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重庆谈判,蒋介石准备让毛主席去新疆当省长,毛主席什么态度?

重庆谈判,蒋介石准备让毛主席去新疆当省长,毛主席什么态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384 更新时间:2024/1/15 17:18:49

1945年,中国对日战争进入了最后的阶段。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明白,日本侵略者被赶跑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能立刻得到和平。

在整个中国,仍有一股极其庞大的势力对共产党伺机而动,而这股势力,便是蒋介石的国民党。

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签订,中英美三国联名对日本做出最终通告。

8月8日,伴随着两天前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在广岛爆炸,苏联正式对日宣战,派出大军出兵中国东北,围剿东北的日本关东军。

8月14日,一封电报忽然打到了毛主席的身前。

蒋介石的阴谋

“万急,延安。”毛主席揣起电报,入眼的第一行字,便是这样地令人瞩目。在这句话的下方,则标注了要由毛主席亲自审阅。

“这是蒋介石发来的电报。”在电报的末尾,标注着蒋介石的名字,以及8月14日这一天的日期。

日本就要投降了,这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事实。在电报之中,蒋介石提到在日本投降之后,有许多国际以及国内的事情都需要解决。

因此,蒋介石向毛主席提出了邀请。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商谈中国日后的发展方向。

假和平,真内战。毛主席早已看出了蒋介石的阴谋。美国的飞机和汽车在帮着蒋介石运送物资和士兵,毫无疑问,这场和谈是要为蒋介石发动内战拖延时间。

但是蒋介石的目的不仅于此。他是想要将一盆名为“拒绝和平谈判”的脏水泼在毛主席的身上,泼在共产党的身上。

如果毛主席不参加这场谈判,那么蒋介石就可以共产党之所以不参加和谈,就是为了发动战争为理由,将民心和大义摆放在自己这边。

但是如果选择参加这场谈判,那么蒋介石便有可能趁共产党群龙无首的时候,忽然发起进攻。

毛主席叫来了李克农,吩咐他时刻注意蒋介石方面的情报,在经历过多轮商谈之后,毛主席决定亲赴这一场鸿门宴,但是却不能让蒋介石这么轻松。

在毛主席的特意安排下,毛主席一边令人向蒋介石散播出自己不打算参加会议的假象,一边积极为参与谈判做出准备。

1945年8月16日,毛主席就蒋介石的第一封电报做出了回复:

“朱总司令在日午有一封电报给你,阐述了我方意见,待你表示过意见后,我将会考虑与你会见的问题”。

朱老总电报内容,指的是商议在日本正式投降时,也需要向共产党进行投降。蒋介石为了掠夺战果,必然不可能让日本向共产党投降。

这一封电报是毛主席在经历了严密的思考之后做出的回复,为得就是要让蒋介石认定毛主席没有前往重庆参加会议的意图。

同时,毛主席还特意找到了国民党在国共合作时期,留在延安的中统联络人罗伯伦和周励武。

他向二人表达了自己无意前往重庆的意图,并在之后叮嘱李克农加紧对于二人的监视。

果不其然,在罗伯伦二人的添油加醋之下,蒋介石对毛主席不来重庆深信不疑。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16号当天,蒋介石给毛主席发去了第二封电报。

与此同时,蒋介石还将第一封电报公开交给诸多报社,让他们将其刊登在报纸上面。这样,舆论就会站在国民党的一方。

第二封电报意思同第一封基本相同,都是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参与谈判。看到回信,毛主席明白大鱼已经上钩了。

在党内,为了自己在前往重庆期间大事都有人负责,哪怕自己真的出了事情也能临危不乱。于是安排刘少奇同志代行自己的职责。

对外,毛主席仍然告诉罗伯伦二人自己没有前往重庆的意图。并且,他回电告诉蒋介石,自己准备让周总理为自己代劳。

这可把蒋介石高兴坏了,在得到毛主席的回信以及罗伯伦的“情报”之后,蒋介石窃窃自喜地说着“我就说他不敢来重庆”并给毛主席发送了第三份电报。

在第三封电报中,蒋介石再一次点明,要让毛主席亲赴重庆。他本以为毛主席会像前两次一样拒绝,却没有想到这一次,毛主席竟然答应了自己的邀请。

昔日刘玄德三顾茅庐,今日蒋介石三次相邀。毛主席的答应,打乱了蒋介石所有的计划。毛主席给蒋介石回复道:“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8月26日,毛主席同周总理以及随行的人员,登上了前往重庆的飞机。一场智谋间的对决,已然在毛主席掌握先机的情况下开始了。

