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上到宗室贵族,下到升斗小民,商鞅第一次变法改革五点

上到宗室贵族,下到升斗小民,商鞅第一次变法改革五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561 更新时间:2023/12/9 16:13:08

[var1]

这个变法令涵盖的层面,扩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从原本享有特权利益的宗室贵族,到社会最底层的升斗小民,无不一体适用。而其内容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兹分述如下:

[var1]

(一)重编户籍,落实家户组织商鞅深知做好户口管理,是一切改革的基础

唯有确实掌握人的动态,才能做好诸如授田、征税、劝战等后续的改革工作。因此他在这方面着力甚深,他的做法是编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作为社会最基层的组织。

在什伍之内,大家要互相纠举监视对方,如果有一家作奸犯科,那么其他的住户,就负有告发的责任,不告奸者腰斩无赦;告发者则赐爵一级,即所谓"一家犯法,十家连坐"。虽然商鞅也订有重赏之法,来奖励告奸者;但是很明显的,他还是侧重在以严刑峻法来约束与控制百姓的行为。《商君书‧垦令第二》认为:

[var1]

国家如果实行重刑和连坐法,那么有急躁性情的人就不敢争斗;平常强横霸道的人就不敢争吵;而懒惰又不务正业的人就不敢随意游荡;那些任意挥霍财产的人,就不敢继续浪费;甚至于那些巧言谄媚又心术不正的所谓刁民,也会知所收敛,不敢再变花样。

商鞅之法重轻罪,只要法律有规定的,即使是细微末节的小罪,也绝不轻饶。他认为唯有让老百姓明白小过不生,大罪才能不来,也就是"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是谓以刑去刑"的道理,才能远离刑罚。他相信只有将严刑峻法深入人心,才是变法成功的不二法门。

(二)增加劳动人口,强制人民分家"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此规定乍看之下似乎不近情理,但深究其意,再对照当时秦人之民情风俗,即知商鞅此举,是为了扫除当时大批依附家长而"惰食"的庸民懒汉。这些人因为衣食无缺,所以荒芜的土地没有年轻人愿意耕种,这样是会危害到农业生产的,最终就会危害到立国的根本。

所以必须根据家有吃闲饭的人口赋税加倍,并且加重劳役,那么这些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人,就再也没有地方可以不劳而食,减少一家之中,互相依赖和劳逸不均的流弊,他们就会重新回到农业生产的行列。因此,强制分家和加倍赋税,不失为增加农村生产人口的妙方。

(三)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秦崛起西陲,"其民有先遗风,好稼穑,务本业。但是民风强悍,好勇用武,缺乏仁义观念而且唯利是图。面对这样的老百姓,只可以用严刑峻法来威吓他们,却无法以善道来感化他们;或是用重赏厚赐来诱导他们,却无法用荣誉来打动他们。

[var1]

睡地虎秦简

《吕氏春秋‧高义篇》也说:"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戚相忍。"商鞅深谙一般人都有避刑趋利的心理,何况他所面对的正是可以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就造成兄弟反目、亲戚相残的"秦之野人",如何将这股好勇斗狠的强悍民俗,导入为国所用的正途?也就成为商鞅此波改革的一个重点。

他的做法是用重赏厚赐,来诱导人民勇于公战,如果农民在战场上斩敌首一个,就赐爵一级,可以得到各种生活上的优待,甚至有机会跃身为中小地主;另一方面则用重刑峭法来遏止老百姓私斗的恶习。行之既久,秦民果真达到"人人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改革目标。

(四)重农抑商,崇本轻末"重农"是商鞅变法中的核心思想

他把耕织视为立国的根本,国家的所有政策都要配合提高农业生产,奖励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民,只要生产粟帛的产量超过一般标准的农民,就可以免除繁重的徭役。

[var1]

至于商鞅眼中的"末民",则首推不事生产只知转手买卖藉投机生意来牟取暴利的商贾之徒;还有工作不定时,容易冶游惰食的手工业者;和整天高谈阔论,发表妨害农耕言论的学游说之士,不准他们进入秦国蛊惑农民。

[var1]

这些人都是他严厉打击的对象,严重者甚至连妻女都要被没入官府充当奴婢。商鞅的抑商措施名目繁多,巨细靡遗,其目的无非是要让商人产生疑惧消极的情绪,不敢在农业生产中剥削农民辛勤工作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迫使农民不敢转业经商,只能专心于农事以求出人头地。这些重农抑商的政策,俱见于商鞅所着的《商君书‧垦令篇》中。

