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是怎么样子的?

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是怎么样子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786 更新时间:2024/1/16 9:46:44

康乾盛极之时,已潜伏着末世的危机。康乾之后,清朝便开始衰败。嘉庆道光年间,吏治日趋腐败,币滞粟贱,士民饥困。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夕,清朝政府的经济状况已陷入窘境,当时内有人民的反抗,外有殖民者的入侵,社会危机已十分严重。

国库亏空是财政危机最具体的表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清政府国库已亏银900万两。造成国库亏空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巨额的军费开支。嘉庆年间每年常额军费为2000万两,约占其岁入的1/2。多次用兵,所耗战费更是惊人。嘉、道(鸦片战争前)两朝共耗战费38272万两。但清朝统治者不顾国乏民贫,仍然挥金如土。朝廷庆典不断,且穷奢极侈;又大兴土木,修建宫苑。修筑圆明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耗资巨大。为应付庞大的开支,清政府只好巧立名目,向老百姓尽情搜刮,并卖官鬻爵,滥开捐纳之风,最终造成吏治败坏、民不聊生的局面。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政府内部皇权扩大,宠臣专擅,官吏颟顸无能,统治机构已完全腐朽。随着权力进一步集中,其恶果越来越明显,其一是由于佞幸专权,政治日趋腐败。其中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和珅,他在任20余年,包庇亲信,排除异己,贪渎放荡,擅权专断。特别是在乾隆晚年,他成为传达乾隆旨意的人,权势更炽,诸臣不得不曲意奉承,外省官员也奔走于其门。嘉庆即位后,他自恃拥戴有功,不把嘉庆放在眼里,才被除掉。道光时的穆彰阿也是一例,他植党营私,天下仕官多出穆门,"一时号曰穆党"。其二是一般官吏攀龙附凤,贪污攫利,根本不顾什么国计民生,贿赂公行,贪污成风,上自皇帝阁老,下至胥吏小役,几乎个个如此。和珅被除,搜出其家财折银达23389万两之多,等于嘉庆年间全国五年半的总收入。

八旗与绿营是清朝统治的两大军事支柱。然而鸦片战争前夕,八旗兵已成为一个寄生集团,绿营兵力衰微,已不堪用,武备严重废弛。入关前,八旗兵"出则为兵,入则为农"。入关后,八旗兵成为世袭的寄生集团。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时,鉴于八旗兵已腐败无力,不得不重用绿营兵。以后,就依靠60余万绿营兵支撑统治。但到嘉庆年间,克扣军饷,士兵无法生活,只好自谋生计,有混迹市肆、从商做工以糊口的,有欺压百姓、鱼肉乡民的。绿营兵已无斗志,与八旗兵无异,清政府不得不募民充勇。后来,士兵多吸食鸦片,清朝更无可用之兵。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社会矛盾激化,自嘉庆元年(1796年)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45年间,各族人民起义不断,此起彼伏。最突出的是,1796年到1806年的10年间,不仅有长达9年的川楚陕人民的起义,而且有坚持12年之久的湘黔的苗族人民的起义,1801年以后,还有云南傈僳族起义,直豫鲁人民起义,南疆维吾尔、布鲁族人民起义,湘粤桂的瑶族人民起义以及台湾的高山族人民起义。这些起义大都采取宗教的组织形式。起义者包括农民、手工业者、无业流民,甚至一些下属官员。起义地区从北京到直隶、山东、陕西、广东、台湾等15个省,几乎遍及了全国。这些起义虽然先后被清政府镇压,却大大削弱了清朝的统治力量,并暴露出清朝政府的统治危机。

1840年6月,悬挂着米字旗的40余艘英国船舰出现在中国海面,这支来自"日不落帝国"的舰队,因在中国倾销毒害人们的鸦片被抵制,欲图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了。

英国资产阶级对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垂涎已久。还在1793年,英国就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到北京,要求派使臣驻北京,要求准许到宁波、舟山、天津等地进行贸易,且将舟山附近一岛和广州附近一地划给英人居住,遭到清政府的拒绝。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销毁英商等缴出的鸦片237万斤。消息传到英国,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决定出兵侵略中国。经内阁会议讨论,于1840年4月正式通过了发动战争决议案。