重庆谈判的焦灼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毛主席的到来,令这座城市沸腾了起来。

曾与宋庆龄何香凝一同从事抗日民主运动,曾经担任孙中山秘书的柳亚子,称赞毛主席的举动是弥天大勇。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了这一谈判之上。

飞机降落的当天,蒋介石为毛主席举办了欢迎的宴会,在宴会之中,他将毛主席称为“润之”,而毛主席则将蒋介石称为“委员”。

参加宴会的不只有国共两党,还有美国为会议安全担保的人士赫尔利。因为蒋介石对于毛主席的到来猝不及防,因此并没有准备好谈判的材料。

而反观毛主席,早已将事先准备好的条约摆放在了蒋介石的面前。在会议的第一次交锋,蒋介石的匆忙与毛主席的冷静淡然相比,便已经落了下风。

会议之上唇枪舌剑,因为蒋介石一方准备不够充分,因此在会议开始的几天里,曾经一度陷入极为狼狈的局面。

从29日会议正式开始到第一轮的谈判结束,中国共产党一共向国民党提出了11条谈判的要点。在毛主席的心里,如果能争取到和平,自然是最完美的。

因此,虽然这11条要点是共产党提出的,但是已经尽可能地偏向了国民党。然而蒋介石却并不同意这些要点,尤其是对于现有解放区以及部队的观点。

毛主席提出在山西、山东等五省解放区中,中国共产党的人员,要担任省主席。同时在广东、湖北等六省共产党人士大量存在的地方,共产党人要担任副主席。

在北平、天津、青岛、上海这四个特别市中,中国共产党要担任副市长的职务。可以看出,毛主席已经做了非常多的退让。

然而蒋介石却只允许中国共产党,担任各个地区的行政人员,并且还需要经过国民党的认可才能继续留任。这样过分的要求,显然没有丝毫诚意。

对于军队问题,蒋介石更加不依不饶。毛主席提出,共产党的军队,要整编成为48个师。而蒋介石却坚持中国共产党最多只能允许保留12个师。

这令毛主席以及同行的人员,对于蒋介石更加失望。双方意见的不合,更是令会议一度停滞了一段时间。

期间,蒋介石甚至升起过“抓毛、审毛”的念头,可是自此毛主席在第三封电报同意了蒋介石的邀请之时,这一计划便不可能再实行下去。

在两国的背后,分别是支持共产党的苏联以及支持国民党的美国,这不仅仅是国共两党的谈判,更是美苏两国之间的较量。

如果他贸然行动或许能够换来一时的畅快,但是极有可能引来美国对于自己的不满。一旦美国停止了对于蒋介石的援助,那么就等同于蒋介石失去了最大的靠山。

就在双方僵持的时候,作为会谈中间人的赫尔利站了出来,企图利用自己的调停,令国共两党尽快完成谈判,自己也好早日回国复命。

可身为美国代表的赫尔利,本就是站在蒋介石一边的,他的调停又能有多大的作用呢?

谈判桌上的坚持

从9月10日至15日,两党一共进行了四次谈判。然而核心军队和解放区始终没能得到解决。

赫尔利在来到中国的时候,曾信誓旦旦地和杜鲁门保证,自己一定会完成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之间的国共合作。

眼见两党始终无法谈拢,赫尔利插了进来。他找到蒋介石要求蒋介石适当地同共产党做出让步。

在经历了5天的僵持之后,9月21日,蒋介石终于放松了要求,将中国共产党能够保留的部队,从他坚持的12个师增加到16个师。

同时,他还同意了让共产党的人员担任解放区的省长职务,并提出毛主席可以到新疆去当一个新疆的省长。

蒋介石的意思很简单,他依然没有将共产党放在眼中。当共产党尽可能地为和平退让之时,蒋介石只是依旧保持着他那可笑的傲气。

新疆,是前往苏联的一条要道。然而,那里却也是中国最偏僻的地方。不仅经济发展落后,当地语言交流困难,更是远离国家的中心。

在古代,只有罪犯才会被“发配”边疆。蒋介石的这番话语,摆明了是看不起共产党,看不起毛主席。

至于保留的16个师,在随行参加会议的王若飞看来,更是令人气愤。他拍着桌子气愤地说道:“那么,中央将我党军队都消灭好了!”

