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成吉思汗征战之时碰到了一个硬茬子,硬抗了22年还把他活活耗死了

成吉思汗征战之时碰到了一个硬茬子,硬抗了22年还把他活活耗死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361 更新时间:2024/1/28 14:03:48

据其他史料记载,西夏并算不得弱小,曾经面对势不可挡的成吉思汗时,硬抗了二十二年才被灭国,这在当时可是颇为了不得的大事件。所以,这等事件不应该被正史所舍弃。如此看来,那定然是有所隐情,才导致西夏的这段历史没有进入正史。

在笔者看来,这段隐情实为蒙古人故意抹去,因为,西夏人曾经让他们吃过大亏。

十三世纪初,蒙古帝国强势崛起,随后,便疯狂的开始开疆扩土,对四周国家接连开战征讨。蒙古军队所到之处,敌人无不颤抖归降,哪怕是曾经高高在上的女真、宋朝都难逆其锋,皆连败于蒙古铁骑之下。可是,当蒙古人打到西夏时,却遇到了硬茬子,一时间竟奈何不了对方。

其实,党项族人是很能打的。党项族自从在唐朝末年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之后,一直都是一个完全无法忽视的搅局者的角色。我们在着重看五代十国的历史的时候,党项的族群在今天的阿拉善盟、宁夏、甘肃等地不断地扩展着自己的实力。

可以说,中原朝正在和西南地区的前后蜀打打杀杀抢关中的时候,人家基本上都快坐稳地盘了。成吉思汗显然没想到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国,竟然能挡住战力彪悍的蒙古铁骑。

在随后的时间里,他亲自带领军队,先后六次发动攻击,每次都伤亡颇大。不甘心的成吉思汗在一番修整后,于1226年,再次对西夏发动攻击。这一次战斗更加惨烈,双方都在不计代价的互相搏杀,甚至,成吉思汗都中了对方一支毒箭。

经历了大半年的交战,这才终于将西夏国彻底灭掉,成吉思汗也死在了灭西夏的途中。

从这件事便可以看出,论战斗力与拼杀的精神,西夏人比起蒙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在势微的情况下,西夏人还能坚持反抗,屡次战斗中均能重创蒙古铁骑,硬拖了蒙古军队二十二年。

虽然,西夏人作战坚韧,但是,经过长期的战争消耗,其国力早已是强弩之末,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于是,西夏皇帝派出使者,蒙古帝国表达出归降的意愿。而蒙古国在这时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成吉思汗去世,据传言,死因或许与西夏人的毒箭有关,当时蒙古国为了防止西夏国反悔投降,特意隐瞒了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

到了西夏正式投降后,蒙古人遵从成吉思汗的遗嘱,将西夏皇帝杀掉,中兴府也未能逃脱被屠城的命运。多年来西夏的抵抗对蒙古军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今,屠城更像是一种赤裸裸的报复。西夏覆灭后,金朝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盟友,也使得西北地区少了一道战略屏障。

在成吉思汗临死前不仅要求对西夏灭族,还要彻底毁灭掉西夏化,由此看来,成吉思汗对于西夏殊死抵抗蒙古军队颇为记恨。在屠城之战中,所有与西夏有关的典籍全部被付之一炬,彻底被抹除,而在后来的正史中,也不见西夏的记载,所以,这自然是成吉思汗的意愿,他想彻底抹除西夏文化的同时,也不想这段令蒙古军队蒙羞的作战历史传给后人。

众所周知,历史上正史都是有官方来编写,如《史记》这种,为西汉朝廷令司马迁编写,其内容也基本为西汉前的各朝历史。正常来说,一个朝代覆灭,必然会有全新的朝代诞生,而新的朝代则往往承担起为前朝修订正史的职责。

