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胤礽被废,皇子夺嫡更加激烈,雍正即位设立秘密立储制度,才避免皇子之间的互相倾轧

胤礽被废,皇子夺嫡更加激烈,雍正即位设立秘密立储制度,才避免皇子之间的互相倾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212 更新时间:2023/12/9 2:51:35

1708年,太子胤礽被废。大阿哥胤禔对康熙帝说:“若杀胤礽,不必父皇出手。”康熙勃然大怒,将他训斥一顿。没多久,大阿哥又向康熙举荐八阿哥胤禩:“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

1675年,康熙立2岁的嫡子二阿哥胤礽为太子。康熙对太子给予厚望,六岁开始授课,而且还亲自督促他学习。而太子的表现也让康熙十分满意,读书写字,骑马射箭样样在行。

可太子长大后,性格变得骄纵蛮横,暴戾乖张。贪污腐败,肆意处置官员,甚至越权处理事务,康熙逐渐对他产生不满。

1708年,康熙带着8个儿子前往热河围猎,其中年仅8岁的皇十八子胤衸,还没到热河就病死了。康熙备受打击,更让他难过的是,太子竟然无动于衷。这让康熙觉得胤礽毫无仁德之心。

更让康熙生气的是,围猎期间,太子竟然悄悄靠近他的帐篷,透过缝隙观察他的起居。康熙忍无可忍,狠心一纸诏书将他废掉了。

朝中无储,犹如中原失鹿,其他皇子蠢蠢欲动,九子夺嫡拉开序幕。九个阿哥结成五个党派,分别是以大阿哥为首的“大爷党”,二阿哥“太子党”,三阿哥“三爷党”,四阿哥“四爷党”以及八阿哥“八爷党”。

大阿哥是康熙的皇长子,而且他在军中颇有威信,自认为胜算最大。但他性格鲁莽,他认为康熙对胤礽没有任何眷恋,曾奏请康熙:“若杀胤礽,不必父皇出手”。

太子正是因为不顾及手足之情触怒康熙的,而大阿哥此举和太子有什么区别?康熙看出大阿哥的野心,将他训斥他一顿,并且在宣布囚禁二阿哥的同时宣布:“并无欲立胤禔为皇太子之意。”断了大阿哥的念想。

大阿哥见自己立储无望,便将希望寄托在与他关系密切的八阿哥身上。

紧接着,大阿哥向康熙举荐八阿哥,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不料,正是这句话,让八阿哥也与储君之位无缘。

张明德是个江湖骗子,但大阿哥相信他,推荐给了八阿哥。张明德一见到八阿哥,就称他身上有种与之不同的“白加王之气”。八阿哥听得心花怒放,但他还算理智,直接将张明德轰走了。

大阿哥已被康熙看出有野心,且受到了警告,但他却又跑到康熙面前推荐八阿哥,不得不说,就是猪队友。此举让康熙对八阿哥有了防范之心。

康熙假意让大臣举荐太子,发现除了废太子有两票外,其他人都推荐了八阿哥。八阿哥的背后势力着实让康熙吓了一跳。康熙派人调查张明德,同时,以“党羽相结”为由,将八阿哥锁禁。

而九阿哥和十四阿哥因替八阿哥求情,而惹得康熙不满。

很快,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私藏镇魇太子的赃物。康熙对大阿哥失望至极,遂将他终身囚禁。

首次夺嫡,以大阿哥、太子、八阿哥锁禁,十三阿哥因受太子牵连被圈禁,三阿哥“允祉与允礽虽暱,然未怂恿其为恶,故不罪也”,四阿哥始终中立,未被牵连而告终。

为防止八阿哥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康熙于第二年将胤礽复立为太子。但太子并没有痛改前非,反而热衷于发展党羽势力,还暗中策划篡夺皇位。

三年后,康熙再度将胤礽废黜,终生圈禁。三阿哥本身背后势力就比较薄弱,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此时,八阿哥和三阿哥已经被释放,八阿哥转头支持十四阿哥(四阿哥同母弟),背后有九阿哥和十阿哥,而四阿哥的背后站有十三阿哥。也就是就仅剩下“四爷党”和“八爷党”了。

十四阿哥大概是康熙最喜爱的儿子,经常给他一些特殊优待,例如,连续7年,十四阿哥一家花的钱全部由宫中支付。

康熙末年,十四阿哥被封为大将军王,以太子亲征规格出征西北。再加上他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让他成为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子。

后来,每况愈下的康熙将十四阿哥召回,大家都认为康熙会将他立为太子。不料,直到十四阿哥重返西北,康熙都不曾向他提及皇位传承之事。也就是说,十四阿哥与太子之位无缘。

康熙皇帝驾崩后,隆科多口传遗诏,命皇四子胤禛继位,是为雍正皇帝。

九子夺嫡,四阿哥之所以能胜出,除了自身能力外,与他的夺嫡策略密不可分。

1、韬光养晦。在其他皇子争得你死我活时,四阿哥始终不主动参与,而且还和诸兄弟维系和气。同时,他还在康熙面前表现出一幅忠君爱国的姿态。由于他隐藏极深,他的势力得以保存,不曾受过打压。

