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二节 历法之狱,康熙平反

第二节 历法之狱,康熙平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300 更新时间:2024/1/6 2:53:23

我国自十三世纪以后一直到明代,均采用元代郭守敬之《授时历》,由于时日渐长,误差不断增大。利玛窦看到中国历法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开始着手制定新历法。明朝末年,中国士大夫徐光李之藻,采用西方科学方法,修正中国历法,聘请传教士熊三拔、庞迪我、邓玉函、汤若望等参加,编成规模宏大的《崇祯历书》。1644年,清军定鼎中原后,汤若望即向清朝政府提出修改历法建议。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初一,当天有日食,清廷令大学士冯铨同汤若望携窥远镜等仪器,率局监官生,前往观象台测验,其初亏、食甚、复圆时间与方位,与西洋新法一一吻合,而大统历等都出现了误差。汤若望因此被清朝政府所信任。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决定采用西法,在全国颁布汤若望制定的《时宪历》,汤若望也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

《时宪历》依据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的天体运行论,采用欧洲几何学的计算系统,将一周天分为三百六十度,改百进位制为六十进位制,同时采用中国赤道坐标,以太阳在赤道上的实际移动位置为标准来计算节气,更加符合太阳运动的实际规律,因而比较精确。而中国传统历法,坚持“天圆地方”说,不但在理论上落后,而且又没有近代数学与几何学的知识。误差极多,很不准确。但新法的实行,引起朝中顽固派的不满。顺治亲政后,与汤若望来往频繁。据统计,仅顺治十三、十四两年(1656、1657年)间,顺治帝拜访汤若望达24次之多。顺治十四年(1657年)二月初一,清廷下令在宣武门内汤若望所建立的天主教堂前为汤若望立碑,赞他“事神尽虔,事君尽职”。这使得顽固派更为不满。

顺治末年,钦天监的吴明烜和新安卫官生杨光先先后上疏,弹劾汤若望的历法不准确。但在实测时,西洋历法确实比传统历法更符合天体的运动,而汤若望又得到顺治帝的支持,因此,汤、杨双方并未形成很激烈的冲突。

顺治十八年(1661年),世祖福临在养心殿病逝,遗诏皇三子玄烨为皇太子,并命鳌拜等四大臣辅佐政事。鳌拜对西法持排斥态度,杨光先遂再次上疏弹劾汤若望,双方冲突激烈起来。杨光先首先发表《避邪论》,对汤若望及基督教进行攻击,认为宇宙起于二元,对上帝造物说大加批驳。

康熙三年(1664年)初,汤若望的助手,传教士利类恩、安文思和中国教徒、钦天监历科官员李祖白合着《天学传概》一书,以李祖白名义刊行,宣扬中国的人种和文化都是自西方传来的,引起杨光先等人更激烈的反对。杨光先又写作了《不得已》对之进行反驳。利类恩、安文思等也不甘示弱,再写《不得已辩》。一场笔战在双方间爆发了。此时的矛盾已不再单是传统历法与西洋历法谁优谁劣的学术问题,而是由此而引出的政治问题在其中占了主导。康熙三年(1664年)七月二十六,杨光先向礼部上《请诛邪教疏》,指斥汤若望妖言惑众,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相悖;并借历法以藏身,刺探朝廷机密;在历法书上添印依西洋新法五字,意欲奉西洋为正朔,阴谋不轨,危害国家。并进《摘谬论》《选择议》二篇,指出新法十谬并指正荣亲王安葬日期之误。杨光先的奏疏获得了鳌拜的支持。八月初七,礼部开始审讯传教士,十一日方告结束,结果是,将汤若望革职废衔,与其他人员一起交刑部议处。

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底、三月初,经刑部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同会审,西洋新法被认定有错。其选择荣亲王葬期,不用正五行,反用洪范五行,山向年月俱犯杀忌。事关重大,因拟决汤若望及钦天监官吏李祖白等凌迟处死,利类恩、安文思等传教士皆杖刑一百并流放充军。汤、杨一案引起了清最高统治者孝庄太皇太后的关注。当辅政大臣将汤若望罪案向孝庄太皇太后奏禀时,太皇太后大为不悦,责备辅臣:汤若望一向得到先帝的信任,为何必置之于死地!遂命速行立即放了汤若望等。传教士们幸免于死,但李祖白等5位中国官员仍被处以斩刑。八月,杨光先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十月,下令汤若望迁出馆所,由杨光先进住。

康熙五年(1666年)七月十五,汤若望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汤、杨一案以杨光先胜利而结束,然而历法之争并未到此结束。杨光先虽任钦天监,但他极力否定西法,且其历算知识缺乏,使得钦天监内的工作陷入混乱之中。传统历法大统历有很多错误,必须加以订正,但吴明烜与杨光先都无法完成此工作。

