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起义最初时便能爆发出巨大的声势的黄巾军为何一年内就草草收场?

起义最初时便能爆发出巨大的声势的黄巾军为何一年内就草草收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889 更新时间:2023/12/20 11:59:38

中国封建王朝轮换更替,历史周期律下的每一个王朝在总是会在末期爆发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比如说明王朝就是靠朱元璋农民起义发家的,因此,这种起义运动在封建朝代十分常见。但是有一场起义和其他的农民运动十分不同,那就是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和其他农民起义相比有一个十分令人惊愕的特点即开局就是巨大的胜利。

按照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客观实际条件来看,每一次农民起义在爆发之初总是局限在某一处,然后慢慢积蓄力量向外发展壮大,最后形成规模宏大的农民军队,比如说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是洪秀全从他的家乡开始慢慢发起的。

但是黄巾起义不一样,它在一开始就十分的宏大。公元184年,太平道创始人张角一声令下,全国各地几十万信徒喊着同一个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中华大地瞬间。

在几天之内,全国各州县遍布头戴黄巾之人,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等地烽烟四起,黄巾军从八个地方揭竿而起,遍及东汉的半壁江山,张角振臂高呼,一呼百应,他手底下的农民军追随着他的步伐,直接动摇了东汉的统治根基。

作为三国时代的开端,黄巾军有的历史影响力不容置疑,但是它的可惜之处就在于,如此声势浩大的起义行动是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被东汉王朝所镇压。黄巾军的领袖为创立“太平道”的张氏三兄弟,张角,张宝张梁,作为历史上第一次将宗教完全渗透到起义军队里的一次起义,黄巾军的造反与其他起义的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原因。

无外乎东汉末年朝政混乱,地方腐败,农民生活十分困苦,因为张家三兄弟识得一些医术,于是他们便故作玄虚,到处为人治病,当地许多百姓喝下张角调制的药水之后都慢慢好了起来。于是,张氏三兄弟在百姓当中的威望越来越大,追随他们的信徒也越来越多,巅峰时期能高达数十万人。

见信徒越来越多,张角自称自己是大贤良师,是至高无上的领袖。

按照常理来说,一个人能在民间有如此浩大的号召力势必会引起中央政府的警惕,事实上,当时东汉的朝堂上已经有人注意到张角的动作。东汉司徒杨赐就曾经获悉了张角的所作所为,甚至还想到了镇压他的很多对策。只不过当他将自己的揣测上报给皇帝的时候,皇帝并没有及时地重视起来,此事后来也不了了之了。

朝堂上之所以没有人重视张角的号召力主要是因为张角和太平道教徒的思想纲领是《太平清领书》,这是一本朝廷允许流通的普通书籍。书籍的内容主要以阴阳五行为指导思想,掺杂着各种乱七八糟的巫术,因此,在朝廷眼里,这样一本书不足以成大器,也不足以引领农民造反。

所以,当时的东汉中央政府无视张角的所作所为,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张角的起义军聚拢的越来越多。

朝廷的忽视是黄巾军做大的第一步,以往在农民起义稍有苗头的时候,中央政府便会派地方官员前来查探、治理或进行剿灭,但是张角的行动并没有被朝廷上的官员所重视,而且东汉汉灵帝正在忙着卖官鬻爵,他身边的十常侍更是通过倒卖官位来获得巨额暴利。张角趁着皇帝昏庸无道,地方政府无暇顾及时便光明正大地招收信徒。

就这样,全国各地有数万人前去张角的家乡投奔他,农民为了治病会喝下张角给的符水,有的人为了祈福会加入太平道,甚至有传言说,在拜访张角的路上都有互相踩死之人。当听张角能命令的信徒已经有十几万人的时候仍然不急着动手,他知道,朝廷虽然已经腐朽不堪,但是确实不好推翻,因此张角决定做足了充分准备之后等时机成熟时行动。

接下来的张角开始大摇大摆利用自己所创立的太平道为世人“驱逐心中的阴影”,用自己的符水为众人治病。在这种情况下,病人不可能不信太平道,于是,张角的信徒范围从老家扩展到了冀州,又从冀州扩展到了京畿地区。

同时,张角很懂得隐藏势力和管理信徒,他命令这些人不许声张,还用自己独创的军事手段管理信徒,他参照朝廷的军制以“方”为单位,小方包含七千人,大方一万多人,每一个地方都有“方长”,所以太平道成了一个有组织,有纪律,严密的、谨慎的并且暗潮汹涌的民间团体。

即使再严密、谨慎,当地官员不可能忽视张角到底在做什么,于是他开始和官员打交道,从基层干部到中央政府,张角用自己得来的钱财一一打点好。当有些官员对张角予取予求的时候,他就会让自己和手下的信徒先忍耐一时,以待来日报仇之机。