毛主席倒没有生气,只是同周总理一样保持着冷静。这一次的谈判,更多地是为了获得舆论的支持。

蒋介石表现得越无理,国民党表现得越胡搅蛮缠,他们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也就越差。

毛主席只是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蒋介石提出的方案,同时明确地表示,要让蒋介石将两党摆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之上。

一场会谈不欢而散,蒋介石越是谈判心中就越是愤怒。赫尔利也没了耐心,他原计划是于9月18日回到美国,现在却因为重庆谈判不得不延期。

他找到了毛主席,企图利用美国作为威胁,逼迫毛主席同意蒋介石的方案,并指出要么承认国民党统一中国,要么承认谈判破裂。

面对美国人给予的威胁,毛主席不卑不亢。他厉声地回复道:“这场谈判,不统一,也不破裂。这些问题不解决,谈判就是要继续进行下去的!”

如果共产党主动承认谈判破裂,那么在舆论上便被国民党抓住了把柄。更何况毛主席的心里渴望和平。如果重庆谈判能够争取到和平,那么自然再好不过了。

赫尔利听完气急败坏,他受够了这个国家,一气之下放下一句“你们中国人的问题自己解决好了!”说完便带着一肚子的怒气回到了美国。

赫尔利这一走,再也没能回到过中国,而蒋介石为了让中国共产党失去耐心,还在会议暂停的期间带着宋美龄前往西昌度假。

谁知在当日的《新华日报》上,却看见一条新闻报道,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已经超过了一万万名百姓。

这可把蒋介石气得不轻,自己从国共内战就开始针对中国共产党,结果这么多年下来,共产党的势力不但没有遭受挫折,反而军队以及人民原来越多。

当下他便没有了度假的心情,杀心瞬间翻涌,在日记中罗列出了毛主席十一条“罪状”,计划让手下抓捕审讯毛主席。

可是蒋介石生气了半天,也不敢真的对毛主席下手,只是强行压住心中的怒气,在日记中写下“对共问题,郑重考虑,不敢稍有孟浪”。

为了安慰自己,他在日记中写道:“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却不知此时的共产党已经和当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10月10日,明白谈判已经无法进行下去的周总理,同国民党代表提出暂停谈判。并将会议内容整理成为了一份《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史称“双十协定”。

第二日,毛主席在同极度郁闷、烦躁的蒋介石吃过早饭之后,在国民党爱国将领张治中的陪同下安全返回延安。

蒋介石针对毛主席的计划失败了,他没能向中国共产党的身上泼上脏水,反而令自己失去了大量的民心。

所有人都能看见,中国共产党为了和平,是做出了实打实的退让,只有国民党在胡搅蛮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去了民心支持的蒋介石,已经注定了自己失败的结局。

重庆谈判,不仅仅只是一场简单的谈判,更是一场没有枪火的天下之争。很明显,中国共产党争赢了。

渡江战役之前,一败涂地的国民党再一次提出了同共产党进行谈判。可是这一次,他们却成为了不得不忍气吞声的一方。

1949年,蒋介石带着自己的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回了台湾省。重庆谈判上,他提议让毛主席去新疆做一个省长。

而在建国之后,蒋介石却成为了那个只能在岛屿上郁闷度日的小小“省长”。这场天下之争,蒋介石输得体无完肤。

标签: 重庆谈判蒋介石毛主席新疆

更多文章

  • 1937年,周恩来在延安遇刺,11名警卫壮烈牺牲,到底谁如此大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周恩来

