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鸿仙是“民国三烈士”之一 蒋介石都曾是其助手

范鸿仙是“民国三烈士”之一 蒋介石都曾是其助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119 更新时间:2024/1/10 7:18:49

民国史里,只有两位同盟会元老能享“国葬”待遇下葬紫金山、陪葬中山陵,一位是谭延恺,另一位是范鸿仙。

谭延恺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陈三立、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民国政府为这样的风云人物举行国葬,理所当然。

而范鸿仙呢,也不简单。这位得到孙中山嘉奖,蒋介石追认,泽东肯定的辛亥革命元老,与宋教仁、陈其美被称为民国三烈士。曾与他一同战斗的于右任、宋教仁、潭人凤、陈其美、柏文尉等,都是些鼎鼎大名的人物。他救过陈独秀的命,而他在上海筹划第三次革命时的助手竟是蒋介石。

范鸿仙,于1882年6月20日出生在安徽合肥北乡。二十四岁时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此后不久,他协助于右任创办了着名的革命报纸《民呼日报》,经常用“孤鸿”这个笔名发表时事评论文章。由于政治革命色彩太浓,被上海租界当局查封。于右任和范鸿仙又创办《民吁日报》,但刚出版几期后又遭查封。翌年十月他们又创办了影响更大的《民立报》,范鸿仙亲任总理和主笔。期间,他奋笔疾书,发表的杂文短评更是针砭时弊,对内抨击清廷,对外声讨侵华列强,并揭露袁世凯称帝野心。报纸受到民众的热捧,供不应求。孙中山称赞:“范君一支神笔,胜十万雄兵。”

辛亥革命爆发后,范鸿仙受同盟会委托,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前往南京做清军将领徐绍桢的思想工作,并最终促使其决心起义。范鸿仙还积极为徐绍桢准备充足的枪支弹药,不过徐绍桢却提前起义。但初战失利,退守镇江。不久,范鸿仙又努力促江浙组成联军。之后,江浙联军向南京发起总攻,经过八昼夜激战,终于光复南京。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批准范鸿仙创建铁血军的请求,并任其为总司令,准备北伐。就在准备挥师北伐时,袁世凯赞成共和,清帝退位,民国初现。

范鸿仙随即宣布辞去总司令职,返回《民立报》任主笔兼社长。

不久,袁世凯窃国,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也很快失败。袁世凯到处搜捕同盟会员,范鸿仙只好流亡日本,协助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1914年2月初,范鸿仙奉孙中山之命秘密返回上海,商讨讨袁事宜。一度引起袁世凯的恐慌,悬赏十万大洋买鸿范仙人头。

不久,范鸿仙就被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刺杀身亡。

标签: 民国烈士蒋介石

更多文章

  • 吴淞口之战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之战,南京,吴淞

    早在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9月底,英国侵略者就制定了一个狂妄的计划,企图占领一片对中国来说举足轻重的土地,借此向中国统治者施压,以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个令人满意的“条约”。他们选中了长江下游。众所周知,长江下游自古便是鱼米之乡,自明代开始就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如果说北

  • 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是怎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是怎么,清朝,鸦片战争

    康乾盛极之时,已潜伏着末世的危机。康乾之后,清朝便开始衰败。嘉庆、道光年间,吏治日趋腐败,币滞粟贱,士民饥困。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夕,清朝政府的经济状况已陷入窘境,当时内有人民的反抗,外有殖民者的入侵,社会危机已十分严重。国库亏空是财政危机最具体的表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清政府国库已亏银900

  • 张伯行在担任福建巡抚是都有过哪些伟大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巡抚,有过,福建

    在福建巡抚任上,张伯行兢兢业业,明察秋毫,抑恶扬善,造福百姓,使得全省风气大变,官清民乐。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民做了很多好事,最主要的就是买粮抚民。福建地方人多地少,每年的粮食要从他省购买,但前几任官员从不过问此事,致使奸商乘机囤积居奇,贱买贵卖,牟取暴利。百姓则深受其害,叫苦不迭。张伯行经过调查

  • 孕育黄宗羲思想的时代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因素,思想,时代

    历史上任何伟大人物,都是时代的产儿,他的光辉业绩,并非天才人物心血来潮的发明创造,而是深深根源于他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现状之中,同时也受到他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与制约。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社会大变动的时代,即所谓“天崩地解”时代,当时的中国封建社会,发生了一

  • 一样是立太子,朱元璋这边齐齐拥护,康熙这边却是龙争虎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却是,太子,龙争虎斗

    历史上的皇权之争从来没有停歇,但是在明朝和清朝却有两个极端对比,朱元璋和康熙的儿子们。在朱元璋册立太子之后各个儿子之间风平浪静,放在清朝康熙年间,九龙夺嫡的可是闹得欢腾。朱元璋和康熙都是我国历史上相当厉害也相当出名的皇帝,朱元璋草根出身,白手起家建立了大明王朝。康熙是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

  • 清朝“鸣锣开道”有什么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有什么,清朝,鸣锣开道

    “鸣锣开道”是清朝官制中的一种仪仗。此种仪仗,历史小说多有叙写。清人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十回:“其实这教士同这一帮秀才,听了鸣锣喝道之声,早已晓得知府来到。”这里的“喝道”者,即“开道”的。为什么听到鸣锣

  • 甲午之战: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_二、“饮马鸭绿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甲午,第五章,鸭绿江

    当日军向平壤发动进攻时,日本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大将也已离开汉城北上,在途中获悉占领平壤的消息,遂继续北进,于9月25日抵达平壤。10月2日,第一军第三师团长桂太郎陆军中将也率部队进入平壤。至此,日本第1军已全部到达平壤。总兵力为3万。先是日军攻占平壤后,即以立见尚文少将的第十旅团为先锋队,9月24

  • 施琅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施琅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名将,施琅,评价

    施琅(公元1621~1696年),原名郎,字尊侯,号琢公,中国福建晋江人。原系郑成功部将,后投诚清朝,任福建水师提督。他坚决主张以军事手段为主,平定台湾,消灭郑氏割据政权。在年逾花甲之时,统率清军,渡海东征,一战而定战局,完成了台湾与大陆的重新统一;并力主驻军台湾,保卫海疆,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 3岁的溥仪被特定为帝位继承者,祖母得知此消息为什么大骂慈禧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帝位,祖母,继承者

    1908年11月,在光绪皇帝临终前的几日,一样得了病危的慈禧太后忽然决策,将载沣的长子县溥仪列入大清国帝位的继承者,载沣被任命为为大清国监国摄政王。当宦官将此通告传超过醇亲王府的那时候,一家子来来回回莫不觉得喜从天降。最高兴的莫过溥仪的妈妈瓜尔佳·幼兰,大儿子幸运地被老佛爷特定为帝位继

  • 甲午之战: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_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云,武士道,甲午

    日本的武士精神由来已久。7世纪的“大化改新”后,日本社会上武力争夺土地资源与政治权力的斗争日益激烈,武士阶层逐渐形成。11世纪末,日本封建领主源义家担任陆奥守时,曾平定当地一次内乱,源义家向朝廷请功,遭到拒绝。源义家便自行对家臣论功行赏。这个举动赢得了人心,关东(今东京一带)武士纷纷投靠他,与其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