康熙七年(1668年),江南上奏收集到元代郭守敬的天文仪器。因杨光先曾经请求用律管、葭草、柜黍制作仪器,以恢复失传一千二百多年的候气之法,康熙便命杨光先再议具奏。十一月,杨光先奏称:律管用法失传日久,能候气之人尚未寻访到,并推托因身染风疾,不能管理钦天监,引起康熙不满。十二月,传教士南怀仁上疏弹劾钦天监监副吴明烜所修历法:康熙八年(1669年)闰十二月,应为康熙九年(1670年)正月,又有一年两次春分,两次秋分等错误。康熙遂命大学士图海、李烜等官员28人同南怀仁、吴明恒等同到观象台,对历法进行测算。测验结果:立春、雨水、太阳、火星、木星与南怀仁所指逐款皆符,与吴明烜所称没有一项相符。康熙八年(1669年)二月初七,对钦天监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议出结果认为杨光先身为钦天监监正,对历法的错误不能修正,又袒护吴明烜,排斥西洋历法,以为必不能用。杨光先应革职处分,并交由刑部从重议罪。康熙念其年老,且又在与传教士笔战中维护了大清国的尊严,遂只革去其职务,免交刑部,妻子、儿女亦免流徙。三月十七,南怀仁被任命为钦天监监副,并根据南怀仁的要求,对天象台仪器进行改造。八月十一,应南怀仁等要求,清廷为汤若望、李祖白等平反昭雪,恢复汤若望“通微教师”称号。历经顺、康两朝的历法之争到此才告结束。

标签: 历法康熙第二节

更多文章

  • 范文程对大清来说有多重要?范文程为什么投靠后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清,有多重要,范文

    范文程对大清来说有多重要?范文程为什么投靠后金?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范文程是清朝开国重臣,清朝早期的规章制度大多出自范文程之手,所以范文程也被称为是清初文臣之首。不过范文程是汉族人,他为何要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想投靠后金呢?范文程一生历经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和清圣祖四代帝王,

  •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太监,孙耀庭

    【当太监求富贵历经艰难】孙耀庭出身于天津市静海县一个贫农的家庭。一家6口,父母和4个弟兄,孙耀庭是老二。他出生时,合家只有7分地,两间上房。村里,有个私塾教师,家有七八十亩地。孙耀庭的父亲为他种地,母亲为他做饭,孙耀庭因此得以在这个人手下读了四年的书,并且不必另交学费。但是,这种“好景&

  • 九、发明家戴梓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发明家,结局

    毋庸置疑,清朝是中国历史军事技术最无成就的一个朝代:军事技术最缺乏自主创新、在被外国列强用武力打开国门之前,清朝的军事技术非但停滞不前,而且比起明朝都大幅倒退。如果说,一场战争的胜败取决于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的话,那么,一场战役的成败绝大部分会取决于武器。晚清与外国打的每一场战役其实都输在武器上,而

  • 戊戌六君子杨深秀的墓地简介,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君子,墓地,简介

    “戊戌六君子”就义时,杨深秀49岁,杨锐41岁,刘光第39岁,谭嗣同33岁,康广仁31岁,来自福建侯官的“才子”林旭,年仅24岁。一代风流倜傥的志士仁人,以天下为己任,舍生取义,临大节而不辱。他们手无寸铁,甚至可说是手无缚鸡之力,但他们有的是满腔热血,一片丹心,甘愿为国家民族捐躯洒血,冒死不辞。他们

  • 顾炎武简介: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着名的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思想家,杰出,清代

    顾炎武顾炎武(1613-1682)名绛,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着名的诗人。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后,参加昆山、嘉定一带人民的抗清斗争。入清不仕。治经重考据,注意经世致用,开清代汉学风气。其诗沉郁苍凉,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有《亭林集》。

  • 爱新觉罗·奕经不学无术为什么还被封为将军?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不学无术,将军,爱新觉罗

    对爱新觉罗·奕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清朝非常强盛,不过其子孙后代却没有太大的本事。嘉庆皇帝继承大统后,因为乾隆不肯放权,当了几年的摆设。乾隆驾崩之后,嘉庆才彻底掌握了清朝的实权,随后迅速铲除了和珅,收缴了大批赃款。看起来嘉庆皇帝似

  • 鲍超:湘军第一猛将,陈玉成都打不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湘军,猛将,都打

    在历史长河中,鲍超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说起鲍超,爱好军事史的朋友们一定比较熟悉,他绝对能算是湘军第一勇将,甚至是晚晴第一猛将。在戎马生涯中,鲍超历经战阵500余场,身受108处创伤,可谓是当世所罕见也!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曾说过,湘军当中,最值得一战的就是鲍超

  • 雍正的能力会比康熙的更高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会比,更高,雍正

    雍正皇帝是史上比较有名几个皇帝之一,虽然他在位只有13年,但雍正功绩很大,他整顿吏治、改土归流、耗羡归公、摊丁入亩,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发展农业,改变以前他老子康熙留下来的一些积弊,可以说功不可没。雍正皇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皇帝,继承康熙皇帝大位,给清朝一副“醒脑汤”,又开

  • 太平天国最后的军事支柱,陈玉成为何25岁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太平天国,支柱,死了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陈玉成的故事。天京事变后的太平天国,军事上缺少良将,几乎无人可用。在形势危急下,洪秀全起用了一名青年将领,他可以说是太平天国最后的军事支柱,一度在战场上为太平天国重创湘军。但很不幸,这位军事支柱却被叛徒出卖给清廷,年仅25岁英勇就义。他就是英王陈

  • 翁同龢是光绪的老师,最后为什么会被开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会被开缺,光绪,老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翁同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后,正式宣布了维新变法的开始,同时,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势力也开始反对的活动。为了阻挡变法,他们将矛头对准了帝党骨干翁同龢。先后指示王鹏运、于荫霖、文悌上表弹劾翁同龢“误国无状”、“结党乱政”、“狂悖揽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