    西安事变后,为了商讨善后问题,党中央派周恩来前去和国民党谈判。车队经过崂山的时候,突然被一伙人伏击,枪声响彻黄土高原。这伙人显然有备而来,提前在路上挖好陷坑,卡车被卡在里面动弹不得。周恩来能文能武,遇到这种情况没有慌乱,立即躲开敌人的攻击,找到一处隐蔽位置,指挥战士们发起反击。周恩来的副官陈友才奋勇

  • 王娡和馆陶公主联姻,刘彻说了一句“金屋藏娇”立马就巩固了太子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娡,馆陶公主,刘彻,金屋藏娇

    公元前153年,馆陶公主抱起4岁的刘彻,指着100名宫女,问他喜欢哪一个。刘彻瞥了一眼,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随后,馆陶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问:“阿娇怎么样?”刘彻立马笑逐颜开地说:“如果阿娇肯嫁给我,我就建一座黄金屋给她住!”馆陶公主满意地点了点头,

  • 汉中之战曹操颇具优势,为何却主动放弃汉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中之战,曹操,汉中

    汉中之战是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之战,据史料记载,这一战以刘备小胜结束,但是通过阅读史书后你就会发现,这一战其实是曹操主动放弃了汉中。在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机拿下来了荆州,以荆州为根据地,向益州进军,但是汉中还有张鲁等人。曹操也不是傻子,在刘备进攻益州后,曹操密谋拿下汉中。汉中是益州的屏障,一旦汉中在手

  •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魏国老臣都在干嘛?为什么不干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曹爽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东汉末年,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魏文帝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 白登之围的始末是什么?刘邦为什么不派韩信率军讨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白登之围,韩信,刘邦

    战国时期,中原各国为了争夺天下霸主之位打得你死我活,北方草原上,一个强大的游牧部族匈奴,正在悄然崛起,并在此后的岁月里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匈奴已经成为足以和秦朝硬碰硬一决雌雄的庞然大物,双方多次发生激烈军事冲突。即使强如秦始皇这样的雄主,对匈奴也不敢掉以轻心,不得不派大将蒙恬

  • 李旦为什么对唐隆政变不知情?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瞒着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旦,唐隆政变,李隆基,太平公主

    唐隆元年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在共同发起了一场宫廷政变,史称唐隆政变。这是大唐史上规模最大的宫廷政变,参与其中的人员与军队远超之前的玄武门之变与神龙政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当时负责皇宫安全的是飞骑与万骑两支精锐,合称为北衙禁军,约计三万人,全都被李隆基动员

  • 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为什么要杀“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上官婉儿,唐隆政变,李隆基

    上官婉儿,唐朝著名女官、诗人,有“巾帼宰相”之名。在唐隆政变时,她为什么会与韦后一起被杀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关于上官婉儿,有一个神奇传说:在上官婉儿出生前,她的母亲郑氏梦到一个仙人送给她一杆秤,说:“您的孩子将来可以称量天下!

  • 揭秘:“九一三”事件后对林彪驻地的清查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九一三事件,林彪

    1973年2月,由汪东兴、纪登奎提议,周总理批准,对林彪住处的物品进行清查。林家大院在北京黄城根北街的一条胡同院子里,整个院子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院子的西院是林彪和叶群的住宅,那是建国后改建的新式平房。西院共有9间房子,4间由林彪使用,一间做卧室,两间做会客室,还有一间专

  •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早有预谋的杀戮,这样丧心病狂只有一个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京大屠杀

    众所周知,1937年12月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中,至少有30万中国人被无辜杀害,所到之处血流成河。这个数字骇人听闻,但也常有人会心存疑虑,多处的万人坑中被日军集体枪杀的都是上百人,日军是怎么进行的?的确,这么大规模的屠杀活动日军是早有预谋,而且是有组织的。日军甚至进行了各种惨无人道的杀人竞赛。但日军

  • “九一三”事件相关将领中,江腾蛟只是少将,为何顶格判了18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九一三事件,江腾蛟

    1981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正式宣判,黄永胜作为“九一三”主犯之一被判有期徒刑18年,李作鹏和吴法宪获刑17年,邱会作被判了16年。而另一名主犯江腾蛟,虽然曾经的军衔仅为少将,却跟黄永胜上将一样都被判了18年徒刑,是这几人中刑期最长的。为什么区区一个少将却成了主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