗歌方面有着良好形象的龚自珍除了不抽鸦片,其余的四毒,龚自珍可谓一体均沾。在此节篇中先说到的是逛青楼。龚自珍喜欢逛青楼,这在其友人的笔下,屡屡可见。可想而知,龚自珍逛青楼的频率,大概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那个年代,文人们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文人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