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72年,尼克松访华,他的先遣队吃光了宾馆里的大白兔奶糖,周总理得知后:给他们每人送十斤!

1972年,尼克松访华,他的先遣队吃光了宾馆里的大白兔奶糖,周总理得知后:给他们每人送十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988 更新时间:2023/12/5 19:06:28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先遣队竟吃光了宾馆里的一种糖果,临走前,竟连糖纸也要一起打包带走。不料,周总理知道后,连夜传达主席的批示:送给他们每人十斤!

我们都知道促成中美邦交正化的第一大转折点就是源自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

因为尼克松的到来,不仅传达出两国领导人相互示好的态度,而且也标志着中美关系的即将破冰。因为这次愉快的交流后,中国也进入一个外交风云的新纪元。

虽然最后结果是圆满的,但我们有所不知的是为了此次的访华行程,两国相关人员都做了充足的准备。

比如美国方面,早在1971年前后就派出一支由基辛格等人组成的先遣队秘密访华,与中方人员对接后续的总统访华事宜。

当时这支先遣队是由专机直接送达上海,在上海考察几天后再转去北京的。

为了招待他们,中央特意给他们安排当时上海最顶级的宾馆下榻,一般这种级别的宾馆客房里,每天都会换上当地的小零食特产,以供住客享用。

而当年上海零食中最具代表性莫过于本地产的大白兔奶糖。大白兔奶糖厂是50年代收归国有的企业之一,而它的包装设计和改良的口感均是建国后的原创产品。

当时的大白兔有一则宣传口号,说是“七粒奶糖等于一杯牛奶的含量”,虽然这则口号真实与否尚未得到过验证,但大白兔确是“大红大紫”了一把。

除了在上海销售极佳之外,大白兔奶糖在全国其他地方也都是风靡一时。到了70年代,它已经成为中国糖果市场上的明星产品了。

所以大白兔奶茶也一并出现在美国客人的客房内。其实那个年代大白兔奶糖才几毛钱一斤,而且在市面上哪里都能买到,在国人眼中已经不算什么稀缺品了。

可我们的客房服务员却惊奇的发现每天在给美国客人准备的零食里,大白兔奶糖永远是最快被消灭干净的。

他们住了几天的宾馆就吃了几天的奶糖,甚至每天临出门的时候,都要把奶糖揣在口袋里,就连糖纸都要打包带走。

服务员试探性问他们是不是喜欢吃这款奶糖时,得到却是一群金发碧眼的老外的一致好评。据他们描述,这款大白兔奶糖软糯香甜、奶味十足,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尝过的味道。

所以他们吃了第一个就会想吃第二个,吃个第二个还会想拆第三个,如此的周而反复,这才每天都把奶糖吃的干干净净。

想一颗小小的奶糖竟然俘获一众美国代表的心。当时服务员将这些信息层层汇报到了上级,得知此事的周总理更是欣喜不已。

毕竟这一来说明证中国食品工业并不弱于美国方面。二来更是让中央政府找到了和美方代表交流的突破口了。

周总理曾说,“美国人喜欢我们的糖果是好事,我们就作为礼物送给他们,让他们高高兴兴的带回去。”

为此他特意找到毛主席,让他下发一个特批令,给这些美国代表一人送去十斤奶糖!

因为这份特殊的订单,大白兔的生产厂家连夜召来一线工人,大家开始加班加点的赶制奶糖。

一开始大家还不明就里,当听说赶制奶糖是为了送给美国代表时,工人们全都起劲的不得了,干的那叫一个热火朝天。最终赶在美国先遣队回国前一天顺利出货。

当时这群美国代表收到这份沉甸甸“国礼”时也倍感惊讶,他们从来没有和中国代表讨论过奶糖的事情,也从没有想过一下子能收到这么多的奶糖。

可中国人的细心和慷慨就摆在他们眼前:这次的中国是真心实意要和他们交个朋友。

因为这些“外交奶糖”,美国代表回去之后对中国的印象甚好,他们不仅把中国的大白兔奶糖分给自己亲朋好友享用,与此同时也加速推近尼克松访华的行程。

几个月之后,当尼克松亲自造访中国时,点名就要尝尝之前下属们亲自推荐的大白兔奶糖。

后续的故事想必没有人不知道的,尼克松拜访了北京和上海两地,品尝到了馄饨、小笼包以及心心念念的大白兔奶茶等等的中国特产。

从此之后,大白兔奶糖不仅收获到了来自美国总统的好评,而且它也成功走出了国门,打开自己的国际市场。

同年的4月,大白兔奶糖首次出现在美国的复活节礼品市场上,很快它就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中国产品,同龄段的小朋友几乎没有人不认识这“中国小兔子”的糖纸。

如今,大白兔奶糖依旧有在市场售卖,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市场份额早已没有当初的辉煌。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曾是如此可口香甜,是征服过美国总统的一代味道。而这份奶糖的回忆,也记录着中国和美国之前甜蜜的过往。