战火先从广东沿海燃起,英国舰队先封锁珠江口,准备攻广州,由于林则徐早有准备,未能得逞,转攻厦门,又被闽浙总督邓廷桢击退。于是再移军北上,7月攻陷了定海,8月又北犯天津白河口,向清廷提出赔款、割地、通商等无理要求。道光帝派琦善与英议和,并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琦善抵达广州,一反林则徐所为,自动撤防,向英乞和。1841年2月,英人发兵攻陷虎门。为了获取更多的侵略权益,8月又进犯厦门,10月再次攻陷定海,并攻陷镇海、宁波,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同时还派兵船窜扰台湾。1842年6月,英军攻入长江口,吴淞、宝山、上海相继陷落,7月镇江失守,8月英国军舰抵达南京江面。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在大炮的胁迫与震撼下步履蹒跚地跨入了近代。不久,法国、俄国、美国等侵略者接踵而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不但充分暴露了清王朝的孱弱,而且充分暴露了它的腐朽。主持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在战争中抗敌有功的抵抗派林则徐、邓廷桢等,受到打击和排斥,被革职查办;而屈膝求和的投降派琦善、伊里布等人却被重用,取得了与英交涉的大权。1841年1月27日,清政府在"羁縻"政策宣告失败后,对英宣战。道光帝任命御前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户部尚书隆文、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调集各省军队1?7万人开往广东。在战争中,曾因镇压白莲教起义有功而被封为果勇侯的杨芳,面对敌军猛烈的炮火,不是正视现实、思索对策,而是鄙视"夷炮"为邪教法术,命令地方保甲遍收民间妇女溺器为"厌胜具",名之曰"以邪制邪",结果自然是一败涂地。奕山则不懂军事,昏庸无能,其军队在英军炮舰的攻逼下一触即溃,乱成一团,最后只得高悬白旗,屈辱投降,签订《广州和约》。1841年8月,英军扩大侵略战争,再度进攻厦门,并北犯定海、宁波,窜扰台湾。清政府为挽回失败,起用协办大学士奕经为扬威将军,侍郎文蔚和副都统特依顺为参赞大臣前往浙江,并从江西、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省调集军队。但是奕经等人在行军途中,却置战事于不顾,携带亲朋故旧,一路游山玩水,勒索地方供应,到苏州后又屯兵不前,整天沉溺于花天酒地之中,最后弄得民怨沸腾,言官弹劾,奕经等才离开苏州。如此出师,如此对敌,其结局自然只能是丧师失地。道光帝本来就动摇不定,至此,作战勇气丧失殆尽,一意求降,不思再战了。天朝大国的落后在这次战争中也暴露无遗。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2名都统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场,而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英军的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远远优于清朝大炮。英人放炮可连声不断,而清军放一炮后,须转辗移时,才可再放。在激战中,清军的旧式火炮往往"火门透水,炮不得发",并有炮身发烫炸裂的。

战争的结局是异常残酷的。虽然一些官兵和老百姓在战争中显示了中国人不甘屈服、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但是以落后、陈旧的大刀、长矛、土炮去抗击西方的坚船利炮,以满清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制度去和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号强国相抗衡,以保守防范的心态去对待西方强劲持久的冲击,注定了清朝政府失败的命运。《南京条约》及其后的《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等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领土的完整,司法权不再独立,海关自主权受到损害,外国商品通过香港和五个通商口岸逐步向沿海、内地渗透,不断冲击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迫使中国社会不得不发生变化。中国社会在深重的社会危机之外,更增添了日益急迫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转折点,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标签: 是怎么清朝鸦片战争

更多文章

  • 张伯行在担任福建巡抚是都有过哪些伟大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巡抚,有过,福建

    在福建巡抚任上,张伯行兢兢业业,明察秋毫,抑恶扬善,造福百姓,使得全省风气大变,官清民乐。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民做了很多好事,最主要的就是买粮抚民。福建地方人多地少,每年的粮食要从他省购买,但前几任官员从不过问此事,致使奸商乘机囤积居奇,贱买贵卖,牟取暴利。百姓则深受其害,叫苦不迭。张伯行经过调查