在外界看起来,四阿哥根本没有结党营私,更无意于储君之位。

2、朝中势力大多数隐于暗处。大学士马齐因投票举荐八阿哥为太子遭到处罚。不料,康熙驾崩第二天,雍正还没继位,马齐就升职加薪了。这分明就是活生生的“无间道”。

3、地方势力覆盖面过。如川陕总督年羹、兰州知府沈廷正等,这些人虽然职位不高,但覆盖面极广。在关键时刻发力,如通过年羹尧牵制十四阿哥和稳定西北地区。

经历了惨烈的九子夺嫡的雍正,设立秘密立储制度,使皇位继承有制可循,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皇子之间互相倾轧的混乱局面。

更多文章

  • 626年,颉利可汗率率军直逼长安,李世民却与之订立“渭水之盟”,说了一句话,十几年后令突厥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颉利可汗,渭水之盟,突厥

    626年,颉利可汗率20万大军直逼长安,长安城却兵力空虚,危如累卵。为保国祚,李世民与突厥签约“渭水之盟”。当突厥满载而归后,李世民恨恨地说:“预先取之,必先予之!”李世民作为马背上的天子,在领兵打仗上不输任何皇帝。如今,他登基还不到一个月,却要向一个

  • 1945年重庆谈判,为何蒋介石不敢扣押毛主席?只因伟人做了三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重庆谈判,蒋介石,毛泽东

    1945年的夏天即将过去,这一年对广大的中国军民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因为我们终于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人,8月15日这一天,日本宣布投降,全国各地都举行了庆祝仪式,延安十几万军民一起涌向大街小巷欢快地唱着胜利的赞歌,毛主席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情大好,他和周总理等人一起加入庆祝的队伍,很少喝酒的毛主席在这

  • 柴胡栏子事件发生后,毛主席下令枪毙连长和指导员,是什么原因让主席大发雷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柴胡栏子事件,毛主席

    1947年柴胡栏子事件发生后,毛主席为何要下令枪毙相关的连长和指导员。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主席大发雷霆?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冀察热辽的中央分局决定召开一次党代表会议。为了配合东北地区的作战,此次会议中央决定将冀察热辽的中央分局划归东北中央局领导,这一举措甚至对全国解放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可想而知此次会议

  • 我国鼓励上山下乡活动,解决城市人口再就业,现在看真是明智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上山下乡,知识分子

    解放初期,我国为何要鼓励知识分子走到农村去?有些人认为,将有学历,有知识的年轻人放到农村是大材小用,流失人才的做法,而我国温铁军先生却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他的观点,上山下乡是当时中国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带动农村发展进步的唯一解药。那么,当初我国毛主席提出上山下乡的目的是什么呢?主席为何会提出这一想法呢?点

  • 解放前夕,国民党在仓皇逃跑前,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重庆“11.27”大屠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国民党,蒋介石,重庆11.27大屠杀

    震惊中外的重庆“11.27”大屠杀,仅渣滓洞看守所就有180人牺牲,最小的有不满周岁的婴儿……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在仓皇逃跑前,蒋介石下令将关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里的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全部杀害!11月27日下午15时,大屠杀开始了

  • 唐山大地震后,毛主席含泪批阅生前最后一份文件:看到伤亡报告后,主席嚎啕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毛主席,唐山大地震

    1976年,83岁的毛主席身体大不如从前,不得不时常在中南海的住处养病。7月27日晚,毛主席和往常一样,在助理的照料下吃完药,便早早躺下休息。28日凌晨,当指针指向3点42分时,中南海的地面突然剧烈地震动起来,房内的书桌、橱柜摇摆晃动,住处的门窗玻璃发出很大的响声,一阵轰隆隆的嘈杂声从地下传来。毛主

  • 粟裕虽然没有被授勋为元帅,但是他过世后,悼词中的这句话是对他的极大肯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粟裕,十大大将

    说到粟裕,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84年,粟裕在北京去世,享年77岁。按照相关流程,中央要发布追悼词。粟裕的追悼词和其他大将没有什么区别,唯独这一句话是粟裕才有的,“尤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生前曾指挥百万大军作战”。这句话是对粟裕一生最大的肯定

  • “壬寅宫变”让明世宗朱厚熜更加信奉道教,直到临死才幡然悔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壬寅宫变,明世宗,朱厚熜,道教

    1542年,明世宗朱厚熜服下道士送来的“红铅丸”,来到曹端妃寝宫,一阵折腾后,心满意足地睡着了。半夜,一群宫女围上来,拿出准备好的绳子,套在朱厚熜的脖子上,要将他勒死。平日里,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宫女,此时个个面露凶相,将朱厚熜死死摁住。朱厚熜惊醒后,刚要喊出声,嘴巴被一团布堵上

  • 重庆谈判,蒋介石准备让毛主席去新疆当省长,毛主席什么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重庆谈判,蒋介石,毛主席,新疆

    1945年,中国对日战争进入了最后的阶段。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明白,日本侵略者被赶跑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能立刻得到和平。在整个中国,仍有一股极其庞大的势力对共产党伺机而动,而这股势力,便是蒋介石的国民党。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签订,中英美三国联名对日本做出最终通告。8月8日,伴随着两天前名为

  • 1937年,周恩来在延安遇刺,11名警卫壮烈牺牲,到底谁如此大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周恩来

    西安事变后,为了商讨善后问题,党中央派周恩来前去和国民党谈判。车队经过崂山的时候,突然被一伙人伏击,枪声响彻黄土高原。这伙人显然有备而来,提前在路上挖好陷坑,卡车被卡在里面动弹不得。周恩来能文能武,遇到这种情况没有慌乱,立即躲开敌人的攻击,找到一处隐蔽位置,指挥战士们发起反击。周恩来的副官陈友才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