张角的忍耐换来了信徒们对官府的怒气,也换来了中央政府对自己的漠视,甚至连十常侍等人都对张角的行动忽视不见。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太平道的势力遍布社会方方面面。在朝廷的纵容下,张角一步步做大做强,成了太平道和数十万群众的头领。在他的鼓吹之下,全国各地一发而动,只待一声令下。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戴着黄巾的群众手举锄头等农具冲向京畿地区,他们口中所喊的“苍天”就是指东汉,“黄天”指的就是太平道。正当一切朝着顺利的方向发展时候,张角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却被人釜底抽薪。

在起事前的一个月,张角手下一名门徒告密,供出了他们在京津地区的内应马元义。要知道收集门徒、传播宗教是一回事,可是聚集农民造反又是一回事,官府是不会对这种事情视而不见的。

马元义当时就被查了出来,中央官兵大力寻找着蛛丝马迹并追杀全国各地的太平道信徒,甚至他们还追查到了张角的踪迹。由于事发突然,内应消失,张角只能带着群众提前一个月起事。

起义者头绑黄巾,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兄弟二人张宝、张梁紧随其后。在一个月之内,全国七个州府全部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战事,黄巾军如蝗虫一样势如破竹,各地的州县纷纷失守,京都朝堂彻底被震动。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也开始安排军阀对其进行大力剿灭,在起义爆发之后,张角在冀州主导黄巾军作战,因为指挥混乱,没有战略战术,黄巾军赢面并不大。在公元184年,张角病死在冀州。

尽管张角身死,但是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轰轰烈烈持续了数十年,东汉名存实亡,也彻底开了三国战乱时代。虽然这场农民起义声势浩大,但是结局却草草收场。起义历经九个月时间内,主力遭到了彻底失败,这一切是由许多原因导致的。

首先是因为起义者是一群不识几个大字的农民,更不知何为战略战术,甚至连如何带兵都不知道,所以黄巾军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和官府硬拼。何况对面的敌人不是和他们一样阶层的农民,反而是整个地主阶级,所以他们尽管人数众多,但是在这些人面前仍是无法集中兵力。

且最主要的直接原因是,在起义一个月之前关键信息就已经泄露,起事计划被迫提前,战事不得不提前发动,这就导致各个地方的农民军队之间联系会出现问题,果不其然,张角下令之后,各地农民军相互配合和调配军力发生了极大的困难,这给了中央政府充足时间反应。

作为农民起义,黄巾军也有一个逃脱不了的局限性,那就是从主观方面来说,黄巾军没有统一的思想,“太平道”只不过是他们的驱动力,没有革命纲领的引领,黄巾军就如一盘散沙。所以,各种计划制定也极其不完备,而能领导他们起义的军事指挥官张角,张梁,张宝等人都只是普通的底层人士,只会固守一城一池抢掠财物,不知道运用灵活的战术方法取得主动。

而且,后期黄巾军的错误也如其他的农民起义一样雷同他们完全背离了刚开始的宗旨。黄巾军发动后期完全背离了初心,比当时仍残存的政府更加疯狂地残害农民,失去了拥护的阶级基础完全成了盗贼,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再加上官府和军阀的镇压,他们最终走向了失败。

总的来说,黄巾军的走向是开局即巅峰,但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战略战术指导,他们就像一个抛物线一样迅速衰败了下来,以张角等人为代表的农民起义想要的并不是推翻统治他们的封建阶级,而是自己也要过一把当官的瘾追求浮华的物质生活,这就意味着他们只能走向失败,哪怕是获得短暂成功之后也会迅速消亡。

标签: 黄巾军黄巾起义

更多文章

  • 1674年,吴三桂正式造反后,康熙大怒,根本不顾亲情,立即下令绞死其妹夫吴应熊和侄子吴世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三桂,康熙,吴应熊,吴世霖

    在热闹的街市上,吴应熊和吴世霖双手被绑在身后,待时间一到,行刑的人接收到指令立刻动手。吴应熊和吴世霖脖颈的绳子渐渐被拉紧,因为呼吸不畅导致脸部变成了猪肝色,还急促地咳嗽。直到两人再也没有一丝呼吸声,身体也随之倒地。这两人为何被处以绞刑呢?这还要从关键人物吴三桂开始讲起。吴应熊是吴三桂的儿子,而吴世霖

  • 诸葛亮临死前曾摆出续命阵法想要逆天改命,同时阵法背后隐藏着两个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续命阵法