  • 孕育黄宗羲思想的时代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因素,思想,时代

    历史上任何伟大人物,都是时代的产儿,他的光辉业绩,并非天才人物心血来潮的发明创造,而是深深根源于他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现状之中,同时也受到他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与制约。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社会大变动的时代,即所谓“天崩地解”时代,当时的中国封建社会,发生了一

  • 一样是立太子,朱元璋这边齐齐拥护,康熙这边却是龙争虎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却是,太子,龙争虎斗

    历史上的皇权之争从来没有停歇,但是在明朝和清朝却有两个极端对比,朱元璋和康熙的儿子们。在朱元璋册立太子之后各个儿子之间风平浪静,放在清朝康熙年间,九龙夺嫡的可是闹得欢腾。朱元璋和康熙都是我国历史上相当厉害也相当出名的皇帝,朱元璋草根出身,白手起家建立了大明王朝。康熙是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

  • 清朝“鸣锣开道”有什么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有什么,清朝,鸣锣开道

    “鸣锣开道”是清朝官制中的一种仪仗。此种仪仗,历史小说多有叙写。清人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十回:“其实这教士同这一帮秀才,听了鸣锣喝道之声,早已晓得知府来到。”这里的“喝道”者,即“开道”的。为什么听到鸣锣

  • 甲午之战: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_二、“饮马鸭绿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甲午,第五章,鸭绿江

    当日军向平壤发动进攻时,日本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大将也已离开汉城北上,在途中获悉占领平壤的消息,遂继续北进,于9月25日抵达平壤。10月2日,第一军第三师团长桂太郎陆军中将也率部队进入平壤。至此,日本第1军已全部到达平壤。总兵力为3万。先是日军攻占平壤后,即以立见尚文少将的第十旅团为先锋队,9月24

  • 施琅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施琅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名将,施琅,评价

    施琅(公元1621~1696年),原名郎,字尊侯,号琢公,中国福建晋江人。原系郑成功部将,后投诚清朝,任福建水师提督。他坚决主张以军事手段为主,平定台湾,消灭郑氏割据政权。在年逾花甲之时,统率清军,渡海东征,一战而定战局,完成了台湾与大陆的重新统一;并力主驻军台湾,保卫海疆,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 3岁的溥仪被特定为帝位继承者,祖母得知此消息为什么大骂慈禧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帝位,祖母,继承者

    1908年11月,在光绪皇帝临终前的几日,一样得了病危的慈禧太后忽然决策,将载沣的长子县溥仪列入大清国帝位的继承者,载沣被任命为为大清国监国摄政王。当宦官将此通告传超过醇亲王府的那时候,一家子来来回回莫不觉得喜从天降。最高兴的莫过溥仪的妈妈瓜尔佳·幼兰,大儿子幸运地被老佛爷特定为帝位继

  • 甲午之战: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_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云,武士道,甲午

    日本的武士精神由来已久。7世纪的“大化改新”后,日本社会上武力争夺土地资源与政治权力的斗争日益激烈,武士阶层逐渐形成。11世纪末,日本封建领主源义家担任陆奥守时,曾平定当地一次内乱,源义家向朝廷请功,遭到拒绝。源义家便自行对家臣论功行赏。这个举动赢得了人心,关东(今东京一带)武士纷纷投靠他,与其结成

  • 古时十大最奇葩名字 竟然有人叫索尼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十大,奇葩,索尼

    其实,古时像这样搞笑的名字数不胜数,小编今天也为大家盘点了一下古时十大最奇葩名字,以供各位客官茶余饭后消遣消遣。另外,这些人你都认识吗?9、屠隆屠隆(1543年—1605年)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长卿,一字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浙江鄞县人。万历五年进士,曾任吏部主事、郎中等官职,后罢官回乡。屠隆是

  • 甲午之战:第七章 辽东乱,血战威海卫_三、覆灭,悲壮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威海卫,甲午,辽东

    日军在山东半岛荣成湾登陆4天,没受到清军任何阻击;威海南帮炮台半天内陷敌,威海卫城的清军在日军进攻前弃城而逃,北帮炮台的士兵哗溃,没放一炮即拱手让敌;北洋舰队驻守威海半个月,在援军无望的情况下,提督丁汝昌、管带刘步蟾、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代理管带杨用霖等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无论是日军的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