(五)裁抑宗室,打击特权阶级商鞅只身进入秦国

因为改革理念深获孝公认同,所以因缘际会地意外成为秦国变法运动的操盘手。但是,他个人与秦国并没有任何渊源,因此,在朝中也没有班底和奥援;有的只是国君的完全授权。但是只有国君的授权和支持,其实还不足以成就改革大业。他知道盘根错节的旧贵族势力,将是他改革路上的首要障碍,因此,他把改革的大刀直接挥向代表既得利益者的贵族集团。

[var1]

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

拿太子傅师开刀,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他的具体做法是,对于没有军功的旧贵族,一律取消他们的宗室名位,亦即取消他们原有的许多贵族特权;完全依照作战功劳的大小,重新排列尊卑爵秩的等级,依爵秩大小次序,享有田宅、妻妾、衣服等新的权利。让秦民习以为常的"有罪可以得免,无功可以得尊显"的故俗无以为继。

代之而起的是,让有军功的贵族得到应有的尊荣,没有军功的人,则只能保有富裕的生活,却无法再得到光荣的表扬。这些铲除秦国旧贵族势力的种种强势作为,可以说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权力生态,也是商鞅新法能够顺利推行的最主要原因。

商鞅变法面对的阻力以及孝公对他的支持

以上的五项要点,就是商鞅第一次变法的主要内容。这一次改革的范围不可谓不广,打击特权的力道亦不可谓不强,其影响层面更是前所未见的深远。因此引来各方的反弹与抗拒,尤其是代表既得利益者的旧贵族势力的反扑,一点也不令人感到意外!

这也是古今中外的改革者与被改革者、变法者与既得利益者所需共同面对的终极考验。改革者如果立场稍有游移、妥协,那么一定会遭到这股强大的反改革力量所吞噬。这大概是历史上变法成功的例子,所以会屈指可数的原因所在吧!

因此,商鞅掀起这么大的改革浪潮,他所面对的压力与考验,也是空前的。果然,变法没有多久,老百姓就觉得新法对他们而言是苛政扰民的恶法,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群聚国都去抗议新法不方便的人多不胜数。

[var1]

公子虔犯法,被判处劓刑

而权益受损最大的旧贵族,更是群起反抗,而这其实也是测试商鞅变法决心的最佳试剂,商鞅以刑太傅公子虔,黥太师公孙贾的强悍做法,回应了所有旧势力的挑战。

结果在孝公的全力支持下,商鞅将变法者最难通过的任、督二脉打通了,秦国的旧社会体系被彻底解构,新社会秩序则在严刑峻法的护持下迅速建立。我们从《史记‧商君列传》中"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记载。

可以知道,商鞅第一次变法所要完成的改革目标,几乎完全达成,说其是一次成功的变法也不为过。

[var1]

影视剧中秦孝公

商鞅在变法工程粗具规模之后,秦孝公任命他为大良造,此官为秦爵二十级中的第十六级爵位,可见孝公对他的肯定;而此二十级秦爵,乃始于孝公之时,商鞅力主以战功之大小依次封爵,此法既为其所制定,则商鞅此时之有战功于秦不言自明。

否则若其无功而受封,如何能杜天下悠悠之众口?又如何能使在新法颁布之后,才失去权势爵位的旧贵族阶级心服口服呢?

参考文献:

《新译商君书》

《史记今注》

《新译战国策》

韩非子集释》

《秦集史》

《新译吕氏春秋》

《新译淮南子

《睡虎地秦简》

更多文章

  • 鬼谷子徒弟,孙膑与庞涓交锋,两人恩怨情仇却把魏国拉下霸主神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鬼谷子给庞涓孙膑两个数字,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授课,鬼谷子孙膑庞涓的关系

    [var1]鬼谷子认为既然是上天安排的两人的恩怨,就由他们二人解决,庞涓和孙膑读书时,两人却十分要好,孙膑天生聪慧,对兵法有独到的了解,经常受到鬼谷子的夸奖,庞涓虽然也懂兵法,不过相比较孙膑而言,庞涓的兵法还是差的不是一点两点;两人虽然明面上要好,其实庞涓背地里极为痛恨孙膑。师兄弟相残,孙膑悲惨遭遇

  • 始皇帝执政前后,法家思想在秦国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而其代表人物亦不局限在一般大家熟悉的法家思想家,而是指影响秦国政治的几位代表性人物,如吕不韦、李斯、韩非等人,前二者都曾经是秦国丞相,在始皇帝称帝前后,各领十数年的风骚,拥有极大的政治资源。至于韩非虽无缘参与秦帝国的实际政治活动,但是他的法治思想和为帝王筹谋统治术的主张,曾经深深打动了秦始皇的心弦,