如:明朝覆灭,到了清朝,皇帝便会命史官编写明史,因此,这样算来,宋、辽、金、西夏处于同一个时期,它们在覆灭后元朝出现,这个时候元朝就要负责为四个朝代修订正史。

通过开头我们知道,二十四史中有宋史、辽史、金史,唯独没有西夏史,可见,其在编写的过程中,元朝有意绕过了西夏。毕竟,他们先祖成吉思汗遗嘱中曾说过毁掉西夏文化,元朝史官又怎敢为西夏编史呢。

当然,网上也有其他原因,如西夏国没有文化底蕴、统治范围小、没有华夏正统等各种理由,看似很有道理,实则,经不起推敲。另一个原因则认为是时间不够,毕竟当时元朝要同时编写宋、金、辽的史书,这无疑是巨大的工作量,因此,只能先将西夏史的修订编写放到最后。元朝统治寿命比较短,只存在了九十八年便覆灭了,如此一来,西夏史便不了了之了。

时至今日,我们这一代人对于西夏国的历史仍然知之甚少,当时西夏国地域偏僻,鲜少与中原地区交流,并没有太多的西夏史书传入内地。在西夏覆灭时,蒙古人摧毁了西夏所有存世的文献古籍,能够有幸存世的少之又少,甚至,在元朝时期,一些史官对于西夏历史都不太熟悉。

当蒙古铁骑进侵西夏,大肆蹂躏的时候,西夏居民向境外逃走,他们向着中国而去,经过数千里跋涉,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木雅地方定居下来,建立了一个小政权“西吴王”,这个小政权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被彻底消灭,至今,在当地的藏族居民中留下传说... ...

随着考古进步,我们相信终有一天,西夏背后的历史终将会被发掘,到时我们便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西夏人。

参考资料:

『《西夏帝国传奇》、《神秘的西夏王朝》』

更多文章

  • 戚继光厉害,她的老婆更厉害,敢给倭寇摆一道“空城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戚继光杀了多少倭寇,戚继光在哪里打败倭寇,戚继光为平定倭寇做了什么

    然而,对于这位为国有功的将军来说,我们对他最最熟知的除了他驱逐倭寇的英雄事迹,更还有的就是他的夫人了。早年间的戚继光本来是个穷酸小子,在元朝蒙古人的统治下只能心含发怒,却也无可奈何。但是,幸运的是,戚继光偶然间得到了当时的王家小姐的欣赏,还因此成就了一段好姻缘。而这王家也并非什么普通人家,王家的老爷

  • 为何说锦衣卫是双刃剑,暗杀敌人却也沾满功臣的鲜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锦衣卫的历史教训,锦衣卫历史真相大揭秘,真正的锦衣卫到底有多厉害

    为何很多人如此害怕锦衣卫呢?原来,锦衣卫制度是明朝的一大特色组织,这个组织被皇帝赋予了很多特权,甚至有些特权是大大超过了明朝的司法部门。例如,一个地方官员,甚至是封疆大吏,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之下,只要皇帝认为此人有胡作非为,居心叵测,甚至是谋逆造反的嫌疑,只要皇帝同意,锦衣卫就可以对其秘密进行逮捕、审

  • 皇帝无能累死三军,松锦之战明清兵力相当,都怪崇祯急于求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松锦之战后明朝还剩哪些将领,松锦决战,明朝松锦大战txt

    俗话说得好:“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可大家有没有听到过皇帝无能累死三军,中国历史上曾经就有过这么一个例子。 这位皇帝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朱由检,他虽然勤政爱民,但刚愎自用喜怒无常,急于求成。不能完全说他是个昏君,但庸君绝对跑不了,比起哥哥天启爷爷万历来说差太多。根本不是做皇帝的材料,硬是命运把