    诸葛亮在临死之前曾摆出续命阵法想要逆天改命,不过阵法背地却隐藏了两条恐怖的计谋,不仅是为了要恐吓司马懿,也是为了震慑蜀汉阵营中的不安分之人。作为《三国演义》中智商最高的人之一,诸葛亮的每次出场都伴随着各种出人意料的计谋,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就为了他的大业鞠躬尽瘁,甚至还写下了《出师表》这篇让我

  • 关羽败走麦城惨遭杀害后,得知消息的诸葛亮却对刘备说出了关键所在,明白过来的刘备直接将长子刘封赐死。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败走麦城,诸葛亮,刘封

    在关羽率兵进入汉中后,一开始可以说是屡战屡胜,打下了许多城池,然而在如此美妙的局势之下,却发生了让人难以预料到的变故。首先就是来自东吴盟友的叛变,接着关羽的手下也发动叛乱。这让关羽直接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境地,最终导致他败走麦城被东吴给杀害。但其实就算遭到双重背叛,关羽其实也还不必致死,导致他被杀害还有

  • 1972年,尼克松访华,他的先遣队吃光了宾馆里的大白兔奶糖,周总理得知后:给他们每人送十斤!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白兔奶糖,尼克松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先遣队竟吃光了宾馆里的一种糖果,临走前,竟连糖纸也要一起打包带走。不料,周总理知道后,连夜传达毛主席的批示:送给他们每人十斤!我们都知道促成中美邦交正常化的第一大转折点就是源自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因为尼克松的到来,不仅传达出两国领导人相互示好的态度,而且也标志着中美关系的

  • 1402年朱棣率军包围了南京,建文帝的近臣解缙、胡广、王艮等在翰林院里商讨起了自己和国家的未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棣,靖难之役,解缙,胡广,王艮

    1402年6月12日夜里,朱棣率军包围了南京,建文帝的近臣解缙、胡广、王艮等,在翰林院里商讨起了自己和国家的未来。这些聚在吴溥家中的才子们都各有来头,胡广是建文二年科举考试的第一名,王艮是第二名,李贯是第三名。事实上,王艮才应该是第一名,当年考试的时候第一名是王艮,第二名是胡广,第三名是李贯。然而,

  •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最大战舰在埃及塞德港外肆意挑衅,被4枚冥河导弹,当场将其击沉,以军47人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第三次中东战争,塞德港,冥河导弹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派出该国最大舰艇前往埃及挑衅,未曾想,埃及竟然直接扔过来了4发导弹,随着一连串的巨响,这艘船,沉了……埃及发射的是来自苏联的“冥河”反舰导弹,当时苏联和美国争夺中东地区,专门跟友好国家“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 1542年,16个宫女组团刺杀嘉靖,被一宫女出卖,全部被皇后凌迟处死,后来,皇后被大火活活烧死。这又是为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嘉靖,壬寅宫变,凌迟处死

    公元1542年10月21日,嘉靖帝朱厚熜如同往常一样,在曹端妃的寝宫里就寝。正睡得实沉的时侯,宫殿门悄悄打开,一名宫女猫着腰,踮着脚,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而此人正是宫中的宫女杨金英。随后,几声啪嗒声从寝宫中的各个地方响起,十几名宫女走了出来,围在朱厚熜床前,目光阴狠地盯着朱厚熜。这时,杨金英挥了挥手

  •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到马嵬驿之后,随军将士发生兵变,李隆基只得缢毙杨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安史之乱,唐玄宗,马嵬驿兵变,杨贵妃

    公元756年,一辈子没碰过女人的唐玄宗李隆基的宠臣宦官高力士,第一次把38岁的美女杨玉环抱了起来。而这,还是奉了玄宗皇帝的命令:“将贵妃缢毙!”“放开我,你们要干什么?皇上呢?我要见皇上!”看着高力士手上拿的白绫,杨玉环不禁有点心慌。“贵妃

  • 安史之乱到底多乱?一城3万百姓被吃掉,8年人口减少数千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安史之乱

    谈起中国,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中华的上下五千年。不得不肯定的是,中国的历史确实是十分的悠久。在很多人看来,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最偏爱的就是要属于唐朝了。在唐朝这个时期,人人都能够安居乐业。经济十分的发达,但是在这个时期,唐朝发生的安史之乱至今为止让人听到大多都闻风丧胆。甚至还有记载说到,在安史之乱

  • 清军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屠城80万人,百年后人们才知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清军入关

    中华王朝的每一次更迭,都是在发动战争的基础上完成。每次的战争都给华夏百姓带来深重的苦难。特别是清军入关战争,从北到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简直就是一场场让人无法想象的血腥屠害。今时今日,人们对清朝历史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影视作品中。清朝数任皇帝都被一一美化,捧至神坛大加歌颂,似乎中华人的骨子里是清朝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