  • 信陵君窃符救赵,只因为平原君是他的姐夫吗?他若为王,何来秦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信陵君救赵,信陵君个人简介,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感悟

    熟悉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这个时代出现了无数个风云人物,虚心纳谏的齐威王、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合纵伐秦的楚怀王、战国首霸魏文侯、以弱克强的燕昭王、国治兵强的韩昭侯、变法图强的秦孝公等等,此外还有吴起、孙武等一代兵家,白起、王翦等战神,苏秦、张仪等一代名相,还有屈原、商鞅、吕不韦、蔺

  • 秦国富强崛起称霸天下所倚仗,为何大秦帝国建立后,法治却失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大秦衰落是谁接管秦国,秦国统一天下靠啥,秦国vs大秦

    [var1]但变法本身是有着高低之分,尤其是当变法作用于时代时,变法本身与时代本身之间是有一定的贴合度的。如果贴合的程度比较高,那么,意味着这个变法的效果比较好,反之,如果变法不能够很好地顺应时代,那么获得的成果将是事倍功半的,这也是为什么战国时代几乎每一个诸侯国都进行过变法,却最终获得了不同结局的

  • 看大秦帝国,深度分析秦国为何明君辈出?忧患意识、独特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七代明君,大秦帝国中秦国的实力,大秦帝国秦国政治体制

    《大秦帝国》其实就是讲述了一个在西北边陲为周室养马的贫弱秦国,屌丝逆袭成大国,最后一统天下的故事,此历史剧共分为四部分,战国的裂变,秦国纵横,秦国崛起,秦国得天下。就像剧照商鞅所说的,秦国土地贫瘠毫无地理资源优势,秦国偏居一隅在位置上毫无战略优势,秦国文化落后,人才匮乏更不具备人才优势,秦人私斗成风

  • 战国时赵国那么强大,为什么不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时期赵国实力,战国赵国有没有统一,战国时期的赵国强不强

    [var1]本来赵国应该于亡中山国后再灭燕。但赵国崛起太迟,失去了先机。公元前307年才正式进行军事改革,也就是胡服骑射。公元前305年初见成效,开始大举用兵。公元前296年才灭中山国。邹忌变法后,齐国渐强,伺机重创魏国,有崛起之势。此时齐强燕弱,且燕国是齐国的目标,赵国若是攻燕,齐国会干预;即使赵

  • 战国时代,秦国魏国变法成霸主,诸侯国争相效仿,画虎不成反类犬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七雄魏国变法图,魏国的变法,魏国变法视频全集

    这一系列都是战争胜利的基础保障,为了能够支撑战争的发动或者说抵抗,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努力的寻求多方面的发展,于是,在整个战国时代,掀起了一场变法的热潮,各个国家都在进行变法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战场的需要。[var1]战国七雄不同性质的变法,取得的效果却大有不同变法的性质不同和实施的方法目的不同,导

  • 孙悟空的原型竟出自《山海经》?老家花果山,后被大禹压在山底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悟空重振花果山,孙悟空最早的传说,孙悟空真实背景故事

    胡适提出孙悟空的原型应该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拜必胜的哈努曼神,您是知识与美德的海洋。必胜的哈努曼神,您的光芒足以照耀三界。您是罗摩天神的使者,您有无与伦比的力量。您以“安阇那之子”与“风神之子”闻名于世。[var1]哈奴曼别名哈鲁曼,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神猴而鲁迅则认为孙悟

  • 2011年安徽惊现战国双墓,棺椁保存完好,墓主人头颅却不翼而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安徽出土战国夫妻墓,安徽发现战国墓视频,安徽省挖出战国的古墓

    引用自《探索.发现》20210422 六安楚国双墓(上)这个片段是安徽战国双墓发掘过程中,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秦让平发掘棺木时的亲身感受。在秦让平以及在场的很多工作人员看来,这具棺木不仅保存得相当完好,其中的随葬品更是会多的让人感到“苦恼”,并且一旦墓葬被成功发掘,那么对于整个考古界而言意义都十

  • 远亲不如近邻,秦国反其道为之受益颇丰,燕国为何屡次碰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灭燕国后燕国去哪了,秦国怎样灭掉燕国,秦国消灭燕国使用的谋略

    [var1]就好比秦国,在战国中期以后,它所奉行的是远交近攻的政策,也就是说,要交好与它相距比较远的燕国和齐国,但对于临近的韩国、魏国等国家却采取近攻的政策,这是秦国在邦交政策上的常态,也是秦国攻伐与结盟的主要参考措施。与秦国类似,燕国也有大体相同的政策,其实,燕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是对于相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