更多文章

  • 1402年朱棣率军包围了南京,建文帝的近臣解缙、胡广、王艮等在翰林院里商讨起了自己和国家的未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棣,靖难之役,解缙,胡广,王艮

    1402年6月12日夜里,朱棣率军包围了南京,建文帝的近臣解缙、胡广、王艮等,在翰林院里商讨起了自己和国家的未来。这些聚在吴溥家中的才子们都各有来头,胡广是建文二年科举考试的第一名,王艮是第二名,李贯是第三名。事实上,王艮才应该是第一名,当年考试的时候第一名是王艮,第二名是胡广,第三名是李贯。然而,

  •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最大战舰在埃及塞德港外肆意挑衅,被4枚冥河导弹,当场将其击沉,以军47人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第三次中东战争,塞德港,冥河导弹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派出该国最大舰艇前往埃及挑衅,未曾想,埃及竟然直接扔过来了4发导弹,随着一连串的巨响,这艘船,沉了……埃及发射的是来自苏联的“冥河”反舰导弹,当时苏联和美国争夺中东地区,专门跟友好国家“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 1542年,16个宫女组团刺杀嘉靖,被一宫女出卖,全部被皇后凌迟处死,后来,皇后被大火活活烧死。这又是为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嘉靖,壬寅宫变,凌迟处死

    公元1542年10月21日,嘉靖帝朱厚熜如同往常一样,在曹端妃的寝宫里就寝。正睡得实沉的时侯,宫殿门悄悄打开,一名宫女猫着腰,踮着脚,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而此人正是宫中的宫女杨金英。随后,几声啪嗒声从寝宫中的各个地方响起,十几名宫女走了出来,围在朱厚熜床前,目光阴狠地盯着朱厚熜。这时,杨金英挥了挥手

  •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到马嵬驿之后,随军将士发生兵变,李隆基只得缢毙杨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安史之乱,唐玄宗,马嵬驿兵变,杨贵妃

    公元756年,一辈子没碰过女人的唐玄宗李隆基的宠臣宦官高力士,第一次把38岁的美女杨玉环抱了起来。而这,还是奉了玄宗皇帝的命令:“将贵妃缢毙!”“放开我,你们要干什么?皇上呢?我要见皇上!”看着高力士手上拿的白绫,杨玉环不禁有点心慌。“贵妃

  • 安史之乱到底多乱?一城3万百姓被吃掉,8年人口减少数千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安史之乱

    谈起中国,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中华的上下五千年。不得不肯定的是,中国的历史确实是十分的悠久。在很多人看来,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最偏爱的就是要属于唐朝了。在唐朝这个时期,人人都能够安居乐业。经济十分的发达,但是在这个时期,唐朝发生的安史之乱至今为止让人听到大多都闻风丧胆。甚至还有记载说到,在安史之乱

  • 清军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屠城80万人,百年后人们才知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清军入关

    中华王朝的每一次更迭,都是在发动战争的基础上完成。每次的战争都给华夏百姓带来深重的苦难。特别是清军入关战争,从北到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简直就是一场场让人无法想象的血腥屠害。今时今日,人们对清朝历史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影视作品中。清朝数任皇帝都被一一美化,捧至神坛大加歌颂,似乎中华人的骨子里是清朝正

  • 得知周恩来病逝,邓小平连下三道命令,叶帅:我完全赞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周恩来病逝,邓小平

    1976年初,周总理病情突然恶化,他接受了人生最后一次手术。因为身体状态非常糟糕,医生在周总理的左腹部切了一个口子,让他老人家尽量减轻些病痛。换句话说,周总理已经病入膏肓,生命进入倒计时。1976年1月8日,病魔带走了这位万人敬仰的伟人。周总理逝世时,中央政治局正在召开会议,邓小平、叶剑英、陈锡联等

  • 主席为处理“九一三事件”,先后从五个省调来了五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九一三事件

    林彪曾被正式列为毛主席的接班人,但其终究还是背叛了毛主席,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为了处理好这件事,毛主席先后从五个省调来了五个人。第一个被调到北京的是李德生。1969年中,李德生还在安徽时,周总理的一个专线电话直接就打到了他那里,周总理亲自向他传达了调其到中央的命令

  • 1949年,开国大典原定上午10点,为何改成下午3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整,三十万军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仪式,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激昂奋进的旋律,毛泽东主席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的威严、雄壮的声音也通过电波传到了全世界,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彻底的站立起来。多年以后,每每回

  • 1981年,胡乔木修改了对毛主席的称谓,黄克诚:我不习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胡乔木,毛主席,黄克诚

    黄克诚同志对毛主席有着极深的感情,恢复工作后,在当时人心浮动、思想浮躁的情况下,参加了一场重要会议,在会上阐述了对毛主席的态度问题。此时的黄克诚虽然已经是中纪委常务副书记,但身体并不算太好,还几乎双目失明。黄老的讲话分为三个部分,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上。发表在军报的是第三部分,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