  • 于谦有再造明朝的大功,明英宗复辟成功后,却为何非要将他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英宗不杀于谦会怎么样,于谦为何不拥立明英宗复位,明英宗为什么选择于谦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年仅30岁的明景帝朱祁钰一病不起,越来越接近生命的终点。然而,由于独生子朱见济先前已经夭折,而储君之位空虚,一旦皇帝驾崩,江山社稷将无人可以托付。正因如此,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等人为帝国安危考虑,决定联合奏请复立朱见深(明宪宗,明英宗的长子,明景帝的

  • 成吉思汗幕被挖,接二连三出现诡异的事情,最后挖掘者被迫停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吉思汗墓被专家发现,成吉思汗墓挖没挖,成吉思汗墓打开了没有

    这个考古队三年以来一直在寻找成吉思汗陵墓,是由投资人克拉维兹、历史教授伍兹和几位蒙古学者组成的一支专业考古探险队。但挖掘进行了仅仅两个月,他们便终止了考察行动,撤离了当地。考察队在挖掘一处包围着墓穴的墙壁时,发现里面尽然都是毒蛇,专门攻击考古工作人员,没几天,好多人都被咬伤,甚至在甬道里还发现了很多

  • “叛徒收割机”辛弃疾杀人无数,却被朝廷多次“放鸽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辛弃疾军事资料,辛弃疾讽刺朝廷的诗句,辛弃疾杀贼

    辛弃疾出生在济南府,当时的济南正处在金国的统治下。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后方的宋朝遗民难以忍受压榨,决定反抗。当时辛弃疾一心想要报效宋朝,恰好老乡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辛弃疾见后便主动加入了耿京的队伍。当时有一名叫义端的僧人,对当今局势的变化也心存焦虑,甚至聚集了一批人马准备起

  • 明朝史上最有名的帝妃恋:她比皇帝大了整整十七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三十六帝顺序表,明朝哪位皇帝宠爱比自己大的妃子,明朝最痴情的皇帝和皇后

    万贞儿本是官员的女儿,可宣德八年,她的父亲犯了事,家产被抄没,三岁的她也没入宫中成了宫女,伺候在孙皇后身边。土木堡之变后,年仅两岁的朱见深被任为太子,而当朝的皇帝却是他的叔叔朱祁钰。这样的关系让孙太后(先皇去世,孙太后变成孙皇后)十分担心,于是派贴身婢女万贞儿来到朱见深身边服侍,一方面照顾太子的起居

  • 官员强抢民女,百姓告御状,赵匡胤说:要不就给他当老婆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部下强抢民女,恶霸强抢民女当老婆电视剧,赵匡胤私访全部视频

    只不过一般的皇帝都只管着关乎国家的大事情,那些百姓之间的小事情则交由下面的人去处理。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要皇帝亲力亲为,那他岂不是要累死。因此有些皇帝对于民间的纠纷是完全不管的,不过也有一些皇帝比较体恤民情,会亲自管辖一些百姓的案件。比如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就属于后者。一次,北方的一个节度使张美被百

  • 大明奇葩史:明宪宗的姐弟恋世所罕见,对大她17岁的女人一往情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宪宗最爱的女人,明宪宗的爱情小故事,揭秘明宪宗

    虽然朱见深执政期间做了不少有益于江山社稷的好事,但是他在位期间也做出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事情在当时或今天看起来确实是荒诞不经,匪夷所思的。这其中最吸引眼球,足以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莫过于朱见深和皇贵妃万贞儿长达三十多年的姐弟恋。历史上“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虽然不在少数,可是宪宗这位皇帝独

  • 洪武二十五年,一个男人离世,朱元璋陷入疯狂,无数功臣人头落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洪武几年朱元璋死,朱元璋死前最后的预言,朱元璋死因未解之谜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即1392年5月17日,大明京师南京城内人心惶惶。一个震惊全国的消息随即传播开来,太子朱标病死了,时年39岁。朱元璋悲痛欲绝,这年他65岁,真正体会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站在朱标的遗体前,朱元璋忘记了自己是帝王,此时他的身份是一位父亲,眼前的遗体是他寄予厚望的儿子,