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8年,太子胤礽被废。大阿哥胤禔对康熙帝说:“若杀胤礽,不必父皇出手。”康熙勃然大怒,将他训斥一顿。没多久,大阿哥又向康熙举荐八阿哥胤禩:“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
1675年,康熙立2岁的嫡子二阿哥胤礽为太子。康熙对太子给予厚望,六岁开始授课,而且还亲自督促他学习。而太子的表现也让康熙十分满意,读书写字,骑马射箭样样在行。
可太子长大后,性格变得骄纵蛮横,暴戾乖张。贪污腐败,肆意处置官员,甚至越权处理事务,康熙逐渐对他产生不满。
1708年,康熙带着8个儿子前往热河围猎,其中年仅8岁的皇十八子胤衸,还没到热河就病死了。康熙备受打击,更让他难过的是,太子竟然无动于衷。这让康熙觉得胤礽毫无仁德之心。
更让康熙生气的是,围猎期间,太子竟然悄悄靠近他的帐篷,透过缝隙观察他的起居。康熙忍无可忍,狠心一纸诏书将他废掉了。
朝中无储,犹如中原失鹿,其他皇子蠢蠢欲动,九子夺嫡拉开序幕。九个阿哥结成五个党派,分别是以大阿哥为首的“大爷党”,二阿哥“太子党”,三阿哥“三爷党”,四阿哥“四爷党”以及八阿哥“八爷党”。
大阿哥是康熙的皇长子,而且他在军中颇有威信,自认为胜算最大。但他性格鲁莽,他认为康熙对胤礽没有任何眷恋,曾奏请康熙:“若杀胤礽,不必父皇出手”。
太子正是因为不顾及手足之情触怒康熙的,而大阿哥此举和太子有什么区别?康熙看出大阿哥的野心,将他训斥他一顿,并且在宣布囚禁二阿哥的同时宣布:“并无欲立胤禔为皇太子之意。”断了大阿哥的念想。
大阿哥见自己立储无望,便将希望寄托在与他关系密切的八阿哥身上。
紧接着,大阿哥向康熙举荐八阿哥,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不料,正是这句话,让八阿哥也与储君之位无缘。
张明德是个江湖骗子,但大阿哥相信他,推荐给了八阿哥。张明德一见到八阿哥,就称他身上有种与之不同的“白加王之气”。八阿哥听得心花怒放,但他还算理智,直接将张明德轰走了。
大阿哥已被康熙看出有野心,且受到了警告,但他却又跑到康熙面前推荐八阿哥,不得不说,就是猪队友。此举让康熙对八阿哥有了防范之心。
康熙假意让大臣举荐太子,发现除了废太子有两票外,其他人都推荐了八阿哥。八阿哥的背后势力着实让康熙吓了一跳。康熙派人调查张明德,同时,以“党羽相结”为由,将八阿哥锁禁。
而九阿哥和十四阿哥因替八阿哥求情,而惹得康熙不满。
很快,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私藏镇魇太子的赃物。康熙对大阿哥失望至极,遂将他终身囚禁。
首次夺嫡,以大阿哥、太子、八阿哥锁禁,十三阿哥因受太子牵连被圈禁,三阿哥“允祉与允礽虽暱,然未怂恿其为恶,故不罪也”,四阿哥始终中立,未被牵连而告终。
为防止八阿哥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康熙于第二年将胤礽复立为太子。但太子并没有痛改前非,反而热衷于发展党羽势力,还暗中策划篡夺皇位。
三年后,康熙再度将胤礽废黜,终生圈禁。三阿哥本身背后势力就比较薄弱,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此时,八阿哥和三阿哥已经被释放,八阿哥转头支持十四阿哥(四阿哥同母弟),背后有九阿哥和十阿哥,而四阿哥的背后站有十三阿哥。也就是就仅剩下“四爷党”和“八爷党”了。
十四阿哥大概是康熙最喜爱的儿子,经常给他一些特殊优待,例如,连续7年,十四阿哥一家花的钱全部由宫中支付。
康熙末年,十四阿哥被封为大将军王,以太子亲征规格出征西北。再加上他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让他成为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子。
后来,每况愈下的康熙将十四阿哥召回,大家都认为康熙会将他立为太子。不料,直到十四阿哥重返西北,康熙都不曾向他提及皇位传承之事。也就是说,十四阿哥与太子之位无缘。
康熙皇帝驾崩后,隆科多口传遗诏,命皇四子胤禛继位,是为雍正皇帝。
九子夺嫡,四阿哥之所以能胜出,除了自身能力外,与他的夺嫡策略密不可分。
1、韬光养晦。在其他皇子争得你死我活时,四阿哥始终不主动参与,而且还和诸兄弟维系和气。同时,他还在康熙面前表现出一幅忠君爱国的姿态。由于他隐藏极深,他的势力得以保存,不曾受过打压。
在外界看起来,四阿哥根本没有结党营私,更无意于储君之位。
2、朝中势力大多数隐于暗处。大学士马齐因投票举荐八阿哥为太子遭到处罚。不料,康熙驾崩第二天,雍正还没继位,马齐就升职加薪了。这分明就是活生生的“无间道”。
3、地方势力覆盖面过。如川陕总督年羹尧、兰州知府沈廷正等,这些人虽然职位不高,但覆盖面极广。在关键时刻发力,如通过年羹尧牵制十四阿哥和稳定西北地区。
经历了惨烈的九子夺嫡的雍正,设立秘密立储制度,使皇位继承有制可循,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皇子之间互相倾轧的混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