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巴基斯坦要归还中国土地,印度对此表示抗议,中巴不予理睬,并于同年3月26日签订归还协议。
话从中巴关系说起,中巴是在1951年建交。期间,一直保持友好关系。
谁知,总有“爱插一杠子”的小国,跳出来阻隔或者“捣乱”。比如印度,着实让巴基斯坦处于被动之势。
毕竟,众所周知,巴基斯坦是一个形势不稳定的国家,尤其是战争不断,加上印度的争夺和插手,更是处于动荡之态。
更进一步深入探索,我们不难发现,引发印巴冲突分歧的缘由还在于两个字:利益。
原来,印度一直想控制巴基斯坦。随着印巴战争的爆发,两国关系更处于白热化地步。
据悉,印度想要接手英国殖民地,范围里包括一个地方,就是喀喇昆仑走廊。
然而,喀喇昆仑走廊恰好之前是在巴基斯坦控制范围内,根本不愿意在这样的情形下,将其拱手相让。
印巴战争中,美苏两个大国介入,让结局更加明了。
最终,谁也不敢得罪苏美两个大国,便以弱小的巴基斯坦失败告终。
因此,巴基斯坦也陷入“风雨飘摇”的危难之中。
这时,是中国,中国站出来支持巴基斯坦。最难时的“雪中送炭”让巴基斯坦感激不尽,使得中巴友好关系得以维护。
1961年3月,巴基斯坦本着“感恩”的心态,明确提出边界谈判建议,计划将喀喇昆仑走廊归还中国。
更有意思的是,印巴争执的喀喇昆仑走廊,事实上是中国的土地。
其实,早在汉朝时期,我国为方便管辖,就在喀喇昆仑走廊设立了西域都护府。
元朝时,我国把它归中央管辖,即使在清朝国力衰微时,我国也从没承认过这里是英国的殖民地。
这不,印度刚刚得知巴基斯坦的意图,就马上出手阻拦。
谁知,印度的“捣乱”,倒成了两国谈判的外部“助推器”,加速中巴友好关系的升温。
1963年,经多次谈判努力,中巴双方签署了正式文件。喀喇昆仑走廊这个“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中国)的怀抱。
更让人欣慰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喀喇昆仑走廊是我国收回领土中面积最大的一块。
纵观整个事件来看,当时的喀喇昆仑山口巴基斯坦守不住,交给中国最安全,同时那也是制约印度的一个关键要点。
以此可见,巴基斯坦当时的选择,是明智的,也更是大势所趋。
后来的中国,随着时代发展,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更是坚定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不能分割!正所谓:大好河山,寸土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