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0年,刘邦被40万匈奴大军围困在白登山上。汉军粮草难以为继,刘邦问计陈平。陈平却没头没脑地说了句:“我看匈奴王后长得挺漂亮的。”
刘邦心中暗骂:“老不修的,都什么时候了,还惦记人家王后。”
这种关键时刻,陈平说这个干嘛?难道他真看上人家匈奴王后了?自然不是。这一切还要从几个月前说起。
当时匈奴联合韩王信(异姓诸侯王之一)大军进犯汉朝,刘邦率领32万大军讨伐。
匈奴当时出动的总兵力只有10万,汉军在人数上拥有绝对优势。几场大战下来,匈奴人屡战屡败。
匈奴一直是汉朝的心腹大患,如果此次能够将这支匈奴主力消灭,至少能换来汉朝十几年的太平日子。为了防止匈奴人逃掉,刘邦甩开大部队,带着10万人轻装上阵,乘胜追击。
这期间他也有派人反复探查匈奴人的情况,得到的消息都是匈奴人斗志不高,军中老弱甚多。
于是他放下心来,干脆不等大部队了,直接带人冲上去和匈奴决战。结果就是,当汉军和匈奴人杀得难舍难分的时候,四面八方突然出现喊杀声。
原来,一切都是匈奴人的圈套。匈奴人兵力一下子增加到40万。汉军且战且退,最后退到了白登山上固守。
汉军依山层层设防,匈奴人打不上去,汉军也冲不下来。双方就这么相持不下。
对于刘邦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外面的那40万匈奴大军,而是汉军的粮草不多了。毕竟汉军都是轻装上阵,只带了不多的口粮,最多只能支撑十几天。一旦时间拖久了,汉军这边不攻自破。
无奈之下,刘邦只得问计陈平。结果陈平却惦记上了匈奴王后。等听完陈平的计策,刘邦才知道自己错怪他了。陈平的意思是,匈奴王后很漂亮,肯定很得宠,想要脱身,她就是突破口。
陈平让刘邦准备好一批财宝和几幅美女画像,然后派使者送到匈奴王后处。
使者告诉匈奴王后,这些财宝都是送给她的,希望她能在匈奴单于面前美言几句。汉朝愿意将画像上的美女献给匈奴单于。
匈奴人穷,匈奴王后身上也没有几件饰物。因此她对这批财宝很满意,但是当她看到那几幅美女画像后,脸色大变。当即表示让使者将画像带走,汉朝不需要如此破费。这事情就交给她了。
原来,匈奴王后担心这些汉朝美女的到来,会威胁到她的地位。毕竟自己丈夫是个什么德性,她这个做妻子的再清楚不过了。
使者回去后,匈奴王后果然如约去劝说匈奴单于,不久之后匈奴人便退兵了。
当然,这些都是明面上的说法。陈平如果就这点水平,也不会有那么大名气了。
细想一下,匈奴出动了40万大军,几乎是全部精锐。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女子就退兵?要知道,匈奴的这位冒顿单于当初为了练兵,可是将自己的王妃当靶子。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事实上,匈奴单于已经有了退兵的想法,但是他需要一个台阶,或者说一个背锅侠。
匈奴单于想要退兵,主要有三点原因:
其一,匈奴人的粮草也不多了。
匈奴是游牧民族,他们是不种地的,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平时没有粮食可囤。匈奴人每次出兵就只带几天口粮,剩下的都是从汉朝劫掠。
此时匈奴大军围困刘邦,自然没法补充粮草。汉军粮草见底了,其实匈奴人也一样。
其二,匈奴人心不齐。
匈奴并非一个真正的国家,它其实是由一个个部落组成的联盟,匈奴单于则是盟主。
每个部落都在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虽然匈奴单于有雄心壮志,想要消灭刘邦,乃至消灭汉朝。但是他手下那些部落首领大多只想捞一把就回去,不愿意在白登山浪费时间。
其三,匈奴单于发现自己消灭不了刘邦。
前面说了40万匈奴大军和10万汉军相持不下,然而汉军不止这10万人。汉朝的20万援军正在樊哙的率领下日夜兼程往白登山赶来。
一旦汉朝援军到来,匈奴大军到时候就无法全身而退了。到时候能回去一半就不错了。而他的单于之位也必定难保。
这些账一算清楚,陈平就知道,匈奴单于必须退兵了。但是退兵可不能随便提,不然其他人会觉得匈奴单于怂了。草原上信奉强者为尊,没人会追随一个怂包的。到时候匈奴单于的位置就坐不稳了。
所以没他需要一个退兵的契机,或者说需要一个背锅侠。陈平帮匈奴单于选择的背锅侠便是他的王后。
所以匈奴王后一劝,匈奴单于便退兵了。等回去之后,这位王后八成活不成了。匈奴单于会将一切责任推到她的身上,然后将其处死。
也正是因为能算到这一步,陈平的计策才能成功,他是把人性给看透了。
也正是因此,陈平才能熬过吕后和汉文帝时期的一次次血雨腥风,最后得以善终。要知道,能做到这点的功臣可真没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